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描繪冬天景色的成語

時間:2022-06-28 15:59:45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描繪冬天景色的成語

  冬天,雖然沒有春天迷人的鳥語花香,沒有夏天壯觀的閃電雷鳴,沒有秋天誘人的豐碩果實,但它也有獻給大自然的含蓄的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描繪冬天景色的成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描繪冬天景色的成語

  1、山寒水冷

  解釋: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來柳綠花紅!

  2、寒蟬凄切

  解釋:寒蟬,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fā)出凄慘而低沉的聲音。文學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diào)。

  3、銀裝素裹

  解釋: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銀、素:白色。裹:包。從上到下沒有一點彩色,非常素潔,干凈,一般用來形容下雪后美麗的景致。

  4、千里冰封

  解釋:“千里”是個虛數(shù),指遼闊的北國,并非說是整好一千里。和后面的“萬里雪飄”中的“萬里”一起使用。遼闊的北國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詞,作狀語,前面省略了介詞“被”。

  5、林寒澗肅

  解釋:寒:寒冷肅:清冷。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出處: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6、雪虐風饕

  解釋:虐:暴虐;饕:貪殘。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出處: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歲弊寒兇,雪虐風饕!

  7、冰天雪窖

  解釋:形容極為寒冷。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公子編修汝舟隨侍,勸以節(jié)勞暫息。公慨然曰:‘二萬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嘗言苦,時反憚勞乎?’”

  8、鵝毛大雪

  解釋:指像鵝毛一樣飄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處: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

  9、冰天雪地

  解釋: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出自:清·蔣士銓《雞毛房》:“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10、風雪交加

  解釋:風和雪同時襲來。

  出自:范長江《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zhàn)行·三》:“盡管是在風雪交加的時節(jié),我們的視線仍可以入到非常遙遠!

  拓展:描寫冬天景色的成語造句

  1)凜冽的北風呼呼地刮著,怒嚎著,如咆哮的獅子。

  2)一陣西北風吹來,白楊樹瘦長的樹枝在寒風中搖擺,抖動著那一律向上伸展的枝椏上的積雪。

  3)這年冬天,地都凍裂了縫,小北風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滿天飛。

  4)隆冬,北風凜冽,銀灰色的云塊在天空中奔騰馳騁,寒流滾滾,正醞釀著一場大雪。。數(shù)九寒天,冰封千里。整個世界成了只大冰箱,山冷得在顫抖,河凍得僵硬了,空氣也似乎要凝固起來。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6)嚴冬,經(jīng)霜的銀杏葉漸漸枯黃,一片片黃葉,在北風中簌簌飄落,給地面鋪上了一層“金毯”。每當一陣大雪下過之后,它銀裝素裹,那矯健的身軀在冰天雪地的映襯下,更顯得英俊、瀟灑、威武。

  7)北風呼呼的刮著,寒風凜冽,到處都是白的,樹上掛滿了亮晶晶的冰凌。人們都穿著厚厚的大衣,圍著厚厚的圍巾,把整個人都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生怕有一丁點的風吹進來。

  8)來到了山北的竹樹旁,只見它們毅然挺立在草地上,北風吹過,它們搖了搖頭,似乎不怕這冷冷的寒冬。

  9)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0)昨天晚上開始,調(diào)皮的北風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從窗縫里呼呼地鉆進來,讓人感到陣陣清涼,把憋悶了幾天的暑氣一掃而光。漸漸地,北風似乎越刮越來勁,我感到陣陣冷意襲來,忙用毯子把身子裹起來。

  11)“啪啪!”“咚咚!”四周的一切在北風的鼓動下,奏起了強勁的搖滾樂。“咔嚓嚓”,是樹枝折斷聲;“嗡嗡嗡”,是空中的電線在劇烈地晃動;“嘩嘩啦”,是狂風掀著鐵皮屋頂,好像要把它掀翻一樣。

  12)冬天,北風呼叫,天寒地凍。在這險惡嚴峻的環(huán)境中,雪松不畏風刀霜劍,依然挺立,不折不饒。

  13)當北風呼嘯,山川盛著銀裝時,冬天來了。辛勞的冬姑娘為麥苗蓋上厚厚的棉被,為大地鋪上銀色的厚地毯,小伙伴們在銀色的世界里打雪仗、堆雪人,無憂無慮的跑著、笑著,盡情地游戲著。

  14)雪花穿著白色的舞裙,在凜冽的北風中翩翩起舞。

  15)冬天時,天氣十分寒冷,寒風凜冽,白楊樹卻挺立著它倔強的身軀,站在風雪中,他不怕嚴寒,他始終站在我們學校的操場中央,等待著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