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聞“黛玉”逝有感范文300字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佳人已逝,芳影難覓,余容猶現(xiàn)。與其說陳曉旭去了,不如說黛玉去了吧。陳曉旭早已成為黛玉的化身,似乎曹公當年做紅樓文時已料到后世會有一女子與黛玉品貌才行并立。
曉旭與黛玉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黛玉香消玉隕之時,愛人寶玉卻與旁人洞房花燭,看的人不禁淚濕衣襟;而曉旭辭世,父母及丈夫一直寸步不離守護在旁。相比之下,曉旭比黛玉幸福的多了。然,一個令千萬觀眾魂牽夢縈的綽約身姿,性喜靜卻能在商海沉浮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女子,如此之早的離去,又怎能算是件幸事?也許對其本人而言,盡早逃脫病痛的魔爪,早登西方極樂是不幸中之大幸。但對我等鐘愛其之凡夫俗子而言,又怎能不掩面長嘆,悲乎!哀哉!
閉目遐想,只見黛玉,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nèi)拿著花帚,戚戚而來。那寶玉含笑戲弄: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終也敵不過封建腐朽的社會的侵蝕……
張目回神,網(wǎng)頁上大幅的曉旭出家的照片赫然就在眼前。佛,我對此字頗感敬畏,輕易不敢提及。曾買過一本書,叫《佛家智慧》。看完無比汗顏。每多看一眼,便覺自身越發(fā)渺小,才智越發(fā)貧乏,心胸越發(fā)狹隘。每受啟迪,心中常許下愿望,然而吾實非勤快之人,終致諸多美夢化為泡影。學佛,更是不敢去說去做的。佛,不是學來的,佛心是與生俱來的。若與佛有緣,自會處處皆佛眼。然而,我卻真心希望此生與佛無緣。我尚且能留一塵世之心茍活此生,若我果真具備普渡眾生之心意,卻無入門之秘法,無力挽救我所見的不平不公,那么恐怕我將時刻處于自責自悔之境。
人人都不過是宇宙的滄海一粟,生命無法恒久,天地大美無言。
我們所能做的只有順乎自然,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聞“黛玉”逝有感】相關文章:
品《紅樓》論黛玉有感07-01
冬至夏逝07-02
隨風而逝作文05-15
聽《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有感10-10
夢里櫻花逝作文02-11
林黛玉經(jīng)典語錄10-20
黛玉葬花讀書筆記07-01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10-16
鵲橋仙夜聞杜鵑07-04
默默無聞作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