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吻火》課堂教學實錄
師: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懷人散文《吻火》,懷念的對象是徐志摩。大家對徐志摩并不陌生,我們在高一時學過他的一首詩,名字是什么?
生:《再別康橋》
師:大家回顧一下那首詩的內容及所了解的詩人徐志摩,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徐志摩,你認為徐志摩是怎樣一個人?
生:他是一個浪漫的人。
生:他是一個情感很細膩的人。
生:他是一個想象力非常豐富的人。
生:他是人間的四月天。
師:大家說得都非常好,對徐志摩也有一定的了解。老師再給大家略作補充。
(出示大屏幕。補充材料略)
。ǔ鍪敬笃聊唬盒熘灸υ岫Y的圖片。
師:徐志摩的意外死亡曾引起巨大反響,在文學界、教育界和新聞界都掀起過聲勢浩大的悼念活動!缎略隆吩驴、《詩刊》等雜志先后推出過《志摩紀念號》?。胡適、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等眾多作家都發(fā)表過悼念文章或哀辭挽聯(lián),以不同方式紀念這位“新月派”的靈魂人物。其中最著名的篇目是胡適先生寫的《悼志摩》和凌叔華女士寫的《志摩真的不回來了嗎》,我們教材選編的是梁遇春的《吻火》。
師:除了教材上的《吻火》(以下簡稱“梁文”)以外,老師課前還給大家印發(fā)了凌叔華女士的《志摩真的不回來了嗎》(以下簡稱“凌文”),希望大家將兩篇文章比較著閱讀,體會兩文不同的寫作風格。請問大家都看了嗎?
生:看了。
師:老師稍給點時間,同學之間交流一下: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學生簡短交流,教師參與某些小組討論后)
生:我喜歡凌文,因為這篇很動情,把作者對徐志摩那種懷念的感情表達得很充分。
生:我也喜歡凌文,它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使文章更有感染力,而梁文比較含蓄,感染力不那么強。
生:我喜歡梁文,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字數(shù)不多,但寫出了徐志摩先生的性格特點。
生:我喜歡凌文,這篇感情真摯,充分表達了對徐志摩深深的悼念之情。
師:把大家的意見綜合一下,喜歡凌文的同學是因為這篇文章直抒胸臆,情感真摯,我們讀的時候很容易被它打動。一篇懷人散文,能不能一下子打動讀者確實非常重要。那么,有寫得這樣好的一個名篇,教材為什么不選編它,而偏偏選了這樣一篇感染力似乎不那么強的《吻火》呢?難道教材的選編者們沒有眼光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一起探究。
師:剛才有一位同學說,《吻火》雖然篇幅短,但寫出了徐志摩的性格。我們不妨就從這里入手,探討一下本文寫出了徐志摩的哪些性格特點,怎樣寫的,以至教材的選編者和我們在座的一部分同學都認為本文寫得好。
師:請大家再次品讀課文并互相交流,思考:你認為本文寫出了徐志摩的哪些性格特點?怎樣寫的?
。▽W生經(jīng)過品讀與討論交流)
生:他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的人。
生:他是一個純潔質樸、童心未泯而又非常浪漫的人
生:作者筆下的徐志摩是一個超脫世俗、內心純真、總是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一個人。
師:大家概括得非常好!那么作者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讓我們看出徐志摩的這些特點的呢?
生:通過寫徐志摩的眼睛和記敘在上海時的一件事展現(xiàn)他的性格的。
師:在上海的哪件事呢?
生:徐志摩的一個吻火的動作。
師:作者是通過對徐志摩的眼睛和吻火這樣一個動作的描寫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那么大家想一下,我們從小學寫作文時就開始寫人物,比如“我的媽媽”“我的老師”等等,我們也寫人物的眼睛,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蔽覀円矊懭宋锏膭幼骷毠(jié),可我們怎么就寫不出人物的性格或神韻呢?在這篇文章里,作者是怎樣通過寫人物的眼睛和動作來展示人物性格的呢?請大家進一步看書并小組交流討論。
(大約經(jīng)過3分鐘的討論,教師巡視過程中參與某些小組討論)
師:剛才大家討論時,我與一些同學交流,有同學說“有些‘小難’”,(大家笑)說明大家在探討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那么同學們就把問題提出來,我們一起思考解答。
生:作者形容徐志摩的眼睛時說他的眼睛像希臘雕像,并說有“無窮情調”,我不知道希臘雕像的眼睛為什么有無窮情調?
師:這個同學的問題提得非常好!而我們要解決他的疑難的關鍵是:“希臘雕像的眼睛是怎樣的?”是否有同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我曾親眼見過希臘雕像。我認為希臘雕像的眼睛絕不是普普通通的眼睛,他把人物點綴得非常生動而形象,在睿智中滲透出點點疑惑,在溫柔中又透露一點哀傷,體現(xiàn)出人物對生活的好奇和熱愛。我不知道它是否能感動別人,反正是它深深地感動了我。
。▽W生為該生的精彩發(fā)言而鼓掌)
師:說得太精彩了。▎杽偛盘釂柕耐瑢W)他的回答能解答你的疑惑嗎?
生:讓我有一種深臨其境的感覺。
師:非常好!其他同學還有哪些疑難問題?
生:我對第一段中的一句話“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那銀灰色的眸子,其實他的眸子當然不是銀灰色的”有疑問,作者先肯定,又否定,這句話有什么其它含義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也非常有價值。誰能解答他這個問題呢?
生:作者可能是想吸引讀者吧,我們知道徐志摩的眼睛不是銀灰色的,可作者偏要這樣寫,后來又把他的眼睛比成希臘雕像,有一種神圣的感覺,這應該是對徐志摩的贊美吧。
師:說的不錯,其他同學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認為銀灰色是一個非常有質感的顏色,神秘、憂傷、希望,種種感覺都在里面了,很能突出徐志摩那種浪漫的性格特征。
師:大家應該為她的回答鼓掌!她對“銀灰色”的理解把握非常準確,讓我們覺得作者用這個顏色來形容徐志摩的眼睛真是太恰當了。
師:那么誰能來總結一下:作者是怎樣通過寫眼睛來突出徐志摩的性格特點的?
生:作者通過寫徐志摩眼睛的顏色、眼神,再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法,利用希臘雕像的眼睛給人的感覺來形容徐志摩,從而寫出他的性格和神韻。
師:總結得非常好。剛才大家在提出疑難問題的時候,都沒有提出對“吻火”這一動作的質疑,說明大家對這一點理解沒問題,那么誰能說一下:作者是怎樣通過“吻火”這一動作細節(jié)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呢?
生:把點煙說成“吻火”,富有很浪漫的強調。
生:通過吻火這個動作寫出了徐志摩是一個熱情的人,因為火給人以溫暖明亮的感覺。
生:吻火寫出徐志摩勇于向生活挑戰(zhàn)的一面。因為火象征了生活中的困難,別人都輕易不去碰觸它。
師:大家如果把兩位同學的觀點比較一下,就會看出問題,一個說火給人以溫暖與明亮的感覺,一個又說火象征了生活中的困難,你認為是不是矛盾呢?
生:不矛盾,因為火既可以帶給人溫暖光明,又給人帶來危險,就像生活一樣,如果你不積極投身于生活中的話,你雖然不會遭遇生活中的挫折,但你也享受不到生活中的溫暖和快樂,而徐志摩就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這是他最讓人敬佩的地方。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只有我們真正地投身于生活中去,不怕被生活所傷的時候,我們才可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快樂。
師:說得太好了。ㄍ瑢W為這位發(fā)言的同學鼓掌)我們說梁遇春寫出了徐志摩的神韻,而令我們欣慰的是,這位同學能這樣深刻地去理解徐志摩。
師:大家分析到這個層次,我們有一種感受,作者對吻火這一動作細節(jié)的描寫真的是太絕妙了!那么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梁遇春為什么能抓住這么有特點的一個動作來寫呢?我們平日的寫作為什么抓不住這樣典型的動作呢?請大家參考老師給的一段話來思考這個問題。
。ǔ鍪敬笃聊唬
“火”對于作者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他在另一篇文章《觀火》中說:“我們的生活也該像火焰這樣無拘無束,順著自己的意志狂奔,才會有生氣,有趣味。我們的精神真該如火焰一般地飄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熱力的指揮,沖倒習俗,成見,道德種種的藩籬,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飛舞,才會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
生:梁遇春本身就對火有獨特的感受,因為他善于觀察火,所以才會想到用火來形容徐志摩。
生:除了觀察,他還應當有思考,只有對生活有感悟和思考,才會寫出好文章。
生:為什么我們抓不住這樣的動作?我們寫文章受的束縛太多,為了考試我們要考慮的問題也太多,這就使我們在寫作的時候無法去熱愛自己寫的東西。
師:這個同學提到了一個詞:熱愛。無論作者怎樣喜愛火,都面臨一個問題:這火去形容誰最合適?如果想要選對一個合適的人,一定得基于怎樣的事實基礎呢?
生:他對被寫的人非常了解。
師:說得好。那么大家想一下:什么樣的人會對徐志摩了解到這種程度?
生:應該是好友。徐志摩是一個很有氣質的人,連點煙這樣一個動作都能與別人不一樣。
師:他說得太好了!我們可以這樣總結:這個作者一定是徐志摩精神上的知音。
師:同學們,從開始上課到現(xiàn)在,一直是大家在談對本文的理解,而老師在讀本文時,也有很深的感受,可以和你們交流一下嗎?
生:可以。
師:我讀本文時,最感動我的一句話是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話:這一回在半空中他對著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是否有同學與我有同樣的感覺呢?可以談談你的看法嗎?
生:這句話用了最簡練的語言敘述了徐志摩空難這件事,而且這句話包含了很多情感。
生:這句話升華了徐志摩的精神,即使在他人生的最后時刻,他仍然是敢于吻人生之火的。師:大家說得很好。除了大家說的以外,這句話還讓我想起恩格斯在馬克思的悼詞中說的那句話:“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永遠地睡著了!笔ジ锩鼞(zhàn)友的恩格斯不忍說出馬克思已死的事實,表現(xiàn)了他的極度哀傷,而本文的結尾應該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徐志摩之死的悲傷。
師:現(xiàn)在我們回到開始上課時的問題:凌文與梁文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喜歡凌文的同學認為那篇文章感情真摯,而本文感情略嫌平淡,那么你現(xiàn)在仍然這樣看嗎?
生:作者對徐志摩還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有對他的懷念,有對他的敬佩,有對其他人應該怎樣生活的啟示。
生:作者的表達方式與凌叔華不同,更為委婉含蓄一些。
師:總結得很好,本文區(qū)區(qū)五百多字,但既含蓄內斂地抒發(fā)了對徐志摩的感情,又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徐志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的確有其獨到的特點,我想這應該是教材選編者選取這篇文章的原因吧。
師:既然如此,本文在寫作方面的特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今天的作業(yè)就是仿照本文,用500字左右寫一個你熟悉的人,要求寫出人物的神韻和精神面貌。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