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24時計時法》說課稿設計
一、把握教材,準確定位目標
24時計時法是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學生在生活中對24時計時法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生活題材。結合這些,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①理解24時計時法,能用它正確地表示時刻,會計算經過的時間。②明確兩種記時法的不同并能正確地進行互換。③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④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其中,理解24時計時法并能對兩種計時進行互換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尊重學生,選擇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本節(jié)課我以學生發(fā)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chuàng)新為宗旨,采用設疑激趣、直觀演示、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觀察辨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動完成知識建構。
三、結合生活,巧設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①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②合作探究,理解建構;③聯系生活,實際應用;④趣味游戲,鞏固深化;⑤回顧質疑,拓展延伸。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是按照“說一說——猜一猜——想一想”的主線進行教學的。
說一說:你喜歡看哪個電視節(jié)目?它是在什么時刻播出的?
猜一猜:這是什么節(jié)目開始了?(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新聞聯播》是在什么時間播出的?電視上寫的是晚上7:00嗎?(播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19:00和晚上7:00表示的是同一時刻嗎?
想一想:你在哪里見過類似的計時法?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記時法呢?我們一起來研究。
【首先通過“說一說”引導學生回顧12時計時法;再用《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構建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注意;最后借助“想一想”喚起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關于24時計時法的經驗,引入新課的學習!
另外,學生回答時教師相機板書幾個時刻,并出示課題《記時法》(板書),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作好準備。
2、合作探究,理解建構
這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設計了三個層次:比較兩種計時法、理解24時計時法、溝通兩種計時法。
。1)比較兩種計時法
為了使學生體會兩種計時法形式的不同和它們在生活中的不同應用,結合板書我設計了三個問題:①這兩種計時法有什么不同?②你能分別給他們起個名字嗎?③你更喜歡哪種計時法?引導學生借助學習工作紙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名稱比較
。ǎ┯嫊r法
。ǎ┯嫊r法
學生匯報時,統(tǒng)一認識:這種計時法叫做12時計時法(板書)。它廣泛地應用于生活尤其是口語交際中。而這種計時法采用0時到24時計時,叫做24時計時法(板書)。它簡單明了、不易出錯,被廣泛地應用于交通郵電、廣播電視等部門。
。2)理解24時計時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和操作能調動學生耳、眼、口、手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的感知更加敏捷、想象更加豐富、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更加高效。24時計時法比較抽象,是教學的難點,為了使學生透徹地理解,我采用了動畫演示和學具操作兩種手段。
首先播放這段動畫(播放動畫),引導學生發(fā)現12時后的時刻依次是13時、14時、15時……使學生形成對24時計時法的感性認識。再通過操作學具使感性認識上升為抽象思維。我為學生準備了標有時間刻度的紙條(出示),用不同的顏色標注0時至12時和12時至24時。結合時間彩條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思考:①紅色、藍色彩條分別表示什么?②請把規(guī)定的時刻標注在相應的位置上。③0時是今天的開始,它和昨天有什么關系?④0時是白天還是黑夜?把月亮畫上去吧!
最后引導學生討論:一天的時間這樣短,怎樣才能干更多的事呢?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自然地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3)溝通兩種計時法
同學們,為了讓大家吃好早飯,二七區(qū)教文體局把咱們上課時間向后推遲了10分鐘,這可真是個好消息。瞧!這就是我們新的作息時間表(屏示),你能把它填寫完整嗎?填完后跟你的小伙伴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作息時間表
節(jié)次12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
上
午第一節(jié)上午8:30——上午9:108:30——9:10
第二節(jié)上午9:20——上午10:00()
課間操()9:50——10:10
第三節(jié)上午10:20——上午11:00()
第四節(jié)上午11:10——上午11:50()
中午
下
午第一節(jié)下午2:40——下午3:2014:40——15:20
第二節(jié)下午3:30——下午4:10()
活動下午4:10——下午5:00()
【使學生在“觀察范例,發(fā)現規(guī)律——完成表格,應用規(guī)律——組內交流,概括規(guī)律”的思維過程中,掌握兩種
計時法的互換。(上午相同,下午只需加上或者減去12即可。板書)】
3、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為了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為學生準備了三個現實題材:
(1)觀察圖畫內容,你知道答案嗎?引導學生運用觀察鐘面和畫線段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53
首班車:6:00
末班車:20:00
本站:淮河路
下站:路寨
開往:火車站
19
首班車:6:00
末班車:21:00
本站:淮河路
下站:路寨
開往:火車站
鄭州市商業(yè)銀行營業(yè)時間
儲蓄:周一至周日9:00——17:00
結算:周一至周五9:00——12:00
13:00——17:00
。2)李叔叔要去火車站附近的紅珊瑚大酒店參加會議,晚上8:30結束。他能趕上哪趟公交車回家?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這是銀行的營業(yè)時間牌。到這個牌子,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綜合的分析、深入的思考。
4、趣味游戲,鞏固深化
同學們這節(jié)課表現得真好,為了獎勵大家我?guī)銈兺嬉粋游戲。我用握拳的手臂表示時針,另一個手臂表示分針,請同學們根據2個手臂的位置和夾角判斷它表示的時刻。(做動作)引導學生體會這個鐘面既可以表示3:00也可以表示15:00。然后再出示18:00和6:00要求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引導學生發(fā)現這兩個時刻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位置是相同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看似游戲,實則是對本課重難點的鞏固和深化!
5、回顧質疑,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回顧和總結,還可以激發(fā)學生運用上網、閱讀、請教等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畫上了一個內容豐富的省略號!
四、突出重點,精心設計板書
我采用了比較式板書形式,突出了重點難點,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想,希望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實現!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24時計時法》說課稿設計】相關文章:
24計時法教學設計05-18
24計時法教學設計12篇05-18
數學歸納法教學設計03-02
《欣賞與設計》數學說課稿04-03
24時計時法教學實錄03-19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05-07
《24時計時法》評課稿08-24
《24時計時法》評課稿范文12-31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篇)05-07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