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歷史典故:不分伯仲

時間:2022-07-02 08:44:00 歷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典故:不分伯仲

  傅毅與班固都是東漢有名的文史學家,均為扶風郡人,經(jīng)歷也極為相似,班固16歲時到洛陽太學求學,與傅毅成為同學,一起在太學中嶄露頭角。永平五年(62年),班固遷為郎,典校秘書,二人又在洛陽相遇。

歷史典故:不分伯仲

  漢明帝時期,神雀群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頌》,班固、傅毅獻賦,均得到了漢明帝的稱贊,平分秋色。在反對遷都長安問題上,班固作《兩都賦》,傅毅也作了《洛都賦》、《反都賦》。漢章帝即位后,召傅毅為蘭臺令史,二人又成了同事。傅毅作《顯宗頌》十篇,顯于朝廷,班固心中頗有不平,在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譏諷傅毅“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的千古話題。

  漢和帝時期,竇憲任車騎將軍,請傅毅為主記室。不久,竇憲升大將軍,又以傅毅為司馬,班固為中護軍。至此,二人又成為同僚,均作《北征頌》歌頌竇憲北伐的功績。在幕府中,班固和傅毅受到了竇憲的重用,希望有朝一日成就功名。不久,傅毅去世,班固也在永元四年,因竇憲謀反案受株連,死在獄中。

  傅毅作為東漢的文史學家,為世人交口稱譽,與班固不相上下。王充在《論衡》中記載了當時人們的評價:“是以蘭臺之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之徒,名香文美!比龂鴷r期,曹丕在《典論》中也說:“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