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歷史唯美的十大文學(xué)典故
典故是一個漢語詞匯。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shù)墓J(rèn)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歷史唯美的十大文學(xué)典故,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fù)傾國,佳人難再得!
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
平陽公主進(jìn)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后宮,即后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
“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xué)作品中引用甚多。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后主的妹妹樂昌公主。
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忠坏┩鰢,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
未幾,陳果為隋所滅。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
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
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后,大為感動,終于讓他們夫婦團(tuán)聚。
后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后重新團(tuán)圓。
【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羽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
后韓羽為淄清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
分別三年,未能團(tuán)聚,因寄詞柳氏云:“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詞云:“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她因自己貌美獨(dú)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利劫去,后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tuán)圓。
后人就名韓羽寄柳氏詞的詞調(diào)為“章臺柳”。
“章臺柳”亦被用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墻花而專指妓nv之類的人物。
【白云蒼狗】
唐太宗大歷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職。
詩人杜甫與王季友有交,憐憫他博學(xué)多才卻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離而去的不幸,作《可嘆》一詩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詩以天上浮云翻覆蒼黃的變化,比喻人生榮枯沉浮無常。
“白云蒼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萬變。
宋代詞人張元干有“白衣蒼狗變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塵”句。典見《杜工部集》。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hù),資質(zhì)甚美,清明獨(dú)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
良久始有一女子應(yīng)門,捧杯水讓坐。
女子獨(dú)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tài)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
崔護(hù)以言挑之,不應(yīng)。彼此注目久之。
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護(hù)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
惆悵之余,乃題詩于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后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后不復(fù)再見的惆悵心情。
【無弦琴】
晉代詩人陶淵明,雖不善琴,卻置“無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適之時,便撫琴以為寄托。
宋代文學(xué)家歐陽修作《論琴貼》,自謂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張比一張名貴。但“官愈昌,琴愈貴,而意愈不樂!
當(dāng)其任夷陵縣令時,日與青山綠水為鄰,故琴不佳而意自適;官至舍人,學(xué)士以后,奔走于塵土之間,名利場上,思緒昏亂,即彈奏名琴,也索然無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適,無玄也可。”
蘇軾《琴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匝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此均言聲音不在琴,其意均從陶淵明“無弦琴”一事翻出。典見《昭明太子集。陶靖傳》
【綠葉成蔭】
唐代詩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時,曾應(yīng)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時年末及竿,心頗愛悅之,臨別相約十年后與她成婚。
此后連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為湖州刺史,方重臨舊地,而當(dāng)年相約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悵不已,作《嘆花》詩以寄慨。詩曰“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花時?耧L(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后人遂以“綠葉成蔭”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詩人歐陽修亦有類似經(jīng)歷,曾有詩云:“柳絮已將春色去,海棠應(yīng)恨我來遲!庇谜Z不同,而實(shí)運(yùn)化杜牧“綠葉成蔭”的詩意。典見《麗情集》,《唐詩紀(jì)事》,《唐才子傳》。
【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
如宋嚴(yán)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又明謝臻論詩云:“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秉燭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之句。
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zhì)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應(yīng)作書與吳質(zhì),勸其惜時自娛。
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燭夜游”喻及時行樂。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燭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fēng)起應(yīng)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賞殘花”,宋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均襲此意。
【青梅竹馬】
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無邪,親昵嬉戲的形狀。
又以“兩小無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純潔,彼此相處融洽。
拓展閱讀:古代文學(xué)典故
莊周夢蝶的愛情文學(xué)典故
戰(zhàn)國時哲學(xué)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肚f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痹娭蓄M聯(lián)即用此典。清黃景仁《濠梁》“夢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識我非魚,也用此意。(典見《莊子。齊物論》)
高山流水的文學(xué)典故
典出《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有一次,他正在專心致志地彈琴,琴聲悠揚(yáng),傳到了 很遠(yuǎn)的地方,這時,旁邊來了一個人靜靜地 聆聽琴聲,當(dāng)伯牙彈描繪高山的曲子時,那個人就說:“多好呀,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過了一會,伯牙又用琴聲來表現(xiàn)流水,那個人又說道:“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滔滔的流水!”伯牙高興地說:“這個人能夠聽懂我的琴聲,他才是我的知音呀!倍@個人就是鐘子期,從此兩個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后來,伯牙聽說鐘子期死了,就將琴摔碎,認(rèn)為世上沒人能夠聽懂自己的琴聲了,從此便不再彈琴了。
后來,人們就用“高山流水”來比喻樂曲高妙,也用來比喻知己或知音。
吹簫引鳳的愛情文學(xué)典故
清朝袁于令在《西樓記·病晤》中用到:“清音繞畫梁,一聲一字,萬種悠揚(yáng),高山流水相傾賞。”
有簫仙者,生于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宣王末年,史籍散亂,簫仙為文記述史事本末,以補(bǔ)正史之不足,人因稱為簫史。其人瓊姿閃爍,風(fēng)神超邁,每引笛,能作鸞鳴鳳響。秦穆公之女弄玉,亦喜吹簫,公因以下嫁簫史。夫婦伉儷相得,日以吹簫為樂。十?dāng)?shù)年后,弄玉也得簫史吹奏之妙,指開笛響,能作鳳凰和鳴之聲,引得鳳凰紛紛聞聲而來,飛聚屋頂。秦穆公特修筑鳳臺一座。后弄玉乘坐鳳凰,簫史駕馭飛龍,雙雙升天而去。后因以“吹簫引鳳”喻演技高妙神覺,復(fù)亦喻以鳳求凰,男女締結(jié)良緣,詩文小說中用為熟典。如唐李端《贈郭駙馬(暖)》詩云:“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奔从么说洹
詠絮才高的愛情文學(xué)典故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合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fā),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敝杜x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敝x安聽后大加贊賞,夸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柳絮隨風(fēng)飛揚(yáng),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yù)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蘇軾《謝人見和雪后書臺壁二首》之一“漁蓑句好應(yīng)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即用此典。
西方文學(xué)典故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的第一個女人。普羅米修斯盜火給人類后,天神宙斯為了報復(fù),就命令火神用黏土做成美女潘多拉,送給普羅米修斯的兄弟厄庇米修斯做妻子。潘多拉貌美性詐,私自打開宙斯讓她帶給厄庇米修斯的一只盒子,使盒子里裝的疾病、瘋狂、罪惡、嫉妒等禍患一齊飛了出來,只有希望留在了盒底,使人間從此充滿了各種禍患。后來,人們就用“潘多拉的盒子”這一典故比喻災(zāi)禍的來源。
達(dá)摩克利斯劍
“達(dá)摩克利斯”是希臘神話中暴君狄奧尼修斯的寵臣。他常說帝王多神速,以取悅于狄奧尼修斯。有一次,狄奧尼修斯請他到王宮赴宴時,讓他坐在帝王的寶座上,頭頂上懸著一把公用一根馬鬃系著的利劍。其用意是使達(dá)摩克利斯意識到雖然身在寶座,可利劍卻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以示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時時刻刻存在著憂患。后來,人們就常用“達(dá)摩克利斯劍”這一典故來比喻隨時可能發(fā)生的潛在危機(jī)。
猶大的親吻
猶大是《圣經(jīng)》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弟子十二門徒之一,“猶大的親吻”是猶大出賣耶穌的一個暗號。據(jù)《新約全書》說,耶穌傳布新道雖然受到老百姓的擁護(hù),膽卻引起了猶太教長老祭司們的仇恨。他們?yōu)槌粢d,就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因一般人不認(rèn)識耶穌,猶大就同他們定下暗號:“我見面后親吻的人便是耶穌”。當(dāng)耶穌帶領(lǐng)自己的門徒在橄欖山麓客西馬尼園停留時,猶大就帶著猶太兵包抄了上去。見到耶穌后他假裝請安,走過去跟耶穌親吻。猶太兵隨后一擁而上把耶穌捆綁起來。后來,人們就常用“猶大的親吻”這一典故來比喻可恥的叛徒。
繆斯
“繆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九位文藝和科學(xué)女神的統(tǒng)稱。她們均為主神和記憶女神之女,都在奧林匹克斯山的庇厄里亞出生和居住。她們以音樂和詩歌之神阿波羅為領(lǐng)袖,分別掌管著歷史、悲劇、喜劇、抒情詩、舞蹈、史詩、愛情詩、頌歌和天文。因?yàn)樗齻兂Hサ呐炼撬魉股较掠锌ㄋ顾⑸袢怨畔ED的詩人、歌手都向繆斯呼告,祈求靈感。后來,人們就常用“繆斯”來比喻文學(xué)、寫作和靈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