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
一、導入
請同學觀看關于星空的圖片,展開聯想,聯系牛郎織女的故事(同學講述),牛郎織女只能一年見一次面,在同學們的腦海里有沒有想過要改變這個故事,希望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呢?早在八十年前,我國著名的詩人郭沫若就已經運用他得聯想和想象,把這種美好愿望寫進了自己美麗而迷人的詩篇——《天上的街市》。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關系或具有相似關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二、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著名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等。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20年代初期(1921年10月),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統(tǒng)治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fā)下,寫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四、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排除生字,體會詩歌。(伴奏《星空》)
2、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
3、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
朗讀時節(jié)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4、放錄音。聽完錄音后,再請學生根據錄音的'印象伴著音樂試讀,老師再明確這首詩的節(jié)奏。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象/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象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五、深入分析全詩。
。ㄒ唬⒅v解第一節(jié)詩。
1、詩人遠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詩人仰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詩人遠望街燈若隱若現,和天上閃閃爍爍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產生聯想。接著詩人又仰望蒼穹,看到那閃爍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遠處若隱若現的街燈。
2、這節(jié)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找同學來說說。
街燈聯想到明星。明星聯想到街燈。
333、在第一節(jié)詩中運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用得如何?請仔細揣摩。
寫街燈用了“明”和“點”;寫明星用了“閃”和“現”。因為街燈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點”;而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所以用“現”。街燈亮后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卻是不停地閃爍,所以用“閃”。
(二)、講解二、三、四節(jié)詩。
1、一個“想”字總領第二、三、四節(jié)詩,詩人想到了什么?
。利惖模┙质校ㄕ淦娴模┪锲罚\淺的)天河
牛郎織女(騎著牛兒來往、閑游)
2、請同學分辨這是聯想還是想象。
課文第二、三、四節(jié)詩運用了想象。
3、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織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緒?(請結合時代背景理解)
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朗讀并背誦全詩。
觀察圖片,回答問題,聯想、講述故事
思考聯想和想象的區(qū)別
看書下注釋①
聽老師范讀,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自己試著朗讀,體會詩文的感情基調。
經過指導,再試著讀一讀
聽錄音,跟隨錄音試讀,為詩文劃分節(jié)奏。
分析課文需要學生先獨立思考,之后小組討論
理解是詩人聯想和想象的運用。
品味詞語,進行比較
在原文中找答案,進行總結概括。
理解是詩人聯想和想象的運用
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初步了解聯想和想象的含義。
了解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老師范讀,使學生對詩文整體上有所感知。
自己試著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使學生在朗讀詩文方面更加有節(jié)奏,能體會到詩歌的音樂美。
帶著任務讀詩,體會詩歌中的節(jié)奏美,訓練學生讀詩的語感。
鍛煉學生的獨自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對詩文中重點詞進行分析,體會詩人語言的精妙
培養(yǎng)學生文本意識,檢驗對課文的理解。
再次檢驗對聯想和想象的理解
鍛煉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 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3、 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中聯想與想象的作用,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學方法:
以誦讀法為主。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牛郎織女的故事導入,自然引入本課。
二、展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詩歌聯想和想像的表現作用,初步培養(yǎng)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了解學習詩歌的方法
1、了解作者以及時代背景;
2、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情感;
3、把握詩歌形象,感受詩歌意境;
4、分析詩歌寫作技巧,品味語言。
四、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他在文學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詩集《女神》,話劇《屈原》等。《天上的街市》寫于1921年,收入他的第二部詩集《星空》。
2、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1921年10月24日。這時北洋軍閥連年混戰(zhàn),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面對著一片黑暗的社會現實,作者陷于苦悶失望。但他并未絕望,仍然執(zhí)著追求光明和理想。
五、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放開聲音讀,注意讀準字音)
2、全班齊讀
(問: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整首詩歌給你的印象?飄渺、優(yōu)美。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和節(jié)奏來讀?輕柔、舒緩)
3、 老師泛讀。
4、 PPT展示節(jié)奏、輕重音,全班配樂齊讀。
六、把握詩歌形象,感受詩歌意境
1、問題一:詩歌給我們寫了哪些意象?換句話說,詩歌給我們寫了哪些內容?這些藝術形象有什么共同之處?
明確:街燈、明星、街市、珍奇、天河、牛郎織女、流星、燈籠。
夢幻,美好。
2、問題二:這些美好的事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理想的向往與追求。
3、帶著這種情感再讀一遍詩歌。
七、掌握詩歌寫作技巧:聯想和想象
1、問題一:詩歌的題目是《天上的街市》,那作者剛開始就從天上的街市開始寫起嗎?
明確:不是,作者先由地上遠遠的街燈寫到了天上閃爍的明星,這里使用了聯想的手法。
聯想就是由眼前的人或物想到與之相似的'人或事物。比如由天上的藍天想到了白云,由秋風想到了落葉,由花兒聯想到了果實。詩歌中,街燈和明星都是在黑暗中能夠發(fā)光發(fā)亮的點狀物,它們有相似之處,因此作者由街燈聯想到明星,由明星又聯想到街燈,聯想十分自然,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幻想和詩情畫意的美妙意境。
2、過渡:與聯想常常在一起使用的還有想像。想像是作者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再加工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無中生有。比如你想像未來的自己;或者長大后你當上一名宇航員,登上了月球,遇到了美麗的嫦娥姑娘,你會對她說什么……
第二、三、四節(jié)中,詩人由天上的街燈,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陳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華、美麗。把地上的街市放到了天上,想像牛郎織女美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三節(jié)作者發(fā)揮了充分的想像,目的就是寄托自己尋找光明、自由和幸福的理想。
3、聯想和想象的練習
輕盈的月光流瀉在地面上,
八、品味語言(說一說)
1、問題:默讀全詩,說一說你覺得詩歌當中哪個詞用得比較好?
明確:“明”、“點”、“閃”、“現”、“朵”、“飄渺”、“閑游”、“淺淺的”、“走”等字的賞析。
明、現、閃、點:寫街燈用“明”和“點”;寫明星用“閃”和“亮”。因為街燈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點”;而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所以用“現”。街燈亮后不再有明顯變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卻是不停地閃爍,所以用“閃”。
朵:寫出了流星的外形非常美麗,像花朵一樣漂亮。同時也間接表現了燈籠的美麗。
飄渺:
閑游:體現了“天上一日,人間百年”。也可以體現出牛郎織女的自由自在閑適的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淺淺的:寫天河用“淺淺的”,很符合人們觀察所見。因為天河離我們很遠,肉眼看只能是“淺淺的”。另外,作者在這里也是有意將天河寫得“淺淺的”,因為這樣,牛郎織女就能夠自由地“騎著牛兒來往”了。
走:體現了牛郎織女的自在、幸福的生活,也和前面的韻腳押韻,做到了音韻和諧。
2、再次齊讀全詩
九、熟讀成誦
1、全班自由背誦
2、小組競賽背誦
十、課堂小結
有人把我們人類的生活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的生活,一種是精神的生活。又有人說精神的生活就是要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同學們學習詩歌,不妨多做做積累的工作。積累得越多,詩歌就會慢慢地浸潤我們的心靈,可以讓我們的心靈越發(fā)地詩意盎然。這樣,我們就可以做一個精神上的貴族。好,下課。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3.了解現代詩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比較現代詩和古詩的不同。
4.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比較現代詩和古詩的異同;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前搜集現代詩的有關資料,搜集詩歌的特點的有關資料。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朗誦,導入新課
1.師配樂朗誦冰心的《紙船兒》。
2.讓生體會這首詩和上節(jié)課學的詩有什么不同。
3.師小結導入
老師剛才朗讀的是一首現代詩,它和古詩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們就來讀讀《天上的街市》《白樺》這兩首詩,相信通過同學們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兩首詩,了解大致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以小組合作讀,自讀,賽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小組賽讀,男女同學賽讀。
3.小組交流:通過朗讀兩首詩,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詩,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三、品讀詩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讀詩歌,并邊讀邊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什么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體會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四、體會現代詩和古詩的區(qū)別
1.自讀《詩經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樺》
2.小組內交流交流你的發(fā)現。
3.班上交流,師相機指點古詩與現代詩的不同:
古詩,一般講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現代詩不像古詩那樣在字數和押韻上要求那么嚴格,它的寫法比較自由,句子長短自由,分為若干小節(jié)。
五、快讀閱讀材料,體會詩歌的特點
1.學生默讀閱讀材料。
2.讓學生說說讀了這六首詩的發(fā)現,師相機指導。
六、拓展延伸
1.背誦這兩首詩。
2.課外閱讀描寫其他內容的詩歌。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初步學會審美與鑒賞詩歌,學會詩人的寫作方法并予以創(chuàng)新。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朗讀方式的訓練,學會朗讀現代詩歌的技巧。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鑒賞現代詩歌的技能。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引導學生敢于追求幸福生活,提高其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學會朗讀現代詩歌的技巧。
2、理解聯想和想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我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很多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它們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堪稱經典,經久不衰。你們都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呢?(同學們有的答嫦娥奔月,有的答精衛(wèi)填海,有的答牛郎織女。)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牛郎織女這篇神話故事有關的'詩歌--《天上的街市》。(板書課題)
二、走近作者,熟悉故事。
1、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我國著名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積極投身于新文化運動。1919-1920年之間,完成了《女神》的創(chuàng)作,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創(chuàng)造社”,從事新文學運動,參加了革命。解放后,擔任了文化領域的領導工作。
2、牛郎織女故事簡單介紹(先由學生介紹,老師補充。有好多學生可能對此類神話傳說不了解,教師在上課時要隨時滲透,這不但積累了學生文化知識,也體現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文化傳承與理解)。
3、師簡單介紹時代背景。
三、范讀詩歌,感知“街市”
1、教師范讀詩歌,學生初步詩歌大意。(老師在讀的時候,學生注意朗讀的停頓節(jié)奏,語調語速以及重音,同時用斜線劃出節(jié)奏)。
2、自由讀詩:學生按老師的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詩歌。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準重音;把握情感。
3、指名讀:老師挑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然后找學生評價。
4、分男女生讀:男生讀一三節(jié),女生讀二四節(jié)。
5、齊讀詩歌。
四、誦讀詩歌,走近“街市”
1、誦讀詩歌,用“我讀出了天上的街市是一個的世界!保ń處熞龑ё杂勺栽,無拘無束,自由幸福。)
2、的確,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美好世界,那么詩人是如何由地上的街燈一步一步想到天上的街市的呢?
。ń處熞龑W生理解第一節(jié)的聯想和第二節(jié)的想象:第一節(jié)中,詩人由遠遠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無數的街燈,這種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就是聯想,二者之間有相似性;而在第二節(jié)中,詩人由天上的街市想象到街市上的物品,這種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就是想象。)
3、指名讀詩歌1、2節(jié),思考:詩人在想象天上的街市的時候是抱著怎么的感情的呢?(師逐步引導:詩人是懷著無比向往的神情)
4、指名讀詩歌3、4節(jié),思考:這兩節(jié)寫了什么內容,詩人筆下所想象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傳說中的生活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這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此問題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情感--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生活。)
五、品讀詩歌,感悟“街市”
品讀詩歌,發(fā)現美點:用“學習了這首詩,我認為這首詩美在”的句式說一句話。(教師逐步引導學生鑒賞詩歌,發(fā)現其美點。)
六、當堂背誦。(教師背誦指導,最好能夠當堂背誦)
七、課堂小結。
八、作業(yè)布置:
1、詩人的想象豐富,他借助想象的翅膀來寄托自己難以實現的理想,其實我們也可以把我們的一些“微心愿”寄托給上天,請大家以“我想,那縹緲的空中”為第一句,寫一節(jié)詩。(此題設置目的,既訓練了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2、背誦這首詩,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內容。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儆懈星榈乩首x并背誦這首詩。
、诶斫庠娭新撓牒拖胂蟮淖饔茫醪脚囵B(yǎng)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垠w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難點是:理解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欣賞古詩《迢迢牽牛星》
請問:⑴這首詩描述的是哪個故事?是通過哪些詞語或句子表現出來的?
、圃娭械呐@煽椗^著怎樣的生活?,是通過哪些詩句表現出來的?
今天,我們將跟隨郭沫若先生閑游天上的街市,去那里拜訪牛郎織女,看看他們現在過得怎樣?
2.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天上的街市》就是選自詩集《星空》,借助豐富的聯想,奇特的想象,為我們展現出具有童話色彩而又瑰麗動人的——天上街市圖。
二、新課學習
、逭b讀美。
1.朗讀示范。
2.朗讀實踐。(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出畫面)
3.配樂朗讀。(背景音樂:《沉思曲》)
從剛才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我們不難發(fā)現這是一首充滿浪漫主義幻想的抒情小詩。
㈡欣賞美。
1.想象畫面美。
⑴全詩共4節(jié),哪些是寫實的,哪些是想象的?
明確:第一節(jié)是寫實的,第二~四節(jié)是寫(虛)想象的。
、普埬愀爬ǔ鲈娙怂胂蟮膬热菁跋胂筮^程。
明確:①詩人想象了牛郎織女在天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②想象過程
2.領悟情感美。
、旁娭邢胂蟮呐@煽椗纳詈蜕裨捁适轮械呐@煽椗纳钣惺裁床煌?
①牛郎織女的故事
、诓煌荷裨捁适轮械呐@煽椗粺o情的'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詩歌中,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⑵這種想象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首詩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助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象,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3.品味語言美。
這首詩的語言也非常優(yōu)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旁娋溲喉崱⒑椭C。
、朴迷~準確。
、钦Z氣親切。
、缺磉_信心很堅定。
三、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國古代牛郎織女的傳說,詩人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抒發(fā)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理想世界的追求。詩歌意境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現代詩的寫法和風格,學習賞析現代詩歌的方法。
2.理解并學習詩歌中運用的想象和聯想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的朗讀,品味詩歌的韻味。
2.通過對詩歌內容的賞析,掌握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教學重難點
1.重點: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語言的音韻美。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作用。
2.難點:運用聯想和想象,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體會詩人的情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嗎?〔指名學生概述這個故事〕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很好,彼此深深相愛著的牛郎織女被天河隔開,只有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才能在鵲橋相會一次,這是多么痛苦啊!同學們一定希望牛郎織女能在天河中自由地來往吧!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早在1921年就憑借自己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把這種美好愿望寫進了自己的詩篇中,本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天上的街市》。
二、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1.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我國著名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天上的街市》選自詩人第二部詩集《星空》。1921至1923年期間,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和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并于1921年10月24日寫下了《天上的街市》一詩。
2.檢測生字詞。
縹緲(piāo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定然:必定。
陳列:把物品擺出來供人看。
閑游:隨意游逛。
三、寫作知識
聯想是由一個事物的形象或本質聯系到另一與之相似或相同的物質,兩者間有一定聯系。而想象是指“無中生有”的思維,可以和上文事物無關聯,但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營造氛圍或烘托主題。判定是“聯想”還是“想象”的主要方法,可以看這事物是否會出現在現實世界。如果不會,那肯定是想象;如果會,且兩者有聯系,則為聯想。
四、開始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重音、韻腳。
明確:下面詩句中的“/”表示停頓,加點的`字表示重讀。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提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朗讀時節(jié)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2.根據朗讀節(jié)奏自由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天上的街市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街燈(明);明星(閃);街市(美麗);物品(珍奇);天河(淺淺);流星(像燈籠)。
(2)詩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一下。
明確:美麗富饒、自由美滿。
(3)詩人為什么想象這樣一個“天上的街市”?為什么改編牛郎織女的傳說?
明確:①當時的中國社會極為黑暗,人民苦難深重,詩人希望人民都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他渴望出現一個理想的社會。②牛郎織女是勞動人民的化身,他們的生活是中國勞苦大眾生活的反映。對牛郎織女傳說的改寫,反映出人間生活的痛苦和黑暗,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強烈不滿,表達了被壓迫的勞苦大眾的心聲,同時體現了詩人改造現實生活的愿望。
(二):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內容理解】
(1)作者寫的“天上的街市”美在哪兒?
明確:景美、物美、生活美。
景美: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物美: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生活美: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2)作者為什么能寫出這么美的“天上的街市”?
明確:運用了想象和聯想。由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天上的街燈,再由天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街市,想象到天上必定有美麗繁華的街市和在街市上閑游的人,于是又聯想到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想象到他們提著燈籠、騎著牛涉過天河,在天街上自由地行走。
2.【寫作技巧】
這首詩的語言很妙,請同學們用“這首詩的語言好在 ”這一句式進行賞析。
明確:(1)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詩句音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jié)的韻腳“星”“燈”。
(2)這首詩的語言好在用詞準確。例如“珍奇”“淺淺的”;又如用“朵”作流星的量詞,而不用“顆”,寫出了流星像花兒一樣美,與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3)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語氣親切。例如“我想”“你看”。
(4)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語氣堅定。如反復出現的“定然”和“定能夠”,用這種堅定的語氣表現詩人相信有這樣美好幸福的生活存在。面對黑暗如鐵的現實不妥協、不絕望,并為那樣美好的生活努力不已,奮斗不止,相信那樣的美好生活一定會到來。
(5)這首詩的語言好在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五、課堂小結
詩人運用聯想和想象,用優(yōu)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構建出一個美麗的“天上的街市”,描繪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滿了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從而含蓄地表達了改造現實的愿望。
六、布置作業(yè)
充分發(fā)揮你的聯想和想象,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街燈——明星 天上的
(聯想) (想象)美好
自由
幸福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重點在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通過聯想、想象的訓練,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重視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對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評價。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郭沫若1921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現代格律詩詩人由現實中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街燈,進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麗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過著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通過對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激發(fā)人們?yōu)閷崿F這一理想而奮斗因此,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的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向往并為之而奮斗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仍然有新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感受新詩的音律美、繪畫美、情感美;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掌握美詩美讀的技巧,培養(yǎng)美讀現代詩歌的能力。
。2)引導學生認識詩歌中的聯想和想象,培養(yǎng)聯想、想象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2、情感態(tài)度目標
。1)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渴望擺脫封建束縛、追求光明的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人人都應自覺愛護我們生活的家園,保護環(huán)境,美化生活。
。2)堅信理想的世界定會來臨,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堅定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3、過程和方法目標
按照“讀——想——析——練”的思路進行教學。通過朗讀來掌握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了解詩歌寫作的技巧,掌握詩歌欣賞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學習誦讀詩歌,培養(yǎng)讀詩興趣,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導入: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赜性S多遐思幽想。請同學們欣賞一幅畫,放飛你的思緒,展開聯想。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知道嗎?曾經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看到這靜謐的夜空時,也想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只不過傳說中牛郎織女的結局是悲慘的、痛苦的,而詩人心中的牛郎織女則自由而幸福地生活在天上美麗的街市中,F在我們借郭沫若老先生的詩作一起去游歷那美麗的“天上的街市”。下面我簡單地介紹一下詩人郭沫若。
2、介紹寫作背景(出示幻燈片)
設計意圖:文史不分家。在觀看圖片之后,適時地介紹寫作背景,有助于學生了解作者作詩時的感想以及通過詩歌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
簡介作者、作品(幻燈片)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通過簡介,了解作者的寫作道路、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以更好地學習作者、作品。
(1)了解寫作背景,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2)掌握詩的朗讀技巧,朗讀并培養(yǎng)語感。
。3)認識聯想和想象,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分析、解讀全詩:
。ㄒ唬⒃娙搜矍八娭铮
。1)詩人遠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詩人遠望街燈若隱若現,和天上閃閃爍爍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產生聯想。接著詩人又仰望蒼穹,看到那閃爍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遠處若隱若現的街燈
。2)這節(jié)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找同學來說說
街燈聯想到明星
明星聯想到街燈
出示聯想的定義:聯想:這由某人或某物而引起與之相關聯的人或物的思維,就叫聯想
聯想時抓相似點
。ǘ、詩人想象的事物:美麗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淺淺的天河等
出示想象定義:這種在頭腦中對已知形象進行加工,經過新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就叫想象
。ㄈ┓治觯涸娭惺侨绾芜\用聯想和想象的?
第一小節(jié)運用了聯想的手法,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這就是聯想,這種聯想既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對現實的不滿,對光明的追求,把內容由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基礎。
第二~四小節(jié),詩人描繪天上街市的美麗,街市上陳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走的幸福,都是詩人想像出來的。這種想像,又是以在人間看到的街燈、明星為基礎的。人間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與追求,體現了詩作的浪漫主義風格。
以上內容,學生討論時可能說不全面,教師可以提示,要幫助學生明白產生聯想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有可以產生聯想的那個相接點,而想像則是以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解決問題:在學生回答后,屏幕隨即打出問題的關鍵字,即板書。
設計意圖: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這些問題的提出,將學生帶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之中。通過想象在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世界。
。ㄋ模┰娙藰O盡想象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
展示交流,歸納小結:“定然”“定”都表示肯定的語氣這表明了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聯想街燈(明)→(閃)明星
光明
明星(現)→(點)街燈
自由
想象街市(美麗)→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淺淺)→牛郎織女(來往)
美好
流星(燈籠)→牛郎織女(閑游)
八、再讀課文(配音樂)
要求:讀出情感美:齊讀2、3、4節(jié),找出詩人的想象中天上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事?
討論交流:牛郎織女騎著牛兒自由地過天河,天街閑游
九、合作探討:
1、議:聰明的你們,能夠想象得出,牛郎織女還會做些什么呢?
小組各抒己見
示例:
牛郎織女正在天街閑游的時候,忽然下起了小雨,他們會帶著他們的孩子在桂花樹下躲雨,嫦娥姐姐會用桂花來款待他們呢!
看圖片,再分組議一議:傳說中的牛郎織女與詩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本質區(qū)別在哪里?
小結: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只能夠(七夕相會)
詩中的牛郎織女卻能夠(自由來往)
2、進一步探討:詩人為何在詩中對民間傳說進行如此大的改動呢?
播放背景音樂(牛郎織女的兩種生活)
出示作者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本詩寫于1921年,中國當時軍閥混戰(zhàn),時局動蕩,民不聊生,詩人在現實中找不到他理想的生活,于是把希望的目光移向浩瀚的宇宙,借助奔騰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表達他對人壓迫人現實的不滿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追問)背景思考:詩人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想象,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jié)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8
知識與能力
掌握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
結合歌詞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設計及建設之難,理解“天路”的含義。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體會青藏鐵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歡欣鼓舞的心情。教學重難點:
1、理解“天路”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關于青藏鐵路的資料。
2、教師準備多媒體資料。課時設計:一課時教學方法:
通過聽、讀、悟、唱四個方面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景,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來深刻感悟建成青藏鐵路后人們歡欣鼓舞的'心情。讓動聽的歌、感人的故事和孩子們快樂的歌唱把這首詩歌表現得淋漓盡致。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孩子們觀看多媒體資料
2、觀看后談感受
二、帶著喜悅的心情齊讀全詩
三、悟課文:
1、師問:你知道當時工人們是在怎樣的條件下修建鐵路的嗎?(生匯報搜集的資料,并感悟到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修建的艱難。)
2、指明讀
2、3小節(jié)談感想
1)生勾畫出如果鐵路修到我家鄉(xiāng),給家鄉(xiāng)帶來的變化2)教師導讀,生感悟青藏鐵路建成后會帶來的變化3)從重點詞“盼望”中感悟人們對鐵路的渴望
3、師匯報搜集的資料,并用一個老兵的故事感染孩子們的心靈
4、男女生對比讀第2和第4自然段,體會人們實現愿望的心情
5、師加感嘆詞“啊”,生齊讀第5小節(jié)。讓學生體會鐵路修到我家鄉(xiāng),人們的激動與開心。
四、觀看多媒體并齊唱《天路》
五、拓展:由“陸路、水路、航路、商路”聯想到知識的道路,祝福孩子們在“通往知識的天路”上快樂成長!板書設計:
盼望
天路
看——歡聚一堂
團結路、發(fā)展路、幸福路
人間天堂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閱讀欣賞優(yōu)美的詩歌
2、初步了解想象和聯想
3、理解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生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理解想象和聯想的作用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一)
大家小時侯肯定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故事當中,牛郎織女被分割在銀河兩岸,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這天鵲橋相會,而我國著名作家郭沫若卻在自己的詩中給予了他們一個團圓美滿的結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天上的街市》。
二、展示目標(幻燈片二)
三、精講點撥
。ㄒ唬┍尘敖榻B
1921年,“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zhàn)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感到了極大的憤怒,他在“五四”高潮時對祖國的憧憬陡然歸于破滅,但詩人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斷的探索和追求。就在這個時期,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來表達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ǘ┱w感知
1、提名朗讀課文
2、朗讀指導: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根據這首詩的內容,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朗讀?(輕松、柔和、舒緩)朗讀時還要注意停頓和重音的處理以第一詩節(jié)為例,師生試讀。
3、范讀課文(幻燈片三)
聽讀要求(1)聽一聽詩歌重音和停頓的處理
。2)聽一聽詩人在這首詩中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一副畫面,聽完后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在這首詩中,詩人為我們描繪的是美麗的街市,美好的生活。
。ㄈ┲攸c學習與訓練
1、學生齊讀詩歌第一節(jié)(幻燈片四)
作者由地上明亮的街燈聯想到了什么?(天上的明星)我們把第一句中的“遠遠的”去掉行嗎?
去掉不行,“遠遠的”指詩人與街燈之間的距離,遠遠望去,街燈和明星才極為相似。
第三句中“現”字用的很好,準確的描摹了夜空中星星閃現的過程,從詩歌的音律方面講,現和“明”相對應,美妙、和諧。
詩歌第四句話,作者由天上的明星又想到街市,這是聯想,還是想象?聯想和想象有什么區(qū)別呢?
聯想。聯想是由這一事物想到了另一事物;想象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
齊讀第一詩節(jié),總結:在這一節(jié)中,作者運用聯想,以明星和街燈互喻,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美妙境界。
2、提名朗讀詩歌第二節(jié)
這一詩節(jié)所描繪的內容是寫實的情景還是想象的情景?
是想象的情景
在詩人的想想中,天上有些什么?
明確: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還有珍奇的物品。
想象訓練:同學們,你們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天上的街市究竟有多么美麗,街上的物品會是什么珍奇?描繪一下。
齊聲朗讀第一、二節(jié)。
3、范讀詩歌三、四節(jié)。
作者由天上的街市進而想到天上的生活,作者寫到的誰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情景是怎么樣的?
天上的牛郎織女過著自由自在、幸福美滿的生活。
教師引導:我國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的生活是這樣的'嗎?我們大家小的時候,在夏日的晚上,常常圍著大人們坐在月光下,望著遙遠的夜空,看著頭頂上那白茫茫的天河,數著天上的星星,聽大人們講述牛郎織女的神奇故事:勤勞的小伙子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和天上下凡的美麗善良的織女組成了家庭?椗诩铱棽,牛郎外出種田,夫妻恩愛,生兒育女。可是好景不長 ……請學生講以下的情節(jié)
教師引導設問:牛郎織女幸福美滿的家庭遭到了王母娘娘的破壞,他們只能隔河相望,涕淚漣漣。而在這首詩中,在詩人的筆下,天上的牛郎織女隔的是“淺淺的天河”,他們“定能騎著牛兒來往”。多么自由,多么美滿幸福的生活!同學們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大膽的改造了民間傳說中的故事,為什么把牛郎織女的天上生活寫的如此美好?
結合寫作背景,這時,29歲的郭沫若從日本回到中國,他在一首詩中曾經寫道:“污濁的上海市頭,干凈的所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庇谑亲髡哐銎痤^,仰望天空,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天上用天上美好的生活來反襯現實生活的黑暗,從而激勵人們?yōu)樽非竺篮玫纳疃e極奮斗。這便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四、強化訓練
1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很有特色,詩歌描繪的本來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課文中卻連用了四個“定然”,一個“定能夠”作者用這些詞語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讓讀者相信,他所想想的天街美好的生活是存在的,從而激勵人們去追求這種自由而美好的生活。
師生齊讀三四節(jié),要求學生加強記憶。
2、給學生兩分鐘的時間背誦全詩,教師檢查背誦情況。
五、梳理總結
自然的聯想、豐富的想象,優(yōu)美的語言,美妙的意境是這首詩的特點,作者明寫天上,寓意人間,委婉而深刻的表達了人們渴求解放,追求光明的強烈愿望。
聯想和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缺少了聯想和想象能力,學語文就很難寫出好的文章,學數學就很難解出幾何題更談不上有所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因此,大家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想象練習,你想象,今天牛郎織女的生活是怎樣的?
學生做練習,發(fā)言,教師點評。
六、布置作業(yè)
要求學生把課堂上想象的內容進一步完善,寫出一篇文章。
七、板書設計(幻燈片五)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燈 星 街市
美好
人間————黑暗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朗讀并背誦詩歌,分清節(jié)奏,念準重音,讀出感情。
2、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創(chuàng)作手法,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體會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之情。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在感情的朗讀《天上的街市》3遍,并爭取背誦。
2、收集詩人的有關資料及牛郎織女的故事,理解詩歌的主題意義。
3、收集荷花的古詩、名言等相關資料,了解荷花的象征意義。
先學研究
1、在感情的朗讀《天上的街市》3遍,并爭取背誦。
2、收集詩人的有關資料及牛郎織女的故事,理解詩歌的主題意義。
3、收集荷花的古詩、名言等相關資料,了解荷花的象征意義。
課前演說
朗讀自行編輯的《現代詩歌精選十二首》
溫故知新
一星期前組織學生讀汪國真的詩歌,體味詩歌的聯想和想象的創(chuàng)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讀
注意事項:
1、輕松的語調
2、柔和的聲音
3、舒緩的速度
4、注意停頓和重讀
個人讀,小組讀,集體讀,通過各種讀的方式加深對課文的內容的理解。
二、品
1、詩人由遠遠的街燈聯想到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2、詩人看到明星景象時產生了那些遐想?
3、天上的人們生活是怎樣的呢?
以以上問題為抓手,引導學生理解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豐富的想像與聯想。
三、思
1、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這首詩寫作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2、最后一節(jié)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小組收集到的資料,思考這首詩歌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怎樣的關聯,從而理解這首詩歌的主題意義。
四、寫
由老師的這些攝影作品你會聯想想像到什么?請試著寫寫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1、展示以前組織學生寫的詩歌作品。
2、學生看攝影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
3、學生現場創(chuàng)作,挑選優(yōu)秀作品進行交流。
4、發(fā)放廣州詩友會同題詩《蓮》資料,課外組織學生讀一讀。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1
一、導入新課
星空以其無比的廣闊和神秘,引起人們紛繁多姿的幻想,創(chuàng)造出眾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同學們,面對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們說,詩人的想象最瑰麗,那么,我國現代大詩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翻到《天上的街市》。
作者簡介(學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F代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等。
二、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fā)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1、熟悉詩歌,指導朗讀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
2、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
——朗讀時節(jié)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3、放錄音。聽完錄音后,再請學生根據聽錄音的印象試讀。老師再明確這首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的劃分。
三、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解讀全詩。
。ㄒ唬┯懻搶W習第一節(jié)詩
1、教師范讀第一節(jié)。
2、“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3、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遠望,看到了暗空中無數街燈點綴其間,像是夜空中的無數明星,抬頭望星空,無數明星也同樣像是地上的無數街燈。這一書,詩人把“街燈”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
比喻成“街燈”,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形成一種循環(huán)復沓的詩美。
4、有的同學在朗讀的時候,往往漏掉“是”字,請同學們想一想:“是”字可有可無嗎?(讓學生反復朗讀這句詩,尋找語感)
——“好像”后加一個“是”字,湊足音節(jié),使其更舒展,同時更能表達作者贊賞的口吻。
5、節(jié)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請同學們找出來,并思考聯想的特征。
——兩處聯想:街燈——明星明星——街燈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關事物的心理過程。
(二)討論學習第二節(jié)詩。
1、請學生個別朗讀第二節(jié)詩。
2、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聯系或具有相似關系,譬如“街燈”和“明星”就具有發(fā)亮相似特點。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節(jié)詩中運用了想象嗎?
——使人由民間的.街上有燈,而天上也有類似燈的明星,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想到天上也應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應有珍奇的“物品”,這就是想象。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3、是如何描繪自己的想象物的?
——詩人用“美麗的”來形容街市,用“世上沒有的”“珍奇”來形容物品,并用“陳列”一詞來說明物品的繁多。
4、者極盡想象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
——極其肯定。從“定然是”一詞可以看出來。
5、作者這樣寫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天上是那樣繁華富庶,天上的生活當然是無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這種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再次全體朗讀全詩,融入自己對詩歌感情的理解,讀出韻味。
七、布置作業(yè)
熟讀成誦;預習三、四節(jié)詩內容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2
教學理念:本課的教學理念以新課改為指導,運用了情感陶冶與激勵、媒體運用、交流合作、多元評價等方法,鼓勵學生全面參與音樂活動,通過反映圖片、及其它音樂資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獲得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內容:演唱《落水天》
教材分析:《落水天》這首歌曲,是流行于廣東地區(qū)鄉(xiāng)情味極濃的一首民歌,速度較慢,情緒較為抒情、傷感,整首歌曲由|ΧΧ|Χ Χ、|的節(jié)奏貫穿全曲,表現了一唱一嘆的感情,淡淡哀怨,十分感人。旋律由“1 2 3 6 ”四個音組成,音調回環(huán)起落,反復詠唱,余味綿綿。歌詞樸實感人,表現了舊社會窮苦人遇到下雨天沒有雨傘遮雨的可憐情景,同時又具有風趣的內涵。
教學目標:
1、情感與價值觀:通過學唱《落水天》,聽賞廣東音樂《旱天雷》,感受廣東音樂的風格特點,并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樂曲的基本情緒。
2、知識目標:①學會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②用不同歌詞、速度表現不同時代的“落水天”,使歌曲表現力更豐富、更富有感染力。
3、能力目標:①學生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情感內容;②通過改編歌曲節(jié)奏、速度等形式,豐富歌曲的表現力,感受不同時代的“落水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難點:
1、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感受廣東音樂的風格特點。
2、感受客家民歌的旋律特點,把握歌曲情緒
教學方法:用情感陶冶與激勵、媒體運用、交流合作、多元評價等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卡紙、畫畫工具、愛心小卡片等
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初步了解廣東、廣西
同學們“粵”是哪個省的簡稱;“桂”是哪個省的簡稱。它們地處我國的南部沿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音樂也有不同的特色與文化,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廣東、廣西音樂。
2、聽賞《旱天雷》 1、了解廣東音樂
《旱天雷》是廣東音樂傳統(tǒng)曲目之一。
什么是廣東音樂:廣東音樂是民間絲竹樂的一種,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廣州市區(qū)的民族樂合奏樂種,風格明快活潑,音色清脆明亮,曲調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清晰而富于變化,南方民間情調突出。
廣東音樂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又富有時代的氣息。音樂綺麗精致,華美光彩,性格樂觀向上。早期的樂器主要有:二弦、提琴、橫蕭、月琴和三弦五件成為“五架頭”。后用二胡提高音樂并輔以揚琴、秦琴稱為“三架頭”并逐步代替“五架頭”,使樂隊音色更加明亮。后來又增加了洞簫、底子、椰胡、琵琶、三弦、低胡,擴大了表現力。
廣東音樂大多篇幅短小,傳統(tǒng)曲目無復雜的大套形式。有影響的有:雨打芭蕉,雙飛蝴蝶、旱天雷、步步高、賽龍奪錦等。
2、聽賞音樂的主題,并初聽全曲,學生感受有紐約的基本風格和情緒。
學生交流對音樂的初步印象:音樂的基本情緒(歡欣喜悅)、音色(清脆明亮)曲調(流暢優(yōu)美)、節(jié)奏(活潑明快)、演奏樂器(揚琴主奏)
學生完成書上練習
3、聽賞第一樂段,認真傾聽并嘗試記住它的旋律。交流音樂的.表現的情緒活潑歡快的音樂大跳音程的藝術效果歡欣雀躍
4、聽賞第二樂段,注意與第一樂段的異同:音樂表情的變化,優(yōu)美流暢,相同的結束
5、最后完整聽賞,學生可隨樂哼唱,參與表演
二、學唱歌曲《落水天》
1、聆聽:播放課件《落水天》,引導學生從廣東民間風土人情中感受廣東民歌的風格,情調。
指導:(1)歌曲的情緒如何?有什么特點?生:優(yōu)美而悲傷;比較短小。
。2)與《旱天雷》有哪些不同?生:力度、速度、情緒上都有所不同。
2、帶問題(2)復聽歌曲。
3、教師范唱:
指導:(1)歌曲由哪幾個音組成?生聽后回答:
2、3四個音組成。
。2)邊聽邊拍擊歌曲節(jié)奏,說說其特點與規(guī)律。生:歌譜的節(jié)奏X X︱X X、︱這種節(jié)奏有一種悲與嘆息的感覺。
4、學生自主學習歌曲:
5、處理歌曲:
。1)換氣記號。教師加換氣記號后,學生再次演唱。
。2)你最想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心情?那像歌中的人呢?生:玩,沮喪、生氣;著急、悲傷。
。3)悲傷時,語氣如何?哪句最能體現出來?生:較弱;最后一句。
6、活動:
由學生跟隨錄音學唱“廣東客家方言”歌曲,從中感受廣東民歌風格。
小組或師生合作,有吹、有唱、有拍奏。齊唱歌曲。
三、改編歌詞
師:師:掌聲送給你們!同學們的歌聲把歌曲一唱一嘆的特點表現的特別好?墒俏覀儸F在生活如此美好,下雨的時候同學們都喜歡玩水,打水仗!那我們能不能把歌曲進行改編一下!變成我們自己的《落水天》呢?
1、生生合作改編歌詞。
師:下面分4人小組討論改編歌詞。
2、改變歌詞后按原速演唱。
師: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真強,下面我們把自己的作品演唱一次吧。
3、把歌曲速度加快演唱。
師:剛才我們是用原速來演唱,可是我覺得不能完全表達我們在玩水時的愉快心情。你們想想辦法,再改編一下!
師:你的想法,真好,那我們加快速度、長音變成跳音。讓歌曲變歡快起來。
四、教學延伸,制作愛心卡片
1、觀看視頻。
師:從同學們自信的歌聲中能感受到打水仗真好玩!如今我們的生活非常美好!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課室里上課,是一件很幸福事情?墒堑谝恍┞浜蟮牡貐^(qū),還有許許多多小朋友的生活是非常窮困!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
師:看完視頻,同學們的心情如何?
2、制作愛心卡片
師:今天,借此機會把想要說的話、祝福的語言,寫在小卡片上!然后貼到黑板上,以表達我們對他們的祝福。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不僅學會廣東客家民歌《落水天》而且自己還改編了新歌詞,同學們真的非常棒,還親手制作了富有心意的雨傘,希望同學們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最后讓我再次唱起歌曲《落水天》離開課室吧!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現代詩、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學目標】
。、閱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在朗讀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
3、嘗試運用賞析詩歌的方法,初步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閱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在朗讀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
1、在朗讀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
。、嘗試運用賞析詩歌的方法,初步賞析詩歌。
【教學準備】
。薄⒔處煟憾嗝襟w課件。
。病W生:搜集自己喜歡的詩歌。
。、了解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了解詩人
。薄ⅲǔ鍪拘强請D)當你在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會想到什么呢?
艾青曾說過,詩人最主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
。、(出示郭沫若照片)這就是著名的郭沫若老先生,你們對他有怎樣的了解?
3、(出示星空圖、郭沫若照片)著名詩人郭沫若,也曾遙望星空,又憑借自己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給我們帶來一首美麗而迷人的詩篇,請齊讀詩題──《天上的街市》。
。ǔ鍪菊n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了解詩意
。、學生自提初步朗讀詩歌的要求:
準確、通順,了解詩意,體會情感。
。病匆笞宰x詩歌。
3、指名朗讀詩歌,重點檢查朗讀是否準確、通順。
。、交流初步朗讀的收獲,幫助學生了解詩歌所描寫的內容。
三、借助背景,體會情感
。、交流初步朗讀詩歌的感受,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美好、自由、幸福的情感。
。、引入寫作背景,幫助學生更為準確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天上的街市》寫作背景:1921年和1922年這兩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zhàn)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就是這個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后來收入詩集《星空》中。
“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
四、細讀,學習賞析詩歌
1、提出賞析要求:
賞析詩歌的語言,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再次體會詩人的情感在詩句中的自然流露。
可以對重點詞句進行畫批,寫寫自己頭腦中的畫面,可以通過朗讀再現詩人的情感,表達自己的體會。
。病W生自我賞析。
。、小組交流感受。
。、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第一小節(jié):
、 引導體會語言的凝練、煉字──
“明”,街燈亮后不再有明顯變化。
“閃”,星星是不停地閃爍,把明星一眨一眨的象人眨眼睛一樣的特點寫了出來。
“點”,街燈是有人點亮它的,閃的是星,點的是燈。
“現”,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薄耙靼惨粋字,撚斷數莖須”、“詩賦以一字見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對煉字的'重視。
、 引導想象畫面:
夜幕降臨,剎那間,遠遠的街燈全亮了;而這時,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現出了它美麗的容顏。試著讀這一節(jié),讀出你看到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時的心情。
、 引導體會音樂美:
借助音樂與五線譜,幫助學生把音樂的美感與詩歌的朗讀聯系起來。
、 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中的停頓、重音等技巧,可以幫助做到朗讀的聲情并茂。
介紹兩種符號“/”、“·”。
。怠⒔Y合板書,小結如何進行詩歌的欣賞。
。、依據自己提出的賞析側重點進行二次小組合作。
。贰⒃俅稳嘟涣。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六、布置作業(yè)
。、必作: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試著背誦下來。把自己今天在賞析詩歌方面的收獲講給爸爸媽媽聽。
。病⑦x作:
、 我能體會──賞析詩歌的語言,體會煉字的妙處: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綠揚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 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張 先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 軾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 潛
⑵ 我能朗誦──賞析詩歌的情感,朗誦體現音樂美:
《黃海中的哀歌》郭沫若:
“浪又濁,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險惡的風流,沒有一刻的寧靜,滔滔的濁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我要幾時候,才能恢復得我的清明喲!”
、 我能想象──再現詩歌的情景,想象感悟繪畫美: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暴ぉぁ渡骄忧镪浴吠蹙S。
我還想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賞析自己搜集的詩歌。(出示幻燈片)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人間 街燈──聯想 街燈明星輝映圖
天上美麗街市圖
天上 想象 牛郎織女往來圖
牛郎織女樂游圖
美好 自由 幸福
【板書設計】
詩歌欣賞
音樂美 凝練生動的語言
聲情并茂地朗讀
繪畫美 由此及彼的聯想
大膽奇特的想象
情感美 幻妙多彩的意境
豐富美好的情感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天上的街市》的整體基調;通過設計朗讀腳本,體會詩人對美好的向往。
2.體會詩歌語言的特點,理解詩歌中的聯想和想象在表達詩人情感時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語言的特點,理解詩歌中的聯想和想象在表達詩人情感時的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方式體會詩人的感情。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腳本批注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牛郎織女的故事很多同學都聽說過,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呢?
請學生講述牛郎織女故事。
詩人郭沫若曾寫過一首詩,里面涉及了牛郎織女,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品一品郭沫若先生的這首詩《天上的街市》,了解郭沫若先生筆下牛郎織女的生活與剛才大家所講的內容有什么不同,體會詩人借這個故事表達的情感。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1.請同學自由朗讀詩歌,嘗試感受詩歌的主基調。
自由朗讀后,請學生談談這首詩的主基調。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詩中的重點詞語,關注作者筆下牛郎織女的結局,得到主基調──抒發(fā)對美好的追求、向往之情)
2.再請2~3位同學進行朗讀展示。
教師抓住能反映本詩歌基調的語句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詩歌的基調和情感。
(三)內容探究
我們知道的牛郎織女的`生活不是郭沫若所寫的那樣,詩中牛郎織女的生活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我們在朗讀時,讀到詩人給我們描繪的景象時,有什么感覺?再請2位同學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在詩中畫出作者想象的內容,并思考這些想象的內容在你的腦中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布置學習任務:
1.請2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圈畫出表現詩人想象的詩句。
2.小組內合作,學生用幾個關鍵詞描述“看到”的畫面;相互補充后,派代表與全班交流。
3.班內同學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后,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幅畫面給你的感受。
學生朗讀,其他人圈畫。學生小組內討論。討論后,將關鍵詞寫在黑板的指定位置。展示后,學生先用一個詞表達聽后的感受,之后進行闡釋。通過此種方式進行相互評議。
(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評議進行點評。重點關注學生對詩句內容以及詩人情感的把握,關注學生有理有據的闡釋。)
詩中的珍奇物品與牛郎織女的生活都是作者的想象。這些美好的事物令作者心馳神往,這種強烈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詩人內心的向往。詩人借這樣一些美好事物,表達出自己的追求。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想象,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思。
(四)語言探究
1.教師導入并設計問題。
詩歌是高度精煉的語言,老師發(fā)現在這首詩當中反復提到了“定然”這個詞。反復出現一個詞未免顯得有些啰唆,以第二節(jié)為例,我們一起來試試看這個詞是否可以刪掉?
刪一刪:
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誦原版和刪除“定然”的詩歌,其他同學體會兩種表達有何不同。
請同學將比較后的感受寫在第二節(jié)的旁邊,并用簡介的語言對自己的感受加以闡釋。之后,再次進行朗讀,進一步體會。
【設計意圖】進一步使學生明確郭沫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五)活動學習
1.根據對詩歌的理解,自行設計朗讀腳本并進行批注。
朗讀腳本范例:
重音用“?”標注,停頓用“/”,語調用“↗、↘”標記。
2.小組內相互交流。每位同學在小組內朗誦詩歌,其他同學提出改進建議。推舉小組代表,參加班內朗誦競賽。
2.請小組代表按照組內設計的朗讀腳本來朗誦詩歌,其他同學進行評議。
(六)布置作業(yè)
有選擇地布置檢測練習。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朗讀的基本方法,使學生能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從而把握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2、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開發(fā)學生思維,鼓勵大膽想象,從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3、鼓勵學生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展開想象,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反復朗讀詩歌,品味詩句,把握詩歌所傳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難點:培養(yǎng)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味、合作探究、拓展運用
四、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配樂朗讀磁帶、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常會有許多遐思。請同學們說說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后)大家知道嗎?郭沫若先生這位偉大的詩人,他看到這靜謐的夜空時,也想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只不過傳說中牛郎織女的結局是悲慘的、痛苦的,而詩人心中的牛郎織女則自由而幸福地生活在天上美麗的街市中,F在我們就借郭沫若老先生的詩作一起去游歷那美麗的“天上的街市”。
請學生介紹詩人郭沫若。
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的一部新詩集。它確定了郭沫若在我國現代史上新詩歌奠基人的地位。
(二)初步感知詩歌的畫面和內容
1、配樂朗讀詩歌
2、生字
縹(piāo) 緲(miǎo)
3、生詞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定然:必定這樣。
珍奇:貴重稀奇。
閑游:悠閑散步。
陳列:把東西擺出來供人觀看。
4、學生自由讀詩
讀后思考:同學們讀完詩,知道詩里有哪些畫面?詩人都有哪些奇思妙想?
(1)學生回答并朗讀相關詩句。
。2)明確:街市——縹緲的、美麗的、陳列著珍奇
牛郎織女——騎著牛兒、閑游、提著燈籠
5、詩人借助什么手法為我們勾畫了充滿詩情畫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點撥聯想與想象的區(qū)別。(小黑板出示:
聯想:由實際存在的事物想到與它相似相關的其他事物的心理過程。
想象: 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學生說運用聯想或想象的例子,教師適時引導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觀蚊如鶴;夏蚊成雷,擬作全鶴舞空。)
。2)思考:本詩什么地方用了聯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
。3)朗讀第1小節(jié)中自然的聯想。
。4)朗讀2、3、4小節(jié)中豐富的想象。
適當指導肯定語氣的朗讀情感。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05-31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02-16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5篇05-27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15篇[合集]01-25
天上的街市教案設計12-17
天上的街市作者12-17
《天上的街市》課堂教學實錄12-12
天上的街市優(yōu)質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