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重陽》古詩鑒賞

時間:2023-10-21 14:50:49 曉怡 重陽節(jié) 我要投稿

《重陽》古詩鑒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古詩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古詩鑒賞

  《重陽》古詩鑒賞 1

  《重陽》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xiāng)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重陽》譯文

  離家萬里孤身被囚于元朝監(jiān)獄,窗外梧桐葉落仿似故鄉(xiāng)秋色。

  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自由的在天地間翱翔,等到黃昏日落就歸巢。

  落葉本就無心定流水,無主的菊花就連那讓萬物凋敝的西風都無可奈何。

  昨日隱痛恍如夢中,那心中的遺憾與悔恨該有多少呢?

  《重陽》譯文二

  我遠離故土,孤身被囚禁在這里,頭發(fā)蓬亂不堪,故鄉(xiāng)秋色里的老梧桐應(yīng)該沒改變吧。

  在江水漲滿江岸,天上入秋的新月漸漸升起時,大雁棲息了;巷子里空無一人,燕子也離別斜陽回巢了。

  落葉無力阻擋流水,黃花也無力改變秋風。

  天地間的遺恨你們知道多少?昨天晚上我戰(zhàn)敗的地點龍山又進入我的夢里。

  《重陽》注釋

  何心:何來的心。無心。

  黃花:指菊花,即黃菊、秋菊。

  龍山:隱喻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fā)源地,也有稱為“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中華第一個王朝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

  《重陽》賞析

  《重陽》這首詩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間所作。全詩沒有一點過節(jié)的喜悅和快樂,也沒有年輕有為、蒸蒸日上的朝氣,更沒有官場得意、登高望遠的企盼;也許能看到一絲西風烈馬、叱咤風云的影子,但那也只是過去式。更多的是凝重、自勵、追憶、反省,但盡管如此,全詩卻不曾給人一點消沉和沮喪,相反,它讓人痛定思痛、發(fā)憤圖強。文天祥這首《重陽》,遠不止是重陽節(jié)這么簡單,更多是隱含詩人的心愿:盼望重見天日、重獲陽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xiāng)秋色老梧桐!笔菍憣、寫景!叭f里”是指地理距離,“飄零”是指他自己一個人,“萬里飄零”實則孤身被囚于元朝監(jiān)獄的寫照!皟婶W蓬”是形容他自己在被囚禁過程中的形象,也是年齡和景況的實際寫照。“萬里飄零兩鬢蓬”,一個長期被囚于遠離故土的監(jiān)獄中的犯人形象躍然紙上。

  “梧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這老梧桐,就讓詩人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寫景,觸景生情。梧桐在古詩詞中常有多種意像及寓意,其中包括高潔品格、孤獨憂愁、離情別緒等,詩人在此特別寫梧桐,恐怕這些意義多少都有一點!肮枢l(xiāng)秋色老梧桐”是詩人被這秋天景色勾起的對家鄉(xiāng)、故國的眷念,也是詩人以梧桐自勉、自勵,希望自己最終能成為鳳凰向往的、有用的棟梁之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是詩人的向往、是抒情。詩人祈望自己能象大雁或者燕子,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翱翔。我們都知道,大雁是候鳥,雁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雁南飛正是文天祥所希望的。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享受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不過這些雖然簡單,但對文天祥來說,卻是可望不可及的。這里詩人將它們安排在頜聯(lián)里,嚴格的對仗更顯形式上的美感,它既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有轉(zhuǎn)換的用意。這一句重在真情流露,詩人將自己比作南飛雁和歸巢燕子,盼望能最終再獲自由。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鳖i聯(lián)又是一句工整的對仗,這是這首詩的核心,更是其靈魂。沒有這一句,全詩必然落入俗套,有了這一句,全詩都活起來了:出眾、清奇、典雅、高尚!奥淙~”對“黃花”、“何心”對“無主”、“流水”對“西風”,幾乎無懈可擊。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一種無可奈何,落花都如此,何況是落葉,隨波逐流、順其自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誰也不能說什么。

  當然,水流代表大勢所趨,大江東去勢不可擋,誰想阻擋滾滾而來的歷史潮流,只能自取滅亡。作為自身難保的落葉,更不可能有任何力量可以造成一點影響,落葉如果想去擋住流水,哪是自不量力。這是獄中文天祥的隱喻,流水是指元朝推翻宋朝,進入新的歷史紀元。這時文天祥非常清醒,當時全國都已淪陷,包括當時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他要想靠自己一已之力去阻擋這一潮流,這是絕無可能,也是非?尚Φ,因此,他用“何心”、“定”來入詩,“何心”可以理解為“那有這樣的心”、“任何這一類的心事”,“定”是“定下來”、“定住”的意思,他在此用詩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換言之,他聲明,自己無意要去阻擋這一歷史必然趨勢。

  “黃花無主更西風”中的“黃花”是指菊花,即黃菊、秋菊!盁o主”當然是指沒有主人的、是野生的、是自然生長的。

  重陽(農(nóng)歷九月初九)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歷史上文人寫菊花、黃花的詩篇數(shù)不勝數(shù),當然他們之間各有千秋、難分高下,含義也各不相同,有純粹的詠嘆、也有無病呻吟,有情深意重、也有殺氣沖天。歷史上黃巢的《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此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就很有讓人不寒而栗的感覺,還是元稹的《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毕鄬銓嵟c平和一些。

  文天祥也寫黃花、菊花,當然他也看重菊花的高貴品性,“此花開盡更無花”這一點上他與元稹有共同之處,但文天祥強調(diào)的是“無主”,“無主”讓文天祥更自豪,因為皇帝都投降了,而且反過來勸他也投降,如果說文天祥是為了效忠宋朝小朝廷,那已經(jīng)完全解釋不通。

  因此,文天祥通過用“無主”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也是對古往今來說他是“愚忠”的反駁和反擊,他在告訴世人,他的抗元行動是自覺自動的,是不受別人指使的,他為的是心中的理想、為的是民族的大義、為的是中華文明的傳承。

  他要告慰后人,無主的黃花特立獨行、無主的黃花巍然屹立、無主的黃花永不言敗,凜冽的西風根本不算什么、凜冽的西風只能自嘆不如、凜冽的西風最終無可奈何,所以,文天祥用了一個“更”字,他讓后來人知道,“無主”的“黃花”“更”在“西風”之上。這里的深意,只有用心聆聽,才能有所覺悟。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边@一句是回顧和反省,是收尾。

  “龍山”隱喻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fā)源地,也有稱為“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中華第一個王朝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夏后自方山北麓遷徙至方山東麓的穎水之濱,即夏都夏邑—河南禹州。方山穎水,就是指華夏民族,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當然,文天祥這里的“龍山”,也有他個人的隱痛。

  《重陽》古詩鑒賞 2

  古詩原文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jié)了。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譯文翻譯

  同客人帶酒登山,長江水倒映著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剛剛從這里飛過。人活在世上難遇一次開心歡笑的時候,趁年輕時頭插滿菊花玩?zhèn)痛快回來。

  以大醉來酬謝重陽節(jié)日之景,朝著高聳入云的山登高,用不著去怨太陽快落山了。古往今來有誰不老死,數(shù)不清啊,沒有必要像齊景公登牛山觸景生情而哭泣。

  注釋解釋

 、哦L波: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為雙調(diào)小令。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即歐陽炯所做格律為正體,另有七種變體。

 、浦仃枺杭粗仃柟(jié)。

  ⑶攜壺:帶酒。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

 、群喝菁{,倒映。

 、沙酰旱谝淮危瑒倓。

  ⑹塵世:人間。

 、缩╩ǐng dǐng):沉醉,大醉。但:只是。酬:酬謝。

 、淘茘╭iáo):聳入云霄的高山。

 、偷桥R:登山臨水。

 、涡睍煟合﹃枴

  ⑾多少:數(shù)不清。

 、信I剑涸诮裆綎|省淄博市!蛾套哟呵铩份d:“齊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滴滴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嘆”、“牛山淚”、“牛山悲”、“牛山下涕”喻為人生短暫而悲嘆。

  創(chuàng)作背景

  《定風波·重陽》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九月。上片,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下片,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詩文賞析

  《定風波·重陽》上片,以景入情,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開頭兩句點明“上翠微”的行蹤,描繪“江涵秋影”與“雁初飛”的兩幅畫面。觸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三句人生箴言。趁著這大好的年華、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黃花。上片即花生情,也為過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筆。

  《定風波·重陽》下片,由即花生情進入到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tǒng)文化,稱之為“酒文化現(xiàn)象”,蘇軾也不例外!磅昙压(jié)了,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寫把酒臨風,喝個痛快是為了酬謝佳節(jié)。登山臨水,同樣也是為了酬謝佳節(jié)。即使夕陽快落山了,也用不著愁怨。夕陽是自然界中“無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陽”也應(yīng)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肮磐駚碚l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自然規(guī)律。杜牧含蓄地說人生“只如此”,而蘇軾則直言不諱人生“誰不老”。尤其詞的最后引齊景公泣牛山的故事,傳情達意,精煉入微,可謂妙筆。

  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蘇軾雖然感嘆世事多艱,但是不消沉,不傷感,充分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名家點評

  清代王士禎《花草蒙拾》:蘇東坡之“與客攜壺上翠微”,皆文人偶然游戲,非向樊川集中作賊。

  《重陽》古詩鑒賞 1

  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19歲時,與16歲的王弗結(jié)為連理,二人情意甚篤,只可惜王弗27歲就香消玉殞。蘇軾失去摯愛,心中的哀痛可想而知。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了愛妻王氏,于是便寫下這首詞作。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三句,一開始便道出生死相隔的悲痛,感人至深,為全詞定下了凄涼基調(diào)。“十年”是一個充滿魔咒的時間段,多少生死離別總在這個數(shù)字上徘徊。蘇軾也不例外,開口就是十年,多么漫長的十年,更何況還是“兩茫茫”,哪怕是魂魄常來入夢,也是讓人欣慰的!皟擅C!钡谋Ь褪,一樣的相思、哀愁卻無法相互感知!安凰剂,自難忘”是作者心理的的糾結(jié)與痛苦。既然生死相隔,那么就各自相安罷了,可是過去的美好點滴難以忘卻,止不住去懷想,每一次懷想就是一次的身心折磨。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又是一個讓人難以承受的距離,千里之外的孤墳多么凄涼,此時的詞人又是多么凄涼,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種種凄涼卻無處可以說,只能默默承受,多么沉痛。可是,就算妻子的墳?zāi)菇谘矍,凄涼只會更深更重,依舊是無處話凄涼。因此蘇軾這兩句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癡語、情語,所以覺得格外感動人。

  清納蘭性德《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xù),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zhuǎn),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fā)、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jié)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檐雨,譜出回腸。

  康熙十六年(1677)九月,此時納蘭妻已病逝三個多月。重陽節(jié)前三日,納蘭夢到妻子淡妝素服,之手哽咽,離別時她說了一句“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隨即納蘭夢醒,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詞。

  重陽節(jié)前,納蘭夢到已故妻子,悲傷之情滿眼全身,寫下了這首字字血淚的悼亡詞。幾百年前,蘇軾的《江城子?記夢》感人無數(shù),幾百年后納蘭的此闋《沁園春》更是感人泣下。同是癡情之人,同是不幸之人,蘇軾自有他的曠達樂觀以排遣人生悲痛,可納蘭只有沉浸在痛苦之中,愈來愈深!拔沂侨碎g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傷痛,原以為“一生一代一雙人”,誰料“瞬息浮生,薄命如斯”。往日“并吹紅雨”,“同倚斜陽”,一切美好只留于記憶之中。如今一個天上,一個人間,相見無期,相思相望終不能相親,這種痛苦有誰能知?你看那春花秋葉,還是以前的模樣,如今少了一人,那些花、那些葉都成了觸發(fā)傷痛的東西。

  “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即使在人間天上,兩情也如一,但眼前的舊物還在,如何不令人愁腸百結(jié)?這幾句表達了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以及拳拳深情,同時又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惆悵。

  《重陽》古詩鑒賞 4

  《九日登清水營城》是明代的一首詩,【作者】齊之鸞。

  原文:

  朔方三度重陽節(jié),河曲干旌歲歲忙。

  鬢發(fā)已甘塵路白,菊花猶送塞垣黃。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書先為報江鄉(xiāng)。

  【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嘉靖寧夏新志》(《萬歷朔方新志》亦收錄此詩)。清水營,明代堡寨,故址在今靈武市磁窯堡鎮(zhèn)清水營村境內(nèi)。原舊城周回一里許,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史王珣拓之為二里。城堡北側(cè)臨靠明長城,東北依清水河而建得名,是明長城內(nèi)側(cè)沿線的軍事防御設(shè)施之一,在長城沿線眾多的屯兵城堡中,清水營城是一座較大的屯兵城堡。

 、谒贩饺戎仃柟(jié):在寧夏過了三次重陽節(jié)。

 、酆忧狐S河。干旌:旌旗的一種。以五色鳥羽飾旗竿,樹于車后,以為儀仗。

 、芴祝汗倜。明朝為吏部尚書的別稱。蹜(sù):形容小步快走!度f歷朔方新志》作“縮”。⑤系書:謂縛帛書于雁足以傳音信。江鄉(xiāng):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鄉(xiāng)。

  【詩人簡介】

  齊之鸞,初名徐之鸞。字瑞卿。明代寧夏河西道僉事。南直隸桐城(今安徽省桐城縣)人。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刑科給事中,遷兵科左給事中。敢言勇諫,終忤君臣,謫崇德(今浙江省桐鄉(xiāng)縣崇德鎮(zhèn))丞。嘉靖九年(1530年)遷寧夏河西道僉事。時寧夏邊患、天災(zāi)交加,饑民采蓬子為食。鸞取樣進于朝廷大臣并轉(zhuǎn)呈皇帝,冒死為民請命。又主持整修河東邊防工程——東邊墻深溝高壘。還建議增筑平虜所(今寧夏平羅縣)北邊墻一道。論功升副使。后擢河南按察使。卒于官。

  《重陽》古詩鑒賞 5

  《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作品賞析

  【注釋】: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傳統(tǒng)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十月十一日。

  天難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黃花:指菊花。

  不似:不類似,不象。

  廖廓:空闊遠大。

  【題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dǎo)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fù)職務(wù)。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重陽》古詩鑒賞 6

  古詩原文

  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朱闌向曉,芙蓉妖艷,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將瓊萼等閑分,留贈意中人。

  譯文翻譯

  剛剛過了重陽節(jié),天氣漸漸冷了,庭院里秋風瑟瑟。落葉紛紛。在這秋日的清晨,朱紅闌干外的木芙蓉卻開得非常美艷,像在特地競吐新的芬芳。

  天氣逐漸寒冷。白色的木美蓉在淡淡的月光下?lián)u曳生姿,就像是鍍上了一層薄薄的清霜。這一枝斜立著,紅得像火一樣燦爛;那一枝低垂著,白得像雪一樣晶瑩。所有的花似乎都不畏霜寒,都開得那么明艷,那么嫵媚,讓人覺得仿佛回到了溫暖的春天。不要把這玲瓏剔透的花兒隨便地摘下來分了,還是留著它贈送給意中人吧。

  注釋解釋

  少年游:詞牌名,又名“少年游令”“小闌干”“玉臘梅枝”。五十字,上片六句二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

  重陽:陰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

  朱闌:紅色的欄桿。向曉:臨近天亮。

  芙蓉:此處指木芙蓉,秋冬間開白色或淡紅色的花。又名拒霜花。冬凋夏茂,仲秋開花,耐寒不落。

  特地:特意。芳新:芳香鮮艷。

  斜紅:傾斜的紅色花瓣。

  瓊萼(è):如美玉一般的花萼,為婦女首飾之一。等閑:輕易,隨便。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已不詳。晏殊的詞大多都寫愁思遠悵。而像這首詞中,卻流露著一露清新明朗溫暖的氣息,在那百花漸凋的秋天里,詞人獨獨看中并歌詠了凌霜耐冷的芙蓉花兒,要把它留贈給自己的意中人。以花贈友始陸凱贈范曄。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吟詠對象是夏末秋初時開花的木芙蓉。晏殊通過精雕細琢,將木芙蓉抗拒秋霜、堅貞高潔而又不失嬌媚的品格刻畫出來,處處透出詞人對木芙蓉的喜愛之情。

  上片開篇便描繪了木芙蓉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重陽過后”點出時間,“西風漸緊”描寫氣候,冷風凜冽強勁,晚秋氣候環(huán)境惡劣,表現(xiàn)木芙蓉的倔強抗爭精神;“庭樹葉紛紛”描寫環(huán)境,通過對比手法,突出木芙蓉強勁的生命力。重陽節(jié)之后,秋風漸漸寒冷蕭瑟,庭院中樹木落葉紛飛,不耐秋寒,以樹烘托秋風的凄厲寒蕭,又反襯出木芙蓉的不畏嚴寒!爸礻@向曉”,此句為木芙蓉營造出一個典雅清絕的場景,側(cè)面烘托出木芙蓉的優(yōu)雅清妙之姿。“特地”二字有擬人效果。“朱闌”三句具體描寫木芙蓉的嬌艷。臨近拂曉,天邊朝霞,紅色雕欄,木芙蓉的紅花嬌艷,好像特地走到一起來爭芳斗新似的。

  晏殊在上片描繪了清曉時莢蓉新綻的景象,順時間而下,下片描寫“霜前月下”的景色。月升霜降,“斜紅淡蕊”的木芙蓉仍舊不改姿色,反而更有姿態(tài)!靶奔t”二字,點出芙蓉花的逸姿與紅艷嬌媚,“霜前”不改其色、不改其姿,反而更見姿見色!暗铩睂戃饺鼗ㄈ锴宓逑憧|縷!霸孪隆避饺,更顯清妙雅態(tài)!懊髅挠卮骸笨偵蟽删,直接寫嬌艷的芙蓉仿佛要把春天喚回一樣!澳獙傒嗟乳e分,留贈意中人”,水到渠成,由贊揚木芙蓉的美艷,而訴說對其之愛惜。這兩句直接表達了詞人對芙蓉花的珍惜與熱愛,他不愿意把這猶如盛開于仙境中的花朵隨意贈送,而要珍藏起來,只留贈給意中之人。詞人不僅期望像木芙蓉花般美好的事物長開不敗,而且亦期望意中人也能像自己一樣,享受美好事物給予的歡愉快樂。

  在木芙蓉這一主角出場之前,詞人先以蕭瑟秋風、落葉庭樹作鋪墊,襯托出芙蓉花艷麗高潔的風姿,有不見其花先聞其香的效果。詠物詩詞一般都會寄寓作者個人的操守、理想,在此篇《少年游》中,晏殊不僅在贊頌?zāi)拒饺,更寄托著自己的情感。這不畏嚴霜的木芙蓉,既象征著意中人的品質(zhì),也象征著二人堅貞高潔的愛情,因此,在收篇處,詞人才會提出要特地把它留贈意中人,蘊涵著作者對意中人堅貞高潔之品德的肯定與贊賞。

  《重陽》古詩鑒賞 7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代: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背景介紹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二月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這首詩原有小注說:“時未收長安”。九月唐軍收復(fù)長安,此詩可能是當年重陽節(jié)在鳳翔寫的。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人物介紹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譯文

  勉強地想要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惜再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把酒送來。

  憐惜遠方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yīng)正寂寞地在戰(zhàn)場旁邊盛開。

  注釋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強:勉強。

  登高:重陽節(jié)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zāi)禍的風俗。

  憐:可憐。

  傍:靠近、接近。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鑒賞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登高為題材的好詩不少,并且各有特點。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xiàn)的不是一般的節(jié)日思鄉(xiāng),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zhàn)亂中人民疾苦的關(guān)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gòu)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劈頭一個“強”字,則表現(xiàn)了詩人在戰(zhàn)亂中的凄清景況。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jù)《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jié),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后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這里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zhàn)亂中,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此句承前句而來,銜接自然,寫得明白如話,使人不覺是用典,達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保ㄐ仙壅Z)正因為此處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們種種的聯(lián)想和猜測: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么呢?這里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huán)境。

  第三句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而更見思鄉(xiāng)之切。作者寫思鄉(xiāng),沒有泛泛地籠統(tǒng)地寫,而是特別強調(diào)思念、憐惜長安故園的菊花。這樣寫,不僅以個別代表一般,以“故園菊”代表整個故園長安,顯得形象鮮明,具體可感;而且這是由登高飲酒的敘寫自然發(fā)展而來的,是由上述陶淵明因無酒而悶坐菊花叢中的典故引出的聯(lián)想,具有重陽節(jié)的節(jié)日特色,仍貼題目中的“九日”,又點出“長安故園”,可以說是切時切地,緊扣詩題。

  詩寫到這里為止,還顯得比較平淡,然而這樣寫,卻是為了逼出關(guān)鍵的最后一句。這句承接前句,是一種想象之辭。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象,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shè)想它“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這樣的想象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jié)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zhàn)亂圖:長安城中戰(zhàn)火紛飛,血染天街,斷墻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象之辭已經(jīng)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xiāng),而寄托著詩人對飽經(jīng)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這一結(jié)句用的是敘述語言,樸實無華,但是寓巧于樸,余意深長,耐人咀嚼,頓使全詩的思想和藝術(shù)境界出現(xiàn)了一個飛躍。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鑒賞二

  重陽節(jié)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風俗。王維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因登高而引發(fā)出深沉的鄉(xiāng)思,寫得誠摯感人,但這單純的思親情緒畢竟圍繞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寬闊。岑參這首詩則不然。首句便說"強欲登高去","登高去",還見出逢場作戲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強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兩個字表現(xiàn)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緒。強,是勉強,是不愿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tài)體現(xiàn)。"強欲登高",結(jié)合題目"思長安故園"來看,是流露出濃郁的思鄉(xiāng)情緒,但"長安"不僅是故園,更是詩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亂軍所占領(lǐng)。在這種特定情境之下,詩人又怎能有心思去過重陽節(jié),去登高勝賞呢?這首詩原有小注說:"時未收長安"。長安被安、史攻陷,在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其收復(fù)在肅宗至德二年(757)九月。詩題言"行軍九日",當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隨軍扈從肅宗自靈武至彭原的行軍途中過重陽節(jié)。典型的環(huán)境,使詩人登高時的心情愈趨復(fù)雜,既思故園,更思帝都,既傷心,更感慨,兩種感情交匯撞擊著他的心房。

  既是"登高",詩人自然聯(lián)想到飲酒、賞菊。據(jù)說陶淵明"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逢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歸"。陶潛居宅,有人送酒。詩人行軍在外,自然沒有這個福分。所以,"無人送酒來"句,實際上是在寫旅況的凄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可賞。他想到故園今日黃花堆積的情景,只能遙遙寄去一片深沉的鄉(xiāng)情。"遙"字,渲染出詩人與長安的相距之遠。"憐"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故鄉(xiāng)之菊的眷戀,更寫出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zhàn)場上的長長嘆息,百般憐惜。"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沈德潛說"可悲在戰(zhàn)場二字"。殘垣斷壁,戰(zhàn)血涂地,黃花開在被亂軍糟踏得不成樣子的帝都長安豈不可悲可嘆!結(jié)句把惜花、思鄉(xiāng)、感時傷亂的情緒包容在一起加以抒發(fā),所以最為"可悲"。

  這首詩由欲登高而引出無人送酒的聯(lián)想,又由無人送酒遙想故園之菊,復(fù)由故園之菊而慨嘆故園為戰(zhàn)場,蟬聯(lián)而下,猶如彈丸脫手,圓美流轉(zhuǎn)。

  《重陽》古詩鑒賞 8

  古詩原文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譯文翻譯

  一院子的菊花金黃金黃,中間有一叢白似霜的花兒是這么孤獨。

  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進了少年去的地方。

  注釋解釋

  郁金黃:花名,即金桂,這里形容金黃色的菊花似郁金黃。

  孤叢:孤獨的一叢。

  白頭翁:詩人自謂。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晚年時在一個重陽日與客飲酒賞菊有感而作,約作于大和九年(835年)。

  詩文賞析

  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詩寫得新穎而別致,詞約而意豐。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題為“賦白菊”,詩開頭卻先道滿園的菊花都是金黃色!皾M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這是用陪襯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叢”更為突出,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色也就更加顯目了!皾M”“郁”與“孤”兩相對照,白菊更為引入注目!吧扑鄙鷦拥谋扔,描繪了白菊皎潔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兩句:“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詩人由花聯(lián)想到人,聯(lián)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貼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由于詩人隨時留心觀察生活,故能迅速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選取材料,作出具體而生動的比喻。這一比喻緊扣題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結(jié)句“白頭翁人少年場”,頗有情趣。白菊雖是“孤叢”,好似“白頭翁”,但是卻與眾“少年”在一起,并不覺孤寂、蒼老,仍然充滿青春活力。

  《重陽》古詩鑒賞 9

  重陽佳節(jié),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jié)歷向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櫥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一作:人似;銷通:消)

  譯文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涎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jié),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nèi)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注釋

  云:《古今詞統(tǒng)》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一本作“銷”,《花草粹編》等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重陽: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吨芤住芬浴熬拧睘殛枖(shù),日月皆值陽數(shù),并且相重,故名。這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樂游苑應(yīng)令詩》:“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jié)。”

  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宋周邦彥《浣溪沙》:“薄薄紗櫥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睓,《彤管遺篇》等作“窗”。

  涼:《全芳備祖》等作“秋”。

  東籬:泛指采菊之地。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睘楣沤衿G稱之名句,故“東籬”亦成為詩人慣用之詠菊典故。唐無可《菊》:“東籬搖落后,密艷被寒吹。夾雨驚新拆,經(jīng)霜忽盡開!

  暗香: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边@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消:一作“銷”。

  西風:秋風。

  比:《花草粹編》等作“似”。黃花:指菊花!抖Y記·月令》:“鞠有黃華”。鞠,本用菊。唐王績《九月九日》:“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jié)回!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抒發(fā)的是重陽佳節(jié)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shù)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云”,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nóng)歷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于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一個人若對“薄霧濃云”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jié)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里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蒙蒙的“薄霧濃云”,窺見女詞人的內(nèi)心苦悶!叭鹉X消金獸”一句,便是轉(zhuǎn)寫室內(nèi)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jié)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shù)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tài)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nèi)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凹压(jié)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jié)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后,馬上接以一句“佳節(jié)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jié)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nèi)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鞍胍箾龀跬浮,不只是時令轉(zhuǎn)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jié)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jié)的一個主要節(jié)目,大概為了應(yīng)景,李清照在屋里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并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jié),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坝邪迪阌洹币痪,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里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jīng)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于是匆匆回到閨房!澳啦幌辍本鋵懙氖峭韥盹L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lián)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jié),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此詞在藝術(shù)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jié)構(gòu)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敘筆法;而把節(jié)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jié)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澳啦幌辍,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jié)合!昂熅砦黠L”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jié)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huán)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此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詩品·含蓄》)從字面上看,這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里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jié)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著。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jīng),主要的還是內(nèi)心感到?jīng)觥S谑撬龑w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里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jié)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后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重陽》古詩鑒賞 10

  九日五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鑒賞

  此詩是大歷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詩人聯(lián)系兩年來客寓夔州的現(xiàn)實,抒寫自己九月九日重陽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藝術(shù)造詣,都遠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濃烈的生活情趣。詩人在客中,重陽到來,一時興致勃發(fā),抱病登臺,獨酌杯酒,欣賞九秋佳色。詩人酷好飲酒、熱愛生活的情態(tài),便在詩行中活現(xiàn)。

  頷聯(lián)詩筆頓轉(zhuǎn)。重九飲酒賞菊,本是古代高士的傳統(tǒng),可是詩人因病戒酒,雖“抱病”登臺,卻“無分”飲酒,遂也無心賞菊。于是詩人向菊花發(fā)號施令起來:“菊花從此不須開”!這一帶著較強烈主觀情緒的詩句,妙趣神來,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證明詩人既喜飲酒,又愛賞菊。而詩人的任性使氣,顯然是他艱難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這一聯(lián),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對(亦即沈德潛所謂“真假對”),借“竹葉青”酒的“竹葉”二字與“菊花”相對,“蕭散不為繩墨所窘”(《詩人玉屑》),被稱為杜律的創(chuàng)格。菊花雖是實景,“竹葉”卻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貼切,特別顯得新鮮別致,全聯(lián)遂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

  頸聯(lián)進一步寫詩人矚目遐思,因景傷情,牽動了萬千愁緒。詩人獨身飄泊異地,日落時分聽到一聲聲黑猿的啼哭,不免淚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來,更容易觸發(fā)詩人思親懷鄉(xiāng)的感情。詩中用他鄉(xiāng)和故園的物候作對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詩人內(nèi)心的隱秘:原來他對酒停杯,對花輟賞,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為鄉(xiāng)愁撩人啊!

  尾聯(lián)以佳節(jié)思親作結(jié),遙憐弟妹,寄托飄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來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嘆自己身遭戰(zhàn)亂,衰老多病。詩人一邊詛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連發(fā)生,一邊惋惜歲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對造成生活悲劇的根源──“干戈”,發(fā)泄出更多的不滿情緒。這正是詩人傷時憂國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詩由因病戒酒,對花發(fā)慨,黑猿哀啼,白雁南來,引出思念故鄉(xiāng),憶想弟妹的情懷,進而表現(xiàn)遭逢戰(zhàn)亂,衰老催人的感傷。結(jié)尾將詩的主題升華:詩人登高,不僅僅是思親,更多的是傷時,正所謂“杜陵有句皆憂國”。此詩全篇皆對,語言自然流轉(zhuǎn),蒼勁有力,既有氣勢,更見性情。句句講詩律卻不著痕跡,很象在寫散文;直接發(fā)議論而結(jié)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寫景、敘事又能與詩人的憂思關(guān)合很緊。筆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頗能顯示出杜甫夔州時期七律詩的悲壯風格。

  《重陽》古詩鑒賞 11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據(jù)《宋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歸隱后閑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宅邊的菊花正開,然因家貧無酒,遂在菊花叢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悵感傷之際,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來了酒,淵明也不推辭,開懷暢飲,飲則醉,醉則歸,不拘禮儀,頹然自放,表現(xiàn)了他不受拘束,純?nèi)巫匀坏奶煨。這首詩根據(jù)其小序中所說的情形來看,與此詩中所敘之事略同,考王宏為江州刺史始于公元418年(義熙十四年),時淵明已過五十五歲,可見此詩是他的晚年所作。

  重陽節(jié)自古有飲菊花酒的習俗,據(jù)說如此可以延年益壽,《西京雜記》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比欢@一年的重九,在淵明的宅邊,雖然有一叢叢顏色各異的菊花,然苦于無錢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視菊為一種高雅而有氣節(jié)的花卉,因她開在眾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話,這里所說的“九華”也就是指菊花,詩人有菊無酒,遂產(chǎn)生出無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議論領(lǐng)起,解釋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嘆人生的主題。意謂人生在世,不過如白駒過隙,正由于其為極暫短的一瞬,故人們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煩憂顧慮,也導(dǎo)致了人們企慕長壽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按著時序的推移又來到了,人們之所以喜愛這個以“九”命名的節(jié)日,因為“九”與“久”諧音,所以對它的喜愛正體現(xiàn)了對長生的渴求。這里“舉俗愛其名”與小序中的“愛重九之名”一致!笆蓝桃獬6唷币痪錈捯鈽O精,前人以為是古詩“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兩句的濃縮,體現(xiàn)了淵明駕馭語言的本領(lǐng)(宋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卷二)。

  “露凄暄風息”至“寒華徒自榮”十句寫景抒情,感嘆自己有菊無酒,空負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風已止,秋高氣爽,天象清明,飛去的燕子沒有留下蹤影,北來的大雁還有聲聲余響。詩人說:據(jù)說酒能祛除心中的種種煩惱,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為何我這隱居的貧士只能讓重陽佳節(jié)白白地過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積滿灰塵,而秋菊卻在籬邊空自開放。這里描寫了一幅天朗氣清的深秋景象,與詩人自己貧寒潦倒的處境正成鮮明對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襯出詩人心緒的寥落,大好的時光在白白消逝,盛開的菊花也徒自爭艷,詩人于是感慨系之。

  “斂襟獨閑謠”即寫詩人的感嘆,他整斂衣襟,獨自閑吟,而思緒遼遠,感慨遙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歡樂,但留滯人世不能就一無所成。詩人在這里不僅感嘆人生的短暫,而且對人生的價值重新作了審視,詩中關(guān)于“深情”的內(nèi)容并沒有加以明確說明,只是隱隱約約地點出了作者悲從中來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無酒可飲,而更大的悲痛隱藏在心中,這就是詩人對人生的思考與對自身價值的探求。故清代延君壽《老生常談》中說:“《九日閑居》一首,上面平平敘下,至末幅‘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忽作一折筆以頓挫之,以下二句‘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以一意作兩層收束,開后人無數(shù)法門!本椭赋隽舜嗽娊Y(jié)尾的意蘊。全詩一氣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時行樂,空負秋光的悲嘆,然忽又說“淹留豈無成”,更翻出一層意思,所以延氏說是“一意兩層收束”。

  因為此詩結(jié)語的含蓄,似有不盡之意在于言外,因而歷來解此詩者就以為淵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對晉宋易代的悲憤,借此表示了對前朝的留戀,并有志于恢復(fù)王室之事!翱找晻r運傾”一句中也系有感于時事的傾覆,“塵爵”二句則表達了愿安于時命,自保貞心的愿望,最后所謂的“淹留豈無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羈留人間是由于還抱著復(fù)國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圖的機會這種說法自然也不無道理,自來論陶詩的人也曾指出過淵明并非渾身是靜穆,而是一個頗有感時傷世之情的人,龔自珍就說他:“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己亥雜詩》)就指出了這種特征。考此詩序中所謂“寄懷”,詩中所謂“深情”,都似乎確有所寄托,以此推斷,可能此詩確有寓意。魯迅評陶潛說:“于朝政還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這是他詩文中時時提起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此詩即體現(xiàn)了他對政治和生命兩方面的認識。

  此詩以說理與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陶詩自然流走的特點,其中某些句子凝練而新異,可見淵明鑄詞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等雖為敘述語,然遒勁新巧,詞簡意豐,同時無雕飾斧鑿之痕,這正是陶詩的難以企及處。

  《重陽》古詩鑒賞 12

  朝代:明代

  作者:王瓊

  原文:

  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

  絕塞平川開塹壘,排空斥堠揚旗旌。

  已聞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細柳營。

  極喜御戎全上策,倚欄長嘯晚煙橫。

  注釋:

  ⑴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陽節(jié)。長城關(guān):又稱“邊防東關(guān)門”,位于花馬池新城(今鹽池縣城)北門外六十步。關(guān)上建有關(guān)樓,高聳雄偉。上書“深溝高壘”、“朔方天塹”、“北門鎖鑰”、“防胡大塹”等字。登臨遠眺,朔方形勝,畢呈于下。

 、莆牵焊邩。危:高。

 、秋糗(zhì dié):古代城墻的內(nèi)側(cè)叫宇墻或是女墻,而外側(cè)則叫垛墻或雉堞,是古代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

 、扰趴眨毫杩;聳向高空。斥堠:亦作“斥候”。古代的偵察兵,有偵察、候望的意思。斥候起源于漢代,并因直屬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騎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動敏捷的軍士擔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兵種。

 、珊幽暇常狐S河以南的地方,指寧夏黃河平原。

 、始毩鵂I:是指周亞夫當年駐扎在細柳的部隊。漢文帝年間匈奴侵犯大漢,漢文帝命周亞夫駐扎在細柳(今咸陽市西南),由于周亞夫治軍有方最后贏取了勝利,所以他的部隊成為細柳營。此句是說有了河東墻的深溝高壘和高聳雄偉的長城關(guān),可以少養(yǎng)兵丁,節(jié)省開支,以逸待勞,強化邊防。

  鑒賞:

  這是一首由修筑長城的將領(lǐng)寫的長城詩。長城關(guān)氣勢雄偉,登高遠眺,朔方形勢盡顯眼底。此詩描寫作者重陽節(jié)登上長城關(guān)樓時所見的雄闊景色,并以聽到敵軍已撤出黃河以南地區(qū),軍中不用再戒備森嚴的消息,來襯托修筑長城的作用和意義。全詩洋溢著豪邁興奮的感情,這在眾多的長城詩中并不多見。

  王瓊在靈州、花馬池等地留下了足跡和詩文,他的詩反映出明代邊防的嚴酷現(xiàn)實和他忠于國事、勤勞為政的可貴精神。

【《重陽》古詩鑒賞】相關(guān)文章:

《重陽》古詩鑒賞(經(jīng)典8篇)08-18

《重陽》古詩鑒賞9篇03-06

《重陽》古詩鑒賞(9篇)03-06

《重陽》古詩鑒賞匯編9篇03-06

《重陽》古詩鑒賞(集合9篇)03-06

《采桑子·重陽》古詩鑒賞03-06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古詩詞鑒賞01-20

古詩鑒賞技巧09-26

憫農(nóng)古詩鑒賞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