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jié)的詩之《清明》
《清明》是北宋詩人黃庭堅在清明節(jié)時觸景生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清明節(jié)的詩之《清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清明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譯文
清明佳節(jié)時分,桃紅李白,竟相綻放,猶如笑臉。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凄涼。
春雷滾滾,驚醒了冬眠中的龍蛇百蟲,及時的春雨滋潤著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齊人出入墳墓間乞討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絕做官而被大火燒死。
他們是貧賤愚蠢還是賢能清廉,至今又有誰知道呢?現(xiàn)在留下來的只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賞析
這是一首借清明抒發(fā)感慨的詩作。
首聯(lián)描寫清明之時兩幅不同的畫面!凹压(jié)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百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常見的桃花李花更是綻開花苞,盛開于春風之中,似有歡笑之意。 “野田荒冢只生愁刀,清明也正是人們上墳祭祖的日子,走到墳場,只見荒冢累累,心中自然會生出許多凄涼;況值祭祀時候,難免憶及長眠之先人,又要產(chǎn)生悲哀,這就是“只生愁”的含義。畫面雖不相同,但描寫的準確、手法的使用則是一致的。桃李無所謂“笑”,荒冢也不能“生愁”,這只是賦予桃李、荒冢以人的情緒,就是所謂擬人化。
頷聯(lián)描寫清明時節(jié)生物的活躍情景!袄左@天地龍蛇蟄”,寫的是動物的活動。春雷震響,天地驚動,動物于冬眠中被驚醒,雷聲告知它們春天已經(jīng)到來,于是它們便紛紛走出蟄居之處,活躍于春的氣氛之中。 “雨足郊原草木柔”,寫的是植物的生長。春雨貴如油,是說春雨能像乳汁一樣,讓草木迅速生長。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發(fā)柔嫩了。
以上兩聯(lián)寫了桃李、荒冢、龍蛇、草木。頸聯(lián)專寫人,人在清明時的活動也是各不相同的!叭似蚣烙囹溒捩,通過齊人于璠間乞食這一典故寫了愚人的行為。 “士甘焚死不公侯”,乃是通過介子推的故事表現(xiàn)了賢人的氣節(jié)。這兩個典故放在清明節(jié)的具體環(huán)境中,其意義都已超出本身的范圍。
于是作者在最后的尾聯(lián)中就有了賢愚不分的慨嘆、蓬蒿滿眼之感觸。他是因清明時節(jié)的這些現(xiàn)象,而得出了人生不論賢愚都要一律歸于荒冢這樣一個虛無的結論,這與他在貶謫生活中的消極思想是一致的。
這首詩的景物的描寫、感情的抒發(fā),無不得力于對比。不但桃花與荒冢有對比、齊人與介子推有賢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與人生的無味黯淡也是一組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