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1
近日,教育部研究出臺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稿,將于20xx年3月1日起施行。該規(guī)則出臺背景是來源于過去過份強調賞識教育,因學生教育管理問題,學生家長將學校、將老師告上法庭事件屢出不鮮;老師被動,學校尷尬,以至于“談管色變”。在這樣大的環(huán)境下,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是有利于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是老師履行教育管理學生基本權利和責任的底線保障。
就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的實施,作為校方和老師怎么理解、認知、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措施,淺議個人拙見。
一、《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的實施是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扛起教育責任,培育具有“脊梁”的中國好學生保障。
俗話說:“沒有法規(guī),不成方圓”,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會中的人,人必定要接受家庭、社會、學校各方面的管理,要遵守各項制度,法規(guī)政策。而過份賞識教育,會導致家長、社會、學校三方對教育過程中培育學生“成人”熟悉水平不同,管理缺乏必要的底線意識,規(guī)則意識,學校管理的效果甚微,一度老師職業(yè)成了“高!毙袠I(yè),老師不敢管,學校無法管,個別學生“無法無天”。出臺這樣一個規(guī)則,就是為了形成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
古語說:“不以恥,無以正”就是這個目的。
二、要正確的理解《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教育導向。
懲戒不是目的,懲戒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懲戒的手段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是教育為主,懲戒有度。我們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熬煉學生擔當責任,受挫折的心理品質。因此對于《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的實施作為學校要把好方向,運用得當;要組織老師、學生、學生家長三方進行學習、解讀,達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運用要適度,嚴慈同體,因材施教。
(一)做到寬嚴相濟,獎罰分明。
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寬以待人,要對全部的學生公正公正,“一把尺子量到位”標準意識。這樣才能起到教育懲戒的公正性、威武性和公正性。
(二)做到智慧教育,立威尚可。
懲戒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在運用教育懲戒的這個尺度上,盡量不運用教育懲戒規(guī)則作為我們教育最好選擇,以此達到教育警示的作用。運用過程中要留意以下幾方面: 1.心情感動、沖動的時候不能運用。
2.盡量不在公眾的狀況下運用懲戒教育,不要有“殺雞給猴看”這種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方式是起不到教育效果的,簡單讓學生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考慮學生人格尊嚴,古語說:“揚擅長公堂,規(guī)過于私密”就是這個道理。
3.懲戒方法不能過于簡潔,要做到以理服人,事后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晰,要讓學生從內(nèi)心熟悉到自己的錯誤,達到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目的,要讓習慣外化于行、內(nèi)化于心。 (三)榜樣引領,管教同步。
我們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成人和成才”,所以僅靠一個懲戒的制度是解決不了的,學生許多行為習慣實際是家庭教育的折射,學校教育的折射和社會教育的折射。因此作為家長、老師,我們要求學生怎么做,而我們自己就必需先做到。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起到榜樣引領的作用,做到自己與學生同步、同發(fā)展。
四、愛是根源,德是根本。
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愛,才是教育的萬能金鑰匙,因此我們要學會用耐心、愛心、童心感化教育學生,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過一種幸福完整的學習生活。 總之,《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是必要的,但是教育更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
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2
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懲戒權成了熱議話題。
的確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由于片面強調賞識教育,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管理處于不能管、不敢管,動輒得咎的尷尬境地。由于缺乏保護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為學生管理問題發(fā)生了糾紛,學校和老師幾乎都是處于弱勢地位,屢屢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學生家長無理取鬧,學校和老師也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讓步。許多老師感到特別無助,甚至“談管色變”!吨行W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的出臺,為廣闊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使大家揚眉吐氣。
面對即將被賦予的教育懲戒權,老師應當如何正確運用,的確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對老師教育懲戒權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還是特別認可的,而且呼聲很高,普遍有些老師賜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真正為老師代言,以后懲戒學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氣壯,不再怕家長和公眾的說三道四。不過個人認為,老師對教育懲戒權,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懲戒權,并不是什么尚方寶劍,也不是靈丹妙藥,老師即使有了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1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敬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污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教育懲戒權有其特定的含義,不含體罰、打罵、辱罵,對其理解要精確?梢,沒有詳細實施細則的懲戒權,老師如何去用好是個難題,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因為懲戒失當引發(fā)不必要的麻煩。 對于老師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懲戒權就可以讓學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許老師可以使用懲戒權,也必需在法律規(guī)定的`框架內(nèi)使用,而不是任性而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這也是每個教育人應當面對和思索的問題。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于“愛”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讓學生知道。假如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惜,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心情感動的狀況下進行。老師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心情,做到學生焦急老師不急,等心情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對學生的懲戒要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我們的古人說過“揚擅長公堂,規(guī)過于密室”。這也應當是我們懲戒學生的準則。對學生懲戒盡量單獨進行,懲戒目的是教育學生遵規(guī)守紀,
使其知錯能改。假如在公開場合對學生實施懲戒,會使學生失去顏面,簡單造成師生敵對、沖突,或者學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來越難管。
教育懲戒實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桿樹立在哪里,使得老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老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日,對于那些品質惡劣的學生管不得,老師的人身安危甚至縷縷被學生侵擾,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老師的社會地位,保證老師的人身安全。對于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賜予一定的處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假如一個老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么,這個老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因此,對于老師而言,還是用平常心來看待教育懲戒權吧!
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3
班級遲到現(xiàn)象可謂是一個最多見的班級問題,如何能夠遏制住這一現(xiàn)象,想必無數(shù)個班級想了無數(shù)個辦法。而某班的班主任對于這個問題提出了這樣的規(guī)定:無正當理由遲到需要罰站,且以遲到的時間長短來決意罰站的時間。
這一做法看似能夠有效防止學生遲到,但這沒有對于問題,且弊大于利。
學生的心里成長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以遲到一分鐘罰站十分鐘的規(guī)定里,一分鐘可能換來十分鐘的心里摧殘。作家三毛在上學時就受到老師嚴重的.懲罰,導致心里受到摧殘從而患上心理疾病,從疾病走出來花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那些在罰站的過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動要以結果的成效為目的。在罰站的這個懲罰中,并不能帶來實際的作用。雖然是罰站了,但學生不會意識到遲到這是個不好的習慣,只會機械地認為遲到就應該罰站,這樣不僅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遲到問題,更不利于學生好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正確觀念的形成。周而復始,學生是因為懼怕罰站而不遲到,但依舊是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古時有教書先生戒尺懲戒,揮鞭教育。當學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規(guī)矩的行為時,適當?shù)膽土P是可行的。在中央頒屬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教育懲戒”一詞,是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以懲罰為特征的一種教育方式。都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懲戒”的輕重標注是什么?什么樣的懲戒才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些都需要教育機構、學校、班級以及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每一個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4
學校教育要強調“以人為本”,但也必然強調“師道尊嚴”。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束同步、嚴慈同體的。教育少不了愛,更少不得懲戒!
愛和懲戒,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兩條腿。戒尺教育源遠流長,從春秋時期的孔子開始,懲戒就已經(jīng)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教育離不開必要的懲戒,沒有懲戒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讓孩子研究進步;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讓孩子敬畏規(guī)則;只有必要的懲戒,才能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認識打聽:若把縱容孩子視作愛,那么,老師其實不愛孩子。成就孩子比較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
讓我們一起為了孩子的教育而發(fā)力吧!
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5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征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guī)則》)。《規(guī)則》第一次以部門規(guī)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guī)定,系統(tǒng)規(guī)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范圍以及實施的規(guī)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規(guī)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guī)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guī)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guī)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規(guī)則》強調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的原則,“符合教育規(guī)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
《規(guī)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同時,根據(jù)程度輕重,《規(guī)則》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一般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輕微的學生,包括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jié)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的教室內(nèi)站立、課后教導等;較重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較重或者經(jīng)當場教育懲戒拒不改正的學生,包括德育工作負責人訓導、承擔校內(nèi)公共服務、接受專門的校規(guī)校紀和行為規(guī)則教育、被暫;蛘呦拗茀⒓佑斡[以及其他集體活動等;嚴重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嚴重或者影響惡劣,且必須是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包括停課停學、法治副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訓誡、專門人員輔導矯治等。
《規(guī)則》強調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為,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劃定教師行為紅線,規(guī)定了對越界教師的處罰方式,方便各方監(jiān)督。同時,《規(guī)則》也強調學校應當支持、監(jiān)督教師正當履行職務,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教師無過錯的,不得因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而給予其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規(guī)則》還明確了教育懲戒的相關救濟程序,并鼓勵充分發(fā)揮家長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規(guī)則》將于20xx年3月1日起實施。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指導推動各地、各校貫徹落實《規(guī)定》,依據(jù)《規(guī)則》健全教育懲戒的實施、監(jiān)管和救濟機制,讓學校、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讓家長、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tài)。
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6
1.個人認為準時綻開對于學生家長的宣傳是實施《規(guī)則》的前提。習慣養(yǎng)成差的孩子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落后,管要得法,愛要得當,警示家長對孩子切勿溺愛無度,學;蚶蠋熛蚣议L反映孩子問題,家長應積極協(xié)作老師改進教育孩子的方法,從而形成家校合力的良好效果,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做為老師則要深刻理解巜規(guī)則》內(nèi)容,合理合情地應用《規(guī)則》,幫助“問題”學生糾正錯誤思想與行為,引導“問題”學生意識錯誤思想與行為的不良后果,從而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愿糾錯改正。
3.期望學校進一步綻開家長培訓工作,從事實案例,警示家長一味溺愛孩子所造成的慘痛教訓;賜予家長一些與不同性格的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方法指導。
4.《規(guī)則》對于教育處罰的措施與方法詳細具體,如果我們家長、學校、老師皆能理性把握,那么對于一些日前較為“麻煩”學生的成長,必將有益!
教育懲戒的目的不是為了處罰學生,不是為了給學生造成苦痛,而是為制止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因此,教育要講究因材施教,敬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時既要遵循規(guī)則的普適性又要照看學生的個體差異。
從斯金納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教育懲戒有其自身優(yōu)缺點,它能夠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為,但是它不能促進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不能僅僅滿意于臨時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為,還要努力促成學生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因此,教育懲戒要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當我們運用教育懲戒權制止了學生的暴力行為的時候,我們還要通過說理轉變學生的認知,讓學生熟悉到暴力行為的危害,通過賞識等正面強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模式?傊,我們不能只滿意于不讓學生做什么,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白可以做什么。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
懲戒作為一種不得已才采用的教育手段,其動身點是為了使學生受到教育,而不僅僅是通過強加處罰使學生感受苦痛和恥辱而已。馬卡連柯曾特地論述了現(xiàn)代學校處罰制度與傳統(tǒng)學校處罰的不同,認為在基于社會嚴重對立的舊學校里處罰已變成了暴力,成了對學生人格的殘酷污辱,而現(xiàn)代學校制度應起積極的教育作用。他反復強調,“處罰本身不是目的”、“其內(nèi)容并不重要”,使用處罰應考慮到其教育效果;“處罰應當是教育”,應使被罰者“真正熟悉到為什么要處罰他,并且理解處罰的意義”。
教育是出自于“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于“愛”的目的,并事后要讓學生知道,假如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惜,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心情感動的狀況下進行,老師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心情,做到學生焦急,老師不急,等心情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
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老師適度行使懲戒權,學校、社會、老師、家長在相對統(tǒng)一的規(guī)則面前,可以削減相互間矛盾。但對我們老師來說,一定要全面理解《規(guī)則》,首先要明白懲戒只是一種教育手段,目的仍是為教育培育學生成人成才。二是一定把握懲戒的度。三是在懲戒學生中,一定要遵守法律,嚴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則》中"七類不當教育行為"決不為。
好的教育,必定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定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定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一起為了孩子的教育而發(fā)力!好的教育一定是以最恰當?shù)姆绞,把孩子引向更好的路。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但家長也要協(xié)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老師的愛,必定是寬嚴并濟、獎懲分明的;老師對于教育的信念,從來不曾轉變。老師的良苦專心,全都融合在對孩子的“教”與“管”中。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假如一個老師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么,這個老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來為自己壯膽。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對學生的關愛和懲戒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怎樣去進行合理的懲戒對于老師、學校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難題。要考慮怎樣的懲戒方式可以正確且成功的轉變孩子不良行為習慣,而并非單純以片面的處罰行為施加到學生的身上。在教育懲戒中,要使學生明錯、知錯、改錯,要使學生知理明理。懲戒方式要合理,做到嚴慈并濟。
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應當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應當思索的問題。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心情感動的狀況下進行。我們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心情,做到學生焦急我們不急,等心情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后果。對學生的懲戒應盡量避免公眾場合,假如對學生懲戒會使學生失去顏面。
【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08-31
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熱)05-13
最新的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07-02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10-15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心得體會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