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試高分策略:詩歌鑒賞題
詩歌鑒賞題,答題時,考生往往是寫了很多,而得分卻很低。這是為什么呢?且來看一道題:讀李白的《子夜吳歌》,試分析兩首詩是如何表達思婦之情的?
子夜吳歌 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 冬歌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綜觀考生的答案,典型的大致上有這么幾類情況:
【第一類】《秋歌》通過夜間的搗衣聲,通過秋風吹表達思婦之情,以動襯靜;《冬歌》通過一件征袍引發(fā)了思婦之情,運用想象。
【評析】這類考生思路混亂,將詩歌鑒賞中的的表現(xiàn)手法與抒情方式混淆了起來。《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中將表現(xiàn)手法與抒情方式同歸入藝術手法。其中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印象,達到感染讀者藝術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以視為表現(xiàn)手法。如渲染、烘托、白描、鋪墊、照應、心理刻畫、蒙太奇、象征、用典、聯(lián)想、想象、托物起興、以動寫靜、以小見大、虛實結合、點面結合、寓莊于諧、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明貶實褒、明褒實貶等手法。而抒情方式則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具體情況如下: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抒情方式。如《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接抒發(fā)了對糧食來之不易,應惜之的思想感情。
。2)間接抒情。它包括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或物)和寓情于事。
、俳杈笆闱橐部山型形镅灾荆缍鸥Φ摹督^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寫景,描繪了山河的壯麗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在我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常常把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作為借以抒情的對象。
、谠⑶橛诰埃ɑ蛭铮。如柳永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墼⑶橛谑,如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全詩貌似敘事,可實則抒發(fā)了作者急于回家與家人團聚的迫切心情。
【第二類】《秋歌》通過間接地寫萬人搗衣的聲音、秋風來表達思婦之情,而《冬歌》通過直接地寫思婦為臨行前的丈夫縫征袍來寫思婦之情。
【評析】這類考生解題的思路倒是正確,把握住了從直接、間接角度來談抒情方式?上Х治鲥e誤。《秋歌》通過間接地寫萬人搗衣的聲音、秋風來表達思婦之情表述不當。不是間接地寫萬人搗衣的聲音、秋風,是直接地寫萬人搗衣的聲音、秋風,間接地抒情。另外,《冬歌》通過直接地寫思婦為臨行前的丈夫縫征袍來寫思婦之情表述上也不當。直接地寫思婦為臨行前的丈夫縫征袍,直接一詞用錯了地方,它不是問敘事,是問抒情方式直接還是間接。所以直接、間接應該用在對抒情方式的判定上。當然考生在表述上還有硬傷,為臨行前的丈夫縫征袍中臨行前的與原詩有很大的偏差。丈夫早就去了,現(xiàn)在縫征袍是給他寄過去。
【第三類】兩首都運用了間接抒情的方式。第一首《秋歌》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來表達的;第二首《冬歌》用了寓情于事的方式來表達的。
【評析】這一類考生答題思路正確,分析也基本正確,但也得不到全分。其弊端在于空洞,泛泛而談,沒有結合詩歌的內容來具體地談。
【第四類】《秋歌》寓情于景。長安一片月是景語,但又能引起思婦的情思;萬戶搗衣聲的特定的氛圍,極易促發(fā)思婦之情,吹不盡的秋風更能撩起思婦的愁緒。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直接表達了思婦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冬歌》寓情于事,通過寫趕在明朝驛使發(fā)之前一夜絮征袍以寄遠道的情事,來表達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
【評析】這一類考生答題思路清晰,分析正確,而且能聯(lián)系詩歌的內容來具體地談。這樣答才是有效答題,可以得滿分。
答題就像打靶。打靶不在于打了多少槍,關鍵在于是否打中了靶心。答題不在于寫了多少字,關鍵在于是否切中了采分點。有效答題對于考生尤為重要。
【考試高分策略:詩歌鑒賞題】相關文章:
詩歌鑒賞題答題技巧12-10
高考詩歌鑒賞題的答題技巧07-01
高考詩歌鑒賞題的答題技巧09-23
詩歌鑒賞題答題技巧5篇12-10
詩歌鑒賞題答題技巧(5篇)12-11
詩歌鑒賞考試內容與答題技巧大全07-01
李白的詩歌鑒賞04-12
詩歌鑒賞教案07-02
詩歌鑒賞復習教案07-02
詩歌鑒賞的教學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