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積極心理學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摘 要】積極心理學核心在于研究人積極品質的構建,最終目的是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在中學生人群中,由于進入青春期叛逆期,生理、思維都處于飛速發(fā)展時期,對事物的認知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會受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往往可能產(chǎn)生不確定性,甚至產(chǎn)生一些不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不良情緒,運用積極心理學,喚起學生的積極心理,去制約消極、不良的心理,幫助學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去面對未來的生活與挑戰(zhàn)。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處于人生的轉折點,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可能會對今后一生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各學校紛紛成立心理咨詢室,并且,根據(jù)近年來教育部的要求,從以往的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轉向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賦予學生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現(xiàn)代心理學起源于二戰(zhàn)后,為治愈戰(zhàn)爭創(chuàng)傷而出現(xiàn)的消極心理學,幾乎主導了20世紀全程,一直到20世紀末才逐漸興起積極心理學的新思潮。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相對,又是傳統(tǒng)心理學的補充,堅持用科學的原則來研究幸福,主張挖掘人們積極的品質,用這些積極品質中所蘊含的力量,幫助人們獲得幸福的生活,尋找人文關懷與終極關懷,從而使心理學部分領域轉向人的積極層面,拓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主要采用實證、人本主義現(xiàn)象學、文化解釋學等方法,主要研究積極情緒、積極體驗、積極人格特質、積極社會環(huán)境等,并能堅固個體與社會層面,提出積極的預防思想,強調對人性優(yōu)點與價值的研究。
二、傳統(tǒng)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
。ㄒ唬⿲W校、家庭不重視,教育重點有失偏頗
青春期的孩子們,正處于幼稚到成熟的轉折,心理、感情會比其他時期更加敏感,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但是,偏偏這個時期的課業(yè)壓力較大,學校、家庭的關注點基本都放在學習上,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可能老師只會一味的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家長只會一味的責罵孩子,卻不會去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查找是否是心理、情緒上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往往等到問題確切暴露了以后,卻已來不及補救了。而且,因為尚受傳統(tǒng)心理學的影響,仍將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的重點放在問題學生身上,只知道治療,而不知道預防,沒有將預防性的心理教育作為經(jīng)常性工作來抓,導致教育重點過于片面,效果不佳。
(二)教育方法不當,過于理論化
老師本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有問題,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門課程,傳道、授業(yè)、解惑而已,只要自己把課上好,讓學生清楚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解決辦法,學生學會了這些理論知識,肯定就不會有心理問題了。但是老師忽略了一點,即使是社會上的各類專職心理醫(yī)生尚因為承受各種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處于心理健康的邊緣,也需要人定期幫助疏導,何況是心智發(fā)育不成熟的學生。而且,有些老師在于學生進行溝通疏導時,并沒有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缺乏耐心、細心,不能讓學生建立起信任感,而達不到疏導的效果。
三、將積極心理學運用于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心理變化的關注
中學生們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別是在難以做出決斷時,還需要老師、長輩們的正確引導。因此,老師需要同時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心理變化,要關注學生潛在的能力、積極品格,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多溝通,多鼓勵。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比如情緒變化,學習開小差,發(fā)呆,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不能直接批評孩子,而是要加強與孩子課下的溝通,查找原因,并需及時與家長溝通,實現(xiàn)家校合作,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ǘ邦A防”、“治療”并重
相對于傳統(tǒng)心理學的“治療”心理問題作用,積極心理學更注重“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通過對學生們的普遍教育,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幫助學生們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引導學生建立幸福感,促進學生們通過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去戰(zhàn)勝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消極心態(tài),遇到挫折可以有一定時間的消極、情緒的發(fā)泄,但是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積極心態(tài)幫助自己從挫折中走出來,避免因過度消極而走向極端。
(三)因人而異的施教方法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有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教育、性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心理問題,所以,健康教育或者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也不同。老師應該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耐心的傾聽,幫助學生打開心扉,愿意傾吐自己的心理、情緒上的問題,方便老師有針對性的加以疏導;而對于心理健康的學生,則需要針對其潛在的積極品質加以引導,使其一直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以防患于未然。
。ㄋ模├碚撆c實踐同步
教育,從來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更重視實踐,目的是學以致用。所以,老師在對心理知識進行必要的教授之后,需要同時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各種研究方法、手段,去切實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擔負起心理輔導、治療的責任。
四、小結
老師應該運用好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將其落到實處,切實幫助中學生們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正確面對壓力及挫折,鍛煉良好的心理品格,讓中學生們獲得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丁俊霞,師彥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0,(2).
[2]梁濤.論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教改聚焦,2011,(2).
[3]王莉,于巧錫,朱蘇榕,方翰青.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網(wǎng)絡體系強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3):56-60.
[4]于紅春.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一以青島市城陽一中為例[D].聊城:聊城大學,2011.
【積極心理學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積極心理學感悟論文11-13
教育心理學論文06-23
積極心理學與未來教育心得08-27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03-31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論文05-25
教育心理學論文【精華】06-29
積極心理學07-20
積極心理學07-22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5篇04-26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3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