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馬來西亞沙巴亞庇的旅游攻略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旅游要去哪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外界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最有效釋放這種情感的方式就是旅游。那么旅游攻略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來西亞沙巴亞庇的旅游攻略,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東姑阿都拉曼公園。
東姑阿都拉曼公園是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坐落在亞庇岸外的海上,距離亞庇15至20分鐘航程。由佳雅島(Gaya Island)、沙比島、馬姆迪島(Mamutik Island)、馬奴干島和蘇洛島(Sulug Island)等五個島嶼組成。
這幾個群島,除了擁有美麗的沙灘和清澈的海水外,也有許多奇特的珊瑚以及海洋生物,各島嶼的叢林里更有許多罕見的兩棲動物。各島也提供拖曳傘、香蕉船、浮潛、深潛和沙灘BBQ等活動。
二、丹絨亞路。
這是一片美麗的海濱度假區(qū),有許多中高檔酒店以及一些相當不錯的餐廳,可以帶上家人一起來這里度假,沖浪、浮潛或者僅僅是懶洋洋的躺在細軟的沙灘上,享受片刻的安靜,日光浴中感受幸福的滋味。
三、馬里馬里文化村。
走進馬里馬里文化村,您將可以一窺相傳原本生性兇悍的毛律獵人頭族,以及自在逍遙的嘉達山杜順族人生活作息。在村里走一回,您將穿越過依循馬里馬里文化村原住民傳統(tǒng)風格興建的建筑物群,包括龍古斯族人著名的長屋和起居空間寬蔽的毛律族人居所,甚至還可以步入其中探個究竟,以深入了解彼等日常作息的真實情況。
訪客除了可以親自下手體驗以竹材生火烹飪的滋味,也可以享用地道的美食風味,并學(xué)習(xí)原住民取火、狩獵、建房子居住的生存技能。與來來文化村里的友善“村民”相處交流,肯定能讓您留下深刻和非常不一樣的風俗民情體會及印象。
游村的行程結(jié)束后,您還可以一邊大快朵頤享用一頓沙巴美食自助餐—品嘗特有的檸檬汁腌魚和野芒果,一邊觀賞原住民的文化表演。
四、亞庇市立回教清真寺。
亞庇市立回教清真寺是仿造麥迪那的那巴威清真寺的回教教堂,由于造在海邊的一個湖上,因此得名“水上清真寺”。沙巴是以回教為主要信仰,擁有這樣一座外觀雪白藍頂?shù)溲诺那逭嫠,確實是不錯。
五、中國街頭集市。
每到周日,中國街頭集市占據(jù)了整條Jln Gaya街,當?shù)厝撕陀慰涂梢栽诮诸^買到各種美食(推薦煎餅)和其他小玩意兒。最熱鬧的時候無疑是春節(jié),早晨七點就有大戲上演。
六、沙巴州回教堂。
沙巴回教堂,也稱沙巴州清真寺,代表了沙巴的回教文化。巍然聳立在市區(qū)內(nèi),距離沙巴州博物館不遠。這座建于1977年的建筑物,融合現(xiàn)代建筑藝術(shù)及回教伊斯蘭風格,圓頂鑲金,形成一幅美麗的圖案。一樓大殿可容下約 5 千名的信徒,距離州立博物館步行數(shù)分鐘即可到達,頗值得一游。
七、普陀寺。
普陀寺建于1980年,位于亞庇的斗亞蘭路盡頭(Tuaran Road),建 筑沿襲了中國傳統(tǒng)寺院一貫的建筑風格。寺前的大門站立著包括觀 音菩薩在內(nèi)的十座大佛像。寺院每日開放2次給佛教徒誦經(jīng)。
八、蒙索畢悅文化村。
文化村位于小鎮(zhèn)賓南邦,坐落于摩約河(Sungai Moyog)畔。村莊以一名傳奇戰(zhàn)士、獵頭者蒙索畢悅命名,他的后代建立了這座村莊。門票較高,包含了村內(nèi)導(dǎo)游、舞蹈演出和幾項活動(類似馬里馬里文化村)。村內(nèi)最著名的是頭骨屋,據(jù)傳屋內(nèi)收藏的都是戰(zhàn)士蒙索畢悅砍下的敵人頭骨,另有各類土著遺物。
馬來西亞旅游注意事項——禮儀
1、請在進入馬來西亞人的屋子前,先將鞋子脫掉。
2、右手通常是用來吃東西、接送東西以及握手之用,以示禮貌。
3、在進入任何祈禱的地方如回教堂和廟宇前,都必須先脫鞋。
4、如果想在回教堂內(nèi)或其他宗教祈禱的地方拍照,須事先獲得管理人的允許。
5、敬酒不是馬來西亞人的風俗習(xí)慣,而且馬來西亞的馬來族是不喝酒的。
馬來西亞旅游注意事項——季節(jié)
馬來西亞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炎熱多雨。最佳旅游時間是5月至9月,這時是東岸最好的" 賞龜"季節(jié)。但如果有商務(wù)活動的話,最好是每年的3月至11月,因為大多數(shù)馬來西亞商人于12月到次年2月休假。圣誕節(jié)及復(fù)活節(jié)前后一周不宜前往,同時也應(yīng)避開穆斯林的齋月和華裔人的新年。
馬來西亞旅游注意事項——其他
小費: 給小費在馬來西亞并不普遍。因為在酒店與餐館,帳單上已附加一項10%的服務(wù)費,所以不必給小費;若帳單上注明要另付服務(wù)費(ServiceCharge),則需要付大約10%的服務(wù)費
貨幣兌換:當你抵達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銀行、外幣兌換處及ATM提款機在周圍比比皆是。
對于游客來講,兌換外幣現(xiàn)金的最好去處是“外幣兌換處”(Money Changer),這些外幣兌換處在馬來西亞是有執(zhí)照的合法外幣經(jīng)營者。
營業(yè)時間:馬來西亞的工作時間,一般是8個小時,星期六半天、星期日休息。政府辦公時間,由上午8點到下午4:15。半天工作則從上午8點到下午12:45。
銀行辦公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是由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星期六由上午9:30至11:30。百貨公司與超級市場營業(yè)時間為每日上午10點至晚10點。
電壓、插座:電壓220-240V,插座為三孔(門票)型英標插座,需要購買一個轉(zhuǎn)換插頭。
交通:馬來西亞的汽車是靠左行駛。外國游客需擁有國際駕駛執(zhí)照。游客即使從馬來西亞半島入境沙巴和砂拉越州,也需出示國際護照。
沙巴州(NegeriSabah)簡稱沙州,舊稱北婆羅洲,有“風下之地”之美譽,是馬來西亞十三個州之一,首府亞庇(舊稱哥打京那峇魯),位于加里曼丹島東北部,面積74500平方公里,人口共380.28萬(2016年),屬于熱帶雨林氣候[1-2]
沙巴州下設(shè)5省,即西海岸省、內(nèi)陸省、古達省、山打根省、及斗湖省。[3]2016年沙巴州生產(chǎn)總值達到738億令吉,人均收入21081令吉,低于馬來西亞人均收入38887令吉。[4-5]
沙巴于1881年至1963年間被英國人統(tǒng)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起自治(國防、外交、財政、內(nèi)政等事務(wù)仍由英國殖民政府掌管)。
1963年9月16日,沙巴加入馬來西亞。1984年,沙巴州政府將納閩分割出來設(shè)立成聯(lián)邦直轄區(qū),是馬來西亞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名稱由來
沙巴早期的歷史比較模糊,沙巴博物館收藏了一些國外的紀錄及考古學(xué)家所發(fā)現(xiàn)的考古證據(jù)。
相傳沙巴西面海岸的居民喜歡種植一種稱為“Pisang Saba”的香蕉,于是人們便把這里稱為“Sabah”。
另一個說法是因為沙巴處于北半球的臺風地帶以南,不受臺風的干擾,故被稱為“風下之鄉(xiāng)”,吸引那些到蘇祿群島經(jīng)商的回教商人停駐以避臺風;而在阿拉伯語,“風下之鄉(xiāng)”被稱為Zir-e Bad,發(fā)音接近“Sabah”。
早在15世紀,文萊和菲律賓南部一帶的商人已經(jīng)把這個地方稱為沙巴。然而,英國人于1881年統(tǒng)治沙巴后,就把地名改為北婆羅洲。直至1963年,沙巴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分子,才恢復(fù)固有名稱。
沙巴早在公元6世紀就和中國有經(jīng)濟來往,在沙巴博物館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甕,足證沙巴與中國的關(guān)系源遠流長。
當時中國商人來這里多是為了香料、木材、燕窩等等。中國各朝代古書、史書中都有渤泥的記載,可見當時中國人已經(jīng)踏足婆羅洲了,甚至在中國南京還保留著明朝渤泥國王的墳?zāi)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