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文章講述了一個人一心想要心愛的小葫蘆長大,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與葫蘆毫無關聯(lián),毫不在乎。最終葫蘆被蚜蟲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故事告訴我們:事物與事物之間關系密切,不可為追求結果而不在乎細節(jié)。接下來小編搜集了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本設計基于故事性文本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考慮低年段閱讀教學的關鍵,努力實現(xiàn)識字與寫字、朗讀中隨文識字、理解詞語與指導朗讀的巧妙融合,于情趣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以及學生言語表達的生長。
教學目標:
1、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相結合,識記“葫、蘆、感、怪”等生字;理解“謝”“賽”“盯”“自言自語”4個詞語的意思;指導難寫的生字“謝”,鞏固左窄右寬字的書寫規(guī)律,重點指導“謝”字兩部分的長短變化。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讀好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以體會句子不同的語氣。
3、在開展“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為什么最后卻一個也沒得到”的討論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ㄒ唬﹫D片激趣,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葫蘆”圖片)認識葫蘆,指導“蘆”在詞中讀輕聲。再借助圖片,識記“藤”字。進而擴詞積累:黃瓜藤、南瓜藤等。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今天,咱們來學習一篇跟葫蘆有關的課文,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我”字斜鉤是主筆,一定要舒展!耙弊肿詈笠还P橫要長!疤J”在這兒讀輕聲。
齊讀課題。
。ǘ┏踝x課文,嘗試自學
1、接讀課文,糾正字音。
2、排列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
有一天,他看見葫蘆的葉子上生了蚜蟲。
鄰居勸他治一治,可他覺得不用治。
沒過幾天,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三)引讀課文,分段學習
1、學習第1自然段,讀懂“葫蘆”的可愛及種葫蘆人的喜愛。
、艠水嫵雒鑼戇@棵葫蘆的樣子的句子。
理解“謝”字在本文中的意思——敗落,并在本段中找“謝”的反義詞——“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指導書寫“謝”,鞏固左窄右寬字的書寫規(guī)律。重點指導“謝”字兩部分的長短變化。
⑵教師范讀,了解“的”字短語的妙處,嘗試運用“的”字短語。
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師范讀。(配樂讀)
。ㄒ龑W生用文中短語或句子說具體,并指導讀)
誰能把你看到的畫面讀給我們聽。
這樣,誰還會讀?(去掉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w會“的”字短語的妙處,進而練習。)
的大海
的天空中飄著的氣球。
2、讀第4自然段,理解小葫蘆的逐步變化。
指導朗讀,體會種葫蘆人的.傷心難過。
3、質疑:那么可愛的葫蘆,為什么會都落了呢?
、艑W習第2自然段,初步走進種葫蘆人的內心。
、訇P注“心理活動”,讀懂種葫蘆人對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兒也不在乎。
指導朗讀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進而換種說法——有幾個蟲子不用怕。對比朗讀,體會感嘆句表達的強烈情感。
、谥邸皠幼鳌薄罢Z言”,體會種葫蘆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蘆。
理解“盯”的意思,體會種葫蘆人眼里只有小葫蘆,對葉子上的蚜蟲不屑一顧。
理解“自言自語”“賽”的意思,并抓住反復的語言“快長啊,快長啊!”體會種葫蘆人急切盼望小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從而指導讀好種葫蘆人的話。
、茖W習第3自然段,進而讀懂種葫蘆人的內心。
①指名分角色朗讀,識記“感”“怪”。了解無論是豎心旁還是心字底,都是內心的一種感受。
②指名讀。思考:種葫蘆的人為什么不治蟲?用自己的話說說。進而指導朗讀(重讀:葫蘆)
、圩儞Q句子,對比朗讀,“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發(fā)現(xiàn)兩個句子意思一樣,表達的語氣不一樣。體會反問句的情感更加強烈,更能表現(xiàn)出種葫蘆人的奇怪和對鄰居話的不可理解。
。ㄋ模┍容^變化,發(fā)現(xiàn)寓意
師:老師就不明白了,既然,種葫蘆的人口口聲聲要的是葫蘆,為什么最后卻一個也沒得到?
生:因為這個人只盯著小葫蘆,不管葉子上生了蚜蟲。
師:葉子和小葫蘆有什么關系嗎?
師:(板書:相互聯(lián)系。)葉子可以制造營養(yǎng)輸送給小葫蘆,葉子被蚜蟲吃光了,小葫蘆就得不到營養(yǎng),只好一個一個都落了。你看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
。ㄎ澹┗貧w全文,復述故事
讀了故事,若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那可就厲害了。誰能借助這四句話,四幅圖把故事講清楚,講生動?
誰愿意做故事大王?(學生復述故事)
。┎贾米鳂I(yè)
續(xù)說故事:
第二年,假如種葫蘆的人重新種了一棵葫蘆,小葫蘆又長了蚜蟲,他會怎么做?編一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2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會寫“言、每、治”等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二、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題,采用多種方式認識生字,認真書寫生字。
2、采用變序閱讀法,由事情的結果激發(fā)學生去探究問題的興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看問題要全面,要虛心聽取別人意見。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活動(1)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段乙氖呛J》小朋友們齊讀課題,大家都已經讀過課文了,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呢?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學活動(2)
二、看圖理解課文內容。
1、看63頁插圖,學習第一段。
(1)看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圖上這個人在干什么?他的樣子是怎樣的.?(看葫蘆,很高興、很得意)
(2)讀第一段,這個人種的葫蘆怎么樣?
“細長”說出了葫蘆的形狀,“長滿”說明什么?(長得好,枝葉茂盛)說說小葫蘆長成的過程。(長葉、開花、結葫蘆)這個人對小葫蘆的態(tài)度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喜愛,每天看好幾次)這個人當時想什么?(快長大)
2、看64頁課本插圖,學習第四段。
。1)看第四幅圖,這個人這時的樣子是怎樣的?(垂頭喪氣,后悔極了)
。2)讀課文,事情的結果是怎樣的?(多、黃、落)
3、那么這個人的葫蘆為什么都落了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從課文里面來找找答案吧,好嗎?
教學活動(3)
1、自學第二段。
。1)指明學生讀第二段,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師解釋:蚜蟲:植物上的害蟲!耙恍闭f明蚜蟲還不多。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
(2)他看見葉子上長蚜蟲怎么說的?比較: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意思一樣,但第一句語氣更強烈。指導學生第一句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3)“快長呀,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說明他的心情急切。
2、小組討論第三段。
(1)那個人聽了鄰居說的話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納悶,不理解、不明白)
。2)那個人“奇怪”的是什么?(還用治蟲?我要的是葫蘆。)
。3)“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那個人的話說得對不對?為什么?(不對。因為葉子可以幫助植物輸送養(yǎng)料,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長得好。葉子都掉了,植物就沒法生長了,也就不能結葫蘆了。)
。5)、這個人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著葫蘆,有了蟲子也不治。蟲子吃葉子,影響了植物生長,所以沒得到葫蘆。)
教學活動(4)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1)植物的葉子直接影響果實的生長,葉子掉了,就不能結葫蘆了。
。2)要聽別人勸告。這個人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早點治蚜蟲,葫蘆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聽人的勸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教學活動(5)
生活中或是學習中有沒有不聽別人勸告的事情,請你們說一說,把它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
14、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蚜蟲→及時治→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來學習,我主要是圍繞:
(1)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2)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很喜歡葫蘆;我再順延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
一自然段學完后,我又從圖導出最后一個自然段。
【部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7-03
教學設計:《我要的是葫蘆》05-0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2-1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6-25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設計12-2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12-30
我要的是葫蘆主題教學設計06-25
人教版《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7-0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優(yōu)秀12-12
人教版《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