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巷深處》教學素材
一、自然動情地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小巷深處》這篇文章(同時一名同學寫標題),昨天在課堂上讀課文時,有的同學偷偷擦眼淚,不知是什么原因?
深受感動!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師:我也與你們有同感,并且回家時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一首歌
老師的話還沒說完,就有同學站起來說:肯定是《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看來我們師生真是心有靈犀,那么就讓我們合作,共同演唱這首歌好嗎?
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下面讓我們伴隨著濃濃的母愛,進一步走進林莉的《小巷深處》。
二、民主和諧地探究
師: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上節(jié)課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1.盲姨娘為什么收養(yǎng)孤女?
2.為什么孤女回避同學,厭惡家庭?
3.盲母為什么偷偷探望女兒?
4.盲母收養(yǎng)孩子后為什么變好了?
5.竹棒的作用?
6.老婆婆為什么嘆氣?
7.文題似乎不相符。
8.淡忘、記得是否矛盾?
同時學生速度課文,進一步熟悉內(nèi)容。
師:我提議以民主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們答應了,但要求自愿結組討論一段時間,師爽快地答應了。
大約三分鐘后,一名同學站起來,說要回答第一個問題。他說:盲姨娘收養(yǎng)孤女是出于對她的同情和愛。
其他同學表示贊同。
接著又有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3,她說:偷偷探望女兒是因為母親怕女兒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也能看出對女兒的深深的愛。
這時,班里又一名同學站了起來,他頗有感慨地說:以上兩名同學的回答讓我體會到,文中的母親處處為女兒著想。問題4母親變好,是怕給女兒留下一個壞名聲,也說明了這一點。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母親對女兒的愛決不僅僅只有這幾件事,我建議大家,再找找其他事例。
這名同學的發(fā)言馬上得到響應,老師我說、我、我,接二連三地有人發(fā)言,逐一找出了母親對女兒的愛的具體表現(xiàn),并且語言簡潔,氣氛很熱烈,掌聲此起彼伏。
這時,老師趕忙把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重點內(nèi)容母親對女兒的深沉無私的愛的具體表現(xiàn)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
1.微薄收入收養(yǎng)我。
2.所有積蓄換住處。
3.為我改變潑辣性格。
4.終年辛勤勞作。
5.把我調(diào)養(yǎng)成千金小姐。
6.我厭惡家,母親抑制感情,表現(xiàn)平靜。
8.偷偷探望,托人捎物品。
同學們都很投入,突然最不愛發(fā)言的一名同學站了起來,若有所思地說,老師,請您把大屏幕的內(nèi)容返回到疑難問題。
好。師照著做了。
我發(fā)現(xiàn)問題2、6、8屬一類問題,也有共同點,那就是都能用文中我的感情來解釋
他的話還沒說完,班里另一位同學插話道:我也看出來了,由于虛榮心在作怪,所以孤女回避、厭惡家庭,從而不理解盲母的苦心,這也是老婆婆嘆氣的原因;淡忘一詞也能用這一點來解釋。另外,記得是說孤女被母親深沉無私的愛感動后,翻然悔悟,它和淡忘不矛盾。
又有同學補充說:文中我的感情前后不一致,看來,它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并且文中寫的表現(xiàn)母親對女兒的愛的事例好象與女兒的感情變化有什么關系。對了,感情是全文的線索,事例是在感情變化中逐步展開的。
對!師非?隙ǖ卣f,不知為什么,竟然有一些激動。
有道理。同學們也議論紛紛,隨即,再一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文中我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呢?
通過討論,同學們很快找到了答案。但這時,師發(fā)現(xiàn),一名同學溜號了,突然想出了一個壞主意,讓那名同學上黑板按順序貼上寫有女兒感情變化詞語的紙條。并宣布,如果貼錯了,要罰唱歌。遺憾的是他貼對了滿足自豪、沉默回避同學、厭惡家、淡忘家、母親、感激、悔悟、流淚。大家沒能聽到他唱歌,不過也許以后他不會再溜號了。
小插曲過后,同學們又展開了對竹棒作用的討論。
有的說它是盲母的伙伴,有的說它是女兒的替代品說法不一?磥磉@個地方是個難點。于是,師點撥:竹棒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具體形象,對這些形象的描寫,其實就是情感的形象抒發(fā),這是抒情散文常見的寫法。文中青石板、小巷等事物也是同理。
老師,一個同學站起來,文題不符原來是我提出來的,通過您的見解,我明白了,它們不但相符,而且題目擬得非常好。小巷是母女倆家的所在,也是作者的感情寄托。小巷之深,代表母女間感情深,正所謂小巷深處寄深情。
好!師情不自禁地為這名同學喝彩:她自己解釋了曾經(jīng)不懂的問題,可見這節(jié)課很有收獲,這是我所希望的結果。
不知是誰說了一句,小巷深處寄深情,這不是文章的主題嗎。
對呀,師欣慰地說:大家配合得很好,順利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任務,恭喜你們!
三、總結式的拓展
師:同學們,你是否贊同文中我的做法與想法?
生:很多同學都不贊同我以前的做法與想法子,但肯定了我知錯就改的優(yōu)點。
師:同學們談得都很好,我也想說兩句,我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向我們班的康寧同學表示我的敬意。因為她的父母都是盲人,而康寧卻從沒嫌棄過他們,這種純真的品質值得大家學習。
頓時,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在掌聲中,師代表全班同學送給康寧同學一份小禮物,她激動地哭了。
師:我想以康寧同學為代表的七年四班同學都是深愛著自己父母的好孩子,那么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來回報他們的深恩!下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首寫給母親的歌閆維文的《母親》,肯定心中還會涌起新的波瀾。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兒,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光,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就是媽教室里響起了嘹亮的歌聲。
四、布置作業(yè)
師:回家后,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達對她們的深深的愛意。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進行個性化發(fā)揮,如讓學生大擔提問,由此引入對課文方方面面的分析等。在積極轉變教師角色的同時,能夠努力改變課堂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不但學到了應有的知識,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分析能力。但也存在不足,如果改的步子邁得還不夠大;有的時候只注重學生表面上的活躍,而忽略了心理上活躍等等,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小巷深處》教學素材】相關文章: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07-02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01-14
《小巷深處》教學實錄參考06-27
《小巷深處》的課堂教學實錄07-02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3篇08-09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 9篇01-14
語文課文《小巷深處》教學反思07-03
《小巷深處》教材設計07-03
小巷深處讀后感07-05
小巷的作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