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望娘灘的歷史傳說
望娘灘傳說(大足區(qū))是大足流傳最廣的一個有關(guān)孝道的民間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望娘灘的歷史傳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娘灘的歷史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清河邊住著一個劉地主和許多戶窮人。其中有一對母子最孤苦無依。母親王氏因喪夫哭瞎了眼睛,兒子二娃又太小,日子過得異常艱難。劉地主是極不愿意雇用這母子二人的,王氏多次跪地求情,劉地主才勉強雇了二娃來放牛割草。
春夏的野草長得茂盛,割草容易,可是一到冬天,那就真的苦了二娃,到處都是枯草干土,往往是忙乎一整天,割的草依舊不夠牛吃。
有一天,二娃依然出去割牛草。由于實在太累了,就靠著一棵大樹睡著了。等到醒來,太陽已經(jīng)下山了,可是草還沒有割到一丁點兒。二娃急得滿頭大汗,沒有草,就換不到那可憐的一小把米,今天該拿什么回家給母親做飯呢?母親不是要挨餓嗎?正在著急,一回頭,發(fā)現(xiàn)樹后居然有一叢草長得非常茂盛。二娃猶如見到救命稻草似的奔過去,沒揮舞幾下鐮刀就裝滿了一整背簍的草!斑@草真好!要是每天都能讓我找到這么一叢草就好了!倍捱呑哌呄。
第二天,二娃放牛再次經(jīng)過那棵大樹,發(fā)現(xiàn)昨天剛割過的那叢草,居然又長得和昨天一樣茂盛了。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哪有草長得這么快的?二娃沒有多想,興許是自己昨天睡得迷迷糊糊地記錯了地方,有草就割。不一會兒,就又割了滿滿的一背簍。
第三天,二娃多了一個心眼,看看究竟是自己眼花還是真有這樣一叢神奇的野草。是的,就是那棵樹,就是那叢草。當(dāng)二娃看到昨天只剩下貼地的一點草樁子,而今天卻是半人高的野草的時候,二娃徹底傻眼了。冬天里有如此茂盛的草就已經(jīng)很奇怪了,更何況這草一夜能長半人高,這草一定是仙草!二娃心想,既然如此,我把草移植到家附近,這樣可以更好地照顧瞎眼的母親。于是二娃先把背簍裝滿背回了地主家,然后再來挖草根準(zhǔn)備移植到家里。
當(dāng)二娃將整叢草挖起來的時候,看到底下有一枚鴿子蛋大小的寶珠。二娃斷定就是這顆寶珠讓這叢草能在一夜之間長半人高的。他將寶珠拾起來,握在手里,透過手掌都能看到寶珠的光芒。
二娃回到家,將這幾天割草和挖到寶珠的事告訴了母親。于是,母子倆尋思著既然這寶珠能一夜使草長得那么茂盛,如果放在米缸里的話,是不是米也能漲起來呢?
二娃立刻跑去揭開米缸,缸里只有幾粒小碎米。也不知寶珠是否能使這幾粒碎米變成滿滿一缸米?二娃把寶珠放進了米缸……
第二天一起床,二娃就跑去看米缸,揭開蓋子一看,米缸里真的裝了滿滿一缸白花花的大米。母子倆歡呼雀躍,這真是一顆神奇的寶珠啊,以后是再也不愁吃飯的問題了。
寶珠放在米缸里,米缸每天都是滿滿的。于是,母子二人在取之不竭的缸里舀出米來周濟鄰居。漸漸地,鄰居知道二娃家里有了這件寶貝,就出主意說:你們試一試把銅板和寶珠放在一起,肯定也能變出很多錢來。二娃真的就把一個銅板和寶珠一起放在了一個盆里。第二天早上一看,真的就有了滿滿的一盆銅板。
二娃富了起來,自家蓋了新房,也不給地主放牛割草了。鄰居們受著母子二人的周濟,感激不盡,日子和和美美地過著。
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不久,劉地主知道了二娃家有這樣一件寶物,于是帶著家丁氣勢洶洶地來到二娃家,想逼二娃交出寶珠,占為己有。
二娃見勢不妙,沖進內(nèi)屋將寶珠從米缸里掏出來,直接就吞進了肚子里。寶珠進了二娃的肚子,透過肚皮也能隱隱地看到寶珠閃著亮光。劉地主想抓住二娃破肚取珠,可是二娃這時候力大無比,隨手一抓一扔就把劉地主和家丁們?nèi)映隽碎T外。
二娃眼睛都紅了,好像受著極大的痛苦一樣,跑到王氏面前說:“媽,我口渴,我要喝水。”王氏摸著二娃的手,像發(fā)高燒一樣燙,馬上給二娃舀了一碗水,二娃一口就喝了下去,接著便是第二碗,第三碗……
王氏見二娃渴成這樣,就說:“二娃,你要不就趴在水缸里喝吧!”二娃聽母親這么說,真的就趴到水缸上,直接把頭埋在水缸里喝起水來。一缸水片刻間就被二娃喝得干干凈凈。
王氏摸著二娃的手,還是那么燙,又說:“二娃,還渴嗎?到河邊去喝水吧,我抓住你腿,你趴在河岸上喝!
母子倆來到河邊,二娃更覺得渴了。二娃催促著王氏:“媽,你快點抓住我的腿,我渴!”
王氏摸索著使勁抓住二娃的左腿,二娃的大半個身子就趴下河了。
突然間,電閃雷鳴,狂風(fēng)大作,瞬間傾盆大雨就下來了。二娃還是趴在河里喝著水,只見那河水水位一直往下降。
王氏感覺到了異常,叫著:“二娃,你還沒喝夠啊?”
二娃只顧喝水,根本不理會母親。這時候又一道閃電下來,二娃一抬頭,發(fā)現(xiàn)除了母親抓住的那一條腿還是人腿外,自己整個身子就變成了一條龍。這時候,龍尾輕輕一擺,二娃就到了河里。王氏哭叫著:“二娃,死二娃,你不會變成了孽龍,不要我這個瞎眼的媽了吧?”
那條龍本來已隨著河水游走,聽到母親的叫喊,頻頻地回過頭來看母親,可是河水洶涌,離母親越來越遠(yuǎn)。龍走了。他一共回頭了二十四次,每一次回頭,河底就形成了一個河灘,河灘的樣子就像回頭的遙望姿勢。
二娃是舍不得母親的。于是他留下了二十四個河灘。后來,人們就稱這河灘叫“望娘灘”了。
自從二娃變成龍隨河水消失之后,清河邊上的百姓就再也沒有受過旱澇災(zāi)害了。大家都說這是二娃變的那條龍在暗中保佑住在清河邊上的母親。
后來,為了紀(jì)念二娃這個孝子,鄉(xiāng)親們就在河邊塑了像。
至今,那塑像還立在清河邊,那二十四個望娘灘還清晰可數(shù)。
簡介
悠悠瀨溪河,澄澈瀨溪水。瀨溪河譜寫了瀘縣今日的繁榮,這一方水土民風(fēng)淳樸、景色優(yōu)美,同時也流淌著許多優(yōu)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其中,二十四個望娘灘的傳說仍在瀘縣境內(nèi)流傳,二十四個河灘,灘灘回望娘親:蛟龍修成正果后,在投奔大海的途中,24次回望母親,每望一次就留下一個痕跡,這些跡痕就是今天瀨溪河上的白銀灘、白木灘、馬足灘、銅鼓灘、玉灘、吉灘、幺灘等24灘。
歷史淵源
二十四個望娘灘是一個美妙的傳說,也是一個寓意吉祥的傳說。不僅僅是瀨溪河,在長江上游的岷江、龍溪河等河流流域也同樣流傳著這個故事。這個傳說之所以能夠在巴蜀大地廣為流傳,有可能是源于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和這個故事本身的傳奇色彩。追溯過去,水運作為貨運、客運的主要交通渠道之一。祖國的西南地區(qū)雖然河網(wǎng)密布,但河流從上而下途中受自然因素影響,這些河流落差大、險灘多,人們描繪出的二十四個望娘灘傳說,一方面寄托了人們在這些河流的渡口上航行時能夠平安往返的愿望;另一方面,龍是獨特的文化創(chuàng)造、觀念創(chuàng)造和符號創(chuàng)造,是人類想象出來寄托豐收、實現(xiàn)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吉祥物,人們信仰龍,希望它能減少自然災(zāi)害、給人們帶來豐收。
【望娘灘的歷史傳說】相關(guān)文章:
芍藥的歷史傳說09-23
故宮歷史的傳說故事06-15
歷史典故:月老的傳說06-29
民間傳說故事:望夫石08-01
歷史典故:“珍珠王”的傳說06-29
歷史神話傳說故事精選09-17
歷史神話傳說故事09-18
龍的歷史及民間傳說03-15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歷史典故06-29
關(guān)于羅浮山的歷史傳說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