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與青草評課稿
《小河與青草》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通過反復的誦讀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時十分便捷的了解課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內在美。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較多讀的方式。小組互相交流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的輕松,讀得有趣。如課文2-5自然段是小河和青草的兩次對話,結構雷同、語氣相似。平輔直敘逐句指導讀、會淡化課堂氣氛,因此教學中,提問:你們喜歡小河和小草嗎?既然你那么喜歡它,你能把它說的話讀好嗎?兩次對話體現導、扶、放。這樣讓課堂氣氛富有情趣。課文中有些詞語和句子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比較難理解了。比如:“渾濁”一詞,讓學生憑空想象什么是渾濁是很難的。于是,我用了一個小方法:先準備好一瓶清水,然后讓學生觀察,問如果河水像這瓶水那樣清,是怎樣的?學生都會用課文的句子“一眼能看到底”來回答我。后來,我往瓶子里加入了泥沙,搖一下,水馬上變黃了。我問,水里面有泥沙就會變成怎樣?學生都用了“渾濁”一詞來回答。這樣,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渾濁”的意思了。中間訓練說話:小河變渾濁了會怎樣?讓學生明白如果沒有小草的幫助,河水就會變渾濁,指導讀好小河感謝小草的話。如在教學課文第4-5小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邊讀邊想象畫面,然后再指導學生練讀,充分地讀,此時我不去阻止學生讀。因為體情悟是一個內化過程,然后再指讀、齊讀,學生讀不好時,教師范讀。因此學生才可能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在讀中積累。
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讀為本,讀為主線,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為了上好這一節(jié)課,我上網查詢有關資料、利用網絡資源備課,自己動手制作與教學匹配的課件。這節(jié)課我主要重視朗讀。1、讀有層次,整節(jié)課,“讀”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學中從讀入手,一讀整體感知;二讀揣摩語音,培養(yǎng)語感;三讀深化理解,激發(fā)情感;四讀欣賞提高。2、讀的形式多樣適當。初讀文時的聽讀、自讀、小組讀,理解課文時的匯報讀、范讀、練讀、比賽讀,鞏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讀、給動畫配樂讀,這多種形式,使學生對讀書始終保持盎然的興趣。3、讀的面廣,我采取了小組練讀、同座練讀的合作學習的方式保證了全體學生的參與,保證了學生在整體素質上的提高。4、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讀中,學生通過讀書,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5、在課堂中加強了拓展練習,比如欣賞故事,續(xù)編故事等等,正因為采取了這么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才可能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在讀中積累。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把理解詞句的意思和理解課文的內容結合起來,理解句子意思的時候,幫助學生理清句與句子之間的聯系,從實際上弄清句子之間的各種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感謝”這個詞展開引導,先是讓學生明白什么叫“感謝”,在什么情況下要“感謝”別人。然后聯系全文理解課文內容,這時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課文的主旨。
可真正將這節(jié)課上下來,還是出現了許多不足:一些過渡語、引導語的不恰當使用;一些細節(jié)之處沒有處理好;在教學中說的話應注意孩子是否理解;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要再具體;還應該把課堂時間盡量放給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中要及時糾正錯誤。
【小河與青草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河與青草評課稿03-19
《小河與青草》評課稿03-19
評課稿-《走進青春》評課稿08-02
課賽評課稿12-17
心理課評課稿01-18
《掌聲》課評課稿07-30
課賽評課稿03-08
復習課評課稿04-08
語言課評課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