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竇燕山 有義方
養(yǎng)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zhí)
融四歲 能讓梨 弟于長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shù) 識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shù)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匏土革 木石金 絲與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倫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
此十義 人所同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2
我們上三年級的時候,校園發(fā)給我們一本《三字經(jīng)》。我打開一看,就讀了起來。但是不管我怎樣讀就是不懂里面的意思,之后經(jīng)過老師的講解,我這才明白《三字經(jīng)》中的意思。從那以后,我就越來越喜歡讀這本書了。因為它告訴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觸!坝撞粚W,老何為”呢?所以我們此刻要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叭瞬粚W,不知義”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讀書時,務必懂得“學則智,不學愚,有不滿,則進步”……
書上還有“勤有功,戲無益。節(jié)旨在,宜勉力”。這兩句已成為我的座右銘,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務必事業(yè)有成;游手好閑、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我常用這兩句告誡自己:抓緊眼前的光陰,好好的學習。我也常想起這樣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李白問:“老奶奶,您磨鐵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崩畎滓苫蟮赜謫枺骸斑@么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一天不停地磨,鐵杵務必能磨成針。”李白聽了,后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之后成為大詩人。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學習要勤奮,要持之以恒。經(jīng)過讀《三字經(jīng)》我明白了:學習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讓別人去為你努力。學習是需要有耐心的,總有一天你會從那里面脫穎而出。
讀了《三字經(jīng)》后,我更喜歡這本書了,因為我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斗力,要有高尚情操等好的品質(zhì)。
《三字經(jīng)》真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3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zhuǎn)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小學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jīng)。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眲e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后來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jīng)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jié)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媽媽看了,說: “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于是,他就養(yǎng)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后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要被處死。在執(zhí)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說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說:“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里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jīng)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4
這些天,我在讀一本書——《三字經(jīng)》,雖然讀得還不怎么多,但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和故事使我獲得了一些新知,體會到了一些為人處世的真諦,特別是其中 “孟母三遷”的故事更令我感觸極深。
“孟母三遷”的原文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彼v述的是孟子小時候喪父,為了給父親守節(jié),他家住在墳地附近。孟母生怕影響兒子的學習,就搬到了地方上的集市?伤麄兊泥従邮莻屠夫,令孟子耳濡目染,學起了買賣。孟母又為兒子搬到了一所學堂邊。誰知,孟子覺得學習十分乏味,竟逃學回家。孟母十分生氣,織布中的她一氣之下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她讓孟子明白學習要踏實,不能半途而廢。孟子懂得這個道理后,每日勤學苦練,終于成為了一名儒學大家。
古有孟母,今有“王母”。我的母親也與孟母一樣,為我付出了很多,放棄了不少。記得有一次,母親要參加一個“教育會計培訓考試,而我正好在那個時間要上笛子課。我心想:真好!——這次母親肯定會讓我在家休息了。于是,我就試探著問母親:“媽媽,今天我應該沒事勞駕您。您去考試吧!”“不,你的笛子課不能落下的!”母親十分堅定地說,“不去的話,你會跟不上的`!”母親看看手表,眉頭一皺,繼而大聲催促道:“快,準備好東西,我們馬上下去!”我倆心急火燎地下樓,坐車,母親把我送到了培訓地點,正好趕上上課時間,可她考試肯定要遲到了(母親考試時間與我上課時間同時的)。我上好課,走在樓梯上,心想:今天母親肯定不會按時接我了,該耐心地等一等了。誰知,母親居然早到了,還是那個車位,還是那個熟悉的身影。我快速上了車。我上了車。見母親依然如春風般的笑容滿面,我竟然沒問母親的考試情況,傻傻地說:“怎么這么早?”母親答道:“嗯,我考好后查三遍就交卷了。一通過,我馬上就過來了。我可想在你的印像中保持良好記錄哦!蹦赣H的話好似在開玩笑,可我聽起來,卻是沉甸甸的……
車子開動了,往日里說個沒完沒了的我,此刻是那樣的安靜!可看似文靜的外表下卻涌動著一股難以平靜的思潮:是呀,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的母親與孟子的母親是一樣,她們都是那樣的為兒女著想,都是那樣的無私,都是那樣的教子有方!當時的我,在心里不停地呼喊著:謝謝您——我的“王母”,我親愛的母親!……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5
我讀過很多書,有天文書,有歷史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等等。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jīng)》這本書。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三字經(jīng)》的`第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下來都是很好的,沒好好學習才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了!白硬粚W,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一無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說的是古人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仍堅持讀書,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還有“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薄ⅰ梆B(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還有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孔融讓梨這些經(jīng)典故事,甚至還有天文、地理、氣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識……《三字經(jīng)》真是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席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溫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6
從我上一年級時,學校就要求背誦《三字經(jīng)》現(xiàn)在我都能背下來了,我從中能悟出了一些道理。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钡囊馑际恰叭顺錾鷷r,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為后天在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中,人的性情才有很大的差別,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得到改變,所以從小關心教育兒童非常重要。”還有“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是說“子女不用心學習是不應該的,年紀小不努力,長大了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還有什麼用。古代人都知道這些道理,我做為一個小學生更要發(fā)奮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7
品讀經(jīng)典,讓愛同行
——讀《三字經(jīng)》有感
我讀過很多書,這些書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jīng)》這本書。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前幾天,我讀了《三字經(jīng)》中的這幾句:“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蔽腋惺茴H深。我想到自己平時如果沒有老師和父母的督促,根本不自覺學習。有一次做作業(yè)的時候,媽媽像往常一樣坐在我旁邊,看著我寫。剛做到一半,媽媽電話響了,有朋友叫媽媽出去一下。媽媽前腳剛出門,我后腳就丟下筆,打開了電腦,玩起了游戲。不知過了多久,我聽見了腳步聲,趕緊把電腦關了,趴在桌子上寫作業(yè)。看了這些古人這樣自覺地學習,我覺得自己很不應該。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以后我要像東漢晉代時的孫敬、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一樣,在沒有別人的`督促下自覺地學習。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每次讀到這里,我的眼眶都是濕潤的,因為我想到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爸爸媽媽的一點一滴。一次我高燒,爸爸隔一會兒就給我擦酒精,幫我降溫,竟一夜沒有合眼!爸爸媽媽就是這樣關心我、愛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活……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弊x《三字經(jīng)》,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惡,什么是愛!我會像黃香那樣真摯地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每一個人!讓《三字經(jīng)》伴我成長,讓愛與我同行!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8
星期六,我做完作業(yè),覺得實在很無聊。就拿起媽媽剛給我買的《三字經(jīng)》,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度纸(jīng)》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遷到鬧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他就到學堂學習知識和文化禮儀。由此可見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多么的重要啊!
雖然有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如果自己不刻苦學習,那也是沒用的。這讓我想起《三字經(jīng)》中的“子不學,斷機杼”。這句話講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學習,孟母很生氣的'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以此來告誡孟子不要自棄其功,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經(jīng)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有進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時候,他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不讓方仲永學習,整天游逛自夸,自以為是。從此方仲永也就由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天才變成了一個平常的凡人。
《三字經(jīng)》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jié)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jīng)典。我們從這本書上能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為中華民族能流傳下這樣的書而自豪!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9
今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的時候,張老師讓我們讀書,我讀的是【三字經(jīng)】里的【車胤囊螢】。
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晉時期有一個叫車胤的孩子,他的家里非常的的`窮,沒有錢買燈油點燈讀書。一天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書,看到了許多的螢火蟲在飛舞,好像許多的小燈在閃動。他就想出了用螢火蟲來照明讀書的辦法,于是他就捉了一些螢火蟲把它們裝在一個白色的布袋里,當做油燈照明讀書。晚上他用這種方法認字讀書,后來他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看到這里我想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這么好,我更應該刻苦學習,珍惜時間。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0
寒假中,我讀了《三字經(jīng)。百家姓》中的一則小故事,名叫孟母三遷。講的是孟子母親小時候三次搬家,給孟子找到好的成長環(huán)境的故事。這則故事首先說明了一個好的環(huán)境對于人的成長十分重要,就連孟子這樣的大學問家也需要孟母三遷,找到適合他的環(huán)境,否則他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孟子了。其次故事說明有孟母這樣的良師是關鍵,有了孟母的`引導,孟子才找到適合他的環(huán)境。所以,我們在成長中也需要負責任的父母或師長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的成長才能事半功倍。
看了這個故事,我還覺得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特點,如果找到適合他的環(huán)境,就會激發(fā)他的潛質(zhì),有所成就。如果孟子有的是做生意的頭腦,那孟子搬到學校旁邊也成不了學問家。所以家長、老師的應材施教是必要的,社會需要大學問家,也需要商人、藝術家等各類人才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1
今天,我捧起《三字經(jīng)》這本書讀,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句話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的意思:年輕時不好好學習,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果你在年輕的時不刻苦讀書學習的話,到老的時候,能有什么成就呢?
讀了這句話,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他的學習很不好,在班里老是后幾名,他的數(shù)學作業(yè)差不多錯完了,有時候星期天他的作業(yè)都不寫,星期一上學時抄別人的作業(yè),他在家里時,我見他屋里沒有幾本跟學習有關的`書,差不多全是漫畫書,他屋里還有一個游戲機,他每星期就打一天的游戲。成績一天一天的下降,爸爸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他卻想沒事人一樣,照樣如此。
今天我讀了這一句話,我知道我們要把握好現(xiàn)在的時光學習,不要到老才學習,那樣才會有成就和作為;仡^我也要把這句話讓我的朋友好好讀讀,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2
我喜歡中國經(jīng)典讀物——《三字經(jīng)》,這本讀物不論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都讓我受益匪淺。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三字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經(jīng)典讀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對錯,什么是仁、義、禮、智、信;讓我知道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了應該珍惜時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字經(jīng)》中“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講的是西漢人路溫舒用蒲草編成席子用來抄書;公孫弘自己制作竹簡用來抄書。他們的生活很清貧沒錢買書,但是卻知道勤奮自勉、刻苦學習!邦^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的是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打瞌睡,把頭發(fā)吊在房梁上;戰(zhàn)國時的蘇秦讀書困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們雖然沒有父母、老師的督促、教訓卻能自覺的刻苦讀書。
讀了《三字經(jīng)》這本書后,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非常優(yōu)越,能夠?qū)W習更多的知識,但是我們還不好好學習,整天就知道玩電腦,一想到什么事情就等明天,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想想古人,他們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仍然堅持學習,和我們相比,我們難道不慚愧嗎?
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zhàn)勝它,并持之以恒,不斷的超越自己,我們要努力學習,用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報效祖國。讓《三字經(jīng)》在學習上,不斷地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3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三字經(jīng),我的讀書感受是;書里主要講了歷史性的故事和道理。例如;百里負米,當我讀到鐵杵嚰成針的故事,讓我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只要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倒的'事情。
我接著讀到了宗學少年立志,故事中的宗學竟然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偨Y(jié)是;凡是勤奮向上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一定會后悔的。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4
《三字經(jīng)》是一本教我們怎么做人的一本書。
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路,他為了救自己的母親到處去借米,夏啟奪天下等等的故事?戳诉@些故事后都讓我感觸很深。其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孔子認錯,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們到一個地方,突然下起了雨,后來有一個小孩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山洞里躲雨,后來孔子說:“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把沙灘萬點坑!蹦莻孩子說:“千層浪和萬點坑你數(shù)過嗎?”孔子很佩服他,于是就和他的弟子門說:“以前我講過上等人有智慧,而下等人愚昧,看來是錯的!焙髞懋斨姸嗟茏涌鬃蛹m正了自己的錯誤,并想弟子們道了謙?戳诉@個故事 讓我明白了做錯事一定要大膽承認,并要誠心改過。
《三字經(jīng)》里還有很多故事,如方仲永,陽春白雪等等,我們不能小看著本書,其實《三字經(jīng)》里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讀完這本書后,雖然有些我并沒有看懂,但我知道從今以后我會認真讀書,讓自己以后能成為有用的一個人,那樣才對的起辛苦養(yǎng)育我的父母和精心培養(yǎng)我的老師們。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5
《三字經(jīng)》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文學讀物,它教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最近我專心讀了這本書。
孝順父母,里面說了“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講的是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
友愛兄弟,里面講“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相知”。意思是融今年四歲,有梨吃,他先讓哥哥吃。
禮貌待人講了“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這個意思是要對君主尊敬,為臣子要忠心。
勤奮好學講了“頭懸梁,錐刺股”。講為了讀書時不想睡覺,把頭懸在梁上,用錐刺股。
《三字經(jīng)》這本文學讀物,讓我重新懂得了許多道理,你也看看吧。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09-06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1-27
三字經(jīng)的讀書筆記范文03-31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2篇09-19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5篇)11-16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5篇)01-28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15篇01-25
三字經(jīng)讀書筆記匯編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