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神貫注》對比聽課有感
此次網絡視頻課,因為執(zhí)教教師是我校的王久明老師,我們四年級組只是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設計,但是卻沒有真正地到課堂上去加以演練。這樣就失去了一次難得的對比聽課反思的機會。
為了有一個對比聽課的機會,我特意到網上觀看了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的《全神貫注》一課,兩相對照,更是收獲頗豐。我發(fā)現(xiàn)于永正和王老師執(zhí)教的《全神貫注》)一課雖然教學思路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同,但是卻有許多相通之處。
一、都重視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
于老師可以稱得上是教學領域的“優(yōu)秀導演”。他已全窺了導中之“道”。切教學都是為了使學生得到發(fā)展,讓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發(fā)展。例如:在分析羅丹修改塑像的投入神態(tài)時,于老師帶領學生“入戲”:假如你是羅丹,你是怎樣工作的?在于老師的點撥之下,學生寓思于“動”,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以細膩而傳神的動作,再現(xiàn)了羅丹的工作過程。繼而“出戲”,深入理解課文,領會“全神貫注”的真正涵義。
王老師在課堂上,也是大膽地讓學生自讀教學鏈接語,找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然后再帶著目標,自讀自悟,概括文章大意,尋找哪些地方最能體現(xiàn)羅丹的全神貫注,然后互相交流自己關于全神貫注的看法,最后圍繞茨威格的話開展交流,將課文的中心加以提煉。
二、都是潤物無痕,用賞識啟迪學生的思維。
于永正老師憑“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筆”,幾乎不用什么外設輔助,把課上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有老師問于老師為什么他總能把課上得激情無限,于老師透露說:“我惟一比你們做得多的是,我早已為學生準備好了100頂‘高帽子’!碑斎,這是謙虛之詞,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出,于老師對這些“高帽子”的重視度。
王久明老師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也有高人之處。從親切的微笑到鼓勵的話語再到一句句令人溫暖的“高帽子”。的確讓我們有許多的收獲。“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通過事實看出,的確如此。
三、都是設計巧妙,生動課堂顯而“義”見。
在于老師的教學過程中,你完全能夠感覺到這種藝術魅力的存在。例如:于老師教學“端莊”、“端詳”兩個詞語的設計,可謂是匠心獨具,頗具火候。師:咦!我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儀態(tài)端莊”,F(xiàn)在,老師邀請你把剛才的神態(tài)表演給大家看,好嗎?(生1在于老師的鼓勵之下表演得到位、傳神)師:棒極了!這就是“端莊”。那么,“端詳”又作何解釋呢?生2:老師,我覺得,“端詳”可以與“端莊”聯(lián)系起來解釋 。(于老師請生1擺好“端莊”的神態(tài),而生2時而近看,時而遠看;時而左看,時而右看……不時又皺眉戳指,再加上個性化的臺詞。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情此景,已是“無義”勝有義,“無言”勝多言。
王老師在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談自己的體會,讓學生先交流再朗讀,通過學生們繪聲繪色的朗讀,把課文的理解帶入了一個同樣顯而易見的境界。同學們在聆聽式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走進了羅丹的工作室,目睹了一代藝術大師追求完美的境界。
四、教師巧做“媒”,與學生平等交流難能可貴。
于老師在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上,始終以組織者的身份出現(xiàn),隱到幕后充當學生與課交往的“媒人”,以學習課文內容的直接參與者身份平等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以讀為主線,在讀中明理、悟情”的朗讀比賽,從而把學習推向高潮。這種看似沒有要求卻精心安排的師生朗讀比賽深深打動了學生。不僅讓學生感到受教育的教育,更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王老師的課上也有許多生生比賽,師生同讀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爭著朗讀,爭著點評,教師表揚鼓勵的話語貫徹整節(jié)課。師生同讀的環(huán)節(jié),也讓人感受親切自然。教師蹲下身子做學生,學生才能挺起胸膛來做人。
優(yōu)秀的課是相似的,不良的課各有各的不同。對比我的教學設計,仍然是老的教學思想,老的教學設計。為教而教,學的沒有動力,學的沒有激情。
【《全神貫注》對比聽課有感】相關文章:
商丘聽課有感06-24
線上聽課有感10-12
凡卡聽課有感06-25
《數(shù)與形》聽課有感06-26
《皇帝的新裝》聽課有感10-14
全神貫注的近義詞-全神貫注的反義詞及造句06-23
全神貫注的近義詞06-26
全神貫注作文11-22
中美課堂對比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