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jié)的風俗小學生日記 推薦度:
- 端午節(jié)日記 推薦度:
- 端午節(jié)日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端午節(jié)日記集合八篇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jīng)驗,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里。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日記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日記 篇1
星期六,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包粽子。我先去洗了洗手,然后我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樣子,頭頂像兩根尖尖的刺。接下來,我把糯米放進漏斗里,放上一塊肉再放上一點糯米。最后,再把粽葉蓋上, 把粽子包緊,用繩子把包好的粽子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外婆、媽媽、小姨和外公輪著夸獎我,我心里樂開了花。
端午節(jié)日記 篇2
今天還是放假,因為今天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在這天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還要在手上系七彩的繩子,表示祝福。媽媽說他們小時候的粽子是自己做的,用葉子把糯米包起來,還放紅棗,然后包成三角型的`,用繩子扎起來,煮熟就可以吃了,可惜媽媽不會做,要是姥姥在就好了。前兩天玩的太美,沒有寫作業(yè),下午開始就寫了作文,數(shù)學,還看了一本書,完成了神秘阿姨的作業(yè),她讓我每天抄一條成語,造一個句子,一年以后會檢查,還會給我大獎呢。晚上媽媽做了好多好吃的我還以為家里要來客人了,媽媽說是過節(jié),
假期過完了,明天開始就要上課了,乖乖睡覺吧。
端午節(jié)日記 篇3
端午最佳吃貨今天下午我們班舉行了端午聯(lián)歡,8個小組找吃貨。
我們小組趙承浩最能吃,一開始老師讓同學演講,還沒開吃,趙承浩像一匹餓狼拿起一個粽子,包開粽葉,一口吞掉了可憐的粽子。第2組的是竇亞偉,她平常很淑女化,可是今天可不一樣他拿起了一個兩個拳頭內(nèi)么大的粽子,和趙承浩一樣,也是一口吞掉了。第三組一個比一個文雅,沒一個吃貨。第四組的是李澤鐸,先吃掉了一個粽子,不知從誰那里又撩過來了一個,他又是一口吞,最后韓守林又給了他一個,結(jié)果又是一口。第五組的是郝家喜,他沒帶任何東西,可是吃的很多,他把組長給自己的吃完了,又問他同桌“好同桌,你的'桃子吃不吃呀?”第六組的是左世杰,他帶了五個粽子,靠著墻刨開粽子蘸著糖,一口一個。第七組組長帶領(lǐng)的很好,大家的放一起分成八份一人一份,誰也沒多吃,沒一個吃貨。第八組的王雨輝,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火龍果三下五除二把皮給剝好了,一口塞嘴里啦吃完之后嘴上都是火龍果的殘渣。呵呵呵,找到了所有的吃貨。
這就是我們班的吃貨,你們喜歡他們嗎?
端午節(jié)日記 篇4
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比較多,有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等。其中端午節(jié)我最喜歡。
端午節(jié)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guān)于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死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里。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里。過了幾天,人們才發(fā)現(xiàn)水池里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非常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家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將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jié)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日記 篇5
端午節(jié)的那天,我和爸爸我的`媽媽一起去舅公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我還看見幾臺收割機正在地里收麥子,收割機的前面有一個像滾筒一樣的東西,麥子不斷的被卷進滾筒,麥粒就從另外一頭流出來,好神奇呀!
好多農(nóng)民伯伯用耙子將收回來的麥粒攤在馬路上晾曬,爸爸我的媽媽告訴我:麥子曬干后交到面粉廠,我們就會吃到面條、饃等面制食品。
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已經(jīng)到舅公家了,時間過得很快呀!
我和表弟表妹才剛剛玩了十幾分鐘,姨媽就叫我們?nèi)齻吃飯。飯可香了,是攪團,我都吃了兩碗呢。下午三點就回家, 我依依不舍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車,爸爸就把車開走了。在路上,安安靜靜,誰也沒有說話。到了秦鎮(zhèn),我們還吃了涼皮,今天我們過得很愉快。
端午節(jié)日記 篇6
端午節(jié)那天早上我和媽媽。爸爸。還有兩個臼舅舅來到了華南植物園,在里面給我們介紹我們這里很少見到的植物。有南極的,有北極的,還有在少漠里生長的.植物,在那里我見到了許許多多的從來沒有見過的植物,下午回到家,見到了精彩的龍舟比賽,有外公家還吃了美味的粽子,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日記 篇7
五月五日 星期一 晴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guān)。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guān)。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個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話,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我經(jīng)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一個步驟——扎粽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粽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展于中國,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日記 篇8
一說到端午節(jié),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包粽子了。這一天,為了紀念詩人屈原,就會包粽子吃。
端午節(jié)假期的第二天,我們組來到薛思若家包粽子。我們首先把糯米和粽葉放在水中泡了15分鐘,然后就開始包粽子了。我將兩篇粽葉分開折起來,然后在洞里放些米,接著把粽葉的后面往前折,右邊往左折,左邊往右折,最后再拿繩子將粽子捆起來,甩一甩看看會不會漏米。我們一邊包粽子,一邊“哦。哦,原來如此”的說著,有時還能笑出來呢。
我們雖然把粽子包好了,可是沒有吃,一是因為我們不敢吃,二是怕煮好了,米漏了。就算沒有吃到親手包的'粽子,可是我們還是很開心,回到家,我卻吃到買來的粽子。
在端午節(jié),我們家還發(fā)生了更多有趣的事情,你么有嗎?
【端午節(jié)日記】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的日記03-22
端午節(jié)日記07-20
端午節(jié)日記06-23
端午節(jié)日記06-30
【熱】端午節(jié)日記08-02
小學端午節(jié)日記08-03
【薦】端午節(jié)日記08-01
【熱門】端午節(jié)日記08-01
端午節(jié)日記【精】08-01
【推薦】端午節(jié)日記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