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作文的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寫作,是人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性工具。人類社會之所以不斷進步,就是因為人在與自然、社會交往的實踐中把自己所獲得的經驗、認識、思想、理論表達成為能夠進行互相交流的物化形態(tài)——文章。這樣通過文章使每一個人、每一代人的實踐結果,不但得以實現(xiàn),而且能夠進行交流。同時,一代代人的思想成果,通過繼承,成為總體文化積淀。寫作既滿足了個體心智發(fā)展的需要,也滿足了延續(xù)社會文化、維持社會秩序的需要,同時,又推動了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現(xiàn)代社會,無論個體還是群體,都要與外部世界對話,語言表達是這種對話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我們更需要寫作。小學中高年級開始涉及寫作,每周開設兩堂專門的作文課。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尤其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作文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乃至整個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正因如此,加強對作文教學的研究就格外重要。
一、選題的緣起
1、寫作現(xiàn)狀的憂思。
小學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費時耗力的低效現(xiàn)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怕寫、厭寫,視寫作為畏途。究其原因,從認知的層面來講,這部分學生不明確寫作的意義。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主要是通過口頭語言來交流的,尤其是小學生。在面對面的具體語境中,簡短的詞句再輔之于表情、語氣、動作等肢體性語言,就能達到相互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目的。因而,寫作還沒有能夠成為學生實現(xiàn)自我言語生命和言語意義的迫切需要。寫與不寫,更多的時候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沒有目的的驅動,寫作的行為往往就失去了動力。從情感與態(tài)度的層面來講,寫作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獨立地思考并組織語言來完成。因而,對于情感、意志尚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它常常是費時的、費力的,很難討到學生的歡喜。有一部分學生喜歡與他人交談,且滔滔不絕,表現(xiàn)出較好地言語能力,但是一旦沒有傾聽者,必須面對作業(yè)紙獨自寫作時,就失去的熱情和耐心,常常三言兩語敷衍了事。從能力的層面來講,每個孩子的語言水平不盡相同。能力強的學生完成寫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高,能力弱的學生則相反。然而,寫作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又直接影響著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2、課堂教學的觀察。
因為分管語文教學,所以長期以來得以深入眾多老師的作文課堂,觀察老師們的作文教學。作文課堂教學較之閱讀課堂教學更為低效。有的課堂上,老師著重講授寫作知識和技巧,但缺少具體到位的寫作指導,部分學生猶如隔靴撓癢;有的課堂上,老師提前布置學生做了寫作準備,著重讓學生匯報交流,但學習寫作的過程得不到體現(xiàn),部分學生仍然如墜云海。究其原因,其一,各地各校對作文教學研究不夠重視,重閱讀輕寫作。因此,教師很少能聽到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范例,教學水平提高不快。其二,教師對作文教學存在畏難情緒。學生的生活、視野、感悟、體驗千差萬別,所以反映在寫作中也是個性化的。教師既要針對群體進行教學,又要考慮個性引導。講得過多,學生容易千篇一律;講得太少,學生表達困難重重。因此,作文教學難度大。其三,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封閉意識。同一年級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教學競爭。教師們常常關起門來,自己琢磨自己練習,各有各的“竅門”,有的老師甚至讓學生背優(yōu)秀作文,模仿借鑒。封閉教學,反映的是陳舊的觀念與落后的方法,阻礙的是學生的發(fā)展。
3、教學實踐的感悟
20xx年春節(jié),中國廣大地區(qū)遭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雪。起初,我們看到白雪皚皚的美景,是心曠神怡的。但是,隨著雪情的加劇,交通的阻隔,我們不僅憂心忡忡。這些生活的感受是如此的真切而豐富。3月,正逢區(qū)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于是,我執(zhí)教了一堂作文課《2008年的那場雪》參賽。這堂課成了我改變傳統(tǒng)作文教學,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的一次嘗試。喚醒、激發(fā)、鼓勵、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被激發(fā)起來,他們想說想寫,樂說樂寫,善說善寫。我想,作文教學一定有一條最佳路徑,它是直抵學生心底的,是能夠觸發(fā)學生靈感的,是可以喚起學生沉睡的情感體驗的。我試圖通過“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改變長期以來作文課堂的低效現(xiàn)象,讓學生在自由自覺的閱讀積累中,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感悟中,在活動體驗的深化中,在情境生動的寫作中,切實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
4、他山之玉的影響。
目前,對作文教學的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如中央教科所組織開展的“個性化作文教學研究”、廣東佛山第九小學姚漢強老師研究的“情境作文教學”、廣饒一中的“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施建平老師研究的“情境作文”,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學校研究“生活筆記”等,他們都試圖總結推廣某一種成功的教學經驗。而事實上,學生的作文涉及面廣,不是哪一種教學方法能夠全面覆蓋的。作文的內容廣、形式多樣、主題多樣等特點要求學生更多地去閱讀、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要因人而教,因文而教。因此,我試圖多角度地探索實現(xiàn)作文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打開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表達。
二、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一)課題界定
“有效”、“策略”是“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的關鍵詞!坝行А笔亲魑慕虒W追求的目的;“策略”是達成“有效”教學的工藝和手段。
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三個層面上去理解。首先,相對于教學目標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能實現(xiàn)預期目的的。它講求質量,包括知識、技能、情感目標全面落實,身心、智慧、道德全面發(fā)展,當然具體到某一堂課上,要有所側重。
其次,從教學的投入與產出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率的,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最小投入要換取最大產出。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全體學生全身心地卷入生動有趣地寫作活動,能獲得最大程度地發(fā)展和提高,從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多元智能和全面人格。這是美好的教育期待,也是我們不斷優(yōu)化教學結構的目標指向。
第三,從主體發(fā)展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益的,也就是教師的教學行為能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帶來更多的好處。學生作為一個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獨立的人格尊嚴和巨大潛能的生命體,在動態(tài)的開放的學習過程中,在自由快樂地寫作中,贏得生命的尊嚴,展現(xiàn)生命的潛能,促進生命力量的壯大,獲取生命體驗的歡愉。有效性教學是最大的“以人為本”,是最好的“人文關懷”。
審視作文,它是學生以書面文字來呈現(xiàn)的一種言語表達,是學生所見、所聞、所想的外在流露。要使這種流露更真切自然,這種表達更主動積極,作文教學就要講求策略!坝行圆呗浴笔侵改軌虼偈箤W生主動參與,親身感悟,樂于寫作,以及合作交流,促進其全身心地卷入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寫作活動,經歷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新過程的原則和方法。
(二)支撐性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的活動理論是“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活動理論科學地揭示活動的本質與規(guī)律,揭示了活動與人的本質、與人發(fā)展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辨證途徑!保ā墩軐W筆記》)學生寫作就是一個基于活動體驗和生活實踐而自我體悟、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確認的過程。
2、“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維果茨基就教學與發(fā)展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兩個發(fā)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種水平是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也稱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第二種水平是最近發(fā)展水平(也稱最近發(fā)展區(qū))。維果茨基強調指出,只有當教學走在發(fā)展前面的時候,才是好的教學。也就是教學必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只有促進了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對于作文教學來講,找到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他們在教學之前確實不能獨立解決的表達問題,卻在同伴或教師的幫助下得到了解決,就顯示了教學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3、有效教學理論。
加涅的有效教學策略,一管理策略和指導策略,二教學過程策略:激活動機、告知學習者目的,指引注意,刺激回憶,提供學習指導,增強保持,促進學習遷移,引起動作,提供反饋等。
鮑里奇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是: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
鐘啟泉的有效教學理論,其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三)價值
本課題研究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審視作文教學,完成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形成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有實際指導意義和切實幫助的案例集?赡艿膭(chuàng)新之處是管理策略的改變,帶來作文教學的觀念改變;教學策略的改變,帶來作文教學的效度改變;評價策略的改變,帶來作文教學的目標改變。同時在溝通“閱讀與寫作”、“生活與寫作”、“活動與寫作”等方面生成個性化的經驗與思考,并指導教學,服務教學。
三、研究目標
通過對“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旨在從課程構建,教學優(yōu)化,評價改革等方面著手,溝通“閱讀”與“寫作”,“生活”與“寫作”,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情境化”,切實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效,幫助學生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提高寫作的能力,努力追求個人言語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獲得言語生命的創(chuàng)造與享用,增長生命成長的智慧和力量。
四、研究內容
1、 課程構建。
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打開傳統(tǒng)學科的界限,溝通“閱讀”與“寫作”,“生活”與“寫作”,“活動”與“寫作”,豐富學生的積累、見聞、體驗、感受,引源頭活水來,使學生筆下有物,文中有情。
2、教學優(yōu)化。
改變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一題一講一練”的模式,努力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和情境化,讓學生靜觀自己的生活,關注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追求自己言語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從而親近寫作,熱愛寫作。
3、評價改革
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作文評價制度,使評價走向多元、多樣、多次。(1)百分制保“效”,提高作文評分的標準,讓學生學有所“得”;(2)加分制促“效”,讓學生學有所“長”;(3)積分制增“效”,讓學生學有所“樂”。
五、課題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預期成果
研究方法:文獻法、觀察法、案例分析法、行動研究法等。
實施步驟:
本課題實驗為2年,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
實驗分為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08年10月——2009年2月)制定本課題方案并請專家論證。
2、實驗階段(2009年2月——2010年8月)實證研究
3、總結階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全面分析與總結,寫出結題論文,請專家進行評估驗收。
預期成果:
1、教學案例若干
2、學生作文(發(fā)表或獲獎)若干
3、論文若干
4、總結報告
六、課題研究組織與管理
課題負責人:褚嘉耘
子課題負責人:郁虹、周亞平、顧燕、李慧嫻、秦建芳、張杰、花海霞
七、課題研究的條件保證
1、課題主持人褚嘉耘同志曾是南通市“八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主體性教育實驗”以及與南師大合作的省“八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生交往教育研究”的主要承擔者,是江蘇省“十五”青年專項科研課題“活動化語文教學研究”的主持人,先后參加了多輪多項實驗,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及組織能力。
2、此項研究與實驗擬請區(qū)教研室主任李濟元同志和江蘇省特級教師陳錫珍同志為顧問,在市、區(qū)級教科專家和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并由校教科室作具體指導。
3、參與本課題研究的人員均為學校的青年科研骨干,其中1人為特級教師,1人為市學科帶頭人,1人為區(qū)學科帶頭人,2人為區(qū)骨干教師,還有4人均為校骨干教師。另有一半以上的成員參與過省級課題的研究。全體成員均在在區(qū)以上教學競賽中獲過獎,并勝任小學大循環(huán)教學,有一定的作文教學經驗。他們在科研能力、組織能力、教學能力等方面均能很好的適應此課題的研究。
4、圍繞本課題,我們收集了有關理論文獻多篇,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現(xiàn)狀和成果進行搜索和高度關注。同時,對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的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召開了課題組成員會議,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了討論,明確了各自的分工和職責。
5、學校將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必要的經費。
【小學作文的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論文12-12
教學策略研究心得體會07-20
銷售談判策略研究02-23
幼兒教學中手工活動教學策略研究論文12-12
奇瑞汽車營銷策略研究12-14
教育教學有效性體會04-26
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08-18
小學課堂舞蹈教學策略論文12-14
《小學數(shù)學教學策略》讀書筆記07-26
醫(yī)療產品設計策略研究論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