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食部的文化闡釋《說文解字》
論文摘要:《說文解字》食部的文化闡釋-
論文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文化,闡釋
漢字是中國古代先民們“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成果。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體現(xiàn)著先民的思維方式、生存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更蘊含著中國歷史文化豐富的信息。唐蘭先生在《古文字學(xué)導(dǎo)論論》中說:“漢字偏旁可以指示我們古代社會的進化。因為畜牧事業(yè)的發(fā)達,所以牛、羊、馬、犬、豕等部的文字特別多。因為農(nóng)業(yè)的發(fā)達,所以有草、木、禾、來等部。因為由石器時代變?yōu)殂~器時代,所以有玉、石、金等部。因為思想進步,所以有言、心等部。我們假如去探討每部的內(nèi)容,恰等于近代的一本專門辭典!睗h字是表意的,因此它具有超時空性。漢字的字型和字音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和積淀,往往可以折射出當(dāng)時的政治、文化、風(fēng)俗等風(fēng)貌。《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是我國語言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意、辨識的字典!笆浅霈F(xiàn)最早的,系統(tǒng)合于科學(xué)精神的,具有獨創(chuàng)的民族風(fēng)格的字典!鼻以S慎在《說文·序》中寫道:“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币虼宋覀冋J(rèn)為《說文》中的漢字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漢代前后的民族文化!墩f文》共收漢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分五百四十部,其中“食”部字共六十二個,重文十八個。這六十二個“食”部字向人們展示了各種各樣與吃食相關(guān)的方面,直接或間接地體現(xiàn)古代的飲食文化。
一.《說文》“食”字部分類
本文以《說文》“食”部六十二個字為研究對象,并根據(jù)各字意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將其分為以下幾類,通過對各個義類個體漢字的形義分析,展示其所蘊含的特定文化內(nèi)涵。
食:《說文》:“一米也。從皀亼聲;蛘f亼皀也。凡食之屬皆從食!
1.描述食物的種類
飴(yí):米糱煎也。從食臺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對飴字的解釋進行了具體分析!凹b,芽米也;鸩吭。煎,也。以芽米之爲(wèi)飴。今俗用大麥。釋名曰。餳,洋也。煑米消爛洋洋然也。飴,小弱於餳。形怡怡也。內(nèi)則曰。飴蜜以甘之!彼燥嵵傅氖怯媚撤N特定方法做成的食物。
餅(bǐnɡ):麪餈也。從食并聲。麪:麥末也。餈:稻餅也。也就是說餅就是由麥末做成的餅。
餈(cí):稻餅也。從食次聲!墩f文解字注》具體解釋到:“稻餠也。方言曰:‘餌謂之餻。或謂之粢;蛑^之餣。謂米餠也!芏Y糗餌粉餈注曰:‘餌餈皆粉稻米,黍米所爲(wèi)也。合蒸曰餌。餠之曰餈!苷撸瑪F粉熬大豆?fàn)?wèi)?zhàn)D。餈之黏著以粉之耳。餌言糗,餈言粉,互相足。按許說與鄭不同。謂以稬米蒸孰餠之如麪餠曰餈。今江蘇之餈飯也!被蛘呶覀兛梢院唵蔚睦斫鉃槲覀儸F(xiàn)在農(nóng)村常見的糍粑,它也是由米做成的。雖然說表達的字使用的不一樣,但讀音卻很驚人的相似。說不定,我們現(xiàn)在的傳統(tǒng)食物還真是從幾千年的漢朝或更早的時候流傳下來的呢。
饘(zhān):糜也。從食亶聲。周謂之饘,宋謂之餬!墩f文解字注》中是這么解釋的:“糜也。米部曰。糜,糝也。糝,以米和羹也。按以米和羹者,鼎實也。故正考父鼎銘曰。饘於是。粥於是!币簿褪钦f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接觸的粥,而且指的是稠粥!抖Y記·檀弓》:“哭泣之哎,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達。”
饡(zàn):以羹澆飯也。從食贊聲。陸游《川食》:“未論索餅與饡飯,最愛紅糟并魚粥!边@裡指的是用湯汁澆飯做成的吃食。
在食物品種匱乏的二千年前,人們基本上只有少數(shù)幾種選擇,米飯,蔬菜,家禽肉類以及由這些東西加工而成的食物,類似于酒。但是,我們聰明的祖先可以僅僅只是用米飯就可以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種不同的製作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偉大的先民是帶著愉悅的心情在生活的。他們不會將是東西看成是每天必須要完成的任務(wù),食物是他們讓自己快樂,讓他人愉悅的手段。就像我們今天一樣,我們愿意花錢到各種不同菜系的飯店里去品嘗美食,他們也需要每天換著不同口味的東西來吃啊。
2.表示收成情況的。
飪(rèn):大孰也。從食壬聲!墩f文解字注》中提到“飪亦假稔爲(wèi)之!边@表示大豐收,那是古人可以吃的東西已經(jīng)成熟了。
饑(jī):穀不孰爲(wèi)?zhàn)嚒氖硯茁!墩f文解字注》:“釋天文。又曰。仍饑爲(wèi)薦。按論語年饑,因之以饑饉!
饉(jǐn):蔬不孰爲(wèi)?zhàn)~。從食堇聲。
饑和饉是相互緊密聯(lián)繫在一起的兩個字。五穀收成不好叫做饑,蔬菜果實的收成不好叫做饉。
由這一個分類可以看出,古代的人是相當(dāng)在乎收成好不好的,每種可以想到的關(guān)乎收成的情況都有字可以表達出來。更值得關(guān)注的是,收成不好的情況還分了類,看來在以前生產(chǎn)力水平不高的時候,在那個民以食為天的時代,饑饉之年是常有的事,而風(fēng)調(diào)雨順大豐收則是人民最原始的期盼。
3.表示吃東西的動作。
飯(fàn):食也。從食反聲。表示吃東西的動作,但也有一種解釋是說這個字代表所有可以吃的食物。
餐(cān):吞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說道:“吞也?诓吭唬骸,咽也!嶏L(fēng)曰:‘使我不能餐兮!猴L(fēng)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莿t餐猶食也。鄭風(fēng)。還,子授子之粲兮。釋言,毛傳皆曰。粲,餐也。謂粲爲(wèi)餐之假借字也。餐訓(xùn)吞。引伸之爲(wèi)人食之。又引伸之爲(wèi)人所食。故曰授餐。”
吃東西的動作不一定非得是“食”旁的,但用到“食”旁一定是跟食物直接相關(guān)的動作描寫。現(xiàn)在這兩個字已經(jīng)退化成了名詞,要不是《說文》中的解釋,我們還真想不到在這個字被創(chuàng)立的初衷是爲(wèi)了表示一種行為。古時候,飲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程序,有著很多禮節(jié),特別是在深閨大院里,還有那些與神靈相關(guān)的場合,也許這兩個字只是普通民眾想表達的最原始的心情。
4.與飲食相關(guān)的行為描述。
養(yǎng)(yǎnɡ):供養(yǎng)也。從食羊聲。《說文解字注》:“供養(yǎng)也。今人分別上去。古無是也!蔽覀冇泄旁捳f民以食為天,從這個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人們對子女要贍養(yǎng)父母主要食關(guān)注有沒有讓他們溫飽無憂而不是先考慮到其他方面。
餔(bū):日加申時食也。從食甫聲!墩f文解字注》:“日至於悲谷是謂餔時。餔一作晡。引伸之義凡食皆曰餔。又以食食人謂之餔!鄙陼r食就是吃飯飯的意思。再到後來凡是吃東西都叫做餔!冻o·漁父》:“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再到後來就引申為給人吃的意思了。《國語·越語上》:“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
饗(xiǎnɡ):鄉(xiāng)人飲酒也。從食從鄉(xiāng),鄉(xiāng)亦聲!墩f文解字注》:“許君所本也。饗字之本義也。孔沖遠曰。鄉(xiāng)人飮酒而謂之饗者。鄉(xiāng)飮酒禮尊事重故以饗言之!边@個字最原始的意義就是鄉(xiāng)人在一起飲酒!对娊(jīng)·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後來就成了奉獻祭品,祭祀。《管子·形勢》:“犧牲圭壁,不足以饗鬼神!痹俚结醽砭鸵隇楣砩裣碛眉榔妨恕
飵(zuò):楚人相謁食麥曰飵。從食乍聲!墩f文解字注》:“方言:‘餥飵食也。陳楚之內(nèi)相謁而食麥饘謂之餥,楚曰飵。’凡陳楚之郊南楚之外相謁而餐或曰酢。”
餬(hú):寄食也。從食胡聲!墩f文解字注》:“左傳:‘餬其口於四方!窖栽唬骸b,寄也!氖吃火b。引伸之義,釋言曰餬饘也是。”
饁(yè):餉田也。從食盍聲!对姟吩唬骸梆v彼南畝!薄墩f文解字注》:“釋詁,豳傳皆曰:‘饁,饋也!瘜O炎云:‘饁,野之餉!薄敖o在田間勞動的農(nóng)夫送飯”就是這個字的原始意義!秶Z·晉語五》:“冀缺薅,其妻饁之。”到後來就引申為古代打獵時以獸祭神。
餽(ɡuì):吳人謂祭曰餽。從食從鬼,鬼亦聲。
古代吃東西是很有講究的,吃飯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在一起吃飯的人不同都要用不同的字來描述。這其中又有很多的字引申爲(wèi)了跟祭祀與鬼神相關(guān)的禮儀合規(guī)矩?磥聿粌H僅是人要吃飯,在人們的想法里,鬼神合祖先也是要吃飯的。
5.食物的狀態(tài)
餀(hài):食臭也。從食艾聲!稜栄拧吩唬骸帮欀^之喙。”《說文解字注》:“食臭,謂殠而食之也。儀禮音義引孟子飯殠。”
饐(yì):飯傷溼也。從食壹聲!墩f文解字注》:“魚部曰:‘鮑,饐魚也!且熘惭蜐n皆曰饐也。字林云:‘饐,飯傷熱溼也!祓嗢娥姟8鸷樵疲骸,飯餿臭也!笔澄锓啪枚瘮∽兾丁!墩摵狻ど滔x》:“粟米飴熱生蠱!
餲(ài):飯餲也。從食曷聲。《論語》曰:“食饐而餲!薄墩f文解字注》:“飯餲者,謂飯久而味變。今江蘇俗云餲生。當(dāng)作此字。鄉(xiāng)黨篇食饐而餲。孔曰:‘饐餲,臰味變也!寿┰疲骸喼^飮食經(jīng)久而腐臰也。餲謂經(jīng)久而味惡也。是則孔注本作饐臭,餲味變也!笔澄镒兂舳雄懦粑丁!墩撜Z·鄉(xiāng)黨》:“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薄墩摵狻x》:“谷乾燥者,蟲不生;溫濕饐餲,蟲生不禁!
6.人對食物的慾望的描寫
飽(bǎo):猒也。從食包聲。吃足
饕(tāo):貪也。從食號聲。
飻(tiè):貪也。從食,殄省聲!洞呵飩鳌吩唬骸爸^之饕飻!薄墩f文解字注》:“貪財爲(wèi)饕。貪食爲(wèi)飻。”
餧(něi):飢也。從食委聲。一曰魚敗曰餧。
飢(jī):餓也。從食幾聲。
餓(è):飢也。從食我聲。
古人講究吃飯要有節(jié)制,吃飯要有規(guī)律,這是他們的養(yǎng)生法則也是他們的生活準(zhǔn)則。於是慾望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大不韙的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先民在一個近乎原始的時代就開示創(chuàng)造字來表達人的心情,表達當(dāng)時的心裡狀態(tài)。注重心裡描寫是一個相當(dāng)高的級別,也表示著當(dāng)時的文化水平和當(dāng)時人民的精神高度。
二.“食”部所傳達出的飲食文化
“食”是什麼,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東西,這是從萬物誕生的那個時刻起就沒能改變的事實。歷史在慢慢向前,科技在不斷進步,可人類也沒能成為電影里小說里那種可以不用補充能量卻能永遠精神奕奕的物種。我們依然是在依靠食物生存著。慢慢的“食”從一個名詞轉(zhuǎn)變成了一個動詞,它可以表示人們食用食物的動作,進而演化成某譯時代里的俸祿!懊褚允碁樘臁,而人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那個人們是靠自己的偉大智慧創(chuàng)造詞彙改變生活的年代,一個又一個以“食”旁相關(guān)的字被創(chuàng)造了出來,它們表達了一個又一個讓人驚嘆的意義。雖然這小小的字里表達出的東西不像先民建造的古遺跡來得那么直觀動人,但它的歷史意義將會被我們一直銘記。
【食部的文化闡釋《說文解字》】相關(guān)文章:
中秋節(jié)的食俗文化2篇01-26
《說文解字全鑒》200字讀書筆記07-02
文化藝術(shù)部個人總結(jié)06-15
文化部工作總結(jié)01-22
正定食俗07-12
文化策劃部部門工作總結(jié)11-19
文化部工作總結(jié)15篇01-22
文化部工作總結(jié)(15篇)01-22
文化部工作總結(jié)(精選15篇)03-17
文化部工作總結(jié)精選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