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25 08:04:07 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屬材料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1

  【課標解讀】

  金屬是現(xiàn)代生活和工業(yè)生產(chǎn)中極為普遍的一類物質。利用身邊的具體事例,培養(yǎng)學生關注環(huán)境和參與社會的意識,認識化學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

  具體課標要求

  1、 了解金屬的物理特征,能區(qū)分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

  2、 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認識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屬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

  金屬是現(xiàn)代生活和工業(yè)生產(chǎn)中極為普遍的一類物質。教材把金屬知識安排在酸堿鹽等化合物之后,讓學生在積累了大量物質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再來比較全面的認識金屬的相關知識,既有助于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元素化合物體系、全面認識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本節(jié)從金屬的存在形式、分類、物理性質、合金組成與性能以及應用角度,勾畫出認識化學物質的基本框架,即從物質存在、分類、組成結構、性質等視角對物質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

  對金屬以及金屬物理性質的學習,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獲知:一是通過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金屬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質,如銅用作導線,推知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二是通過實驗探究比較銅片與黃銅片的硬度大小、錫片和焊錫熔點的高低;三是通過“在線測試”讓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信息,獲取金屬物理性質及相應的用途。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認識物質物理性質的途徑和方法,而且鍛煉了學生分析,推理,實驗探究的能力。教材還注重引導學生建立三個基本觀點:第一個是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不同的金屬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個性又受共性的制約;第二個基本觀點是: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又決定物質的用途;第三個基本觀點是通過混合能改變物質的性質,從而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服務。

  教材先從學生身邊的金屬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紹了廣泛使用的合金,凸顯了化學與社會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學習目標】

  1. 能列舉出金屬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chǎn)中的重要用途,并通過對身邊的金屬制品的分析,認識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并能歸納出金屬物理性質共性的原因。

  2、通過分析“不同金屬物理性質比較圖表”,了解常見金屬的特征及其應用和原因,理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體現(xiàn)物質的性質”的化學觀念。

  3、通過分析制造火箭外殼的金屬材料所需的條件和鋁合金的生產(chǎn)工藝,知道在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可以制得性能更優(yōu)越的合金。

  4、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合金的性質,通過分析合金的組成和結構,知道合金的性質優(yōu)于純金屬的原因。

  5、通過分析“常見的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比純金屬具有更廣泛的用途,知道通過“混合”可以改變物質性能,發(fā)展物質的組成決定性質的認識。

  6、通過分析元素周期表和地殼中元素含量的圖表,了解金屬材料廣泛使用的原因。

  【學情分析】

  本單元從學科知識的角度看,是學生繼學習了氧氣、氧氣、水、二氧化碳以及常見的酸、堿和鹽等之后,又一元素化合物知識;從化學與社會發(fā)展或物質的類別的角度看,是學生第一次系統(tǒng)地認識一類材料——金屬材料。

  本單元學生在積累了相當多的關于非金屬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再來比較全面地認識另一類金屬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既有助于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全面地認識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又有益于建構認識物質的完整框架,包括:物質存在和分類,組成、結構與性質,轉化和應用。

  【評價設計】

  (1)通過展示、交流,歸納總結金屬的物理性質,檢測目標1的達成。

  (2)通過對“不同金屬物理性質的比較”的分析,檢測目標2的達成。

 。3)通過對給定資料的分析,觀察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檢測目標3的達成.

 。4)通過“合金性質”的實驗探究以及合金的組成成分和結構的.分析,檢測目標4的達成。

  (5)通過分析“常見的合金”,觀察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檢測目標5的達成。

 。6)通過交流討論,觀察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檢測目標6的達成。

 。7)通過設計課堂達標檢測題,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導入:同學們,我們知道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那通過你的學習,你能列舉出學過的哪些物質,并說出所屬物質類別。

  到目前為止我們發(fā)現(xiàn)了3000多萬種物質,種類繁多,不可能一種一種的分析,因此化學上通常采用分類的方法。加上金屬這類物質之后,我們對物質的認識相對來說就比較完整了。人類的生活生產(chǎn)離不開金屬,所以學習金屬這類物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金屬能有新的認識。請同學們交流展示你課前搜集的關于金屬的資料。

  學生列舉相應物質及所屬類別。

  學生交流展示課前搜集的金屬的資料

  通過學生自己列舉物質并指出所屬類別,感受用分類的方法學習化學的好處。

  通過課前搜集資料,貼近學生生活,感受到金屬在我們的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引起學生生活。

  板塊一

  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

  一、金屬的共性

  呈現(xiàn)常見金屬的用途

  提問:

  1、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交流,思考我們都是從哪些方面研究金屬的物理性質的?

  2、大多數(shù)金屬在這些物理性質方面有哪些共性?

  3、為何不同的金屬會有相似的物理性質?

 。ㄒ龑W生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分析)

  二、金屬的特性

  呈現(xiàn):不同金屬物理性質比較圖表

  提問:

  1、不同的金屬物理性質完全相同嗎?

  2、不同金屬有各自特性的原因

  3、根據(jù)這些金屬的特性,你能分析出這些金屬各自有何用途嗎?

  4、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5、實際應用中,我們考慮物質的用途都需要考慮哪些方面呢?

  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資料歸納總結金屬的共性和微觀的原因

  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問題,歸納總結不同的金屬有各自特性的原因以及金屬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強化學生利用和分析資料的能力以及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板塊二

  合金

  一、理解合金

  展示資料(一):

  神舟十號的承載火箭所必備的條件

  提出問題:

  1、你認為制造火箭外殼的金屬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從表格中能找到適合做火箭外殼的純金屬嗎?

  3、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呈現(xiàn)資料(二)

  呈現(xiàn)鋁合金的成分、生產(chǎn)工藝流程和性質

  提出問題:

  1、什么是合金?

  2、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的金屬材料更多的是合金而不是純金屬的原因。

  二、合金的性質

  實驗探究:純金屬與合金性質的比較

  實驗準備:鋁片、鋁合金、銅片、黃銅片、錫片、焊錫

  呈現(xiàn):

  1、常見的合金的組成成分

  2、純金屬和合金的內部結構

  提出問題:

  為何合金的性能優(yōu)于純金屬?

  三、觀念方法的提升

  “混合”改變物質的性質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總結通過“混合”可以根據(jù)我們的需要得到我們想要的物質。

  通過閱讀材料,交流得出合金。

  學生分組實驗:

  1、通過觀察顏色區(qū)分銅片和黃銅片

  2、通過相互刻畫區(qū)分鋁片和鋁合金

  3、比較錫片和焊錫的熔點高低

  學生歸納總結合金的性質

  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合金性質的分析,歸納總結通過提供真實的素材使學生明白單一金屬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工農業(yè)生產(chǎn)和國防技術現(xiàn)代化的需求,因此可以采用“混合”改變物質的性能,因此合金應運而生。

  學生通過自己分組實驗,明確了實驗目的,了解了實驗探究的過程,得出了實驗結論,增強了學習興趣。

  體現(xiàn)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思維方式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組成、結構,性質,用途之間關系的理解板塊三

  常見的合金

  多媒體呈現(xiàn)銅合金、鐵合金、鋁合金、鈦合金等常見的合金

  學生自學,歸納總結體現(xiàn)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板塊四

  金屬材料廣泛使用的原因

  呈現(xiàn)資料:

  元素周期表、地殼中元素含量的圖表

  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圖表獲取信息的能力

  板塊五

  暢談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對金屬有何新的認識

  同學們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認識金屬

  讓學生自評和互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板塊六

  布置作業(yè)

  1、學習了“混合”的方法后,你對獲得新的金屬材料有何想法?

  2、以金屬材料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為主題,寫一篇小短文

  通過這樣的作業(yè)旨在讓學生建立化學觀念與正確的化學價值觀。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金屬與氧氣、酸的反應的探究,進一步鍛煉學生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小組合作,相互討論、歸納,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獲取新知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yǎng)學生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金屬與氧氣、酸的反應;置換反應

  【難點】置換反應的判斷

  【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知識貼近生活,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在本節(jié)課之前,已經(jīng)多次進行過實驗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做過鎂條、鐵絲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學習了實驗室制取氫氣的方法,接觸過鋅和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為學習本節(jié)內容奠定了知識和方法基礎。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比較感興趣,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比較容易被調動起來,可輕松學習并應用知識。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八單元課題2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是九年級化學的重點,學好本節(jié)內容可以為以后學習酸、堿、鹽的學習奠定基礎。本節(jié)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視野。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較為深入地、系統(tǒng)地學習,本節(jié)內容采用探究的方式,通過實驗,層層引導,深入討論,并歸納得出結論。

  【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活動】

  課前預習

  1、寫出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2、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3、寫出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現(xiàn)象:

  課堂互動

  【情景引入】老師的一位朋友在網(wǎng)上買了一條金手鏈,但不知道真的還是假的,如何幫他鑒別?

  【師生合作】探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教師展示各種金屬暴露在空氣中的變化前后的圖片,寫出下列方程式。

  與氧氣反應的條件

  化學方程式

  鎂

  在常溫就能與氧氣反應

  鋁

  在常溫就能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鋁(Al2O3)膜

  鐵

  鐵在高溫條件下能與氧氣反應

  銅

  在常溫幾乎不與氧氣反應,加熱時可以(現(xiàn)象平緩)

  金

  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真金不怕火煉)

  【小結】1.大多數(shù)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________(相同,不相同)。

  2.金屬的活動性:說明____、___較活潑,____、____次之,______最不活潑。

  【情景引入新知】你家庭廚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鐵或鋁罐裝嗎?豬腳煲姜醋能用鐵鍋或者鋁鍋嗎?

  【小組合作實驗】探究金屬能否與酸反應

  分成A、B兩大組來做對比實驗。

  實驗步驟:

  A組(1-3小組):在4支試管里分別放入兩小塊打磨光潔的鎂條、鋅粒、鐵片、銅片,各加入約5mL稀鹽酸,觀察現(xiàn)象,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并記錄在下表中。

  B組(4-6小組):用稀硫酸代替A組中的稀鹽酸進行實驗,并比較發(fā)生的現(xiàn)象。

  A組(1-3小組):金屬與稀鹽酸的反應現(xiàn)象及化學方程式。

  金屬與稀鹽酸

  現(xiàn)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鎂與稀鹽酸

  鋅和稀鹽酸

  鐵和稀鹽酸

  銅和稀鹽酸

  B組(4-6小組):金屬與稀硫酸反應現(xiàn)象及化學方程式。

  金屬與稀硫酸

  現(xiàn)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鎂與稀硫酸

  鋅和稀硫酸

  鐵和稀硫酸

  銅和稀硫酸

  【小結】

 。1)能與鹽酸、稀硫酸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金屬有;

  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fā)生反應(不產(chǎn)生氫氣)的金屬有。

 。2)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你能得出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嗎?

  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至弱的順序是。

  【學以致用】你家庭廚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鐵或鋁罐裝嗎?豬腳煲姜醋能用鐵鍋或者鋁鍋嗎?

  A+BC→AC+B

  【引入新知】----置換反應:觀察上表中鎂、鋅、鐵與鹽酸和稀硫酸的反應方程式,比較它們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有什么不同?它們都是由一種________與一種________反應生成另一種________與另一種_________。

  【歸納】置換反應特點:單質+化合物→化合物+單質

  【鞏固新概念】

  高溫

  判斷下列反應為置換反應的是

  高溫

  高溫

 。1)CO2+Ca(OH)2=CaCO3↓+H2O

  (2)C+2CuOCO2↑+2Cu

 。3)2Mg+CO22MgO+C

 。4)3CO+Fe2O32Fe+3CO2

  (5)Fe2O3+6HCl=2FeCl3+3H2O

 。6)Zn+FeSO4=ZnSO4+Fe

  【學以致用】老師的一位朋友在網(wǎng)上買了一條金手鏈,但不知道真的還是假的,如何幫他鑒別?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板書設計】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金屬材料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敖饘俨牧稀笔氰F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學習結束后的一個重要延伸,要求學生明確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質,了解常見合金的主要組成、性能和用途,學會正確選擇金屬材料。教材選取學生較為熟悉的鐵合金、鋁合金和新型合金為載體,意在把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科學知識和社會發(fā)展的互相影響。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設計了課前調研、課中展示和課后拓展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確立的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育理念。這一系列的體驗性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活動,使學生對學習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感受,不僅在學習方式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對學習濃厚的興趣!俺珜ё灾鳌⒑献、探究的學習”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另一重要理念。教育家皮亞杰曾說:“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獲得,或者由他們重新發(fā)現(xiàn),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遞給他們!边@種以學生展示為主導的課堂,既豐富了高中化學課堂,又真正體現(xiàn)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整理的調研活動,診斷學生對金屬認識結構化水平及科學探究水平(基于經(jīng)驗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并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2.通過課中的展示活動,診斷并發(fā)展學生自我展示和公眾演講能力。

  3.通過課后的小論文活動,診斷并發(fā)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及其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學科價值視角、社會價值視角、學科和社會價值視角)。

  四、教學重點

  1.課前開展收集、整理調研資料的活動,提高學生對金屬材料的認識,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從中去了解金屬材料的組成、來源、價格和用途,從不同角度增加對金屬材料的認識。

  2.了解合金的定義和性能,深入理解結構決定性質,加強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yǎng)。

  3.讓學生了解金屬材料的發(fā)展歷史、重要作用和面臨的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來提高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yǎng)。

  4.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等。

  五、教學難點

  1.這堂課是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高中化學課堂,使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同時,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所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2.從結構角度認識合金及其性能,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發(fā)展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yǎng)。

  六、教學流程

 。ㄒ唬┉h(huán)節(jié)一:課前調研,收集、整理資料。

  1.展示活動題目的選擇。題目要符合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旨,達到預期目標,選題很關鍵。首先,要選擇學生感興趣有發(fā)揮空間的話題。只有選擇富有新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性。其次,題目要緊扣教學的重點、難點,實現(xiàn)學科的教學目標。再次,難度要適中。題目的選擇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難易適中,切莫艱澀難懂,反而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最終確定的選題包括:金屬之最和金屬發(fā)現(xiàn)史、我最喜歡的金屬、漫談合金、辯論:鋁的利與弊。

  2.展示活動要求。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和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另一方面,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展示個人的特色,發(fā)展自身能力。

 。1)形式上:制作PPT,講解生動活潑;

 。2)要突出合金的性質與成分的關系,贊揚和體會合金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和當今社會中的重要貢獻;

 。3)金屬發(fā)現(xiàn)史的講解要試圖挖掘金屬元素發(fā)現(xiàn)的早晚受什么因素影響;

 。4)可制作PPT進行演講,一定要說清楚喜歡的個人原因,也可以根據(jù)自己最喜歡的金屬元素,由自己來扮演那種元素,編制化學小品,由3-5名同學來演出;

  (5)兩小組持對立的觀點上臺辯論,論據(jù)充足科學無誤;準備PPT或者實物道具等素材,努力論證自己的觀點。

  3.課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正式上課前,學生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并分析、歸納和整理。在與同學的商議過程中,通過傾聽別人的想法也會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視角。在獨立思考或集體探討中,學生逐步提煉自己的思路。這一過程就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另外,在課堂活動準備過程中,需要小組成員通力合作、互助互學,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合作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調研活動,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并用各種形式表達出來,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ǘ┉h(huán)節(jié)二:課中展示,形式多樣,包括知識搶答、演講、戲劇表演、辯論等。

  1.活動一:“金屬之最”搶答賽

  設計意圖:通過金屬之最趣味搶答,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并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從不同角度增加對金屬材料的認識。

  2.活動二:金屬的發(fā)現(xiàn)之旅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演講,提問互動等多種形式,向我們展現(xiàn)了金屬的發(fā)現(xiàn)之旅,從金到銅、鐵再到鉀、鈉等。通過戴維發(fā)現(xiàn)活潑金屬過程的艱辛,致敬那些歷史上偉大、嚴謹、智慧且擁有獻身精神的科學家們!

  教師引導:為什么人類使用鐵器比使用銅器晚?為什么最晚發(fā)現(xiàn)活潑金屬鉀、鈉等?

  學生活動:學生從金屬活動性和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的微觀角度,分析了不同金屬冶煉方法不同和出現(xiàn)早晚差異的原因。

  設計意圖:一是通過古代金屬制品的介紹,加深學生對金屬材料發(fā)展史的了解,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二是通過人類使用金屬材料先后順序的分析,加強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診斷并發(fā)展學生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學科價值視角、社會價值視角、學科和社會價值視角)。三是致敬為人類進步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感受化學家的魅力和化學學科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

  3.活動三:我最喜歡的金屬

 。1)銅·彩

  學生活動:學生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銅為對象,從顏色、性能和組成等角度欣賞了不同銅合金的美,了解到合金的性能可以通過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種類、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條件等加以調節(jié)。

  教師引導:初中我們學過了一些合金的知識,回顧所學。

  問題1什么是合金?

  學生活動: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或與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問題2合金有哪些優(yōu)良的性能?

  學生活動:硬度更大、熔點更低、抗腐蝕性更好。

  問題3為什么合金的性能在許多方面不同于其成分金屬?

  學生活動:閱讀合金的成分及主要性能相關信息表,探究合金的性能與組分金屬不同的原因。發(fā)現(xiàn)合金中組分的種類、含量影響合金的性能,從微觀上說是金屬結構發(fā)生了變化。體會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化學思想。

  教師活動:介紹幾種重要的現(xiàn)代合金—鐵合金、鋁合金和新型合金。

  (2)樂器·金屬

  學生活動:音樂總能給人的心靈以洗禮,而其形形色色的載體在用以表現(xiàn)的時候時常令人不由得心生愉悅。金屬的職能眾多,在與音樂相攜的過程中,便淋漓地展現(xiàn)了其美的一部分。無論小到琴弦這樣的部件,還是大到古今中外的各式樂器,它們金屬的典雅質感、良好的性能和特有的光澤是一種特色,亦是一種品質。樂器與金屬,從以前到現(xiàn)在再到未來,一直會有如此完美的結合。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設計的小組展示活動,教師重視和尊重學生思維的個體差異,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有了獨立思考和展示交流的機會,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索與形成過程,過程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在感受銅合金不同顏色和性能的魅力同時,回顧和發(fā)展了合金的概念內涵和外延,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義。理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化學思想,加強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yǎng)。

  4.活動四:辯·鋁的利與弊

  教師引導:鋁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比如,它的密度較小,抗腐蝕性能好,可以做某些建筑材料;但對它的食入又有可能造成老年癡呆,危害人類健康。金屬材料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就有人覺得鋁制飲料罐應該停止使用,你覺得是否該停止使用鋁質易拉罐?

  主題辯論:是否該停止使用鋁質易拉罐?

  學生活動:從鋁的性質、儲量、環(huán)保、回收處理,是否方便,以及相關產(chǎn)業(yè)使上的從業(yè)人員(如開采鋁礦的工人,生產(chǎn)鋁制飲料罐的工人,飲料公司的老板、消費者……)等多方面考慮。

  教師引導:正方主要從對健康和環(huán)境不利等方面闡述觀點,涉及鋁的物理、化學性質,還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而反方則從鋁的使用方便、易回收、成本低、受消費者歡迎,甚至就業(yè)等社會問題多角度進行了反駁。不管哪方,從他們的觀點中都可以看出,大家知識面廣、眼界寬、有社會責任感。

  教師引導:為什么鋁制餐具不宜用來蒸煮或長時間存放酸性或堿性食物?

  學生活動:[實驗]打磨過的鋁片和未打磨過鋁片分別與NaOH溶液反應。

  教師引導:寫出Al、Al2O3與NaOH的方程式,并引導學生進行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辯論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進步和拓展遷移。因為辯論要求學生要考慮證據(jù)是否清楚、充分及表達是否恰當、思維是否縝密、語言是否流暢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鍛煉和發(fā)展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鋁制餐具不宜用來蒸煮或長時間存放酸性或堿性食物出發(fā),應用Al、Al2O3的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環(huán)節(jié)三:總結歸納,課后拓展

  教師:金屬材料的發(fā)展史是人類材料發(fā)展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金屬的性質、金屬的發(fā)展史、以及合金的定義、性質及分類,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來看待金屬材料。請大家課后根據(jù)之前調研的與金屬有關的課題以及本節(jié)課所學和了解到的知識,進一步調查研究,完成一篇小論文。

  設計意圖:鞏固提升,并將課堂知識延伸至課外,拉近化學與生活距離。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4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3Fe+2O2

  點燃

  Fe3O4

  2Cu+O2

  加熱

  2CuO

  Au不與氧氣反應

  金屬活動性:Mg、Al>Fe、Cu>Au

  二、金屬與酸的反應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Cu不與鹽酸、稀硫酸反應

  金屬活動性:Mg>Zn>Fe>Cu

  三、置換反應:A+BC→AC+B

  【教學資源】

  鞏固練習

  基礎題

  1.鋁在一百多年里產(chǎn)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廣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鋁的抗腐蝕性能好。鋁具有良好抗腐蝕性能的原因是

  A.鋁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B.鋁不與酸、堿反應

  C.鋁常溫下不與氧氣反應

  D.鋁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

  2.芯片是電腦、“智能”加點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純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產(chǎn)單質硅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反應:SiO2+2C高溫Si+2CO↑,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3.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CO2+Ca(OH)2===CaCO3↓+H2O

  C.CaCO3+HCl====CaCl+CO2↑+H2O

  D.Mg+O2MgO

  4.面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如果我們逐個進行學習和研究,時間上不允許,同時也不便于尋找規(guī)律,因此有必要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學習。下列反應屬于置換反應類型的是

  A.Fe+2AgNO3====Fe(NO3)2+2Ag

  B.3Fe+2O2Fe3O4

  C.CH4+2O2CO2+2H2O

  D.2HgO2Hg+O2↑

  5.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片放置在空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鐵釘在稀硫酸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金、銅、鐵、鋅”,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不能與鹽酸反應的金屬是

  (填化學式)。世界上常用黃金作金融儲備、貨幣等,其原因是。

  提高題

  7.相同質量的M、N兩種活潑金屬,分別與足量質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反應(M、N在生成物中均為+2價),生成H2質量和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右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金屬的活潑性N>M

  B.兩個反應生成H2的體積相等

  C.相對原子質量N>M

  D.兩個反應消耗鹽酸的質量一定相等

  8.小明同學用6.5g不純的鋅粉與足量鹽酸完全反應,收集到H2的質量0.205g。已知其中只含有另一種金屬雜質。這種金屬雜質不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A.鐵

  B.鋁

  C.銅

  D.鎂

  9.廢舊手機的某些部件中含有Mg、Al、Cu等金屬,為了回收重金屬,將舊手機的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應過濾,所得固體中含有的金屬是

  A.Mg、Al

  B.Cu

  C.Al、Cu

  D.Mg、Cu

  10.我國約在南北朝時就開始冶煉黃銅,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Cu-Zn),它可用來制造電器零件及日用品。小華利用一瓶稀鹽酸和相關的儀器,測定黃銅樣品的組成(不考慮黃銅中的其他雜質)。將30mL稀鹽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黃銅樣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應后,測定生成氫氣的質量,實驗數(shù)據(jù)見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連續(xù)加入鹽酸的體積/mL

  10

  10

  10

  生成氫氣的質量/g

  0.08

  0.08

  0.04

 。1)從上表數(shù)據(jù)分析,小華用10g合金粉末總共收集到氫氣_______g;

  (2)求該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

  【教學評價】

  本節(jié)內容知識貼近生活,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我先從問題引入,我向同學們尋求幫助,“老師的一位朋友在網(wǎng)上買了一條金手鏈,但不知道真的還是假的,如何幫他鑒別?”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已經(jīng)做過鎂條、鐵絲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因此,我讓學生回顧之前實驗的現(xiàn)象,講授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內容時,我采用圖片展示的方法,既形象又提高課堂效率。

  在學習金屬與酸反應知識之前,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家庭廚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鐵或鋁罐裝嗎?豬腳煲姜醋能用鐵鍋或者鋁鍋嗎?”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金屬能否與酸反應的實驗,我將學生分成A、B兩大組來做對比實驗,A組(1-3小組)同學做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B組(4-6小組)同學做金屬與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學生通過對比實驗,討論交流,填寫實驗現(xiàn)象,寫出方程式,得出實驗結論。

  化學源于生活,也應回歸于生活。讓學生回答老師之前提出的問題:“你家庭廚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鐵或鋁罐裝嗎?豬腳煲姜醋能用鐵鍋或者鋁鍋嗎?”

  “老師的一位朋友在網(wǎng)上買了一條金手鏈,但不知道真的還是假的,如何幫他鑒別?”首尾呼應,鞏固本節(jié)課的內容,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學生做實驗的時候,探究實驗所花時間太長,再加上有些實驗現(xiàn)象不是特別明顯,使得本節(jié)課的課堂容量有些過大,從而導致本節(jié)課時間有些不充足,造成后面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練習反饋。

  教學傳授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認真地進行總結,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得到不斷的完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努力改進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水平。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夠進行探究金屬性質的研究

  2、知道金屬有光澤、易傳熱、具有延展性的特點

  3、了解常見的金屬性質,知道性質決定了金屬的用途。

  教學重點:

  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金屬具有延展性,即能變形。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活動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一些金屬片,如鐵釘、易拉罐(鋁的),粗銅絲,砂紙、鐵錘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了一些金屬材料制成的物品,今天你帶來了哪些金屬材料的'物品呢?學生出示金屬物品。金屬在人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廚房用具、常用工具、高雅電線、交通工具、金銀首飾等,哪一個方面都少不了金屬。

  過渡:金屬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領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廣泛并深受人們喜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金屬。(媒體呈現(xiàn)生活中的金屬圖片)

  二、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ㄒ唬┎聹y金屬的特點

  1、師:同學們,金屬有什么特點呢?生1:比較硬件生2:有的有光澤生3:有的容易生銹生4:有的易變形……

  2、師:教師已經(jīng)對金屬的特點做出了猜測,你們猜測的理由分別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小組內交流各自猜測的理由。

  4、班內交流猜測成果。

  組1:我們組是根據(jù)日常生活中常見金屬,常見的現(xiàn)象。組2:我們組是根據(jù)一些書上、網(wǎng)上所了解到的。 ……

 。ǘ┰O計實驗方案

  師:同學們已經(jīng)根據(jù)自己的理由對金屬的特點做出猜測,那么怎樣才能確定你所做出的猜測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在進行實驗前,我們首先要設計好實驗方案。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方案。其他學生做出補充。

 。ㄈ⿲嶒

  1、老師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認識實驗器材:砂紙、錘子、小刀……

  2、出示鐵絲、銅絲、開始探究。

  3、師巡視指導,特別提醒注意安全,并隨時糾正不正確的實驗方法。

  4、實驗后小組內交流實驗現(xiàn)象,回報收獲,教師隨時板書。金屬的共同性質:金屬的質地一般比較堅硬、有光澤、容易導熱、具有延展性、經(jīng)敲打后比較容易變形,金屬還具有導電性質

  三、金屬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師:剛上課時,同學們展示的金屬物品,你知道它是利用了金屬的什么特點嗎?

  生:金屬的質地一般比較堅硬、有光澤、容易導熱、具有延展性、經(jīng)敲打后比較容易變形,金屬還具有導電性質。

  四、認識金屬是人造材料。

  1、師: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來你能說說金屬是從哪兒來的?

  2、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視頻,大家能更好地了解金屬的來源。(播放鐵的冶煉過程)

  3、師:金屬不但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還能進行節(jié)約使用、回收利用金屬,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隨便丟棄它們,我們可以收集與利用,希望我們能節(jié)約利用好金屬。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6

  知識與技能:

 、倭私夤杷猁}的主要用途和組成。

 、诹私夤璧奈锢硇再|和重要用途。

 、壅莆展杷徕c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學習陶瓷、玻璃和水泥的有關知識,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硅酸鹽的性質和重要用途

  教學難點:硅的晶體結構

  教學方法:閱讀法和比較法相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引言】中國譽稱“瓷國”。陶瓷是我中華民族一項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具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原始陶器大約是1萬年前出現(xiàn)在中國!疤铡弊鳛闅v史上第一種人造材料成為人類擺脫蒙昧的時代標志,秦兵馬俑的制造展示了當時制陶規(guī)模和高超的動手術與藝術水平。瓷器在東漢晚期發(fā)明,到寧朝形成了舉世聞名的“柴”、“汝”、“哥”、“鈞”、“定”、“官”幾大名窯,其制品工藝之精湛達到“青如天”、“薄如紙”、“聲如磬”的水平。而陶瓷主要含硅元素。

  秦兵馬俑和古陶器的圖片!景鍟咳⒐杷猁}

  1、硅酸鹽

  (1)定義:硅酸鹽是由硅、氧和金屬組成的復雜化合物的總稱。

 。2)物理性質:一般不溶于水。

  (3)化學性質:性質穩(wěn)定,不易和別的物質反應。

 。4)硅酸鹽組成的表示方法:

  硅酸鹽種類繁多,結構復雜,為了方便記憶和計算,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鹽的`組成。書寫順序為: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若有兩種金屬氧化,則活潑的在前,較不活潑的在后。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下列硅酸鹽:

  鎂橄欖石[Mg2SiO4] 2MgOSiO2

  高嶺土[Al2(Si2O5)(OH)] Al2O32SiO22H2O

  正長石[K2Al2Si6O16 ] K2O Al2O36SiO2

  請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鈉[Na2SiO3]、鎂橄欖石[Mg2SiO4]、高嶺土[Al2(Si2O5)(OH)4]的組成,一學生寫在投影片上。Na2OSiO2

  2MgOSiO2

  2、硅酸鈉

  硅酸鹽種類很多,大多難溶于水,可溶性硅酸鹽,最常見的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又稱泡花堿。

  ①物理性質:水溶液是一種無色粘稠的液體。

 、诨瘜W性質: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Na2SiO3+ H2O+CO2= H2SiO3 + Na2CO3

 、蹜茫

  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劑及黏膠劑。實驗室里用于制H2SiO3,工業(yè)上可制成硅酸凝膠,處理后就得硅膠,硅膠是一種很好的干燥劑和催化劑載體。

  實驗4-2:Na2SiO3的防火作用【過渡】從古到今,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生產(chǎn)出了幾大類硅酸鹽產(chǎn)品,它們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3、傳統(tǒng)的硅酸鹽材料

  (1)陶瓷

 、僦品ǎ禾沾墒且责ね翞樵,經(jīng)高溫燒結而成。

 、诜诸悾禾沾墒翘掌骱痛善鞯慕y(tǒng)稱。陶瓷的種類很多,根據(jù)原料、燒制溫度等的不同,主要分為土器、陶器、瓷器和炻器等。

  陶器:用一般的粘土制成形體,干燥后在窯內于1000℃以下的溫度下燒結而成的。陶器表面粗糙,有多孔,容易滲水。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常于燒制前在坯體表面涂上一層釉,使成品光滑、不滲水。常用陶器有缸、盆、壇。

  瓷器:是用純凈的粘土加入一定量的石英和長石粉末,制成坯、干燥、上釉,在窯內于1200℃~1400℃的高溫下燒結而成的,如瓷壺、瓷杯、瓷碗等。瓷器質地致密,不滲水。

  炻器:是介于瓷器和陶器之間的一種陶器制品,如沙鍋、水甕等。

  ③特性:陶瓷具有抗氧化、抗酸堿腐蝕、耐高溫、絕緣好等性質,制作時易加工成型。

  (2)玻璃

 、僦饕希菏、碳酸鈉、石灰石

  ②生產(chǎn)原理:

  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SiO2 +CaCO3=CaSiO3 + CO2

 、厶匦裕翰Aǔ楸砻婀饣、致密、硬而脆的固體。

  在高溫時逐漸軟化甚至變?yōu)橐后w。高溫熔融的液態(tài)玻璃能抽成細絲。有的玻璃為無色,有的玻璃有藍色、綠色或棕色等。無色玻璃透光性好,有色玻璃透光性差。一般玻璃不導電,導熱性也很弱。

 。3)水泥

 、僦饕希赫惩、石灰石;輔料:石膏

 、谄胀ㄋ嘀饕煞郑

  硅酸三鈣(3CaOSiO2) 、硅酸二鈣 (2CaOSiO2)、鋁酸三鈣 (3CaOAl2O3)

 、厶匦裕核嘤兴残浴

  水硬性是細粉狀水泥遇水后變?yōu)閳杂、塊狀固體的性質。與水泥的水硬性相對應的變化叫做水泥的硬化。石膏能延緩水泥的硬化速率。

  4、新型硅酸鹽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材料

 。1)碳化硅:

  具有金剛石的結構,硬度很大,可以用作砂輪、砂紙的磨料。

 。2)硅鋼:

  含4%硅的硅鋼,具有高導磁性——變壓器鐵芯。

 。3)硅橡膠:

  人工合成的硅橡膠,在高溫或低溫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彈性——制造火箭、導彈、飛機的零件;絕緣材料。

 。4)分子篩:

  人工制造的分子篩,具有均勻微孔結構,主要用作吸附劑和催化劑!究茖W視野】學生自己閱讀科學視野,了解新型陶瓷和土壤膠體。

 。5)新型陶瓷:高溫結構陶瓷、壓電陶瓷、透明陶瓷、超導陶瓷。

  5、土壤膠體: 膠體顆粒表面積大,帶負電,有保肥作用!具^渡】硅在地殼中的含量為27.72%,僅次于氧居第二位,所以硅的化合物隨處可見。人類雖然在一萬年前制出了陶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發(fā)明了玻璃。而人類真正認識硅元素是在1823年由瑞典化學家貝采利烏斯用金屬鉀還原四氟化硅時獲得單質硅的。

  四、硅單質

  1、硅單質的分類:硅單質分為無定形硅和晶體硅兩類。

  2、晶體硅的性質

 。1)結構:類似金剛石

 。2)物理性質:灰黑色固體,有金屬光澤;熔點高、硬度大、有脆性,導電性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是信息技術的關鍵材料。

  (3)化學性質: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

 、俟韬脱鯕夥磻海觟+O2 SiO2

 、诠韬蛷妷A反應:Si+2NaOH+H2O=Na2SiO3+2H2

  3、制法: 用適量碳還原二氧化硅得到粗硅。將粗硅與氯氣在高溫下反應,得液態(tài)不純的四氯化硅,經(jīng)分餾提純用氫氣還原即可得純硅。

  2C+SiO2 Si+2CO↑ Si+2Cl2 SiCl4 SiCl4+2H2 Si↓+4HCl

  4、用途:良好的半導體材料——計算機芯片、光電池(太陽能電池)。

  〖板書設計〗二、硅酸鹽

  1、硅酸鹽概述;

  2、硅酸鈉;

  3、傳統(tǒng)的硅酸鹽材料

  4、新型硅酸鹽材料——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材料

  三、硅單質

  1、硅單質的分類:分為無定形硅和晶體硅兩類。

  2、晶體硅的性質;

  3、制法:

  4、用途: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銅、鐵、鋁的用途。教材首先提出,銅、鐵、鋁是生產(chǎn)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許多用品都是用它們制成的。緊接著呈現(xiàn)了鋁制品、鐵制品、銅制品三組插圖。生活中銅、鐵、鋁制品是很常見的,學生應該也很熟悉的,除了教材上所列舉的這些之外,學生一定還能說出很多來。

  第二部分,探究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特點。分別選取銅絲、鐵絲、鋁絲各一段,研究它們有哪些特點。教材上呈現(xiàn)了四幅插圖分別是連接到電路中、把一端置于熱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錘敲砸,分別研究的是銅、鐵、鋁的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四個方面的特點。實驗還要求學生記錄實驗的過程和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教材上出示了一個表格,列舉了材料名稱欄(銅、鐵、鋁),做法欄只是為學生做了個示范,填寫了“連接到電路上”一欄,剩下的三欄要求學生補充完整,現(xiàn)象欄空缺,要求學生邊實驗邊作好記錄,這種類型的表格可能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填寫。實驗完后,分析實驗記錄,找出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特點,把結果記錄下來。這就需要學生對所做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概括,歸納出銅、鐵、鋁三種物體的共同特點。

  第三部分,概括金屬的共同特點。教材首先提出問題,在生產(chǎn)生活中,還可以見到哪些和銅、鐵、鋁有相同特點的材料?它們有什么作用?緊接著呈現(xiàn)了鋅制品、鉛制品、錫制品三組插圖,除了教材所列舉的這些之外,學生能說出具有相同特點的材料,教師都要予以肯定。接下來,教材呈現(xiàn)了一段文字,銅、鐵、鋁以及和它們具有相同特點的材料,都是金屬材料。人們利用金屬的特點,可以制作各種工具、物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在這一部分里,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先找到與銅、鐵、鋁有相同特點(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訴學生銅、鐵、鋁以及與它們具有相同特點的材料都是金屬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屬的共同特點是: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

  第四部分,利用金屬的特點設計作品。就是要求學生根據(jù)金屬的特點(四個特點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設計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設想寫或畫出來。

  教材上也為學生留出了寫或畫的方框?梢杂蓪W生在課堂上設計作品,在課外完成作品。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大多喜歡實驗,但孩子們只是憑自己的興趣邊玩邊做,導致于觀察不仔細,實驗無序操作,科學探究的習慣尚未養(yǎng)成,也常常使學習任務難已按教學計劃完成,需教師有效引導。

  學習目標

  1、知道金屬具有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等共同特點。

  2、經(jīng)歷對金屬共同特點的探究過程,能利用簡單的表格整理實驗現(xiàn)象。 3.意識到人們在認識到金屬的共同特點后,就能夠更好的利用金屬為人們服務

  教學重難點

  認識金屬的各種特點。 評價任務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銅、鐵、鋁等的特點,進而歸納出金屬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分組材料:銅絲、鐵絲、鋁絲、砂紙、導線、電池、小燈座、電池夾、小燈泡、燒杯、熱水、小錘子等。

  演示材料:金屬制品的實物及圖片或者視頻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銅、鐵、鋁。

  教學過程

  一、了解銅、鐵、鋁的用途

  1.銅、鐵、鋁是生產(chǎn)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許多用品都是用它們制成的,你能列舉生活中的這三種金屬制品嗎?

  2.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認知回答。

  3.讓學生看課本上的鋁制品、鐵制品、銅制品三組插圖:除了這些之外,同學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金屬制品呢?

  二、探究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特點

  1.下面我們分別選取銅絲、鐵絲、鋁絲各一段,研究它們有哪些特點。 2.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本上的四幅插圖分別連接到電路中、把一端置于熱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錘敲砸,認識它們的特點。

  3.引導同學們記錄實驗的過程和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然后填寫課本上的表格,要求學生邊實驗邊作好記錄,教師指導學生填寫。

  4.實驗完后,分析實驗記錄,找出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特點,把結果記錄下來。

  5.小結:銅、鐵、鋁等金屬有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四個方面的特點。

  三、概括金屬的共同特點

  1.在生產(chǎn)生活中,還可以見到哪些和銅、鐵、鋁有相同特點的材料?它們有什么作用?

  2.除了課本上所列舉的這些之外,請同學們說說還有哪些具有相同特點的材料。

  3.學生找到與銅、鐵、鋁有相同特點(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的材料。

  4.小結:銅、鐵、鋁以及與它們具有相同特點的材料都是金屬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屬的共同特點是: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

  四、利用金屬的特點設計作品

  根據(jù)金屬的特點(四個特點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設計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設想寫或畫出來。

  教學反思

  1.整體把握本課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金屬的共同特點,首先從學生熟悉的銅、鐵、鋁入手,了解銅、鐵、鋁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實驗的方法來研究銅、鐵、鋁各有什么特點,再通過比較,找到銅、鐵、鋁的共同特點,然后找一找生產(chǎn)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具有與銅、鐵、鋁相同的特點,最后歸納為它們都是金屬,所以金屬的特點就是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從教材編寫來看,是逐步展開了不完全歸納法,從銅、鐵、鋁的個體特點研究開始,然后找銅、鐵、鋁三個個體的共同特點,再找與銅、鐵、鋁有共同特點的物體(這樣的物體越多越好),最后因這些物體都是金屬,所以銅、鐵、鋁所具有的共同特點也是金屬的共同特點。

  2.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電路的材料應提前檢測好,避免課堂上又去為檢測電路而耽擱時間;

  二、教材上用加熱燒杯中的水做傳熱實驗,這樣比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金屬會安全得多,但是,這種方法的弊端是要花去較多的時間,所以,可以把這個實驗改成直接把銅、鐵、鋁放進熱水中,這樣既安全,又能用較短的時間見到實驗效果;

  三、用小錘敲砸銅、鐵、鋁的實驗,要注意下面要墊上一些硬的物體,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教室里上此課時,不要影響別的班級的教學。使用小錘子也要強調安全使用的問題;

  四、實驗記錄需要教師指導,像教材上所呈現(xiàn)的那樣的表格,學生可能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所以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填寫,教師可以制一個相同的大表格,在學生做完一個實驗后在黑板上示范填寫一個,講解記錄方法,其他的由學生自己記錄。

【金屬材料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金屬材料專業(yè)簡歷04-28

金屬材料專業(yè)簡歷[精選]10-16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比的教學設計08-10

教學設計09-05

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7-07

教學論與教學設計05-20

金屬材料的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06-23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