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族文化的作文(通用18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族文化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族文化的作文 1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來自不一樣的節(jié)日風俗,今天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苗族的.風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廣西等省區(qū)的交界地帶。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腿藖碓L,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jié)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肴,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后幼?腿瞬灰Q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苗族人確實是尊老愛幼,真情實意,熱情好客,非常注重禮節(jié)的。
民族文化的作文 2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xiāng)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民族文化的作文 3
傣族民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說過,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傣族民族吧!
傣族民族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民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臟話。到傣族民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民族小卜哨用銀體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民族竹樓入座后,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腿四芗槿缫猓桨残腋。
傣族民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jié)。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民族都要舉行潑水節(jié)。這一天早晨,人們要采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群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著笑容。
傣族民族的女子對發(fā)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fā)髻,還愛在發(fā)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民族的居住物——傣族民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民族人居住區(qū)氣溫高而竹樓又有利于防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民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民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jié)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民族的民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民族文化的作文 4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是!我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五十六多民族之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紹一只美麗的“花”——傣族民族。
在傣族民族的眾多的風俗習慣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傣族民族的飲食。
傣族民族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吃糯米。以竹筒飯為代表。傣族民族把一節(jié)竹子一端挖通后裝米。這些米要洗干凈泡水后才能裝。再用竹葉把竹筒口塞緊,要使米掉不出來,但同時也要留些空隙,才能使米更柔軟。裝好以后,放溫火上燒烤,待竹筒表面燒焦后飯也就熟了。剖開后是香噴噴的'竹筒飯。用酸菜、酸筍配上這帶有竹子香味的米飯,百吃不厭,令人滿口留香。
除了主食竹筒飯以外,傣族民族人的副食酸味兒食品、水產和昆蟲菜也是別有風味。
酸味食品是傣族民族人的最愛,像什么酸筍、酸菜、酸螞蟻……這些幾乎每家每戶都有。
而水產,如魚類、青苔、蛙類也是傣族民族人無法割舍的食品。
最特別的是昆蟲菜。這一特色符合傣族民族人的一句話:“只要是靜的都是菜,只要是動的都是肉!睙o論是較小的田鱉、蜘蛛、螞蟻蛋,還是較大的竹蟲、蟬、沙蛆、竹蛆只要一加佐料就能立刻變?yōu)椴妥郎系囊坏烂牢都央取?/p>
傣族民族的食品還有苦瓜、苦筍,甜米酒,檳榔、酸肉、狗肉……而且個個美味無比。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垂涎三尺了呢?那趕快去傣家的竹樓中好好過癮一番吧!
民族文化的作文 5
中國的傣族民族是一只有著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云南西雙版納傣族民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民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jié)是傣族民族最為重要的節(jié)慶。每年陰歷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民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民族地區(qū)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么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后來,七位姑娘發(fā)現(xiàn)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發(fā)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著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沖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來就形成了傣族民族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
在“麥日”也就是節(jié)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采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跋丛 蓖戤,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八ǚ牛黾彝,”“潑濕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劃龍舟是潑水節(jié)最為精彩的節(jié)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jié)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jié)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jié)的另一項節(jié)目。高升是傣族民族人民一種自制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藥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jié)是傣族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jié)日。
民族文化的作文 6
春節(jié)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lián)、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xiàn)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fā)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彼麄儝叩夭辉S從家里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
江寧人有春節(jié)“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jié)節(jié)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后,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jié)期間,江蘇地區(qū)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直延續(xù)下來。
民族文化的作文 7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爸x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tǒng)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tǒng)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圣誕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lián)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fā)”,商家老板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圣誕節(jié)和情人節(jié)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xiàn)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jié)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板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袄小奔兇嗍且允炯0拈T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fā)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賭博)!伴_年”過后,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jié),也是煙節(jié)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民族文化的作文 8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jié)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春節(jié)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jié)習俗。農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春節(jié)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jié)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jié)。
就北京地區(qū)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弊,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lián)。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lián)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lián),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lián)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lián)。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真有趣!
民族文化的作文 9
我們國家有56種花,每種花都有不同的美,要說最芬芳最鮮艷的花就要數漢族這朵花了,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勤勞,勇敢,樸實,聰明,熱情好客,他們有著特別的風土人情,要說最特別的嗎,就要數節(jié)日食品了。
節(jié)日食品是豐富多彩的。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為比較典型的節(jié)日飲食文化。
人們在不同的`節(jié)日中會食用不同的食品,不同的地區(qū)飲食也不同,如春節(jié)除夕,北方漢族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漢族各地則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漢族過年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魚或者餐桌上要剩余一些食物,這樣就會“年年有余”。端午節(jié)吃粽子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習俗,千百年來傳承不衰。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的月餅像天上銀盤式的月亮,象征著闔家團圓幸福快樂的祝福,這些都是節(jié)日習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
我為我是一名漢族人感到驕傲,我要繼承和發(fā)揚漢族的風土人情和傳統(tǒng)文化。
民族文化的作文 10
今天,我有幸跟著媽媽參觀了巴東民族文化公園,心情格外激動。
公園里景觀很多,有寇準縣衙、秋風亭、寇公祠、土家族古民居、寅賓橋等,每處景觀都體現(xiàn)了巴東的民族文化特點。
在諸多景觀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寇準縣衙。走進正堂,就看見大門前的一面大鼓,要是老百姓有什么冤情,來到大堂,首先要擊鼓鳴冤。接著映入我眼簾的是墻上的一幅背景圖,一輪紅日,在藍色的海面上冉冉升起,聽說,它叫“江牙山海圖”,圖中的紅日象征著光明正大。大堂中間整齊地擺放著縣太爺斷案時用的公桌,桌上有一塊驚堂木,它象征著威嚴。公桌的靠右側放著兩個圓竹筒,里面裝著許多像劍一樣的東西,這是縣太爺用來發(fā)號施令的`令牌。桌子后面靠著“縣太爺”,他頭上戴著黑色的烏紗帽,身著紅色的官袍,腳上穿著一雙黑色的長靴,看上去 非常森嚴。正堂兩側有矛、槍等十八般武器,旁邊還擺放了許多古代的刑具,尤其是鍘刀,讓我心驚膽戰(zhàn)。
這次參觀民族文化公園,讓我受益匪淺,仿佛和熙的春風,把我?guī)У搅斯爬系陌蜄|,讓我享受著巴東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化。
民族文化的作文 11
中華大地,流淌著五千年的文明血脈,華夏民族,銘記著儒釋道的生生不息,中國文化燦若星空,有無窮的文化底蘊。
我熱愛文學歷史,因為它令我深深沉醉。從孔夫子的人生哲學,跨越到了大唐繁榮的絲綢之路。一幅幅畫面印在我的腦海:屈原濃濃的愛國情令我贊賞有加,漢武帝的盛世輝煌讓大中國向前邁出重要的一步,岳飛的鞠躬盡瘁的確實現(xiàn)了母親對他的愿望——精忠報國。
我還熱愛詩詞歌賦,《詩經》305首里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讓我回味無窮;那迢迢牽牛星更表達了兩人的互相惦念;曹操觀滄海抒發(fā)了他的雄心壯志;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永遠在我耳中回蕩。
說起民族文化,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那三年如一日的軟筆書法。從剛勁有力的歐體楷書到那線條柔美的.褚體楷書;從行書的行云流水到連綿不斷的狂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偉大書法家把這書法的種子一直播撒,讓更多書法愛好者,學習它,鉆研它,傳承它!
它,民族文化,得到許多中外友人的共鳴與敬畏,正是這塊中國的玉石瑰寶,讓我們如浩瀚長江的歷史永遠向前奔流!
民族文化的作文 12
今天早上,我一到學校門口,就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氣息。只見校門口兩邊五顏六色的彩旗迎風飄揚;四周掛滿了喜慶的紅燈籠,似乎正在對我們微笑;正前方的連廊上掛著一副對聯(lián),上面寫著“民族文化進校園,感恩迎新逛廟會!痹瓉砦覀円荒暌欢鹊母卸饔聫R會就在今天下午舉辦!
好不容易才挨到了下午,我們來到了小操場,先是由“陽光城”的小演員們和各個單位一起表演精彩的節(jié)目。舞龍隊、西藏舞蹈隊等節(jié)目都搏得了在場觀眾熱烈的喝彩和掌聲。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星陽村的'爺爺奶奶們帶來的《八仙過!贰ⅰ洞箢^和尚》,演員們一個個滑稽可笑的動作使我們笑得前仰后合。
一臺戲后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廟會了。頓時小操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民族風味小吃一條街、民族服飾禮品一條街、民族文化一條街……看得我眼花繚亂,真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看什么都新鮮。同學們把活動區(qū)域圍得水泄不通。一聲聲叫賣聲和討價聲匯成了一首熱烈的廟會交響曲。
在這次活動中,我感受到祖國媽媽文化的悠久歷史,更感受到過新年的熱鬧。
民族文化的作文 13
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節(jié)終于開始了,我們全校同學帶著激動的心情沖進了學校。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支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只聽歡快的歌聲響徹云霄,一直回蕩在校園里,讓我興奮不已!岸×懔恪鼻宕嗟腵鈴聲響起,我們像貓追老鼠一般,蹦到小廣場。首先由校長宣布開幕,只聽一陣陣掌聲響起,緊接著有精彩的舞蹈,她們像蝴蝶一樣漂亮,在臺上顯得引人注目。動聽的歌謠,如同天上傳來的,特別好聽。還有優(yōu)美的朗誦,同學們的每一句都飽含感情,讓我想起她們努力練習的時候,令人感動。年級組輪流上臺的節(jié)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404班的孔雀舞,一個個上臺的小天使穿著五顏六色的花衣,頭戴孔雀羽毛,漂亮極了!
“得到十二顆獎章可以拿獎品,二十顆可換冰淇淋!”游園開始了,我高興得一奔三尺高,這不是十分簡單嗎?我先去“丟沙包”,長長的對伍終于輪到我了,我又激動又緊張,看著遠處那些禮物,不禁讓我咽了口口水。一丟沒丟住,再丟還是沒進,不過我沒有放棄,又去了一次,人還是很多,數也數不清。我等啊等,始終還沒輪到我,過了一會兒,終于可以投射了,一丟,中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拿著卡,又有印章又有禮物,真是開心!
我喜歡今年的國慶文化節(jié)活動!
民族文化的作文 14
9月30日,是我們學校的第九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節(jié)—--仿真景點游覽會。全校師生身著各個民族的服裝,在校園里游“中國”。
走進我們六年級的“絲綢之路”主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座高大的塔爾寺模型,塔上的紋路、色彩都被一一還原,讓人覺得十分震撼。接著你就會發(fā)現(xiàn)籃球場上的“絲綢之路”。沿著它走,你就可以領略到月牙泉,嘉峪關的'美麗風光,體會到當時人們不畏艱難的探索精神。
來到操場,就能看見四年級搭建的蒙古包,獨具特色的蒙古族擺設賞心悅目,射箭、投壺等體驗活動讓你躍躍欲試,就好像你真的在那遼闊無垠的蒙古大草原上,過著蒙古族人的生活。
出操場,一抬頭,發(fā)現(xiàn)頭頂上掛著一串又一串紫紅色的葡萄,讓人恨不得摘下幾顆來嘗嘗。原來,這是新疆的“葡萄溝”。說到新疆,那就不得不提那里的著名景點“天池”了。五年級的家長們用一塊從地上一直延伸到三四米高的絲布,還原了那云霧繚繞的場景,許多人都紛紛前來拍照留念。
到了“杭州”,我們則可以了解家鄉(xiāng)的文化:品品西湖龍井、賞賞八卦田、逛逛西泠印社……既了解谷物又欣賞了書法,真是收獲頗多。
還有小操場上的傣園與苗寨,在那里我們可以品嘗當地美食,進行扎染制作,了解特色建筑,甚至還可以體驗苗族的趣味活動,同學們都玩的不亦樂乎。
一天的游覽結束了,同學們紛紛拿起筆寫下了自己心中的感想,再一次回味這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節(jié)。
民族文化的作文 15
一進門,濃濃的墨香便吸引了我,走近一看,原來是毛筆展區(qū),一位截眼鏡的叔叔正拿著毛筆,在紅色紙上寫了一個大字:福,那里還貼著很多對聯(lián),皮影區(qū)更是讓我別開生面,大開眼界,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被刻化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讓人目不暇接。水墨畫也是很精致,簡單的線勾勒出讓人身臨其境的畫面。對稱的剪紙讓人眼前一亮,不對稱的更是嘆為觀止,面望區(qū)有專門為90周歲老人慶生的壽桃形的,上面刻字的月餅等,它們個個形態(tài)各異,其中最大的是一座非常雄偉的山,里面長著的棗、柿子、蘋果都是孝義地區(qū)的特產,正所調:山花果滿山。山前有一只雪白雪白的'狗,也是用面做成的,狗后面有一戶人家,它和玄武共同承擔著護衛(wèi)的責任,代表一生平平安安,狗吠之聲類似“旺旺旺”代表家庭興旺。這不就是21世紀的繁榮之景嗎?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互動區(qū):我們自己動手刮畫。哥哥宣布游戲規(guī)則:15分鐘之內誰先完成誰是勝者,誰獲得獎品,我心中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永爭第一。開始創(chuàng)作了,拿筆試一試,喲!畫是五顏六色的,我畫了三個籃子,一個籃子里裝著很多魚,代表年年有魚,一個籃子里裝著蘋果,代表平平安安,還有一個籃子里裝著柿子,代表萬事如意,中間還有一顆搖錢搖福樹,上面掛著紅包、銅錢、對聯(lián),整體代表了我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轉眼間我們已經觀光完畢,只好依依不舍地走了。民族文化之旅真讓人無悔!
民族文化的作文 16
今天是大年初一,陽光明媚,我們全家來到了民族文化村游玩。
一進民族文化村,就看到了游人如織的場面。
很多人高興地打著鼓,我們看到五彩繽紛的鮮花鋪成了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和掛滿了枝頭的紅色燈籠和鞭炮,我們參觀了土家族、黎寨、苗寨、瑤寨、彝寨、景頗寨……他們的房屋都是非常古樸而又原始,有的是用茅草蓋的、有的是用石頭砌的,屋里放著他們的生活用品和我不認識的勞動工具,還有紡車和織布機,房屋前掛滿了一串串金黃的玉米和火紅的'辣椒,好一派豐收的景象。
我們觀賞了苗寨的游戲和表演,游戲玩的是簸箕,是這樣玩的:兩個人,一人有兩個簸箕,他們只能站在簸箕上,腳不能踩到地上,用兩個簸箕交換著踩上去走,快速的到達地毯另一邊,再轉個身,回到出發(fā)的地方,誰先到誰就贏。有一個小哥哥手忙腳亂,把簸箕扔的太遠,腳跳不過去,急的亂蹦,不小心又摔了一跤,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苗寨的歌舞表演也非常精彩,他們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男孩子吹著優(yōu)美的蘆笙,女孩子跳著歡快的舞蹈,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走過侗族有名的風雨橋、參觀了傣族的竹樓、欣賞完摩梭族的歌舞表演……我們終于來到了科爾沁大草原,看到了一頂頂白色的蒙古包,蒙古包里傳來了戰(zhàn)馬和擊鼓聲,原來這里正在舉行大型表演《金戈王朝》。
民族文華村真是太有趣了,今天玩的真開心!
民族文化的作文 17
今天中午,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楊杰哥哥一起去民族文化村,我們很快的就到民族文化村了,爸爸很快的就買完了票,我們迅速得進去了,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條又細又長、爪子又鋒利的龍,上面掛滿的紅燈籠,有好多人圍著龍在拍照。我和楊杰哥哥在哪里也照了一張相,
我突然看到旁邊有好多二人電動車,我問媽媽能不能騎,我媽媽的第一句話是先逛逛等會在坐、第二句話是現(xiàn)在人太多等人少一點在坐,我說好吧。
我們去看了馬術表演,馬術有人在馬上站立、空翻、上下上馬,在馬上用刀、槍、矛格斗等等精彩的表演。那個叫壯觀啊,真精彩!看完表演,我還和表演的叔叔一起騎馬溜了一圈,真是太好玩了!然后我們到了廟會,哪里有超多好吃的`比如麻雀肉、鴿子肉、豆腐串、酸辣粉、武漢豆皮、臭豆腐、狗不理包子、羊肉串、雞翅、肉丸等等特別好吃的東西,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晚上,我們來到了印象中國劇場觀看了《東方云裳》大型表演,看了五十六個民族的漂亮服裝,真美呀!
我突然想起來座二人電動車的事,我趕快跑過去說媽媽該帶我們去騎二人電動車了,誰知媽媽說電動車都沒了怎么騎?下次再騎吧,我頓時頭像火山爆發(fā)了一樣,氣憤極了、生氣到了極點,最后玩了兩個游戲,就高興的回家了的。
民族文化的作文 18
我們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我的民族——土家族。
土家族是中華家庭中的一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發(fā)達的文化。早二千多年前,在湘西、鄂(è)西就出現(xiàn)過他們的身影。在此后的漫長歲月里,土家族以勤勞和智慧,鑄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以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yán)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páo)木板裝壁,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銀器,它敘說著湘西人遙遠美麗的神話,象征著湘西人純潔、善良的心靈。湘西的土家族人民,懷著對祖先蚩(chī)尤的崇敬之情,秉(bǐng)著對純潔、美好事物無限的向往,每年在祭典和收獲的季節(jié),都會穿上自己的純銀手工制作的盛裝,相聚一堂,舉行盛大集會,慶祝豐收和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我們土家族平時粗茶淡飯。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田酒,冬天就吃一碗開水泡團飯,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
這就是土家族禮儀習慣,讓人覺得蘊涵了許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身為土家族人,我要多了解家鄉(xiāng)風俗,并且永遠熱愛我的家鄉(xiāng)。
【民族文化的作文】相關文章:
宣傳民族文化的口號11-10
愛國的民族文化詩歌范本03-26
民族文化廣播稿03-30
民族文化研究性課題報告01-31
淺論現(xiàn)代廣告與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融合12-13
民族文化研究社招新活動策劃04-01
打造民族文化名縣的意見和建議12-12
論述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12-10
民族文化研究社招新活動策劃3篇04-01
少工部少數民族文化節(jié)工作總結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