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 1
知識目標:
會認“偶、鬢、衰”三個生字。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情感目標:
結合圖畫了解古詩大意,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回鄉(xiāng)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學重點:
1、把詩句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2、體會古詩平淡的描寫中隱藏著的詩人淡淡的悲傷。
教學難點:
1、把詩句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2、體會古詩平淡的描寫中隱藏著的詩人淡淡的悲傷。
教材分析:
《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賀知章在早年離開家鄉(xiāng),晚年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后,發(fā)現(xiàn)人事的變化,面對孩童的不識與陌生,心中蕩起無限感慨之情。本課學習中一共有5個生字,字形結構都不太難,學生易于識記。本課的難點是通過對詞語的理解及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以及回到家鄉(xiāng)后的萬分感慨之情。古詩不同于語體文的閱讀課文,它結構嚴謹、語言簡練,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年代久遠,字詞和句型與語體文都有區(qū)別。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在這首詩中重點需要學生理解的詞語有“少小、老大、鄉(xiāng)音、鬢毛衰、笑問”等詞語,只有對這些詞語理解了,才能把握全詩的感情。學習古詩,理解后還要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有豐富的想象力,本課的教學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及想象體會、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以情引讀使學生感受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以及回到家鄉(xiāng)后不被認出的萬分感慨之情。
教具: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都跟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嗎?可是文老師就沒有那么幸福了!老師離開家鄉(xiāng)來深圳學習工作已經(jīng)6年了。這6年老師每年只回家兩次。老師可想念家鄉(xiāng)了!”看(出示幻燈片:回家),“每年春節(jié)人們都會趕著回家過年,為了買一張回家的車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車站,多么感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從小生長的故鄉(xiāng)非常依戀,有著濃濃的故鄉(xiāng)情結,人在外地而常常心系故鄉(xiāng)。”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描寫回家的古詩《回鄉(xiāng)偶書》!保ㄟ呎f邊板書詩題和作者。事先板好“回鄉(xiāng)”和“書”三字,此時補上“偶”字。)
2、教學“偶”字,師板書偶,邊釋字形,學生跟著書空右半邊;讀“偶”。學生齊讀課題。
3、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偶然間寫下的詩。
“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二、自主讀詩,整體感知。(初讀古詩,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正確,初步感受詩的情感及韻味。)
1、介紹詩人。(“在學習這首古詩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詩人的情況!保
2、自由讀通詩,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多讀幾遍。(課件顯示朗讀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有節(jié)奏地讀通詩句。
2、借助課文插圖想想每句詩大概講了什么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劃上橫線準備提問。)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 帶拼音讀:認讀“鬢”,強調(diào)發(fā)音,認讀“衰”
(2) 去拼音讀,開火車讀。
(3) 出示詞語:偶然、少小、老大、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衰老、相識、笑問、客人、何處來。學生認讀。
(4) 說說你已經(jīng)理解了古詩中那幾個詞語的意思。(估計學情:少小、老大;回、相見、相識、客、何處、笑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相機指導“客“字的書寫并讓學生在田字格里練寫。
(5) 說說哪個詞你實在想不明白了?(估計: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讀“鬢毛”,理解“鬢毛”(圖片幫助理解);理解“衰”的意思。解釋:“衰老”(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我嗎?那形容怎樣的人,比較合適?);出示“鬢毛衰”詞組,學生認讀,理解“鬢毛衰”的意思;
(6)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說一句,幻燈出示一句詩意)用“雖然……但是……”接“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這個句子。
4、齊讀古詩!袄斫饬嗽姷囊馑,我們應該比剛才讀得更好了。”
三、感悟詩意,讀中悟情。
1、指名讀,師生評議。(讀準確,讀連貫)
2、教師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詩的情感及韻味。(大家讀得這么好,我也想來讀一讀,同學們給我這個機會嗎?)“謝謝同學們的夸獎,老師能讀得這么好可是有訣竅的。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拿到詩后,大家認真讀,用心讀,多讀幾遍就能把它讀好。大家有信心讀出詩的韻味嗎?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句一句地讀。)
(一) 指導第一句
1、學生自由讀第一句。
2、出示年老而歸的畫面。顯示年少與年老的對比圖,出示兩行詩。
3、指名讀。通過觀察對比兩幅圖,說說你想帶著怎樣的情感讀這句詩呢?——難過:離開的時候還是小孩子,而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頭發(fā)都白了,很傷感。(“聽了你的朗讀,我知道詩人他終于回來了!”“聽了你的朗讀,我知道了詩人真的很老了!”)
4、體會情感齊讀第一句!斑@時候的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家鄉(xiāng)的變化,聽著家鄉(xiāng)話真是悲喜交加。∷挥傻匕l(fā)出感嘆——“少小……”
過渡:詩人已經(jīng)激動得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鄉(xiāng),心中無比激動高興的詩人回到家后受到怎樣的對待呢?
(二) 讀第二句
1、出示兒童與詩人相見的畫面。
2、請同學們觀察圖畫,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小朋友,你會對賀知章爺爺說些什么話呢?
3、教師扮演詩人,學生們扮演孩子們,師生互動理解詩句。
“離家五十年,終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結果孩子們卻把我當作了外來的客人!唉!可真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你們能明白我的感受嗎?”
“是啊,離開家鄉(xiāng)的日子實在太久了,以至于孩子們都把我當作遠來的客人啦。這是賀知章老爺爺深深的嘆息啊!你們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嗎?”
4、指讀,教師評一評。(聽到你的朗讀,我知道詩人的心情是多么難受啊!聽到你的朗讀,我仿佛聽到賀知章老爺爺?shù)穆暵晣@息……)
過渡:《回鄉(xiāng)偶書》把詩人急切重回離別了數(shù)十年的家鄉(xiāng)時那種又喜又悲的感情,表現(xiàn)得親切自然。讓我們再把這兩句連起來讀一讀,看誰能把作者的又喜又悲的情感讀出來。
5、齊讀。
6、小組探究,想象體會。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每當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賀知章爺爺該是多么得思念家鄉(xiāng)!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每當中秋月明時,賀知章會怎樣思念家鄉(xiāng)?每當九月重陽,賀知章會怎樣思念家鄉(xiāng)呢?一年過去了,又是除夕了,賀知章又會怎樣思念家鄉(xiāng)呢?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里討論,把你的想法輕輕地告訴你的組員。”
7、以情引讀,讀中悟情。
“是啊!賀知章爺爺如此的思念家鄉(xiāng),今天,他終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鄉(xiāng),可是家鄉(xiāng)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模樣,同學們想象一下家鄉(xiāng)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朋友?親人?詩人自己……”
8、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引讀。
“是啊!50年后,朋友大多離去,昔日朝夕相處的朋友再也不見身影。詩人不由感嘆起來——(引讀全詩)”
“50年后,親人大多離去,往日一家人團圓歡樂的景象再也無處找尋。詩人不禁嘆息起來——”
“50年前風華正茂,年青力壯,50年后卻老態(tài)龍鐘,白發(fā)蒼蒼,真是人生易老,物是人非。≡娙瞬挥蓚衅饋怼
四、配樂吟誦,升華詩情。
“是!歲月在少年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日子給烏黑的頭發(fā)染上了白霜。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不再是從前的`模樣,家鄉(xiāng)的人與事每天也在變幻,但唯一不改的是游子的那顆回家的心,唯一不變的是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愛!
1、學生學習吟誦。“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深深的愛、濃濃的情再次朗誦全詩。”
2、指名吟誦,師生評價。(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了詩人終于能回到故鄉(xiāng)的興奮與高興。還聽出來詩人不能被家鄉(xiāng)人認出的悲傷。)
3、配樂朗誦全詩。(教師一邊創(chuàng)設情境,旁白配樂,學生投入朗誦。)
五、閱讀續(xù)篇,深化感情。
。銈円呀(jīng)能像詩人一樣把思鄉(xiāng)之情表達出來了,就像詩人的知音一樣。詩人還寫了另外一首表達他思鄉(xiāng)之情的詩,也叫《回鄉(xiāng)偶書》,是第二首。請大家借助拼音自己把它讀一讀吧。
1、出示《回鄉(xiāng)偶書》第二首。(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2、學生自由朗讀。
六、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了《回鄉(xiāng)偶書》的第一首,通過吟誦詩句,體會了作者眷戀家鄉(xiāng)以及憂傷之情。第二首《回鄉(xiāng)偶書》就請大家回家跟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讀一讀,好嗎?
板書設計: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教學反思:
古詩語言精練卻意境悠遠,“文章合為時而作,詩歌合為事而發(fā)”,每首詩都有著特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而這些背景離現(xiàn)在的生活特別是學生的生活實在是太久遠了。他們可以瑯瑯地背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卻想不通為什么那老爺爺年紀那么大了,還要獨自一人在冰天雪地里釣魚,那種清高對于他們來說是絕對體會不到了,因此古詩中有些情感的感悟只能成為也應該成為空白,等待以后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來補白。
《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學生能體會到哪個度呢?能體會久別家鄉(xiāng)后回到家鄉(xiāng)的那種高興,卻不能體會那種葉落歸根的安然;能體會到少時離家老大才得以回來的難受,卻體會不到物是人非韶光不再的傷感;能體會村口兒童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情境,卻體會不到作者心中那又喜又悲的復雜情感。
那種淺層次的高興和難受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詩句意思的理解來讓學生體會,例如我在揭題時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久別家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的感受,再通過春節(jié)火車站人們趕著回家的圖片讓學生對“思鄉(xiāng)”有了情感上的共鳴,為下面的古詩教學作了鋪墊。在課中,設置了 /article/“每當中秋月明時,賀知章會怎樣思念家鄉(xiāng)?每當九月重陽,賀知章會怎樣思念家鄉(xiāng)呢?一年過去了,又是除夕了,賀知章又會怎樣思念家鄉(xiāng)呢?”這樣幾個問題,讓這首古詩所蘊含的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化作了具體的一個個情境,如此一來久思家鄉(xiāng)而不得回,終老才得以回鄉(xiāng)的無奈與傷心就不難理解了。并且我以情引讀,通過讓學生想象家鄉(xiāng)朋友、親人的離去以及自己的變化來引領學生體會詩人情感進而投入地朗誦詩歌,達到感情的升華。但這些環(huán)節(jié)也只是幫助學生理解了這首詩中的作者當時是既高興又難過的,至于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的這種深層次的情感是怎么也不能感同身受的,只能留待于長大以后的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去體悟“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傷感吧!而此刻在課堂上,天真、純潔如一泓清水的心怎么可能有那么蒼老而無奈的感受呢,因此不能體會也不覺得遺憾了。
我想這堂課只是在學生心中留下了這首詩的印記,為以后某時某地某情某境時有感而發(fā)脫口而出吟詠這首詩作好了存儲的準備吧!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
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熱愛家鄉(xiāng)的真情實感。
教具學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詩句,激趣導入,提示課題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老師今天還來了幾幅圖,大家看看你想起了哪些詩句(出示圖),大家說得真好,是呀幾句簡單的詩句就可以描繪出我們看到的景象,這就是詩歌的神奇之處。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看看它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它是:《回鄉(xiāng)偶書》板書課題:回鄉(xiāng)偶書
1、作者簡介。(他三十六歲外出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告老還鄉(xiāng))
2、重點書寫:偶師板書偶,邊釋字形,學生跟著書空右半邊;讀“偶”。
3、理解題意:偶,偶然的意思,偶書呢,書是什么意思?學生:(書本),練習生活實際,誰有寫書法的落款時寫的:**書。(對是寫的意思)偶然間寫下的詩。
偶然間寫下的詩常常是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時的感受,詩人賀知章回家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就要來細細地讀一讀他寫的這首詩。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說詩句,讓古詩走向生活,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古詩,明白學習古詩的作用、意義,感受古詩的魅力。增加學生語言積累}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
2、自讀全詩,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加強識字:抽生讀詩,其余聽讀,評價,正音。
{設計意圖: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識字、讀通課文排除學習困難,讓學生讀有所獲。}
三、知詩意
師:老師剛才說這首詩中也有一個“客”字,發(fā)現(xiàn)它了嗎?
生:“笑問客從何處來”。
2、師:再讀讀這句詩,思考一下:對這個“客”字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疑問?
生提問:客是誰?從什么地方來的客?為什么要來?
師:同學們都很會動腦,提出了幾個很好的問題。老師再來問你們一個問題:這個“客”是“客”嗎?
現(xiàn)在請孩子們仔細讀詩或觀察插圖,去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充分放手,給學生探究、交流的時間和機會。}
4、指名回答剛才的問題。
例:(1)從詩中“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來看,他是客,那些不認識他的孩子把他當作“客”了。
。2)在插圖中也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客”,因為他騎著馬,馬馱了一大包行李,這也是那些小孩認為他是“客”的原因。
。3)他不是客。這首詩是賀知章寫自己的回鄉(xiāng)經(jīng)歷,他三十六歲外出做官,到八十五歲才告老還鄉(xiāng),你們看第一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就是這個意思。
你能從詩句中找出反義詞嗎?
(設計意圖: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并重)
。4)從第二句詩“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這個地方的人,還說著這里的話,幾十年了都沒改變鄉(xiāng)音。④為什么沒有變?(說明詩人熱愛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5)出一個難一點的問題:你能不能用“雖然……但是……”說一句話,還可以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5、師:是呀!詩人三十六歲離開家鄉(xiāng),到八十五歲才回來,整整五十年哪!多少個日日夜夜。≡娙藭r時刻刻都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可因為公務繁忙、交通不便就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而今,終于盼到了這一天!想了多少年,夢了多少年,家鄉(xiāng)的一切還如我想像中的一樣嗎?大家一起來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師:面對“鬢毛衰”的作者,“兒童”是怎樣的呢?
6、我會說:
賀知章小時侯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直到老了才回來。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們地問:“_____________!
。ㄔO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突破本課理解上的難點。通過詩句意思的理解來讓學生體會,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久別家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的感受}
四、悟詩情
1、師:如果你就是賀知章。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遇到詢問自己從哪里來的兒童,請你想象一下,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
生說感受。
2、師:是啊,歲月在少年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日子給烏黑的頭發(fā)染上了白霜。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不再是從前的模樣,家鄉(xiāng)的人與事每天也在變幻,但唯一不改的是游子的那顆回家的心,唯一不變的是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愛。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深深的愛、濃濃的情再次朗誦全詩。
生自由練讀。
有人說一首好詩就是一首動聽的歌曲,那么這首詩究竟是歡快的歌曲,還是憂傷的歌曲呢?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放進詩中,美美地讀一讀這首詩。
3、指名讀,師適時指導語氣和節(jié)奏。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茝倪@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思鄉(xiāng))
{設計意圖:簡單了解詩意后,鼓勵學生讀出節(jié)奏,為下一步讀出感情做準備。}
、切〗Y:是啊,“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戎笇Ю首x。(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讀出不同的韻味,進一步感悟作者復雜的感情。}
五、指導書寫。
1.請學生自己先描一描“客、何”,注意觀察有什么不一樣?
2.指名說。
3.重點指導“客”的書寫,問:寫“客”時應注意些什么?(上下結構應寫得緊湊,下面“各”的撇捺要寫得舒展,“口”是扁口)。
4.師范寫“客”
5.左右結構的“何”書寫時應寫得怎樣?(左窄右寬)
6.生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放古箏樂)。
7.同座位互相評價,寫得好的字加上星。
8.展示。
六、作業(yè):
選擇其中的一項完成:
1、古詩配畫。
2、對古詩進行故事續(xù)編。
3、課外閱讀賀知章其他的詩。
(設計意圖:這種作業(yè)形式能體現(xiàn)層次性。)
教學反思:
上完了整節(jié)課,感覺學生學的輕松愉快,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古詩的教學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開放的富于情境的學習環(huán)境。古詩所描述的是古時候的人和事,是濃縮的幾個字,十幾個字,必須借助圖畫等有效的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詩中描述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通過看、讀、說、演等一系列的活動來體會感悟。
2、突出以讀為本,落實“讀準——讀出韻律——讀出感情”三部曲。在讀中鞏固生字,在讀中了解內(nèi)容,在讀中體會情感,個別讀、范讀、齊讀、賽讀、引讀多形式、多方法,一切盡在讀中。
3、抓住“詩眼”,突出學生自主。詩意的理解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學中切忌老師包替講解,而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感悟,再抓住“詩眼”,引導點拔,學生方能把握。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 3
教材簡析
《回鄉(xiāng)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老年回到家鄉(xiāng)后,感到時光飛逝而寫下的一首古詩。全詩抒發(fā)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二句,詩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xiāng)環(huán)境中,心情難于平靜。首句寫數(shù)十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tài),暗寓鄉(xiāng)情無限。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nèi)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弦,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第一學段應該“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yǎng)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lián)系、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據(jù)此,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yǎng)學生語感。應用板塊式教學設計思路,將教學設計成四大板塊:情境導入——朗讀感悟——情感升華——拓展延伸。
學習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會寫“客、何”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懂得熱愛家鄉(xiāng)。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思鄉(xiāng)的古詩,并讀一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情境導入
1、播放歌曲《靜夜思》,談話:李白在思念誰?(家鄉(xiāng)、親人、朋友……)
2、是啊,“月是故鄉(xiāng)明”,所以,每當看到天上的明月,李白就會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就會吟誦起——
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漂泊在外的游子,誰不在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公元744年,一位86歲的老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時,距離他中年離鄉(xiāng)已經(jīng)有50年了。五十年了,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他思緒萬千,隨筆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回鄉(xiāng)偶書》。
4、簡介作者,理解詩歌題目的意思。
板塊二:朗讀感悟
1.范讀。
2.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3.指名讀,強調(diào)生字讀音,相機指導書寫“客”、“何”。
4.結合注釋理解古詩大意。
5.學生交流。
6.指導誦讀、表演。
板塊三:情感升華
1. “少小離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詩人邁著蹣跚的步履回到了家鄉(xiāng),看著親切的鄉(xiāng)鄰,聽著熟悉的鄉(xiāng)音,這位86歲的老人心潮澎湃,又寫下了一首《回鄉(xiāng)偶書》(二)。
2.指名試讀,自由讀,齊讀。
板塊四:拓展延伸
1.故鄉(xiāng),是每個人心里的一盞燈,這盞燈,亮在李白的心里,亮在賀知章的心里,也亮在無數(shù)游子的心里。從古至今,正是這盞燈,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朽的詩篇。
2.齊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泊船瓜洲》。
板書設計
回鄉(xiāng)偶書
少小離家鄉(xiāng)音無改
熱愛家鄉(xiāng)
教學反思
《回鄉(xiāng)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老年回到家鄉(xiāng)后,感到時光飛逝而寫下的一首古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教學伊始,我用了耳熟能詳?shù)、同樣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靜夜思》創(chuàng)設了情境,把孩子們帶入了思鄉(xiāng)的氛圍之中。低年級的古詩教學,重點在于讀,所以,教學中,對于古詩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讀自悟為主,教師只是簡單點撥。同時,利用表演,讓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教學效果良好。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
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熱愛家鄉(xiāng)的真情實感。
教具學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檢查預習
情景創(chuàng)設
導入新課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已經(jīng)學了很多古詩,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
2、揭示課題:《回鄉(xiāng)偶書》 釋題:回鄉(xiāng)偶書(回到家鄉(xiāng),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寫下來。)
新課傳授
探索研究
二、初讀古詩,讀準生字詞。
1、自由地大聲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生劃出生字,師出示字卡!巴瑢W們看看這些字詞讀準了沒有?”
指名讀——小老師帶讀——齊讀
3、指名讀字;師:“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4、同桌互相讀全詩:聽一聽字音讀準了沒有?
5、指名讀,生評議。及時表揚。
三、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品詞析句。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方言。
無改:沒有改變。鬢毛:鬢角的頭發(fā)。
相識:互相認識。何處:什么地方,哪里。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四、自讀感悟,體驗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1、想想作者賀知章此時的心情。
師過渡:是呀,作者小的時候離開家鄉(xiāng),年紀大了才回來,家鄉(xiāng)的孩子見了他都不認識,我們怎樣能讀出作者內(nèi)心的感慨呢?
2、生自由練習。
3、指名讀,生評議。(師提示,為了表達情感,我們還可以加上動作。)
4、生再試讀?梢哉酒饋恚杂杉觿幼。
五、學寫本課生字。
1、師指導書寫“鄉(xiāng)、改”;
師范寫“鄉(xiāng)”,生仔細觀察。想想它和我們學過的哪個部首有些相似。
師范寫“改”,生分析其字形。
2、生描紅書寫。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認識“偶、離、鬢、何、衰、客”六個字,會寫“音、客、何”三個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3.理解詩人久別家鄉(xiāng)后歸來的悲欣交集之情。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情境導入
播放少兒歌曲《靜夜思》,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李白)《靜夜思》是李白客居他鄉(xiāng)時寫下的一首思鄉(xiāng)之詩,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和家鄉(xiāng)有關的詩,他的作者不是李白,但和李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飲酒作詩,你知道他是誰嗎?(賀知章)
多媒體介紹賀知章。
賀知章三十多歲離鄉(xiāng)做官,直到八十多歲才再次回到故鄉(xiāng),五十年過去了,當再一次回到故鄉(xiāng)的時候,他的心中感慨萬千,于是提筆寫了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詩,《回鄉(xiāng)偶書》(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
三、精讀古詩
這是一首古詩,學習古詩要講究一定的方法。老師這兒有一顆蘋果樹,樹上有四個蘋果,如果你能把四個蘋果都摘下來,那這首詩你就學會了。我們來看看四個蘋果分別是什么?(我會認、我會解、我會讀、我會想)有信心把它們摘下來嗎?
1.我們首先來看看第一個蘋果能不能摘下來,多媒體出示生字,帶拼音齊讀,去拼音指名讀。
2.讓我們來看看第二個蘋果,我會解。解,是什么意思?(理解)很好,你已經(jīng)知道了解釋古詩的第一個方法,那就是“擴詞”。怎樣去理解這些跟我們隔了一千多年之遠的古人說的話呢?別急!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名字《回鄉(xiāng)偶書》,我想請人再給這四個字擴擴詞。(回到、家鄉(xiāng)、偶然、書寫)我們把擴的詞聯(lián)合起來看看,這句話能讀的通嗎?不能,那我們給它補一補,回到家鄉(xiāng)偶然寫下的一首詩,這樣通不通?理解了嗎?(齊讀一遍)你看,我們把書寫換成了寫下,又補上了“的一首詩”這幾個字,回鄉(xiāng)偶書的意思就出來了,這就是我們學習古詩的第二和三種方法,學會了運用“擴、換、補”的方式,那么你學任何一首古詩就都不難理解了。是不是真的呢?我們進入詩文你就知道了!
出示“少小離家老大回”,先給加點字擴詞(離開、家鄉(xiāng)、回來)。我們還有少小和老大的'意思還不知道,老師說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小兒子離開家,大兒子回來住”對不對?哦,不對,那應該是什么意思呢?嗯,有些字的意思古代和現(xiàn)代可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換一換,我把少小換成“年輕的時候”,老大換成“年老的時候”,現(xiàn)在能不能解釋的通?能了,再補上一個“才”字就更完整了,“年輕的時候離開家鄉(xiāng),到年老了才回來!蔽覀兙陀蒙狭藙倓傊v的三種方法,擴換補。
再來看看下面的,這三種方式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課件出示“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給加點的字擴詞(家鄉(xiāng)、口音、改變)。家鄉(xiāng)的口音你知道是什么嗎?(演示)“無”是什么意思?沒有!家鄉(xiāng)的口音沒有改變,可是“鬢毛衰”,衰在這兒指的是“又白又稀疏”,那“鬢毛”指的是什么你知道嗎?(耳邊的頭發(fā))耳邊的頭發(fā)都已經(jīng)又白又少了,這說明他年紀大不大呀?齊讀釋句:家鄉(xiāng)的口音沒有改變,但我的頭發(fā)已經(jīng)又白又少了。
我都已經(jīng)這么老了,離開家鄉(xiāng)也有五十年了,可我仍然記得我的家鄉(xiāng)話,這說明什么呀?(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思念)懷著對家鄉(xiāng)的如此情深,五十年后,作者回來了,然而回來后看到的是什么呢?出示“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睌U詞“識”,把“兒童”換個更常用點的詞(小孩子),“相見”誰和誰相見呀?賀知章和小孩子相見,不相識。這句說的是:村里的小孩子見了我都不認識我。(“我”指的詩作者賀知章)五十年沒回來啦,村里的小孩子沒見過我,都不認識我,還怎么樣呀?“笑問客從何處來!苯o“笑”“客”擴擴詞,(笑嘻嘻)(客人),把何處換一個現(xiàn)代的話你會嗎?(何處:哪里)很好,那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擴一擴,換一換再補一補,“還笑嘻嘻地問我這個客人是從哪兒來的”。
好了,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解完了,現(xiàn)在你知道它全部的意思了嗎?我想請一位同學完整的說一說。
3.第二個蘋果我們也順利摘下了。我們來看看第三個蘋果,“我會讀”,你們會讀嗎?那你們讀來聽聽看!我看你們有點在吹牛,讀詩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我問你們你覺得賀知章寫這首詩的心情是高興的還是難過的?我說既高興又難過,而且高興少難過多,不信我給你們找出證據(jù)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高興,“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難過,你還能從哪兒看出來難過嗎?(“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自己回到家鄉(xiāng),卻被當做是外鄉(xiāng)的客人,別人都不認識他了,他難不難過?所以說他的心情是即高興又難過,而且高興少難過多,我們讀的時候,高興的地方我們要讀出高興,難過的地方我們也要讀出難過的感覺。除了這個,我們再學一招,劃節(jié)奏,看,老師劃斜杠的地方代表著停頓,一條斜杠就停頓短一些,兩條橫崗就停頓長一些,看明白了嗎?我想請一位同學按照老師剛剛說的感情和節(jié)奏讀一讀,誰試試?讀的好不好?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4.我覺得你們能成功拿下第三個蘋果,祝賀你們,還有最后一個蘋果,“我會想”,有沒有信心?好,我們看到書上這幅圖,圖上有些什么?(小孩子、賀知章、馬)圖上為什么會有馬呢?(拓展知識,交通工具)你們試著扮演一下圖中的小孩子,我來扮演一下賀知章,想想看你會問賀知章什么問題呢?非常棒,我們在學詩的時候要學會動腦筋思考,多問一些問題。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現(xiàn)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學習解釋詩歌有三種方法,哪三種?(擴、補、換)還有朗讀古詩一定要讀出感情和節(jié)奏,我們再試著一起讀一讀這首《回鄉(xiāng)偶書》吧。R讀)
賀知章不止寫了這一首回鄉(xiāng)偶書,還有另一首一樣名字的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多媒體出示《回鄉(xiāng)偶書》其二,齊讀。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 6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讀題目。讀準“偶”字,問:我們在哪里見過?
2.讀作者名,背《詠柳》。
3.朗讀整首詩。(重點夯實詩句“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指導讀好“鬢” “衰”,了解“鬢毛”的意思)
【評析】聯(lián)系熟悉的詞語復現(xiàn),能強化生字的讀音,加深“字不離詞”的印象;以學生已學過的詩加深對詩人和詩作的認同,增加親和力;這首詩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有基礎,甚至耳熟能詳,因此正音的重點就落到難讀的第二句上,避免平均用力,凸顯難點。
二、扎實識字,端正書寫
1.過渡:一首詩會讀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認識了,有的字可能換一個地方就不熟悉了,敢不敢迎接挑戰(zhàn)?
2.出示生字詞語,以多種方法認讀。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客”字。
【評析】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容忽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流程的方便,往往會將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后置,如果課堂時間把握不好,寫字容易成為“家庭作業(yè)”,得不到教師的具體指導和師生的評價交流。為了扎實有效地識字、寫字,將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在課中,并在字形的指導上有所側(cè)重,不面面俱到。
三、猜測年齡,理解詩意
1.過渡:生字會認、會寫,讓我們把它送回詩句,再正確、流利地讀一讀?(讀全詩)
2.猜詩人年齡。小朋友能把詩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真不簡單,F(xiàn)在請你猜一猜,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是多少歲?(學生猜測年齡)
3.引導:猜要有根據(jù)。賀知章到底多少歲,黑板上哪個年齡最正確呢?請小組內(nèi)互相合作,用心讀一讀課文,不要放過一個字、一個標點、一幅畫面,找到一個理由就做上一個記號,試試看,看你能找出幾處依據(jù)。(學生自學、小組內(nèi)互學)
4.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以感情朗讀來展現(xiàn))
“老大”說明年紀很大;“鄉(xiāng)音無改”說明他家鄉(xiāng)口音沒有改變。即使離開了家鄉(xiāng),仍然很想念家鄉(xiāng),忘不掉,也說明他離開家鄉(xiāng)很多年啦;“鬢毛衰”指兩鬢的頭發(fā)已經(jīng)稀稀疏疏,有的都變白了。(看插圖:背都有點駝)說明人已經(jīng)明顯老了;“不相識”就是“不認識”。兒童見面了都不認識,也說明他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很久了。
5.解謎:通過大家的發(fā)言、討論,我們知道,賀知章的.年紀應該很大了,詩人到底多少歲呢?(補充資料:賀知章30多歲離開家鄉(xiāng)去做官,直到85歲才告老還鄉(xiāng))
6.評比。誰猜得最準?(請得勝者吟誦課文)
【評析】猜年齡,是理解詩句的一個突破點,也是一個轉(zhuǎn)折點,將學生從靜態(tài)的寫字中激活,課堂好玩了,學生就投入了。不過,“猜年齡”也容易造成信馬由韁,為猜而猜的現(xiàn)象,考慮到教學效率,板書時寫出年齡的區(qū)間,注意收放度的把握。激活思維后,讓學生獨自品讀詩句,觀察插圖,就是理解詩句、展示推理的過程。當學生有了交流的欲望,再進行同桌或小組合作,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處于憤悱狀態(tài)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推敲詩句的字里行間,都能品味到這是一位長者寫的詩。如果學生通過“少小”“兒童”誤以為賀知章是個孩子,可以引發(fā)爭論,體現(xiàn)言語的沖突和智慧,促進對詩句的理解和領會。這樣的猜測和揭底,讓課堂充滿了趣味,充滿了挑戰(zhàn),語文課堂仿佛成了一部“開心辭典”。
7.口語交際:“笑問客從何處來!雹湃绻悻F(xiàn)在就是這個孩子,遇到這么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你會怎么問。浚ㄉ鷨枺迫绻闶窃娙,你會說什么?
【評析】這里的口語交際,一是明確“笑問”,二是活化詩句,讓詩句讀起來更可親、更可感、更有味。
四、了解詩人,拓展補充
1.過渡:一別就是五十多年,離開家鄉(xiāng)的時候是年青人,回來已經(jīng)“鬢毛衰”。這五十多年里,也許無數(shù)次夢回家鄉(xiāng),無數(shù)次凝神遠望。可是,詩人為什么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象說話)
2.指導背誦:年紀大了,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你猜,作者會是什么心情?(激動、難過、高興,百感交集)你能帶著自己領悟到的心情背一背嗎?
3.省略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 7
設計理念
詩歌是最精煉的語言藝術。如何讓孩子們有滋有味地品讀詩、悟詩、賞詩?讓“詩”浸潤孩子們的心靈,豐厚他的情感世界,積淀他們的文化底蘊?這是我設計《回鄉(xiāng)偶書》這一古詩教學的出發(fā)點。
教學目標
1、認識“偶、鬢、衰、客、何”等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3、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體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濃濃愛鄉(xiāng)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本課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了解古詩內(nèi)容,體會作者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
難點:理解詩意,領會作者的感情,培養(yǎng)想象力。
教學方法
采用講讀法,即講解的閱讀,由學生自己多讀、熟讀和背誦,讓他們在讀中自己感悟,思考、分析、概括、鞏固、運用所學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談話導入。讓學生說說想家的體會,老師引入詩題:你們離開家?guī)滋炀烷_始想家,那么,一個人離開家?guī)资旰笥只氐焦枢l(xiāng),該是怎樣一種心情!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首詩。
2、老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解釋課題,理解重點字。
偶:偶然書:寫
4、介紹詩人(播放課件)。賀知章不但是個大詩人,而且還是個大學問家。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回鄉(xiāng)偶書》就是寫他辭官告老回鄉(xiāng),回到闊別幾十年的家鄉(xiāng)時的感情。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通詩文,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多讀幾遍。
2、認讀生字,糾正字音。(重點糾正“鬢、衰”的讀音)
3、指名朗讀,老師指導朗讀。
4、你體會到詩人這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三、交流學習,感悟詩情。
1、學習第一、二行詩。
、胖缸x詩句。找出句子中意思相對應的詞語。
少小——老大離——回
、 “老大”具體在哪里表現(xiàn)出來?(鬢毛衰)
讓學生指指“鬢毛”在哪里,說說“衰”指什么。
、浅恕棒W毛衰”之外,詩人的模樣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么多年不變的是什么?
引發(fā)學生想象:詩人“少小”時的樣子(活潑可愛,充滿青春活力),再看插圖(播放課件),用幾個詞語來形容詩人“老大”時的模樣。(老態(tài)龍鐘、步履緩慢、兩鬢斑白)
引發(fā)學生思考:詩人不變的是什么?鄉(xiāng)音——思鄉(xiāng)之情
解釋“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話。讓學生說說家鄉(xiāng)的話。
。ń璨蛔兊泥l(xiāng)音和衰老的容貌進行明顯對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情感。)
、冉榻B賀知章回鄉(xiāng)的背景。(播放課件)
賀知章在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辭去官職,告老返回故鄉(xiāng)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86歲,這時,距他年輕時離鄉(xiāng)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
、勺寣W生想象一下家鄉(xiāng)會有怎樣的變化,詩人會發(fā)出怎樣的感慨。(物是人非,同齡的人幾乎都不在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于是,寫下此詩。)
、视懈星榈乩首x這首詩。
詩人年輕時候離開家鄉(xiāng),86歲才回來,離家時風華正茂,回來時卻老態(tài)龍鐘。他的心情如何呢?帶著這種感慨的`心情朗讀詩句。
2、學習第三、四行詩。
過渡:詩人沒有忘卻故鄉(xiāng),而故鄉(xiāng)還認得這回歸的游子嗎?齊讀三、四行詩。
、畔胂筮@群嬉鬧的兒童看見詩人會問些什么話,帶上表情問一問。
、啤靶Α蹦芨某伞罢垺眴?為什么?
⑶兒童的“笑問”使詩人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ㄗプ 靶枴边@一關鍵詞,通過想象、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與詩人,文本對話,體會詩人的情感。)
、戎笇Ю首x。讀出兒童的天真、熱情。
、上胂笠幌略娙伺c嬉戲的孩童碰見時的場面,并演一演。
。◥郾硌菔菍W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詩的內(nèi)容,深入理解詩的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四、配樂吟誦,升華詩情。(播放課件)
1、播放優(yōu)美的古箏曲,老師充滿深情地吟誦。
2、指句學生吟誦,老師指導吟誦的節(jié)奏。
3、師生共同滿懷感情地吟誦。
五、閱讀續(xù)篇,深化感情。(播放課件)
出示: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1、老師感情朗讀,感動學生。
2、學生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3、在這首詩里,你又體會到詩人的何種心情呢?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想象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要品質(zhì)之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新。古詩精煉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從學生想象“賀知章”與兒童的對話,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把古詩的意境形象地表達出來了。
以讀代講
低年級的古詩教學是很難把握的,弄不好就會“高段化”,也會陷入講解、分析的泥潭!痘剜l(xiāng)偶書》這首詩寫回鄉(xiāng)的感慨。寫一個離開家鄉(xiāng)半個多世紀的老人的回鄉(xiāng)感概,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要完全地理解這份情感確有難度。所以,在教學中要“以讀代講”。這是許多專家的主張,也是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當然,朗讀不是傻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興趣盎然、有效的解讀,那才是有意義的朗讀。
【《回鄉(xiāng)偶書》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回鄉(xiāng)偶書》教學設計04-02
回鄉(xiāng)偶書教學設計04-07
《回鄉(xiāng)偶書》教學設計06-11
古詩回鄉(xiāng)偶書的教學設計07-03
《回鄉(xiāng)偶書》教學設計15篇01-06
回鄉(xiāng)偶書教學設計1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