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與分析

時間:2022-07-02 17:45:33 語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與分析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與分析

  一、更新教學觀念,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更新觀念,要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閱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我建構,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拓寬閱讀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充分的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創(chuàng)意朗讀

  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領會不同,讀出來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角度去體會課文,去感觸課文,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讀出自己的情感。

  2、適時引導學生想像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關鍵處的拓展空間,在課文已有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此處做出合理的想象,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chǎn)生更有新意、更獨特的語言,使學生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結尾寫到:“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情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于是,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發(fā)展了自我,在想象中獲得真切的體驗,感受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沒有的經(jīng)歷,激發(fā)學生的高尚情操。

  3、引導學生捕捉質(zhì)疑點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zhì)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fā)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fā)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三是比較優(yōu)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三、重視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jīng)歷閱讀過程:

  1、讓學生自己讀書。充分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創(chuàng),老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充分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

  2、讓學生自己提問。給學生提供質(zhì)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既可集中質(zhì)疑,也可隨機質(zhì)疑。可先小組進行,再全班交流。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讀。也是學生由“讀會”走向“會讀”邁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讓學生自己說話。將教學過程開放化,讓學生想說就說,學生的說才會體現(xiàn)個性化;只有將交際形式多樣化,面向全體,人人參與(或同座式、或小組式、或全班式),學生說才會落實全員化。只要多說多練,學生說的水平才能不斷進步。而且通過這種個性張揚,能轉化為學生更具有個性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讀――是理解、感悟的過程

  古訓說,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心最為要緊。一方面是對文字作品的用心思考、用心體會;一方面又是對自己的誦讀用心品味,用心體驗。是否“對味”,這種“對味”就是理解,邊讀邊看,最有利于從遣詞造句到思想感情的融合貫通。

  高年級閱讀的重頭戲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备星樵趯W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更是舉足輕重。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色彩斑斕、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閱讀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有效地方法,引導他們讀好文,讓學生用真情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才能準確與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達成強烈的共鳴,形成“心靈相融”。

  所以教師要圍繞朗讀要求,加強指導和訓練。一般課文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理解內(nèi)容,領悟方法,學習運用。包含感情的課文、段落,必須讓學生讀出情,進入境,品出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边@就是說,在讀敘事性文章時,要把自己的心放在文章中,盡力將自己的情感貼近文中主要人物,去感受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理解、感悟其含義。

  五、讀――閱讀中思考、質(zhì)疑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疑問,因為閱讀的過程就是不斷呈現(xiàn)質(zhì)疑的過程。其實,學生在進入閱讀情境中,本身就會出現(xiàn)一連串的質(zhì)疑,但由于年齡小,閱讀經(jīng)驗不足,可能無法把問題進行梳理,有時問題在腦海中稍縱即逝,出現(xiàn)“無疑而不悟”階段。所以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吃透閱讀內(nèi)容,善于抓住學生心理特征,精心設計疑問,真正起到拋磚引玉作用。

  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提出質(zhì)疑,說明會讀書會思考了。思考與讀書聯(lián)系密切。讀的過程就是把讀物上的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讀者個體語言的過程,只有邊讀邊想,才能達到這一點。所以,會讀書的人自然會思考。會思考了,自然能提出質(zhì)疑。對于學生的質(zhì)疑,要視情況靈活處理。有些淺層次的問題不必解答,由學生自行完成,而深層次的問題、重點問題可組織學生讀書時討論,還有些與本課教學目標聯(lián)系不大的問題,可放到課后,讓學生探索解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與分析】相關文章:

閱讀教學研究現(xiàn)狀04-12

初中語文溯源式閱讀教學研究論文07-04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07-20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07-25

小學語文試卷試題分析05-16

小學語文閱讀課件08-01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12-12

小學語文試題特點及試題分析04-18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教學反思03-07

小學語文教學分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