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寒食節(jié)作文匯總五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寒食節(jié)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寒食節(jié)作文 篇1
四月三日,是中國農歷上的寒食節(jié),這一天,人們不食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還是很特別的。特別的日子總有些特別的地方,這天的夜景出乎我意料的美。
晚飯后,踩著輕松的`步伐走出屋外散步。街上人意外的少,也許是在村里的原因?沒有路燈的街確實不惹人喜歡,但我卻總喜歡在黑暗中仰望星空。找塊僻靜的角落,把一塊泛青的石板擦凈,抱著腿坐下。想起了今天是寒食節(jié),連帶來的手電筒都不想打開,靜靜等待那陣帶著夜晚獨有的清爽的風吹過我的臉頰,輕輕合上眼。(原創(chuàng)投稿 )
再睜開眼,望見了那一片閑云,似不歸家的浪子般,飄蕩在茫茫星海中?粗朴h愈遠,似乎望見了更遠處的星河璀璨。泛著微光的星辰映著灰黑的云,灰黑的云遮擋這繁星,籠上了一層紗,若隱若現(xiàn),時出時沒,總有神秘的色彩輝映整片夜空。
畢竟不是十五,那月兒自然不那么完美。陰晴圓缺,這是違背不了的自然法則。槐瘹g離合,是否也該以平常心笑對?不禁感嘆,事態(tài)萬千,家就是詩和遠方。突然想起那月宮中的嫦娥,是否也思念著她的丈夫,她的家?她是否常常掩面而泣?也許吧。望著月亮,總能涌起思緒萬千,這也許就是古人對月亮總有特殊情感的原因吧?淡淡的輝光灑在昏暗的大地上,為迷途的旅人照亮遠方,也為歸家的游子指明方向。溫和端莊,像慈母般;柔和飄渺,仿佛不是人間該有的事物。
突然涌上一陣寒意,下起了小雨,我慢慢跑到樹下,佇立雨中。心中翻涌起的情潮仍在蕩漾。一場小雨,倒也平靜了下來,為自己的多愁善感而自嘲般的微微一笑。
默默等到雨停,踩著水洼和平靜步伐走回了家中。
寒食節(jié)作文 篇2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叫重耳。他離家出走了,身邊還帶著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暈倒了,他告訴介子推:我已經三天都沒有吃飯了,你去給我找點東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連根草都沒有。介子推從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來,烤了烤給重耳吃了。重耳就問:這里連根草都沒有,你從哪里找來的肉呀?介子推說:這肉是從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驚,連忙把介子推的褲子挽起來看,說:等我成為了國王,我一定好好報答你。
過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國王。有的'大臣分了銀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墒墙樽油七是沒有點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說:國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當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時候,一位大臣站出來說:您怎么把介子推給忘了呀?重耳找了一會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聽說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幾百位士兵向民山出發(fā),去找介子推。
他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說:三面放火,把他燒到我們這里,介子推會從這里出來的?墒谴蠡馃撕脦滋,一個人影也沒有。重耳命令滅火,重耳要進去親自尋找。當他看到介子推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重耳每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人們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這個節(jié)日就叫做“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作文 篇3
劉禹錫有句詩,“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唯覺祭文多。”像我這樣的年紀還不至于如此境地,但在這樣的日子,驀然回頭依舊有親人和朋友再不能如面,不由讓人感慨萬千。
前天晚上想起以前的日記,閑翻幾頁就找到了外婆。小時候最高興的時候就是到外婆家,她慈祥的眼神,如今每每想起恍若就在身邊。外婆過世的時候,外公沒有哭,他那個年代的.人,即使永別也不會當眾哭出來,他只是跟在棺槨后面,一直望著車走遠,久久不肯回頭。他們是七十多年的夫妻,那種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外婆走后外公一下老了很多,他在屋里呆不下去,常常在外面走。他說很悶,說姥姥走了以后就感覺沒有家了,到哪里都不是家,連住了幾十年的屋子也覺得又冷又暗,沒有一點溫暖。家!家是什么?外公的家就是姥姥,老人都盼著多看看兒孫,其實兒孫就是他們的家。兩年后外公也走了。
前年一別十幾年的同學聚了一次,驚聞和我同宿舍的阿虎,兩年前在山上挖土,因塌方而死,那時他結婚僅倆月。我們嗟嘆不已之際,誰知別后僅半年,軍又亡于車禍,留下兩歲的孩子而去。
平常忙忙碌碌,絕少想起他們,記得年小時想起生離死別,就覺得無法承受。但是人就是這樣長大的,在經歷之中磨練自己。就像那年奶奶的大姐去世前,我陪奶奶看她。九十歲的姨姥姥閉著眼側身躺在床上,奶奶喊著,“大姐,大姐!”她慢慢轉過身來望了一眼,又轉過去閉上了眼睛!按蠼!你認得我嗎?”奶奶又喊了幾聲,“認得!”“我是誰?”“你是三妹”“你想吃什么”姨姥姥不作聲,只是搖頭,而后轉過身去再不做聲。我感覺她實在是累了,真的想睡了。我以為奶奶會哭,奶奶卻沒有哭。
失去了才感覺沒有了,現(xiàn)有的更應彌足珍惜。歲月如流水,孩子越來越大,父母越來越老,感覺還是孩子的自己,臉上也有了皺紋。歲月往復,代代更迭,是件很殘酷的事,但唯有此我們才會珍惜,唯有此我們才會有情。
寒食節(jié)作文 篇4
記得那是我清明節(jié)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還沒有到清明節(jié)。我陪著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一些掃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類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奶奶挑著一種綠色食物在賣。我很喜歡綠色的東西就拖著媽媽去看了看。買東西的奶奶說那個叫做清明團子。我好奇的問奶奶,這個團子是用綠色的顏料染過嗎,為什么會那么綠。奶奶耐心的告訴我,這是用艾葉搗碎的漿液做的。接著她還拿了一個讓我嘗。我滿心歡喜的接著,一種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告訴了好奇的我為什么那個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團子。因為那一天是寒食節(jié),在媽媽小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寒食節(jié)這一天給她們做這綠色的清明團子。
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寒食節(jié)的故事。說的是兩千多年前,一個國君為了請出曾經割肉給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將介子推燒死。那個晉國的國君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這一天定為“禁火節(jié)”。在這一天他們只吃冷食所以也稱為寒食。而清明團子就是后來寒食中的一種。
寒食節(jié)作文 篇5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望寒食已至,午睡初醒的李清照遠眺山川,眼波流轉,將筆沾滿了墨,在紙上行云流水,筆走龍蛇,鐵畫銀鉤,鸞漂鳳泊,莞爾著勾勒寒食春景與民間習俗——“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率領手下,面朝巍峨綿山,腰別利劍,儼然王者,作拱手之勢,高聲道:“介子推先生, 寡人思君為清廉者,望君出仕成卿。”深山密林中, 介子推緩緩走出,披頭散發(fā),素衣簡冠,答曰:“吾甚謝君之贊賞,然小人自愿盡孝于家母,隱于山林,還望君王成全!” 晉文公為使自己曾經的恩人——介子推做官享福,只得下令放火焚燒山林,欲逼其出山?晌丛耄樽油茖幙膳c老母共焚,也不求功名利祿。晉文公頗為感傷,含淚下詔:“自今日起, 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節(jié)誕生。它延續(xù)了2600 多年。隨后,清明節(jié)被定義為寒食節(jié)的后曲,定在寒食的后一天。
寒食在古代,意義非凡。
大唐初春,一個寒食之日,不許焚火,正值寒春料峭,人們紛紛外出。白居易獨倚樹下,烏鵲啼鳴,伴著掃墓人之哀泣,讓詩人文思泉涌,妙手偶得: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同樣是唐朝的寒食,韓翃立足高原,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人間都邑,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處處飛花。春風拂過,吹入御苑。詩人萬般欣喜,提筆寫下前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傍晚時分,詩人欲踏歸途,卻隱隱看到,皇宮內有亮光閃現(xiàn)。寒食禁火沿襲己久,還未天黑,皇宮內怎得走馬傳燭?原是正值寵臣弄權,政治腐敗,詩人無盡悲涼,又提筆寫下后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三年了,早已轉官為農。這年寒食,劇風盛雨,打落海棠。雨聲連綿,輾轉反側,憂心田地,難以入眠。蘇軾沒有點燈,他知寒食禁火,由寒而感,命運多舛,蘸墨揮毫寫下:“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在古代,總予人教益,予人傷懷,予人深思,予人博愛。而今,寒食這一節(jié)日,卻己銷聲匿跡。
不知是寒食與清明合并,還是清明取代了寒食。清朝過后,過寒食的人愈發(fā)罕見了。長達2600多年歷史的寒食節(jié),竟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中,漸漸被淡忘了。終于,在20世紀的一個寒食清晨,人們失去了對這一天的記憶,腦海中,再無寒食。沒有人注意它,沒有人挽回它。人們只記得清明。
就像雄鷹在空中翱翔,人們只看到了雄鷹,卻忘記了背后給予它生命,養(yǎng)育它的.母鷹!
今年,清明的前一天,我睜開惺忪的雙眼,走出自己的房間,望著客廳墻上的日歷,似是想到了什么,對母親說:“您知道嗎? 今天是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一個新節(jié)日嗎?”母親微笑著回應,說完便轉身點開煤氣灶,準備做早餐。淡藍色的火焰輕輕晃動,熾熱在鍋底蔓延,愈加旺盛,旺盛著炙烤我的眼我的心。忽覺一陣悲涼襲來,為一個節(jié)日的遠去陡然而生的悲涼。
寒食節(jié),人們習慣了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