- 相關(guān)推薦
羊肚菌的功效和作用
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積氣滯、脘腹脹滿、痰壅氣逆喘咳。下面是pincai小編整理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基本簡介
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蘑。 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發(fā)現(xiàn)。其結(jié)構(gòu)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wǎng)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兩至三年內(nèi)產(chǎn)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會根據(jù)山火來采集羊肚菌。然而,當火災被控制后,在同一個地區(qū)內(nèi),它的生長數(shù)量會年復一年地減少。
拉丁名:Morehella esculenta (L. ) Pers
分類:真菌學分類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
羊肚菌又稱羊肚蘑、羊肝菜、編笠菌。真菌學分類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羊肚菌由羊肚狀的可孕頭狀體菌蓋和一個不孕的菌柄組成。菌蓋表面有網(wǎng)狀棱的子實層,邊緣與菌柄相連。菌柄圓筒狀、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蓋部分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甘寒無毒,有益腸胃、化痰理氣藥效。
營養(yǎng)價值
羊肚菌的營養(yǎng)相當豐富,據(jù)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76 %。因此,有人認為是“十分好的蛋白質(zhì)來源”,并有“素中之葷”的美稱。人體中的蛋白質(zhì)是由20種氨基酸搭配而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種,其中8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制造的,但在人體營養(yǎng)上顯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稱之為“必需氨基酸”。另外,據(jù)測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種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煙酸、泛酸、吡噦醇、生物素、葉酸等。羊肚菌的營養(yǎng)成份,可與牛乳、肉和魚粉相當。因此,國際上常稱它為“健康食品”之一 。羊肚菌含抑制腫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抑制腫瘤等諸多作用;日本科學家發(fā)現(xiàn)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劑,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質(zhì)的形成。
羊肚菌所含豐富的硒是人體紅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可運輸大量氧分子來抑制惡性腫瘤,使癌細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變致癌物 的代方向,并通過結(jié)合而解毒,從而減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險。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負盛名的食補良品,民間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之功能,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羊肚菌有機鍺含量較高,具有強健身體、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羊肚菌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礦質(zhì)元素,每百克干樣鉀、磷含量是冬蟲夏草的7倍和4倍,鋅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頭的4倍;鐵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頭的12倍等”(引自徐錦堂,中國藥用真菌學,1997年出版;也見李時珍《本草綱目》等)。
功效與作用
【性味】 甘;平。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和胃消食,理氣化痰。主消化不良,痰多咳嗽。[2]
《新華本草綱要》:有和胃消食,化痰理氣的功能。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氣短。
羊肚菌具有補腎、壯陽、補腦、提神的功能。對精腎虧損、陽萎不舉、性功能減退、性欲冷淡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長期食用可防癌、抗癌、抑制腫瘤、預防感冒、增加人體免疫力的效果。
羊肚菌對減肥和美容也有功效,特別是對女性經(jīng)常食用羊肚菌不但可以美容、增白,還可以消除面部黑斑、黃斑、雀斑、暗瘡等作用,還能使皮膚長期保持細膩、嫩白、光滑。
羊肚菌對消除焦慮,增強睡眠質(zhì)量,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羊肚菌對男女老少都皆宜。
羊肚菌富有多樣的營養(yǎng)元素,是一種不含任何激素,無任何副作用的純天然滋補品,常吃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偏方
治消化不良:羊肚菌60克,煮食喝湯,日服2次。
治痰多氣短:羊肚菌60克,煎食。
種類形態(tài)
羊肚菌
菌蓋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4-10cm,寬3-6cm,頂端鈍圓,表面有似羊肚狀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圓 形,寬4-12mm,蛋殼色至淡黃褐色,棱紋色較淺,不規(guī)則地交叉。柄近圓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規(guī)則的淺凹槽,長5-7cm,粗約為菌蓋的2/3。子囊圓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長橢圓 形,無色,每個子囊內(nèi)含8個,呈單行排列。側(cè)絲頂端膨大,
粗達12μm。
小頂羊肚菌
菌蓋狹圓錐形,頂端尖,高2-5cm。基部寬1.7-3.3cm,凹坑多長方形,蛋殼色。棱紋黑色,縱向排列,由橫脈連接。柄乳白色,近圓 柱形 ,長3-5cm,粗11-20mm,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210-250)μm×(15-20)μm。孢子單行排列,(22-26)μm×(12-14)μm,側(cè)絲頂端膨大,直徑達11μm。
尖頂羊肚菌
菌蓋長,近圓 錐形,頂端尖或稍尖,長達5cm,直徑達2.5cm。凹坑多長方形,淺褐色,棱紋色較淺,多縱向排列,由橫脈 相連。柄白色,長達6cm,直徑約等于菌蓋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規(guī)則凹槽。子囊(250-300)μm×(17-20)μm,孢子單行排列,(20-24)μm×(12-15)μm。側(cè)絲頂部膨大,直徑達9-12μm。
粗柄羊肚菌
菌蓋近圓 錐形,高約7cm,寬5cm。凹坑近圓 形,大而淺,淺黃色,棱紋薄,不規(guī)則地相互交織。柄粗壯,淡黃色,長約10cm,基部粗5cm,稍有凹槽,向上漸細。子囊圓 柱形,有孢子部分150×18μm。孢子8個,單行排列,橢圓 形,無色,(22-25)μm×(15-17)μm。側(cè)絲無色,頂部膨大。
小羊肚菌
菌蓋圓錐形至近圓 錐形,高17-33mm,寬8-15mm。凹坑往往長形,淺褐色。棱紋?v向排列,不規(guī)則相互交織,顏色較凹坑淺。柄長15-25mm,粗5-8mm,近白色或淺黃色,基部往往膨大,并有凹槽。子囊近圓 柱形,有孢子部分約100×16μm,孢子單行排列,橢圓 形,(18-20)μm×(10-11)μm。側(cè)絲頂部膨大。
挑選方式
羊肚菌是一種極為珍貴的野生菌。挑選羊肚菌一般以個大,色深,尖頂為優(yōu)。市面上能購買到的羊肚菌以1-3cm長菌傘較多,且圓頂帶有未去泥的菌腳。挑選時,菌傘能達到5cm以上的尖頂羊肚菌為極品羊肚菌,市面價格也更為昂貴且難見,營養(yǎng)價值也優(yōu)于其他形態(tài)圓頂羊肚菌。
功效作用
功效作用方面,羊肚菌具有補腎、壯陽、補腦、提神等功效,不僅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而且益腸胃,是治療消化不良,痰多氣短的良好中藥,有獨特的保健作用。由于羊肚菌的營養(yǎng)豐富,因此食用方面老少皆宜,特別是青少年、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品,每次約30克。
泡發(fā)方式
市面上出售的羊肚菌有新鮮和干貨之分。新鮮的通常被超市冷凍于凍庫保鮮。干的羊肚菌則是經(jīng)過晾曬后得到的干品,味道也更加醇厚。干的羊肚菌需要經(jīng)過泡發(fā)后才能食用。泡發(fā)羊肚菌水的量要適度,以剛剛浸過菇面為宜,大約二三十分鐘后水變成酒紅色,羊肚菌完全變軟即可撈出洗凈備用,發(fā)菌的酒紅色原湯經(jīng)沉淀泥 砂后要用于燒菜,燉湯。切記這酒紅色的原湯是羊肚菌味道和養(yǎng)分的精華所在。
食用方法
【食療作用】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無毒;有益腸胃、助消化、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等功效,另外還具有強身健體、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
【食用注意】由于羊肚菌的營養(yǎng)豐富,因此食用方面老少皆宜,特別是青少年、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品,每次約30克。
羊肚菌燉雞
原料:童子雞1只、羊肚菌、姜、蔥、紅棗、枸杞子、鹽、清水。
做法:1、童子雞洗凈將雞爪和雞屁股去掉。姜切片。蔥打成結(jié);
2、將蔥姜和雞注入清水,上鍋開煮。羊肚菌先用涼水清洗幾遍;
3.清洗好后再用溫水開始泡。泡軟后,在把根蒂部分去掉,因為里面有大量沙土。再清洗幾遍,瀝干備用;
4、用溫水將棗和枸杞子泡軟。這時候,鍋已經(jīng)要開了,要將過面上浮著的血沫撇干凈;
5、撇凈血沫待鍋開后,將羊肚菌、棗、枸杞子一起放進鍋內(nèi)。燉1小時30分鐘后,調(diào)入一點鹽,即可。
紅燒羊肚菌
主要材料:羊肚菌200克,火腿肉50克,青椒1個。
調(diào)味料:豆瓣醬10克,醬油10克,味精3克,高湯適量,生粉lO克,麻油5克,花生油25克
1、將羊肚菌泡洗干凈;火腿、青椒切成菱形片備用;
2、凈鍋放在旺火,倒入花生油燒熱、放入豆瓣醬炒香,加入高湯、火腿、青椒、羊肚菌、醬油燒3分鐘左右,加入味精調(diào)味,用生粉兌水勾芡,淋入麻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