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豬變形計中班教案
小豬變形計中班教案
【理論依據】: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小豬變形記》這個故事,它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個情景:一只百般無聊的小豬一心想要改變自己的形態(tài)去模仿其他的動物,想從中尋找到快樂和幸福,可他各種奇異的創(chuàng)舉都以鬧劇告終,最后才發(fā)現其實做自己,才是最快樂的!整個故事輕松幽默,又充滿想象,非常富有哲理,而且故事中的小豬精力充沛,滿腦子奇異的想法,讓我想到了孩子們,現如今我們的幼兒也總會覺得別人的東西比自己好, 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綱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倍缎∝i變形記》這一幽默、滑稽又蘊涵深刻道理的故事,讓幼兒在快樂的故事氛圍中體會、學習和成長。
【設計思路】:
音樂活動導入——邊出示圖片邊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預測并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完整講述故事,感受主人公的情緒變化和詼諧幽默的故事情節(jié)——拓展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樂意大膽想象小豬的各種變化方法,預測圖片內容的發(fā)展。
2、樂意發(fā)現和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懂得做自己是最幸福最快樂的。
3、喜歡聽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
【教學準備】:
1、材料準備:《小豬變形記》幻燈片、圖片(小豬、長頸鹿、斑馬、大象、
袋鼠、鸚鵡等)。
2、經驗準備:幼兒對各種動物的外形特點有一定的了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小豬的各種變換方法,并預測故事內容的發(fā)展。
2、從故事折射自己,發(fā)現和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懂得做自己是最快樂的。
【教學課時】:
本教學活動時集體教學的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音樂表演《小豬睡覺》。
教師:你們喜歡小豬嗎?這里有一首小豬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úシ乓魳罚⿴熡坠餐莩硌荨
二、故事講解:圖片展示,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
1、出示圖片:可愛小豬
教師:小豬很可愛,很快樂,可是這里有一只小豬(教師邊說邊出示小豬圖片)一點都不開心、不快樂,你覺得小豬他為什么不快樂呢?(幼兒猜想)哦,你們想了這么多辦法,這只小豬覺得做小豬一點都沒意思,不快樂,所以他決定出去找快樂。
2、出示長頸鹿圖片,幼兒猜測。
它遇到了誰?長頸鹿長得什么樣子?小豬想如果我也能像長頸鹿那樣個子高高的、脖子長長的,一定會很快樂。那你們來幫小豬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小豬的個子變得高高的像長頸鹿那樣呢?(3-4位幼兒回答)
來看看小豬想的什么辦法?哦,踩著高蹺的小豬一定會很快樂。
3、出示斑馬圖片。
開心的小豬踩著高蹺往前走,他又遇到了誰?你們覺得斑馬身上什么最漂亮?你們在哪里也見過這種花紋呢?小豬想如果我能變得像斑馬一樣漂亮一定會很快樂。
4、出示大象、袋鼠、鸚鵡圖片,啟發(fā)幼兒思維。
教師小結:小豬從長頸鹿、斑馬的身上看到了他們最好的地方,如果小豬還遇到了一些小動物(教師邊說邊出示其余3種動物),這么多小動物你最喜歡誰?你覺得他們有什么最棒的本領?如果你是那只小豬,你有什么辦法讓自己變得和他一樣?(幼兒說完再貼圖片)哦,這只小豬很聰明,他找來塑料管做長鼻子,兩片大葉子做耳朵,綁著兩個彈簧變成了會跳的袋鼠,又找來了羽毛和貝殼變成了鸚鵡。
小豬學會了別人最厲害的本領,你們覺得小豬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快樂?沒有找到快樂,為什么?那請你說出理由。
二、師幼共同講述故事,感受變化的快樂和詼諧。
“其實這里還藏著一個好聽的故事《小豬變形記》,一起來聽聽看”教師播放幻燈片,師幼共同講述故事,感受變化的快樂和詼諧。
小豬有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快樂?
小豬的眼里一直沒有發(fā)現自己最大的本領,那你們來幫小豬想想,小豬最大的優(yōu)點和本領是什么?
對呀,小豬不怕臟、能吃能睡(出示小豬掉在泥潭里的圖片),你們看滾在泥潭里的小豬開心的笑了,這時的小豬才發(fā)現做自己才怎么樣。浚ㄗ羁鞓、最幸福)
三、拓展活動:發(fā)現自己。
小豬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其實不僅每個動物有自己的本領和優(yōu)點,我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本領,你最大的本領是什么?(如:畫畫,那你畫畫時一定很快樂。)
小結: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本領和優(yōu)點,這樣他做事情時才會快樂,老師也希望你們都能做一個快樂的孩子,做幸?鞓返淖约海佑停。(師幼共同加油)
【教學評價】:
1、自我評價:
整個活動開展下來,環(huán)節(jié)清晰,提問簡潔明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但在活動中,還是發(fā)現了幾個問題值得深思、捉摸:
首先,我提出的問題,給幼兒發(fā)言表現的機會不夠,尤其是在一些簡單的提問上,采用了齊聲回答的方式,給反應快的幼兒制造了機會,可另一部分幼兒的思考就被我剝奪了,還有一些問題,只讓1-2位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其次,在完整講述故事《小豬變形記》的過程中,孩子的反應不是很高,本來在講述故事中,幼兒完全可以跟隨教師講述其中的重復語言,感受小豬變形的整個過程,但孩子好像只關注于幻燈片,跟著講述故事的現象比較少,與前半部分的想象、創(chuàng)造發(fā)言相比就顯得氣氛不是特別活躍,可能是老師語速還是偏快了,沒有提供給孩子考慮跟述的時間,也可能考慮到怕時間來不急,還可能是有點緊張,但這次的經驗還是讓我受益匪淺,既提高了我對語言活動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也提升了我對語言活動的信心。
2、集體評價:
。1)在活動中,教師能注意教態(tài),親切自然,老師投入、夸張,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聽課下來的感覺自然、舒服、富有吸引力。上課時激情四射,不但能感染到小朋友,還能感染到老師。
。3)活動中的一些開放性問題與猜測性提問,逐層深入,更好地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也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有很大幫助。
。4)教師的語速和節(jié)奏稍偏快,可是適當減慢,給幼兒思考的時間,這樣幼兒才能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起到更好的課堂效應。
3、收獲分享:
教師的提問是組織教育重要部分活動的,也是活動過程的重要內容。問題有引起幼兒學習動機的問題,有歸納總結學習內容的問題,有過渡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有檢查幼兒學習效果的問題。而開放性與猜測性的提問方式,更能從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出發(fā),來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使幼兒思維敏捷、清晰,能準確流利運用語言表達。
【小豬變形計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變形計作文03-02
小豬變形記作文05-11
中班小豬洗澡繪畫教案07-03
中班音樂教案:小豬睡覺07-05
中班音樂《小豬睡覺》教案06-26
中班音樂教案《我的小豬》07-05
《小豬變形記》課后反思06-22
中班健康教案《情緒溫度計》06-26
《小豬變形記》課后反思范文06-21
《小豬變形記》的評課稿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