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評課稿
1.例子與所要論證的知識點之間脫節(jié),分析例子時只是就例子講例子,沒有能夠做到與所要論證的知識點密切結合起來。
比如在讓學生探究“先做一個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先做一個有道德的學生”時,當學生說“我成績不好,那就去做有道德的學生”時,雖然點出了這兩者不矛盾,但沒有更進一步得點出“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了,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是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成績)”,同時有同學說“成績好重要,因為高考重要”,我也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成績好(科學文化修養(yǎng)高是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所以他們不矛盾,是能夠相互促進的)”
比如,在用“老人跌倒了,扶不扶的”事例導入之后,在講存在道德沖突的原因時,沒有借助這個事例進而去分析,生活方式的變化(與以往不同)導致人們的價值多元化,即有人認為要扶,有人認為不要扶,出現了多種聲音(多元價值)
存在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是備課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預設,比如:學生會有怎樣的回答?我要如何引導他的回答?例子是如何體現所要論證的知識點的,例子不能只是純粹的引出知識點等問題;二是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沒有認真篩選素材,使素材的針對性不強,導致例子泛濫卻與知識點相關不大,容易導致上課缺乏深度,只是浮于表面。
2.面對學生純粹搗蛋的學生的一些扯淡回答,教師可以不加以理會,因為教師會被他帶飛,這樣既浪費了時間,也對課堂教學沒有意義(只是讓大家樂一下),容易使課堂缺乏正式感,走向隨意性的弊端。
3.小結太過簡單,同時也缺乏系統(tǒng)的方法。比如這節(jié)課小結時應該這樣:這節(jié)課主要圍繞”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學科文化修養(yǎng)“講了三個大的問題”是什么(含義、關系)為什么(原因)怎么做(具體要求)“,難點是二者之間的關系,重點是具體措施。 或者也可以這樣小結,讓學生來回答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4.沒有時間講練習。。!無法就本課 的重難點檢測出學生的掌握情況。所以,時間把握上一直是硬傷。
5.上次跟PZ探討“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回答,進而避免學生睡覺或者游離課堂”這個問題時,他說“問題是你問他們問題,特別是課本的知識點,他們并不想回答啊。”這句話讓我對自己的教學風格有了一點思考,喜歡問問題固然是好,但是如果問題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他們也回答不上來,那就變成了自問自答,反而更尷尬!所以還不如不問!這節(jié)課我就發(fā)現了,每次問課本的知識點時,學生就不說話了,或者真的回答不上來。也許是我問得太深了,反而就成了無效提問。以后的教學中還是要主要這個問題。
6.語言表達上的不順暢。
【高二政治《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評課稿】相關文章:
高二政治《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評課稿07-27
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04-03
【實用】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07-11
思想政治課的評課稿2篇(通用)07-29
初中思想政治聽課記錄及評課04-07
高二政治《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07-02
高二政治《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評課稿07-30
精彩的政治課評課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