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安史之亂的歷史

時間:2022-12-30 11:01:10 歷史 我要投稿

安史之亂的歷史

安史之亂的歷史1

  天寶十載(751)二月,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統(tǒng)領邊兵近二十萬。安祿山刑賞己出,日益驕橫,又看到天下武備松弛,遂萌生篡奪最高權位的謀反之心。四月,南詔叛附吐蕃,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征討。唐軍大敗,戰(zhàn)死者六萬余眾,鮮于仲通僅以身免。不久,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又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大食戰(zhàn)于怛邏斯(今哈薩克斯坦東南江布爾),唐軍又敗。

安史之亂的歷史

  十一載(752)十一月,李林甫死,玄宗以楊國忠繼任宰相,兼領四十余使。從此,國忠專決朝政,公卿以下,均受其頤指氣使。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安祿山伙同部將史思明發(fā)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等共十五萬兵馬,號稱二十萬,反于范陽(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聞訊,當即調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在東都洛陽募兵六萬,守衛(wèi)河陽大橋(在今河南孟縣南)。接著又以金吾衛(wèi)大將軍高仙芝率京師五萬兵,屯駐陜郡(治所在今河南三門峽西北)。十二月,安史叛軍占領東都,封、高二將退守潼關。不久,唐玄宗誤聽了監(jiān)軍宦官邊令誠讒言,處死了封常清和高仙芝。改派病廢在家的`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任兵馬副元帥,領兵八萬,進駐潼關。這時,河北十七郡吏民分別在顏杲卿和顏真卿兄弟的率領下,擁有兵士二十多萬,切斷了范陽與東都之間的交通,使祿山陷入困境。

  至德元載(756)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不久,唐玄宗派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和河東節(jié)度使李光弼率部從井陘(在今河北井陘西北)東進,會同顏真卿部經營河北。真源縣(今河南鹿邑)令張巡率軍民堅守雍丘(今河南祀縣),多次擊敗叛軍,確保江淮不失。 同年五月,哥舒翰在唐玄宗和楊國忠的嚴厲威逼下,被迫出兵。結果,兵敗靈寶,潼關失守,叛軍突破潼關險隘,向長安逼進。六月,唐玄宗與楊貴妃、楊國忠兄妹及部分大臣、皇子,連同禁軍將士一千多人出禁苑之西延秋門,向蜀地逃竄。行至馬嵬驛(在今陜西興平境內),禁軍嘩變,殺宰相楊國忠,又逼迫唐玄宗縊死楊貴妃。 太予李亨在部分大臣的擁戴下,北上靈武(今寧夏吳忠西南)。七月,李亨在靈武即帝位,是為唐肅宗。八月,肅宗將郭子儀和李光弼部從河北召至靈武,并聯(lián)合回紇騎兵,準備開展大規(guī)模的反攻。

  至德二載(757)正月,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九月,郭子儀率唐軍和回紇騎兵收復長安。接著,又收復東都。安慶緒退守鄴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干元元年(758)九月,唐肅宗調遣朔方郭子儀、淮西魯炅、興平李奐、滑濮許叔冀、鎮(zhèn)西北庭李嗣業(yè)、鄭蔡季廣琛、河南崔光遠、河東李光弼、關內澤潞王思禮等九節(jié)度使率兵六十萬,進討安慶緒。又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協(xié)調和指揮戰(zhàn)事。十月,唐軍進圍鄴城,安慶緒向留守范陽的叛將史思明求救。二年(759)三月,史思明率兵十三萬赴援,與官軍在安陽河北相遇。雙方未及布捙,大風突起,飛沙走石,天地晝晦,兩軍將士大驚,官軍向南潰逃,叛軍向北撤退。不久,史思明率部來到鄴城南,安慶緒出城慰勞,被思明執(zhí)殺,叛軍返回范陽,思明自稱大燕皇帝。

  上元元年(760)四月,史思明率軍南下,攻占東都。次年二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朝義即帝位,改元顯圣。寶應元年(762)四月,唐肅宗病重彌留。張皇后與越王李系密謀,企圖誅殺專權宦官李輔國,事泄被殺,肅宗驚嚇而死。

  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同年十月,唐代宗以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朔方節(jié)度使仆固懷恩為副元帥,統(tǒng)領諸道唐軍和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北逃范陽。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正月,史朝義逃至廣陽(今河北房山東北)附近,由于眾叛親離,自縊而死。其部將李寶臣、李懷仙、田承嗣相繼投降,先后被任為成德、幽州和魏博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是為河北三鎮(zhèn)。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平息。

安史之亂的歷史2

  唐玄宗后期朝政混亂,邊鎮(zhèn)節(jié)度使不斷做大唐玄宗時期。唐朝歷經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貞觀遺風”和唐玄宗初期的“開元盛世”之后,國力正處于蒸蒸日上時期。然而,由于唐玄宗的施政錯誤,巨大的隱患卻已經就此埋下。

  1、唐玄宗后期怠政嚴重。

  隨著開元盛世后唐朝步入巔峰,由于天下承平日久,唐玄宗李隆基就此逐漸喪失了勵精圖治之心,也沒有了曾經的節(jié)儉之風。而隨著李林甫、楊國忠先后入主中樞,唐玄宗又無心政事,任由李林甫大權獨握,閉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朝綱混亂,各級官員貪腐嚴重。

  2、邊鎮(zhèn)節(jié)度使不斷做大。

  自唐太宗以后,唐朝對外變開始由戰(zhàn)略進攻轉入戰(zhàn)略防御,到天寶年間時,軍權、財權和行政權在手的節(jié)度使,實際上已經從單純的軍事官職,成為了獨掌一方的.軍閥,而他們負責的防區(qū)則已經是“國中之國”。

  3、內部政爭導致胡將崛起。

  由于唐玄宗志在削平四夷,邊鎮(zhèn)將領權力日益膨脹,且“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李林甫與李適之之間政爭激烈,為了防止杜絕邊將對自己產生威脅,于是上書建議玄宗用胡人為鎮(zhèn)守邊界的節(jié)度使,且不再以漢臣予以牽制,從而使得胡人將領得以獨掌大權。

  皇帝耽于享樂,朝政混亂不堪,使得中央朝廷對于不斷壯大的邊鎮(zhèn)將領根本沒有防范,唐朝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內輕外重的不利局面,而權力不斷壯大的邊鎮(zhèn)將領,尤其是獨掌三大軍鎮(zhèn)的安祿山已經開始滋生出野心,這就為“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埋下了巨大隱患。

安史之亂的歷史3

  張九齡

  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唐玄宗正是由儉入奢而導致失敗。他在登基初年,看到當時的風俗奢靡,曾下令銷毀宮中的乘輿服御,金銀器玩,將珠玉、錦繡焚于殿前?墒堑搅送砟陞s窮奢極欲,任人唯親,使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

  司馬光評論說:“明皇之始欲為治,能自刻厲節(jié)儉如此,晚節(jié)猶以奢敗。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詩》云:靡不有始,鮮克有終,可不慎哉!”唐玄宗有始無終的經驗教訓是極其深刻的,它提醒每個有志于成大事的人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只有這樣,才能用好人,用準人,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使事業(yè)蒸蒸日上。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悲劇色彩的人物,他既創(chuàng)造了國力強大、經濟發(fā)達、文化繁榮的.“開元盛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最輝煌的一頁,但同時由于自己在用人方面的嚴重錯誤,釀成“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此后一百多年大部分時間都處于藩鎮(zhèn)割據(jù)的混亂局面中。

  宰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掌握國家軍政大權,一個國家的治亂、強弱和興亡,關鍵就在宰相是否德才兼?zhèn)洹?/p>

  唐玄宗在登基之初,深明國家治亂系于丞相的道理,不顧權臣反對,于打獵時召見時任同州刺史的姚崇,要用他出任宰相一職。姚崇吏事明敏,在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時期曾屢次出任宰相,他針對時弊,提出十條意見,問唐玄宗是否同意,能否做到,如不同意,不能做到,他就不接受任命。唐玄宗接納了他的意見,當場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之品。此后唐玄宗勵精圖治,“每事訪于元之(即姚崇),元之應答如響,同僚皆唯諾而已,故上專委任之”。

  起用姚宋 天下大治

  姚崇曾因家有喪事請假十多天,這十多天積壓了一大堆文件,同時擔任宰相的盧懷慎沒有辦法裁決,他誠惶誠恐地向唐玄宗表示歉意。唐玄宗說:“這不怪你,我把天下大事都交給姚崇去辦,你的作用主要是坐鎮(zhèn)邪雅俗罷了!币Τ缯埣倩貋,不用多長時間,就把所有文件“裁決俱盡”。

  盧懷慎為人清謹儉素,他知道自己處理政務的能力遠不及姚崇,所以把所有事情都推給姚崇處理,當時大家稱他為“伴食宰相”。

  姚崇退位后,推薦廣州都督宋璟為宰相。宋璟為人“風度凝遠,人莫測其際”,在擔任宰相期間,“務在擇人,隨材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刑賞無私,敢犯顏直諫!币Τ、宋璟任宰相各有所長,姚崇善于應變成務,宋璟善于守法持正,他們雖然志操不同,但都盡心盡力輔佐唐玄宗治理國家,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庶。

  在唐玄宗執(zhí)政的前二十多年,他一直堅持任人唯賢的方針,在姚宋之后,又相繼任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纮、源乾曜、宇文融、韓休、張九齡等人為宰相。張嘉貞吏事強敏;張說有才智、重文雅;李元纮以清儉著名;源乾曜以清謹自守;宇文融善治財賦;韓休和張九齡敢直言,處事守正不阿。

  唐玄宗有時在宮中宴樂或后苑游獵,小有過失,都會問一問左右的人:“韓休知不知道?”每次話音剛落,韓休的諫疏就到了。唐玄宗“嘗臨鏡默然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于舊,何不逐之!上(唐玄宗)嘆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蒿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不聽張九齡忠言

  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在任宰相期間,極力反對唐玄宗任用李林甫為宰相,他對唐玄宗說:“宰相關系國家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庇终J為應按軍法處置不聽指揮打敗仗的安祿山,而且還對唐玄宗說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后患”?上菩诓粌H聽不進張九齡的意見,還聽信讒言,免去張九齡的宰相職務。張九齡被貶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

  晚年的唐玄宗見天下太平無事,以為再也不用操心了,于是深居宮中,專以聲色自娛,將政事全部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

  李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足,凡在相位十九年,養(yǎng)成天下之亂!

  史稱李林甫柔佞多狡數(shù),他和宦官以及宮中妃嬪的家屬混得很熟,對唐玄宗的一舉一動、興趣愛好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每次奏對都深得唐玄宗的旨意。他為人城府深密,人莫測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當時人們已說他“口有蜜,腹有劍”。朝中大臣凡是被唐玄宗看中的,李林甫開始都和他套近乎,到了這個人已威脅到他的地位時,就千方百計把他趕出朝廷,“雖老奸巨猾,無能逃其術者”。

  唐玄宗任用楊國忠為宰相也是一大失策。楊國忠為人“強辨而輕躁”,他倚仗楊貴妃得寵之勢一身兼領四十余使,軍國機務,“決于私家”。并且大肆收受賄賂,積縑達三千萬匹,相當于國家一年半的庸調。除此之外,他還有意激怒安祿山,使“安史之亂”提前爆發(fā)。

安史之亂的歷史4

  1、唐帝國隕滅

  2、社會經濟嚴重破壞,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

  3、人口折損泰半

  4、中央集權減弱,藩鎮(zhèn)林立作亂

  5、財政改革,加大盤剝

  6、夷夏之防再起

  安史之亂就如同一個巨大的警鐘,不少人夷夏觀念復辟,開放、包容、自信的精神狀態(tài)從此轉變?yōu)閮葦俊⒎忾]、守舊。不遑論之為公元8世紀的精神危機。

  7、西域從此埋下隱患

  中國對西域的控制可以追溯到西漢,到唐朝時控制力度尤甚,中原文明對于西域的影響也更加深刻。但是戰(zhàn)亂之后,西域長期脫離中原暈染,久而久之,離心力自然增強。我們現(xiàn)在的“邊疆危機”,正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鋒。

  8、佛教興起

  宗教之所以神奇,就在于人們總是喜歡在戰(zhàn)爭頻仍的時候信奉它,因為身為漂泊浮萍,總想有個心靈天國來慰藉自己的困苦肉身。加上后代的`唐朝皇帝不少也推崇佛教,佛教勢力勃興。若不是唐武宗會昌滅佛,恐怕將直接影響統(tǒng)治根基。

  安史之亂爆發(fā)于一千多年前,看似離我們遙不可及。但是,其影響至今仍然在。首先,國人的精神危機可以追溯于此。內斂、封閉、守舊、謙遜、尚文成為標配,骨子里的血性、張揚、開放、自信、包容變成難以見到的隱藏屬性。雖然無法判定哪個更好,但是大國崛起,思想若不先行,怕是也如空中樓閣一樣只存在于遐想之中。

  其次,“邊疆危機”也肇始于此。西域游離于中原文明的時間很長,根上就是安史之亂。從此導致文化基因斷層,始終都有一股察覺不到的文化離心力在作祟。

【安史之亂的歷史】相關文章:

安史之亂的歷史4篇12-30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07-21

數(shù)學歷史典故:尋找π的歷史08-11

呂布戲貂蟬的歷史典故與歷史真相12-18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3篇07-21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3篇)07-21

歷史經典成語02-16

歷史的故事02-16

冬至的歷史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