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偏方有哪些
糖尿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是多食、多飲、多尿,尿中含糖,身體消瘦。在中醫(yī)屬“消渴癥”的范圍,認為此病多由于平素貪嗜醇酒厚味,內熱化燥,消谷傷津,以致肺、胃、腎陰虛燥熱,發(fā)為消渴。治療上宜以滋陰清熱生津為主,并隨證佐以益氣、固澀、溫陽、活血。本癥每次食療5克,水煎服,每日2~3次。
1、冬瓜100克,鮮番薯葉50克,同切碎加水燉熟服,每日1劑;或干番薯藤適量水煎服。
2、山藥60克,豬胰1具,干地黃30克。用瓦鍋加適量清水煮豬胰,再入山藥和干地黃同煎。飲湯吃肉,佐膳亦可,連續(xù)用。
3、黃芪30克,山藥60克(研粉)。先將黃芪煮汁300毫升,加入山藥粉攪拌成粥。每日服1~2次。
4、枸杞15克,兔肉250克,加水適量,文火燉爛熟后,加鹽調味,飲湯食肉,每日1次。
5、豬胰1具,加薏米50克或黃芪100克,水煎服食,每日1劑,連用10天。
6、大田螺10~20個,養(yǎng)于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黃酒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燉熟,飲湯,每日1次。
7、豬肚1具洗凈,蔥白數(shù)莖,豆豉25克。先煮豬肚至爛,入蔥、豉調味,再取出豬肚切片?崭?jié)u次食之,渴即飲湯。
8、海參、豬胰、雞蛋各1個。先將海參泡發(fā)切片與豬胰同燉,熟爛后將雞蛋去殼放入,加醬油調味,每日服1次。
9、蘑菇培養(yǎng)液具有降血糖作用,故常以蘑菇為菜或煮汁飲服,對改善糖尿病癥狀有利。
10、枸杞15克,豬肝適量。將豬肝切片與枸杞一起用文火燉成豬肝湯,飲湯食肝。每日2次。
11、小米粉25克、麥麩50克,加適量鹽、蔥花、香油、五香粉,用水和勻,做成小餅,烙熟食之。
12、綠豆250克,加水適量,煮爛熟頻飲。綠豆性寒,具有良好的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并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水平。
13、南瓜1000克切塊,加水適量,煮湯熟后隨飯飲用。
14、南瓜富含維生素,是一種高纖維食品,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并能增加飽腹感。
15、苦瓜250克,洗凈切塊,燒、炒時加食油、醬油、食鹽適量,隨飯食用。苦瓜性味甘、苦,既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又能降低血糖。
16、活鯽魚500克,去腸雜洗凈;再將綠茶10克塞魚腹內,置盤中上鍋蒸熟。不加鹽食用,每日1次。治糖尿病煩渴、多飲。
17、大蘿卜5個,煮熟搗取汁,用粳米150克,同水共煮粥食用。
中醫(yī)治療各類型糖尿病
中草藥治療方子對改善糖尿病臨床癥狀,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環(huán)及糖尿病慢性病變的防治均有一定作用。
1、陰經虧虛型糖尿病
〔主癥〕咽干口干,食欲旺盛,大便干結,形體大多超重或肥胖,自覺體力或精力較前減退,舌紅苔黃或白少津,脈沉弦。
〔治則〕滋陰增液
〔方藥〕增液湯加味:生地30g,玄參30g,麥冬10g,葛根12g,花粉30g,南沙參15g。
〔按語〕早期糖尿病患者多以陰虛為主,常因無典型的“三多”癥群而被忽視,不少患者是在健康查體或診治其他疾病時發(fā)現(xiàn),當詳細詢問病史時,其實患者早已出現(xiàn)臨床癥狀如口干欲飲,食欲旺盛,大便干結等,中醫(yī)辨證多為陰津虧虛,治宜滋陰增液。另外,對于部分葡萄糖耐量減低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證屬陰津虧虛或陰虛肝旺或陰虛陽亢者,亦可參照上述辨證治療。
2、陰虛熱盛型糖尿病
〔主癥〕煩渴多飲,多食易饑,尿頻量多,大便干結,尿色混黃,舌紅少津,苔黃而燥,脈滑數(shù)。
〔治則〕滋陰清熱
〔方藥〕增液湯合白虎湯合消渴方加減:生地30g,元參30g,麥冬10g,生石膏30g,知母12g,葛根15g,花粉30g,黃連10g,枳實10g。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
〔按語〕陰虛熱盛是糖尿病常見的證型。1991年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協(xié)作組1504例糖尿病臨床資料統(tǒng)計表明,陰虛熱盛型占17.9%。臨床觀察此型多見于糖尿病的早期階段,患者大多未出現(xiàn)血管、神經并發(fā)癥,絕大部分患者均有多飲、多尿、多食等典型的“三多”癥群。辨證要點是煩渴多飲,小便頻數(shù),大便干結,舌紅苔黃少津。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故治當滋陰清熱為主。
陰虛熱盛型治療用藥,大多寒涼,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寒涼損傷脾胃。對于脾胃素虛或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用滋陰清熱藥時,劑量亦不宜過大,否則過服寒涼重劑可引起胃脘不適,腹脹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
3、氣陰兩虛型糖尿病
〔主癥〕典型的多飲、多尿、多食癥狀不明顯,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氣短,腰膝酸軟,大便干結,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暈耳鳴,或肢體麻痛,或視物模糊,舌體胖或有齒印,舌苔白,脈沉細。
〔治則〕益氣養(yǎng)陰
〔方藥〕生脈散合增液湯加味:生黃芪15g,黃精15g,太子參15g,麥冬10g,五味子10g,生地15g,玄參15g,葛根15g,花粉15g,山藥15g,山萸肉10g。
〔按語〕氣陰兩虛是糖尿病中最為常見的證候,全國中醫(yī)糖尿病研究協(xié)作組1504例糖尿病統(tǒng)計,氣陰兩虛型占27.1%,本組病人大多由陰虛熱盛型轉變而來,少部分可見于初診的老年糖尿病人,臨床以口干,乏力,氣短,舌胖苔白,脈沉細為辨證要點。另外,對于氣陰兩虛型糖尿病患者也可選用玉液湯、玉泉丸、降糖甲片等治療。
4、氣陰兩虛兼淤型糖尿病
〔主癥〕三多癥狀不明顯,口干,乏力,心悸氣短,眩暈耳鳴,腰膝酸軟,肢體麻痛,視物模糊,胸悶胸痛,或兼雙下肢微腫,或兼中風偏癱,血液流變學異常,甲皺微循環(huán)異常,血小板聚集增強,舌體胖,舌質暗或紫暗有瘀斑,舌腹靜脈紫暗怒張,脈沉細。
〔治則〕益氣養(yǎng)陰 活血化瘀
〔方藥〕益氣養(yǎng)陰活血湯:黃精30g,生黃芪30g,太子參15g,麥冬12g,五味子10g,生地20g,玄參30g,丹參30g,當歸10g,桃仁10g,葛根15g,花粉30g,枳實10g,生大黃6~10g。
〔按語〕氣陰兩虛兼瘀是糖尿病合并癥最為常見的證型,其特征是:①病程相對較長,多見于糖尿病的中后期;②燥熱標證已退,典型的多飲、多尿、多食的三多癥狀不顯著,多合并視物模糊,眩暈心悸,肢體麻疼,水腫胸悶胸疼,中風偏癱等并發(fā)癥;③臨床表現(xiàn)以口干,乏力,氣短,舌胖質暗為特征。充分反映了氣陰兩虛兼瘀的病機特點。治療上應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
5、陰陽兩虛型糖尿病
〔主癥〕腰膝酸軟,氣短乏力,口干飲水不多,畏寒肢冷,顏面或下肢水腫,食欲減退,大便溏瀉或泄瀉便秘交替出現(xiàn),小便混濁如膏,面色蒼黃晦暗,耳輪干枯,齒搖發(fā)脫,陽痿,舌淡暗,苔白而干,脈沉細無力。
〔治則〕育陰溫陽 補腎活血
〔方藥〕金匱腎氣丸合水陸二仙丹加減:熟地15g,山藥15g,山萸肉12g,澤瀉15g,豬茯苓各15g,芡實15g,金櫻子15g,桂枝6g,附片8g,丹參30g,葛根15g。
〔按語〕陰陽兩虛證多見于糖尿病合并癥中后期,尤以糖尿病腎病最為多見。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協(xié)作組1990年1504例糖尿病的統(tǒng)計,陰陽兩虛型約占11.5%。此型病人病程長,合并癥多,病情復雜,病變部位可累及五臟六腑,其中以心肝脾腎為主,但關鍵在腎。其病機為消渴病日久,陰損及陽,臟腑功能嚴重受損,氣機升降失常,血液運行受阻,水液代謝障礙而致陰陽俱虛,濕濁瘀血內阻。治療上應滋陰溫陽,補腎活血,兼以利濕化濁。方中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芡實、金櫻子固腎澀精;桂枝、附片溫補腎陽;丹參、葛根活血化瘀;澤瀉、豬苓、茯苓利濕化濁。
【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偏方有哪些】相關文章:
治療胃痛的方法有哪些06-28
產后腰疼的治療偏方06-28
治療失眠的小竅門有哪些07-03
中醫(yī)養(yǎng)生干物有哪些06-29
治療鼻息肉的常見偏方06-28
推薦治療食物中毒的偏方06-28
關于治療肝硬化的偏方的介紹06-28
治療抑郁癥的書籍有哪些07-04
治療口臭有哪些小竅門07-03
治療癲癇新技術的方法有哪些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