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1
本課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的第一篇短文,和以往不同,本課重點是隨文識字。而且要對文章要初步認知。
1.對自然段的認識
其實從學生開始學習閱讀時,接觸最多的就是段落,由于本課是新單元的第一課,與第五單元的.詩歌教學相比,識字的載體換成了文字更多,內容更具體豐富的文章,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從明確文章段落的結構和組成入手,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或全段內容。運用標點(。?!:"")認識一句完整的話,能正確分辨一段中有幾句話組成。
2.抓住文章第一句話進行說話訓練。
"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在花園里看月亮。"時間:中秋節(jié)的晚上,地點:在花園,人物:我們一家人。在做什么:看月亮。這是一句典型的句式,抓住這個句子,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習作訓練。起到了作用。
3.初步認識"比喻",并學會運用
本課中有兩處比喻出現(xiàn):"月餅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個大月餅"。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感受,乃至學回運用,達到訓練的目的。例如:學生有的說,天上的月亮就像一個香蕉。天上的云朵就像綿羊。等等。
4、又又結構詞語的積累運用
開學初,我們學習了AABB式的詞語,本課出現(xiàn)了"又大又圓、又香又甜",引導學生認識這種新結。
《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2
目標:
1、讓幼兒簡單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知道中秋節(jié)人們的活動。
2、通過各種活動體驗過節(jié)的快樂。
準備:
故事圖片:嫦娥奔月、我給月亮姑娘做衣裳
幼兒每人帶一個月餅、一個水果來幼兒園
過程:
上午
活動一:故事《嫦娥奔月》
1、談話:你們知道再過幾天是什么節(jié)日嗎?中秋節(jié)你們都會做些什么呢?你們知道人們?yōu)槭裁匆^中秋節(jié)嗎?請你們聽一個故事就知道了。
2、欣賞故事:嫦娥奔月(兩遍)
提問:故事里有誰?嫦娥為什么會飛上天呢?后羿知道后是怎么做的?(幼兒帶著問題再次欣賞故事,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后羿和嫦娥期盼團員的心情,從而明白中秋節(jié)也是團圓節(jié),懂得中秋節(jié)的來歷)
活動二: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1、練聲:小手爬
2、復習歌曲:國旗多美麗
3、故事引入(將歌詞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
4、欣賞歌曲,老師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提問:歌曲名稱是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5、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學念歌詞。初步學唱歌曲,邊唱邊做動作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中午:
睡前故事《我給月亮姑娘做衣裳》
活動延伸:為什么月亮的身材總是在變化呢?激發(fā)幼兒觀察月亮的欲望,開展科常活動和創(chuàng)設墻飾《月亮為什么總是在變》
下午:
活動一:月餅、水果分享活動
以組為單位請幼兒先簡單介紹自己帶來的月餅和水果,再由老師把月餅和水果切成小塊與同伴一起分享交流,感受節(jié)日的喜悅。
活動延伸:將分享活動的照片呈現(xiàn)在主題墻《快樂慶中秋》上,讓幼兒與家長一起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二:手工《做月餅》
1、出示實物:月餅。觀察月餅的形狀、花紋。
2、教師示范橡皮泥如何制作成月餅。
3、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月餅,并在月餅上印出多種不同的'造型。
4、作品欣賞,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月餅。
中秋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為了讓幼兒簡單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知道中秋節(jié)人們的活動,我們通過組織幼兒與同伴一起品嘗月餅和水果,共同用橡皮泥制作月餅,學習和欣賞中秋節(jié)的故事歌曲等形式,讓幼兒體驗過節(jié)的快樂,感受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習俗。
在活動開展前我先請家長配合,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月餅和一個水果,以便開展慶中秋的分享活動。該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積極響應,第二天,孩子們就把月餅和水果都帶來了。孩子們將月餅放在桌上,相互觀賞著,有的小朋友還主動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月餅是什么形狀、什么味道的,看到孩子們認真的樣子,我真為他們高興。
在這個《快樂慶中秋》的一日活動中,我先向小朋友講述了中秋節(jié)的來歷,結合圖片說了《嫦娥奔月》、《我給月亮姑娘做衣裳》等關于月亮的故事,孩子們深深的被故事中后羿和嫦娥期盼團圓的心情所感染,體會到中秋節(jié)也是團圓節(jié)的含義,同時也對月亮姑娘總是在變的身材產生了好奇,對此我給孩子們留下了小任務,請他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月亮的盈缺變化,激發(fā)了幼兒觀察探究的欲望;在活動中小朋友們朗誦了李白的《靜夜思》;一起用橡皮泥制作了不同造型的月餅;還一起唱起了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接著,大家輪流向同伴介紹自己從家里帶來的月餅和水果,在老師的幫助下將自己的月餅、水果切成塊與同伴交換品嘗互相交流分享。在歡快的氣氛中,老師借機向幼兒進行了情感教育,教育孩子回家要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送月餅,而且還要說上一句節(jié)日的祝福。
最后活動在小朋友們“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一陣陣甜美的歌聲中結束,這就是我們中二班小朋友在幼兒園過的一個愉快的中秋節(jié)。我們將活動的照片及時呈現(xiàn)在班級的主題墻飾和班級的QQ空間里一時間成為了我班幼兒和家長關注的熱點和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少家長都說這種活動開展得好,甚至表示下次類似的活動能否親自參與。通過此次活動讓幼兒對中秋節(jié)有了初步的認識,感受到了節(jié)日的快樂。
《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3
雖然接觸宣傳畫課程已經(jīng)有一個多學期了,但是以往都只局限于聽課,自己執(zhí)教今天是第一次,雖然前期準備很充分,也借鑒了很多同事的經(jīng)驗,但在實施過程當中還是發(fā)現(xiàn)存在很多問題,存在很多困惑。
本次活動,我事先尋找了很多關于中秋節(jié)的宣傳圖片,還找了一些全家團圓過節(jié)、買月餅、吃月餅的圖片先讓幼兒進行欣賞,目的在于讓他們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了解一些中秋節(jié)的習俗。在欣賞過后,孩子們對于“團圓”這個詞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印象卻不深刻,他們對于中秋節(jié)的概念還是停留在吃月餅,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經(jīng)驗,對于團圓,由于全家人一直以來都在一起吃飯,本地人沒有特別的慶祝儀式,也沒有整個家族的人一起吃飯的習慣,所以孩子們還是很難理解,因此后面的宣傳畫制作環(huán)節(jié)也被局限了起來,內容僅僅限制于全家一起賞月、吃月餅。
在幼兒自制宣傳畫之前,我先讓他們觀看了我尋找的一些關于中秋節(jié)的宣傳圖片,讓孩子們尋找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征——滾圓的月亮,結果孩子的注意力卻被其中幾張圖片上的嫦娥所吸引,話題轉到了嫦娥的身上,雖然在我的`引導下回歸正題,但是還是有孩子對嫦娥念念不忘,影響了后面的創(chuàng)作活動。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把自己講的內容畫出來,我揣測了孩子的心理,事先準備了一些人物簡筆畫:抬頭賞月的人、吃月餅的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吃飯的一家。考慮到時間比較緊張,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只是出示了這些簡筆畫,并沒有進行示范、講解,當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怕示范后,孩子會畫得和我一摸一樣。雖然我還進行了語言的提示,讓他們也可以根據(jù)自己所說的內容進行宣傳畫的創(chuàng)作,但在孩子們作畫的過程當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基本上都畫了我所示范的這三種類型,而且他們所繪畫的人物形象完全停留在自己原先的認知上,抬頭、吃、坐的動態(tài)基本上都沒有表現(xiàn)出來,有些孩子的人物形象居然還是停留在蝌蚪人,教師的范畫不僅沒有發(fā)揮作用,而且還框住了孩子的思維。
這使我非常迷茫,到底應不應該出示范畫?在出示范畫后需不需要仔細地講解?思考再三后,我覺得范畫還是應該出示,對于孩子們現(xiàn)場所說的其他內容,最好也能夠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這樣一來,孩子們才能夠將自己腦中的形象以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出示范畫后,我覺得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并且提出作畫的要求,到底可不可行,要在下次活動中進行實踐。
《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4
我在申報中青年教師展示課以后,一直在定開課課題上反復猶豫。高一年級每周一節(jié)課,進度非常的慢,按照正常課時開課那周是上地球自轉的概述部分,但我認為這部分內容,難度系數(shù)不高,只能以常規(guī)課的形式出現(xiàn),沒有新意,一不能充分體現(xiàn)二期課改的理念,二也不能體現(xiàn)自己的教學水平,于是決定在前一節(jié)課“地球的伙伴——月球”專題的基礎上,對月相知識進行鞏固和拓展,并結合“民族精神”教育,開一節(jié)地理拓展課“過中秋”。以宏揚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為主線,結合上海過中秋地域文化,關注了生活中的地理。通過講一個故事、吟一首詩、唱一首歌和畫一幅畫四個“一”的活動貫穿學生活動。其中有對月相知識的鞏固和運用,有月食知識的補充,有學生才藝的表演,符合高中學科知識的鞏固和拓展,也符合我校的辦學思想“多元發(fā)展,自信成材”,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供不同的成功體驗,讓同學們過了一個生動活潑而又富有地理特色的'“節(jié)日”,關注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地理。具有古典氣息的多媒體課件、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和生動形象的Flash動畫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也營造出課堂上節(jié)日的氛圍,關注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地理。
在教學設計方面,以節(jié)日文化切入,由韓國端午節(jié)申遺成功導入我國的中秋節(jié),然后由四個活動板塊漸次展開主題,最后以學生個人作品展示結束教學,將課堂學習氣氛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注重學生參與,以多種形式開展課堂互動,寓教學于活動之中,體現(xiàn)學生地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由于平時課時少,師生了解不是很充分,在相互交流上還有一定的距離感,學生普遍比較緊張,愿意積極發(fā)言的同學不多,主要集中在個別幾個學生身上,也反映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差異較大,導致在課堂互動不夠全面。還有由于事先沒有去了解小組合作分配的任務落實情況,導致一學生在講月亮的故事時耗時過長,主題也有所偏離,使講故事這一活動不夠精彩,這就是我以后進行教學設計和開課準備時需要多加考慮的地方。
學生繪畫作品卻讓我驚嘆不已,思路非常開闊,設計也非常獨特,我臨時決定留下學生作品,并把它拍成照片放入學生成長手冊中的檔案袋中,同時我還后悔為什么一個小組只讓完成一幅畫,抹殺了其他學生繪畫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成功的體驗,這也要在以后的課堂中要注意的,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成功搭建各種舞臺。
【《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4篇06-16
《中秋節(jié)》教學反思(4篇)06-16
擺的教學反思,擺的研究的教學反思11-23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02-04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06-21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04-01
中秋節(jié)活動總結與反思06-27
中秋節(jié)活動總結與反思09-16
考試對教學反思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