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大道無痕茶道自然散文
飲茶的最高境界,則是識道。飲茶有道,道在何處?有人說:茶禪一味;有人說:和敬清寂;有人說:道在屎橛;種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可惜都太過高深叫人一頭霧水。所以我們不妨這樣來看,茶是一種精神的物質(zhì)載體,茶道就是飲者通過飲茶這個活動形式,感悟到某種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這個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很難用儒、釋、道任何一家的理論來固定。有時候,哪怕只要有一些小小的,甚至很世俗的感悟,也就夠了。到了此種境界,就不再是一般的飲而是“品”了。飲茶之樂趣,或許也就在于此。
茶飲到一定程度,便要講究境界。第一是識茶。中國茶品類繁多,各有特色。飲者的最起碼功夫,要一嘗便知什么茶。至少也要懂得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的區(qū)別。其次便是要分辨得出茶的優(yōu)劣。茶的品質(zhì)差別極大,也極細。同是綠茶,龍井與碧螺春有差別;同是龍井,特級與一級有差別;同是烏龍茶,巖茶與鐵觀音有差別;同是巖茶,本山與外山有差別。雖然不必如專業(yè)茶師那么精確,至少也要聞得出香型,喝得出醇厚淺薄,這才能品出韻味。
有了識茶的基礎(chǔ),才能進入更高境界:首先是識水。茶既是一種飲料,就要講究泡茶之水的質(zhì)量。對此古人已有許多高論,經(jīng)典的說法是“山泉最佳,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而且要如王安石一樣能喝得出江中水與江尾水的區(qū)別。今天情況已有許多變化。對于都市飲者來說,真正的泉水井水無處可覓,江水則污染得不能飲用。比較容易得到的就是優(yōu)質(zhì)礦泉水。注意不要用純凈水,更不宜用自來水。有了好水后,還要懂得沖泡的方法。一般來說,綠茶比較簡單,八十度左右開水即可。烏龍茶的溫度要求則較高,既要現(xiàn)燒,又不能沸滾太久。有了好茶好水,還要有好的茶具。這便是識器。
中國的茶器,是一門洋洋大觀之藝術(shù)。最好的當(dāng)然要數(shù)江蘇宜興紫砂壺。名壺價值勝過黃金。除此,還有許多茶器如德化、景德鎮(zhèn)的瓷茶器也很漂亮。對于一般飲者來說,要懂得欣賞。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茶水與器具相配的道理。比如,烏龍茶要用“曼生壺,若琛甌”,必須將茶水從壺里倒到小甌里,考究的還配有拇指大小的聞香杯,先聞后飲,所以又叫功夫茶。綠茶就最好用玻璃杯,看茶葉在晶瑩剔透中如花般綻放,未飲先醉,自然別有風(fēng)味。識器的還一重意思是要能識大器。即飲茶時的外部環(huán)境。品茶是一種高雅的休閑活動,可在陳設(shè)典雅的茶室中邊飲邊聽若隱若現(xiàn)的輕音樂;可在朋友家中自泡自飲,隨心所欲,慢慢啜品?稍诨ㄇ霸孪拢瑯渑运,席地持壺,與自然為伍。不管什么環(huán)境,當(dāng)以清靜、潔凈為上,方有情趣。
識得水識得器,就該識人了,F(xiàn)在人們飲茶,已經(jīng)不僅僅是解渴解乏,而是一種交際、休閑的方式。這也是如今都市中茶館大興的根本原因。俗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若要使這茶飲的身心兩暢,選擇什么樣的人一起喝茶就十分重要。因為喝茶跟喝酒不同,酒是越喝越熱鬧,越喝越興奮,所以人多一些,雜一些不要緊。而茶呢,一般來說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淡泊,所以共飲者就不宜多,品格也要高雅。
茶之兩面:物質(zhì)、精神
茶有兩面。物質(zhì)的一面或精神的一面。這兩面亦有它的交集。
從茶里喝出滋味和從茶里喝出三昧,茶的兩面,各有所需、所喜者。
時下喝茶,漸興插花、掛畫、焚香、布席。文化的回歸與復(fù)興原是好事,只是不知有幾個能在插了花、掛了畫、焚了香、點了茶之后,真正感受到茶之精神。
茶之精神應(yīng)該遠在“審美練習(xí)”之別處。
舊時關(guān)于茶的著錄,帝王卿相也好,文人高士也好,從唐代:“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九難;到宋之“三點三不點”;明之“七忌十三宜”,大多著重論述茶、水、器皿、烹煮技巧、品飲環(huán)境與品飲對象……終究停留在“好喝”與“喝好”層面。
這樣的茶,也仍然是物質(zhì)性多過精神性的茶。
倒是引種了我們的茶樹、學(xué)了我們的茶法去的日本,曾經(jīng)注重過茶的精神性。演繹出自己的茶道。
茶道開山之祖,出過家跟一休和尚參過禪的村田珠光,將《涅槃經(jīng)》的“愿作心師,不師于心”引作《心之文》的結(jié)語。明指茶道乃是“降伏內(nèi)心、調(diào)伏心性”的修行之道。茶道秘籍《山上宗二記》、《南方錄》等也是論道多過論茶。只是,草庵茶的“佗寂”,最終難免在四疊半榻榻米的方寸之間被繁復(fù)的儀式綁架。應(yīng)了千利休“茶道普及之日,亦是茶道之心泯亡之時”的預(yù)言。
想見,過度的儀式感也并非茶之精神所在。如今的日本,人愛咖啡多過愛茶,大名道具紛紛流向中國的愛茶抑或愛茶席、愛茶道具之人。然而,如若一個時代缺失大智慧的大茶人,一切缺乏創(chuàng)造、無法發(fā)乎于內(nèi)心的不明就里的模仿,只會讓形式愈發(fā)趨向背離精神的物化流俗。否則,當(dāng)年只得一口燙酒鍋泡茶的善法便不會得到珠光“善法之趣在于心凈”的贊賞。
那顆干凈的心,約莫就是茶的某種精神。
【大道無痕茶道自然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深愛無痕作文04-07
母愛無痕作文02-17
無痕優(yōu)秀作文03-03
深愛無痕作文13篇06-09
國旗下講話:歲月無痕,青春無悔08-06
人與自然-經(jīng)典散文06-29
散文:人與自然06-28
散文:禪意自然06-28
走進自然經(jīng)典散文06-28
經(jīng)典散文尋找自然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