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掌聲》教學的設計與課堂實錄素材
29掌聲
注:2009年12月24日到濟南市清河小學聽課,聽了張慧老師執(zhí)教的《掌聲》一課,讓我頗有一番感慨。這位青年教師所執(zhí)教的這一課,沒有多少花哨的教學手段,沒有多少巧妙的教學方法,也不會煽情,甚至連首音樂也沒選配,很樸實、平實。但是,教學目標明確、落實,重點突出、到位,教學效果比較扎實有效,并能體現(xiàn)文意兼得、語文訓練等教學的理念。我想,如果我們平時的教學都能這樣,那將是令人高興、欣慰的了,F(xiàn)在,我把這節(jié)課的設計和實錄推薦給大家,并加上我的一些點評,供各位了解、感受一下,如果感興趣,有時間,也可以發(fā)表點意見。期待你的關注。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姿勢、情況、鼓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
3.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4.抄寫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c評:第四條是知識積累方面的,應該寫在第一條的后面。還少一條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最好再單獨寫出來,這樣更明確?梢允牵哼M一步感受愛心,努力奉獻愛心)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及兩次掌聲的含義。(點評:把“把握課文內(nèi)容”改為“了解課文內(nèi)容”更符合年段要求,不然要求就高了,學生不容易達到,再說“把握課文內(nèi)容”也不是本課的重點。如果把它當成重點,就會影響更主要的任務)
2.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語渲染,啟動情感
同學們,剛才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老師們表示了歡迎,生活中你接受過別人給你的掌聲嗎(結合生活體驗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掌聲》,齊讀課題。文中的“掌聲”是送給誰的?(點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課題,喚起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的相關體驗。方法一般,但比較實用。最后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直指本文主要人物)
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英子是個什么樣的小姑娘?
2.學習生字詞:
。1)指讀生詞,小老師領讀。
。2)理解“猶豫”和“憂郁”的意思。總結解詞的方法。
(3)多音字組詞“落”、“調”。
3.說說英子是個怎樣的小姑娘?
三、品賞朗讀.領悟情感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感受“憂郁”
。ǔ鍪镜谝蛔匀欢危┱埥Y合第一自然段中的詞句談談英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姑娘?她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當學生說到“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時,
。1)理解“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應該怎么讀?
。2)想象一下當時同學們在干什么,引讀“當同學們()的時候,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點評:想象體驗英子此時的心情,為進一步理解英子性格的后來的變化做鋪墊。請注意:想象體驗是閱讀的一種方法,也是走進文本的一條途徑)
。3)英子的內(nèi)心會是怎樣的?體會著她的內(nèi)心感受讀這個句子。
2.當同學們說到“上課前她總是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睍r,她為什么這樣做?加重“早早地”和“最后一個”。
3.當學生說到“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勢!睍r,理解“小兒麻痹癥”。
4.兩個“總是”說明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5.英子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著,課文中有一個詞最能表現(xiàn)英子是一個什么樣小姑娘。到文中去找一找。(點評:應點出到第四自然段中去找,不然太費時)
生齊說:憂郁(教師板書)。(點評:理解英子憂郁的心情,采用了兩種走進文本的方式:一是抓住重點詞語,即品評;二是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不過重點詞語抓得稍多一些,可以再有所取舍)
。ǘ⿲W習第四自然段,感受“開朗”
過渡:通過朗讀大家知道了這是一個憂郁的小姑娘,大家繼續(xù)讀課文,看看她還是個怎樣的小姑娘?
。ǔ鍪镜谒淖匀欢危皬哪且院,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她和同學們一起游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lián)歡會上,還讓同學教她跳舞!
她還是一個憂郁的孩子嗎?那她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開朗(教師板書)
師指黑板:一對反義詞出現(xiàn)在同一個孩子身上,你對這件事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問題嗎?
【《掌聲》教學的設計與課堂實錄素材】相關文章:
掌聲教學設計07-04
《掌聲》教學設計07-14
《掌聲》教學設計07-23
掌聲教學設計04-30
小學《掌聲》的教學設計07-04
關于《掌聲》教學設計07-04
掌聲教學設計優(yōu)秀05-25
《掌聲》教學設計優(yōu)秀05-26
《掌聲》教學設計18篇04-14
《掌聲》教學設計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