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研究報告作文集合9篇
在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報告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研究報告作文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占據(jù)著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教師和學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作文教學質(zhì)量不高卻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校學生作文的突出問題為作文興趣不高、作文內(nèi)容空洞、雷同、感情虛假、語言貧乏。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教師的習作教學方觀念與方式過于傳統(tǒng),不能適應當今素質(zhì)教育的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巨大的作文教師創(chuàng)新空間,教師必須深入學習,更新觀念,探索新課程、新教材之下的作文教學新思路,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習作信心與水平。
二、課題的確定
針對我校目前學生普遍存在的作文興趣不高、作文內(nèi)容空洞、雷同、感情虛假、語言貧乏等現(xiàn)象,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yōu)勢資源,在繼承傳統(tǒng)作文教學優(yōu)秀經(jīng)驗的同時,嘗試改革,確定課題:新課程、新教材關于作文教學的新思路的研究。
三、界定關鍵詞
新課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新的'課程觀,力圖根治現(xiàn)行課程體系的弊端,構建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實現(xiàn)了課程概念的重建。
“課程”一詞,拉丁語詞根的意思是指“跑道”,因此關于課程的概念,較為常見的解釋是“學習的進程”,也就是說不是靜態(tài)的跑道,而是動態(tài)的跑的過程。即使人們都同意“學習的進程”這樣的解釋,但不同的課程觀也存在著不同的理解。
我國課程研究專家對課程的解釋: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因素動態(tài)交互作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學生與教師的經(jīng)驗是課程;生活是課程;自然是課程。分門別類的教材只是課程的一個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融合起來,成為課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有機構成的時候,這個因素才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對新課程概念的這種闡述突出了新課程的最基本特征:整合。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當代課程改革的總的趨勢,即從現(xiàn)行課程到新課程的發(fā)展變化,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從強調(diào)學科內(nèi)容到強調(diào)學習者的經(jīng)驗和體驗;②從強調(diào)教學目標到強調(diào)過程本身的價值(“四因素動態(tài)”交互作用);③從強調(diào)教材的單因素到強調(diào)學生、教師、教材、環(huán)境四因素的整合(“生態(tài)系統(tǒng)”指互相影響、制約、相輔相承的有機整體);④從只強調(diào)顯性課程到強調(diào)顯性和隱性課程并重。(“環(huán)境”包括文化背景、管理機制、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等隱性課程內(nèi)容。)
從新課程概念的重新定位可以看出,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靈魂!盀榱嗣恳粋學生的發(fā)展”,意味著新課程體系必須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舊的教學模式(框架),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fā)展,培養(yǎng)出豐富多彩的人格。這是我國素質(zhì)教育課程體系的根本要求。
新教材:結合我校實際,本文“新教材”特指“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新思路:是指打破傳統(tǒng)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用素質(zhì)教育核心理念為指導,遵循新課程、新教材特點與規(guī)律,以新的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進行作文教學的新思想、新辦法。
四、文獻綜述
從古老的私塾到當今21世紀的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始終不變,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墩Z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將習作教學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隨著課改的深入發(fā)展,教師們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了多種作文教學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這些成功的經(jīng)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通過研究該課題,希望能將有效解決目前我校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創(chuàng)作文教學新模式,激發(fā)學生習作信心,培養(yǎng)良好習作習慣,鼓勵個性作文,提高學生習作質(zhì)量,同時嘗試指導學生習作在語言、思想、情感上體現(xiàn)個性、形成風格的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范圍及內(nèi)容
。ㄒ唬⿵摹皞鹘y(tǒng)說教”到多元模式,改課堂習作方法
。ǘ⿵摹皢我挥柧殹钡阶x寫結合,明閱讀教學重點
。ㄈ⿵膹娬{(diào)技巧到關注積累,養(yǎng)課外閱讀習慣
。ㄋ模⿵膯渭兠枋龅健吧钏俭w情”,倡張揚個性文風
。ㄎ澹⿵闹亍芭陛p改到重改輕“批”,揚自主習作信心
七、課題研究的辦法
行動研究法,觀察法
八、課題研究的對象
密云縣第二小學全體學生
九、課題研究的程序及表述形式
序號研究階段(起止時間)階段成果
名稱成果形式承擔人
主要階段性成果120xx年3月—20xx年7月成立課題組、完成課題前測,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王蕊
220xx年7月—20xx年3月年級研究成果課例、論文、隨筆、課堂教學教研組長
320xx年3月—20xx年7月課題組結題各項成果文集、課堂教學王蕊
最終研究成果序
號完成時間最終成果
名稱成果形式承擔人
1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專題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王蕊
2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教學教學設計集》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王蕊
3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教學文集》論文
隨筆王蕊
十、課題組織與管理
學習文獻:
1.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20xx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訂《語文課程標準》29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
3.楊再隋教授等編著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與輔導》P6,語文出版社,20xx年10月第一版。
4.錢夢龍《我和語文導讀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第一版
5.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第一版
研究報告作文 篇2
談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句詩出自于《楓橋夜泊》,這句詩是其中前兩句。作者是唐代的張繼。本詩是作者張繼上京考試,名落孫山后,心情沉重時寫的。
原詩全文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痹娋湟馑际牵呵锾斓囊雇恚凰疫h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橋邊。天空中明月已經(jīng)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映著這清冷的江水。秋夜伴隨著船中的作者,使他感到多么凄涼。
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詩人一方面寫了夜泊的.所見、所聞,描繪楓橋夜景,抒發(fā)了旅途寂寞的愁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作者這種見解,不僅寫出了自己的情感,還寫出了風景,讀后使人感到悲傷。
研究報告作文 篇3
一、課題的提出及重要意義。
作為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每次布置作文,學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談到作文教學,教師則常憂心忡忡。前輩教師嘆息說,沒想到現(xiàn)在的學生竟然不喜歡寫作;作家則說,沒想到現(xiàn)在的學生寫出的文章如此難看……
既然叫“作文教學”,學生作文寫不好,教師難辭其咎。事實是,很多寫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寫好,往往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多讀書,自己悟出來的,練出來的。教師只能適當?shù)刂笇Т蟾艑懛ǎ嗟氖且繉W生體悟、實踐。但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素養(yǎng),我們必須了解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多方面尋找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比欢,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卻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首先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愉快,他們的閱讀量很小,寫作基礎較差;其次是應試作文模式過早地影響了正常的寫作教學,使他們的寫作變得功利并趨于程式化;其三是課堂寫作缺乏有效指導,陳舊的`教學觀念阻滯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把寫作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水平往往優(yōu)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習作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比起單純掌握語文知識難得多,而我們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技巧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對作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的研究,理論上作一個整體的、序列的和系統(tǒng)性的探索并加以實踐,就難以進一步提高教師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水平和學生的習作水平。針對這些現(xiàn)象,我們確立了《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這一課題。
二、研究內(nèi)容和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是要探索和總結新課改的形式下小學作文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課標下,如何促進作文創(chuàng)作過程的優(yōu)化及如何促進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作文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從而形成一些小學作文教學的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結構。本課題要對如何促進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生活經(jīng)歷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提高教學效果進行研究,特別要對作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經(jīng)歷以及學生的個性體驗等要素的整合方法進行研究。
三、界定關鍵詞。
新思路:是指打破傳統(tǒng)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用素質(zhì)教育核心理念為指導,遵循新課程、新教材特點與規(guī)律,以新的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進行作文教學的新思想、新辦法。
四、文獻綜述。
當今21世紀的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始終不變,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墩Z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將習作教學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隨著課改的深入發(fā)展,教師們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了多種作文教學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這些成功的經(jīng)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對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典型學習指導經(jīng)驗和研究案例,進行分析、提煉,尋找內(nèi)在規(guī)律。
2、調(diào)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觀察、訪談和調(diào)查等形式總結提煉相關材料。
3、文獻資料研究法:查閱有關研究性學習的資料,對各子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根據(jù)課題的要求有所取舍,從而得出結論性的見解。
4、綜合研究法:即綜合運用上述各種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范圍及內(nèi)容。
。ㄒ唬⿵摹皞鹘y(tǒng)說教”到多元模式,改變作文課堂教學方法。
(二)從“單一訓練”到讀寫結合,明確閱讀教學重點。
。ㄈ⿵年P注素材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ㄋ模⿵膯渭兠枋龅饺肭槿刖常岢珡垞P個性文風。
。ㄎ澹⿵闹亍芭陛p改到重改輕“批”,揚自主創(chuàng)新的習作信心。
七、課題組成員及管理網(wǎng)絡。
為了保障本課題正常有效的開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課題領導管理網(wǎng)絡。
課題組組長:何存利
副組長:趙江田
組員:丁全民、程欣欣、田西航。
八、課題研究的對象。
周至縣終南鎮(zhèn)東大堅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
九、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10—20xx.11)
制訂課題實施計劃,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查閱同類課題的研究成果,著手開展研究。
2、實施階段:(20xx.12—20xx.8)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扎實開展實驗研究,通過文獻,調(diào)查、實驗等探索課題目標的實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累過程性資料,并定期小結。
3、總結階段:(20xx.9—20xx.10)
通過文獻、實驗等研究,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結題報告。
研究報告作文 篇4
一、立題背景及實現(xiàn)情況
1、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質(zhì)的綜合體現(xiàn)。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nèi)容之一。
通過實驗,我們?yōu)閷W生打開了與自然、社會、他人、自己溝通的大門,使學生能夠自如地富有興趣地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初步實現(xiàn)了初中寫作教學的目標。`
2、素質(zhì)教育召喚廣大語文教師加大力度進行改革,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語文作為擔負母語教學任務的基礎學科,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而語文教學現(xiàn)狀,特別是作文教學常受指責,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學。訓練缺乏系統(tǒng)性、科學性,往往是找個題目學生練,一次評改就完事,而且評改周期長。想起來就練,作文以外的教學內(nèi)容多了,就擠占作文時間,認為作文可練可不練,練好練壞一個樣。(2)違背寫作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僅僅操練章法、技巧等考試技巧,導致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套話空話連篇,不見個性,沒興趣作文。(3)學生缺乏寫作“激情”,對作文敷衍應付,或望而卻步,不愿作文,不敢寫作。這是我們研究的時代依據(jù)、現(xiàn)實需要。
我們以語文教師素質(zhì)提高作為突破口,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同時帶動其他語文教師學習,鼓勵大膽改革。廣大實驗教師認真分析了寫作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問題并且研究了對策。問題:
。ㄒ唬、語文學習不感興趣。據(jù)筆者抽查原所任班級七年級(10)班資料表明,85%的學生不喜歡聽語文課,95%的學生不愿意寫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學生說:"語文課學與不學無所謂,老師講得生動點還聽聽。"學生不愿聽語文課,有的是重理輕文思想的影響,有的是授課枯燥無味,由學語文不感興趣,導致學生害怕作文。為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襲、要么濫竽充數(shù);個別甚至不交。
。ǘ、缺乏觀察力。大藝術家羅丹說,生活中處處都有美,關鍵是我們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語文的內(nèi)涵包括社會生活的全部。面對絢麗多彩的沸騰生活。由于初中生不會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視無睹、麻木不仁,身在寶山不識寶,不善于思考生活給我們留下的啟迪,因而寫作時自然難免"肚中"無物。
。ㄈ、思想不成熟。初中學生由于閱歷尚淺,所以面對紛繁的社會現(xiàn)象,分不清主次、常感無從下筆。即使搜腸刮肚偶爾想到一些寫作題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圍繞中心選材,不知詳略得當有序地表達觀點。寫出的文章不是言之無物,就是東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寫《校園新貌》,同學們只會樓房、道路、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材料,不會深入一層,揭示由于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好。新世紀的教育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變,寫作能力將成為一個人的社會責任與謀生手段的重要標志。
(四)、立意淺顯,思辯性差。在作文中,學生總是把先前儲備好的思想內(nèi)容作為思想基礎的內(nèi)核,缺少對現(xiàn)有生活、社會的觀察與分析,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不能進行獨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觸角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復雜的深層,情感的基調(diào)只有歡樂輕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題,文章缺少個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簡單化。思想上的膚淺弱化導致了思想的簡單化、模式化。在學生眼里,狼永遠是兇殘的,狐貍永遠是狡猾的;議論文舉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領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遠是雷鋒、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維形成了某種慣性,而不是用大腦去思考、去挖掘問題的本質(zhì),沒有個人的見解和主張。
。、選題陳舊、缺少時代感。僵死的應試教育使學生深陷題海的十面埋伏,無暇顧及課外書乃至報紙雜志,即使必要的新聞也難得一見。這樣狹窄的視野,空空的大腦,導致作文底氣不足,腹內(nèi)草莽,選材時反來復去總是“老三篇”
。ㄆ撸、語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時閱讀量少,語言包括詞句積累貧乏,造成作文語言平淡無味,句式單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為師造文。很多學生認為作文是寫給老師
看的,什么樣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寫什么樣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萬人同言的現(xiàn)象,殊不知文章是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是對真善美的揭示,錯誤的作文觀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ň牛、教學無章可循。寫作教學缺少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教師只看高考,考什么練什么,講評也是就題論題,出現(xiàn)了七、八、九年級同寫一題的現(xiàn)象,這樣導致了作文中的錯誤重復出現(xiàn),嚴重挫傷學生寫作熱情。
措施:
。ㄒ唬、張揚個性寫作,切合興趣。
作文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靈,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出來,給學生放飛心靈的廣闊空間。因此要鼓勵學生敢于“出軌”,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思想去體會人生,“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寫生活日記,擯棄條條框框,寫個性作文。
(二)、開放寫作空間,開發(fā)興趣。
1、作文不僅局限于兩節(jié)課,讓學生充分醞釀,盡情抒寫。
2、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少一點限制,多一點寬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進講評形式,把評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傾聽自己的心跳,相信寫作水平的提高,關鍵是個人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
(三)、豐富寫作底蘊,培植興趣。
1、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從狹隘的書本中走出來,融入到社會生活中,豐富人生閱歷。
2、增強學生的思想底蘊,讀書不僅限于文學,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3、豐富語言。巴金曾說:“寫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誦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學生要大量誦讀經(jīng)典作品;另外,文章寫的有文采,還可以加強成語造句訓練和句式運用訓練。
。ㄋ模、轉變教師角色,匡扶興趣。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而不是講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對寫作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可采用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告別僅將作文當作“作業(yè)”的歷史,真正將作文當作無限豐富的活動。這是擺在每個教師腳下一條別無選擇的寬闊而又漫長的路。
寫作空間的開放、寫作底蘊的豐富、教師角色的轉變體現(xiàn)在和閱讀課、活動課有機結合,把寫作視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關注社會、人生,讓學生獲得真真切切的生活體驗;同時我們將閱讀當作學生積累生活、豐富閱歷、獲得知識、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平臺,讓學生通過閱讀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讀促進寫,寫促進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而活動課則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獲得了全面發(fā)展。這條人文化的寫作路子極大解放了寫作生產(chǎn)力,拓寬了作文教學空間。
二、研究過程及實驗情況
本課題以“初中興趣作文教學法的研究”為核心,著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與學;研究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在新理論指導下探索寫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過研究與實驗,在教師與學生的思想意識上取得重大突破,改變思維的懶惰局面,充分培養(yǎng)教與學對寫作的興趣。
課題伊始,我們確定了如下目標:
a)第一階段:xx年3月——xx年2月為準備工作、理論學習的實施階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邊準備邊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篩選培訓實驗教師,落實實驗班級。共設立了十個實驗班,每個年級設三個實驗班,并配置了對比班。
(2)制定總方案及各年級學期實驗計劃。計劃與方案納入學校計劃,科研處進行管理。
。3)建立實驗班與對比班檔案,注意積累資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列好表格。所有情況均有教科所具體管理,相關檔案存于專門的課題檔案中。這里列出xx年到xx年對比成績,可以看出抓興趣作文教學和不抓是不一樣的。
xx——xx年實驗班、對比班成績統(tǒng)計表
實驗班 對比班 學期末平均分 學年末平均分
語文成績 作文成績 語文成績 作文成績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這份粗略的表格統(tǒng)計顯示的總成績,語文基礎知識分值相差無幾,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較大,所以可以看出興趣作文舉足輕重的作用。
(4)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寫作水平,寫作心理等現(xiàn)狀。通過不斷的現(xiàn)狀分析,我們明確了當前所存在的問題,不斷修正我們的寫作計劃,采取針對性措施,在動態(tài)中實現(xiàn)寫作教學的發(fā)展。
研究報告作文 篇5
今天,我和幾個小伙伴在電腦上看到了一些有關于我國水資源的報告:
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噸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100,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鄢y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qū)的.地下水資源后,中國現(xiàn)時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
我們看了以后,深受影響,決定組織一個“水資源挽救小分隊”,我們將級別、工作都分好了,我們準備去街上進行采訪調(diào)查。我們一共三人,我和王健一組,負則采訪,朱柳締負則記錄。我和王健個拿了幾樣采訪工具,便在路頭采訪一些市名,大部份人說:“都怪那些把垃圾拋到河里的人,不然就不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覺得也有道理,歸納一下,我們“水資源挽救小分隊”覺得應該恰當?shù)厥褂盟Y源:沒用的廢水可以澆灌花草;淘米水可用以沖刷馬桶……我們也建議人們應該節(jié)約用水,并且我們也不能把垃圾、廢水等雜物拋入河中。
研究報告作文 篇6
我在去年的暑假去了南昌的植物園,令人念念不忘的是人心果、菩提樹、象腿樹,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人心果。
人心果是一種橢圓形的`紅色果實。長不過2厘米,表面上看去沒有什么神秘的地方?陕犞v解員阿姨說:"人心果的神秘之處在于它能改變?nèi)说奈队X。當人食用后,再食用酸味、苦味、辣味等各種味道的食物時,會立即變?yōu)樘鹞,時間可持續(xù)30-50分鐘!澳翘欤一氐郊倚南耄簽槭裁慈诵墓赃M嘴里,一切都會變成甜的?
后來,我問了爸爸媽媽,他們說:”可能里面有變味的東西,具體不太明了!坝谑俏疑暇W(wǎng)查看資料,才知道原來它含有一種變味白酶(又稱神秘果素),它雖然不能真正改變食物的味道,但可以改變?nèi)说奈队X,使吃過的食物感覺都是甜的。所以,人們吃過神秘果后,再吃任何食物都覺得是甜的。
看來,人心果的作用真大!我想下次在吃藥前吃一些人心果,那該不感覺到苦啦!植物是我們的朋友,請大家不要傷害它!
研究報告作文 篇7
一、問題的提出及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課改的深入進行,語文教學的改革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翻閱我們學生的習作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從選材上,還是文筆上,作文水平一般,有的還有跑題現(xiàn)象。由此看來,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作文教學研究對學生進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研究。
二、課題界定及其研究目標
。ㄒ唬┱n題界定: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能力。教學生在貌似不變的學習生活中,做個有心人,找到需要表達的內(nèi)容,認識生活的精彩紛呈!
提高學生從生活中調(diào)查研究、收集資料、整合有利信息,以及分析整改的能力。能充分運用這些信息。提高寫作能力,以寫作呈現(xiàn)生活。學生通過對生活的充分認識,做到有話可說,有文可寫,并且能夠寫的精彩。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ㄒ唬┱n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1、理論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币虼,寫作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渠道,是走向社會的“介紹信”,寫作是更好擁有生活的需要。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內(nèi)涵和建構主義理論是開展小學作文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2、實踐意義
通過開展此項課題研究,進一步更新作文教學觀念,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改革作文課堂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作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激發(fā)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使作文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改變學生作文存在“抄、套、編,假、大、空”現(xiàn)象,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說實話,說心理話,表達自己真實的看法,抒發(fā)自己真實的情感。
四、研究內(nèi)容
1、語文學習是與生活分不開的,因此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探索研究如何將作文訓練內(nèi)容向生活延伸。
2、如何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創(chuàng)設寬松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
3、如何在講評作文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如何在批改作文時實施多元化評價,讓學生品嘗習作樂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
4、如何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對生活的獨特視角和見解,有個性地表達。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說真話,寫真話,表真情。
五、課題研究的策略
。ㄒ唬⒓訌娎碚搶W習,更新觀念
扎實有效地進行理論學習,使研究的參與者樹立正確的觀念是開展課題研究的基礎與前提。因此,我們始終把更新教學理念作為首要任務來抓。
1、自主學習,深化理論素養(yǎng)
課題組要求每一位課題成員訂閱一份教學雜志,不斷充實、更新實驗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斷吸取“營養(yǎng)”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為更好地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并定期做好閱讀摘抄。
2、專題培訓,奠定課題研究基礎
每兩周開展一次課題研討活動;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分析、有總結。通過學習培訓,使課題組教師對“作文教學研究”的意義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明確了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能“我手寫我心、我口表我意”,自主地寫作,寫真實的文章,寫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實驗教師的認識不斷提高,為深入課題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ǘ﹪@課堂教學,深入研究
開展本課題以來,我們致力于作文教學方法的探尋,以自主作文的基本方式進行教學。每學期開展兩次課題研究課的設計、教學實施、反思活動,促進課題實驗的開展。
。ㄈ(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發(fā)展
開展課題研究,貴在探索,重在實踐。為此,實驗教師把開展作文課堂教學作為有效的作文教學的突破口,致力于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表真感、述真意,努力寫出有真實內(nèi)容、有獨特感受、有個性思想的文章。
六、課題研究的不足
本次課題研究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研究教學的積極性,雖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通過課題研究增強了教師的自信心。課題研究組成員在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長。然而,對于我們偏遠的農(nóng)村孩子來說,寫作文往往成為他們的難題。
1、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語言匱乏
農(nóng)村的師資配置不夠,很少有體育和音樂教師,還有資金的短缺,所以,校內(nèi)活動也很少開展。生活的單一,見識面的狹窄,加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沒有做到讀寫結合,不注意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和背誦。大部分學校又沒有圖書室,學生閱讀面狹窄,語言能力缺乏,不能充分表達內(nèi)心感受。
2、作文題材雷同,千篇一律
農(nóng)村大多遠離城市,村里人們生活很單一,見識較少。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課、下課的循環(huán)中度過。課外及節(jié)假日也只能在孩子們的嬉鬧中打發(fā)。加上鄉(xiāng)村一些教師把學生習作定位在一些優(yōu)秀作文選上,一上作文指導課就讀范文,或者不厭其煩地指導,甚至如何開頭,怎樣結尾,中間又怎樣寫具體都反復強調(diào),學生的思維被限定得死死的。本來學生就沒多少內(nèi)容可寫,教師這么一限制,寫出的文章理所當然雷同甚至千篇一律。總之,我們將在這一階段的基礎上,圍繞新課題改革的實際,緊密聯(lián)系實際汲取成功經(jīng)驗,克服研究中的不足,必須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把握住有利的時機,認真琢磨科學的指導方法,給學生營造起適合其樂于表達的作文平臺,讓他們以正常的心態(tài),愉悅的情感,足夠的勇氣與信心,步入人生書面作文表達的第一道門檻,使研究工作再上新臺階,讓我校教師在課題研究工作上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研究報告作文 篇8
(一)課題的提出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每當學生升入初一后,老師和家長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奇怪現(xiàn)象:有些同學進入初中后,簡直判若兩人。在小學他們作文寫得很好,記事清楚、完整,層次還分明,經(jīng)常獲得老師的贊譽;可到了初中,他們卻感覺無從下筆,寫作絲毫沒有進步,有的甚至還退步。經(jīng)過仔細分析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學作文教學不銜接,導致學生寫作學習困難、教師教學艱澀,致使整個作文教學陷入困境,這個問題已經(jīng)成為困擾中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棘手問題。
怎樣指導學生的作文由小學順利過渡到初中呢?教育學、心理學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要實現(xiàn)教學目的,就要激發(fā)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成績至關重要。
(二)實驗的理論依據(jù)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而語文學科以它獨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質(zhì)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實踐基地,其地位更是舉足輕重,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作文先做人”,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文教學質(zhì)量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質(zhì)和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形成和提高。
2、根據(jù)系統(tǒng)論觀點,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學是一個整體,小學、初中階段是作文教學的基礎階段,將小學高年級及初中作文教學結合,始終堅持從作文教學的整體性、相關性、層次性、有序性出發(fā),及時靈活地調(diào)節(jié)各教學要素、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組合的方式,從整體優(yōu)化的角度協(xié)調(diào)處理好兩者的銜接,使作文教學過程處于良好、有效、有體系的運行狀態(tài),最終實現(xiàn)中小學作文教學協(xié)調(diào)的、連續(xù)的發(fā)展
3、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表現(xiàn)自我的空間,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nèi)容”!安煌瑢W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教學中的分層評價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
我們知道,作文與生活緊相連,作文是生活的真實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搭建一個實踐活動的“平臺”,在課內(nèi)外和校內(nèi)外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延伸作文的空間。通過多種形式的作文活動,引導學生從熱愛作文活動中“暗渡陳倉”,從而巧妙地讓學生熱愛作文,逐步提高個性化作文能力。
(2)開放性原則。在教學觀念上,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在教學內(nèi)容上以現(xiàn)行教材為載體,但又不局限于現(xiàn)行教材,課內(nèi)與課外自然銜接;在教學模式上,不固守一種單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樣化的作文教學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堅持啟發(fā)式和討論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發(fā)現(xiàn)新途徑。
(3)分類指導與全體參與原則:考慮各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分類指導學生,盡可能地引導每一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都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中小學作文銜接過渡。
。4)求實性原則。我們倡導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通過實驗,探索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普遍規(guī)律,追求最佳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效果。
。5)開放性原則。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廣泛吸收已有的實驗研究成果,廣泛團結有志于教學實驗與改革的同仁,求同存異,共同切磋探討。使課題研究呈現(xiàn)生動活潑,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標及方法
目前,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銜接出現(xiàn)了嚴重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此,探討出中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銜接的途徑和方法,使中小學作文教學銜接時少走彎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要求、內(nèi)容、方法和手段的差異。
2、探討出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空白處,尋求突破口。
3、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時間安排、學習方法、習慣對語文能力的影響。
4、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脫節(jié)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與學生心理對話的途徑,在教法與學法的結合上尋求接軌點。
5、探討中小學作文教學銜接的途徑、方法和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研究方法
1.調(diào)查法調(diào)查中小學作文教學方式、內(nèi)容,作文模式及現(xiàn)狀。
2.實驗法主要是對制定的方案開展實驗。
3.統(tǒng)計法主要是統(tǒng)計學生的作文成績和課題研究資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樣本數(shù)據(jù),經(jīng)過統(tǒng)計處理,分析變化規(guī)律。
4.追蹤法主要是記錄實驗班中每一個學生的階段作文測驗成績,歸納正確的實驗結論。
(五)實施步驟
了解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探索中小學作文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的銜接。
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實驗準備階段
確定實驗對象,組成課題組;查找相關資料,學習心理學、寫作學、系統(tǒng)論等相關理論;搞好學情調(diào)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教學現(xiàn)狀;編擬實驗方案。
。1)教師理論準備:學習新課標理論,把中小學作文教學目的、要求、內(nèi)容進行比較,明確中小學兩個階段的差異與聯(lián)系,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分析學情,采取時適時教學方法。
。2)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要向學生講明小學字、詞等基礎知識多,閱讀理解少,時間充足,重機械記憶,形象思維。初中由于課目增多,相應地學習語文的時間少,重理解記憶,抽象思維;老師講得少,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多,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應大大加強。
。3)做好學情抽樣調(diào)查,了解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教學現(xiàn)狀,編寫調(diào)查報告,并以此為依據(jù),編擬好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實驗初級階段
形成研究網(wǎng)絡,初步形成教研常態(tài)模式;組織學習,開展活動;寫好實驗教案,搞好實驗研究;收集試驗優(yōu)秀作文等。
(1)加大語文知識的積累量,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加難的課文,難免有諸多不適應,小學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老師要把住記憶特點--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據(jù)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適當重視形象思維。如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的視聽效果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2)貫徹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做好作文習慣、作文方法的銜接。適當引導學生研究“單元學習要求”及“預習提示”,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講授新課,重點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導發(fā)現(xiàn)作文的方法,逐漸改變依賴老師的習慣,養(yǎng)成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好習慣。
。3)展開讀寫雙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開放式讀寫的大語文銜接。讀寫被稱為語文的兩翼,是語文的兩支柱,但是在小學大多數(shù)學生寫的都是“套路文”。老師一讓寫好人好事,不是誰給誰補課,就是下雨了誰的傘自己舍不得用,留給別人。這種作文內(nèi)容陳舊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教思想的封閉和僵化,學生思維靈性被扼殺。必須從這種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從閱讀或學到方法或理解內(nèi)涵,再延伸到寫作,或談感受,或學技巧,把兩者結合得比小學時再緊密些,樹立讀是為了寫好,寫能更好地促進讀。
有人說:“日記很小,只容得下我一個人,日記很大,又可包羅萬象!庇捎谌沼浱厥獾镊攘,決定了日記提高一個人的語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領的特殊作用。記日記是小學時形成的良好習慣,中學需要鞏固好發(fā)揚好,使它成為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實驗中期階段
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搞好階段性總結,針對存在問題,調(diào)整實驗方案,繼續(xù)進行實驗;收集整理好試驗教案,實驗總結,實驗報告,實驗文章,實驗作文,競賽成果等。
(1)開展實驗匯報課,課題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上階段成果。
。2)繼續(xù)抓好學生作文積累工作,完善“讀書報告會”、“觀察描寫作文訓練”模式,并在其它實驗班推廣。
。3)開展學生作文競賽,評選優(yōu)秀作文,并匯編成冊。
第四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實驗驗收結題階段
舉辦優(yōu)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撰寫試驗總結;準備好結題所需各種材料,迎接結題驗收。
(1)舉辦實驗優(yōu)秀課堂展示活動,評選出兩節(jié)優(yōu)質(zhì)公開課示范推廣。
(2)收集匯總實驗材料,并進行篩選整合,匯編成冊。
。3)進行實驗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與分析:
1、通過調(diào)查分析總結,發(fā)現(xiàn)中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著以下現(xiàn)狀:
。1)作文的重要性沒有得到體現(xiàn),師生普遍不夠重視。
調(diào)查結果顯示,88.3%的教師認為作文很重要,認為作文不重要的為0;42.3%的老師認為學生寫作文的態(tài)度是被動的,純粹為了完成作業(yè)。57.2%的學生討厭作文,61.3%的學生不愿意寫作文。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普遍都認為,作文不像數(shù)理化、外語一樣,短時間內(nèi)難以見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難上加難。其次是考試分值的安排,作文從屬于語文學科,在語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據(jù)了50分,可謂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學科與語文地位相當,作文當然沒法比較。第三,作文教學從屬于語文教學,語文所涉及的內(nèi)容眾多,作文教學是其中一部分,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講解課文,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精力過多地光顧作文,每周一節(jié)作文課就算是很奢侈的,學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課。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學被輕視,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認可,致使作文教學成低效教學。
(2)中小學作文教學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學作文教學脫節(jié)。
中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各自根據(jù)教材編排的內(nèi)容教學,沒有機會或者根本不會去想了解中小學作文銜接教學中應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顧全局,不統(tǒng)籌兼顧,因而教學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77.3%的小學生認為教師指導作文方法是反復講解,輔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復寫。67.5%的小學生認為老師重點講的是語言表達,很少涉及表達技巧;41.9%的中學生認為中學教師指導作文是講解再寫作再講解再寫,51.7%的同學認為老師重點講表達技巧。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高年級作文訓練大多按照命題——審題——立意——選材——起草——謄寫——批改——講評程序進行,教師一般結合范文或范例向學生傳授寫作知識,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寫出一篇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文章。這種教學方法把學生置于完全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會變通,有的學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觀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學生依賴性強,導致學生進入初一后,因教師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筆,學生作文水平何談提高。
。3)中小學作文教學側重點不同,評判標準不同,造成中小學作文教學難以銜接。
新課標對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要求是: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新課標更多關注學生的記敘能力,對表達方式?jīng)]有具體要求。新課標對中學作文教學的要求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根據(jù)表達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根據(jù)這個要求,中小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指導時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調(diào)查結果表明,小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中,有56.2%注重的是語言表達,40.1%注重結構布局;而中學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中,有40.3%的教師注重語言表達,35.5%的教師注重的是表達技巧。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小學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在自己掌握的語言、文字、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敘寫親身經(jīng)歷或耳聞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條理清晰地、具體、形象、生動地表述出來,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這樣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學階段,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不但語言表達比小學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達技巧的訓練,這對以前沒有經(jīng)過這方面專門訓練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因為小學作文的認知水平只停留在“寫實”這一感性認識上,知道什么就寫什么,中學則強調(diào)的是“寫意”,它涉及了表達方式、表達技巧之類的抽象思維內(nèi)容,這無疑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因而小學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學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會被初中教師以“平淡、乏味、毫無文采可言”而判為劣作,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剛進入初中就對作文感到茫然而無所適從,造成作文不但沒進步,反而還不如小學水平的現(xiàn)象。
。4)閱讀積累的缺失,造成學生寫作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吸收,習作是表達,材料的積累是寫好文章的關鍵。從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來看,只有23.7%的學生經(jīng)常閱讀課外書,有57.1%的學生偶爾讀讀,而19.2%的學生根本不讀;有15.6%的學生堅持寫日記或讀書筆記,66.3%的學生偶爾寫寫,18.1%的學生根本不寫。從這些數(shù)據(jù)來看,很多學生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比較隨意,只憑自己的興趣,沒有當做一項學習內(nèi)容來對待。究其原因,是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教師引導不到位。閱讀的缺失,造成寫作材料缺乏,從小學到初中反反復復就是那么幾件事,事例陳舊,老套,要寫新穎獨特的內(nèi)容,學生就無話可說了,自然就不愿寫作了。
2、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1)改變教學理念,提升對初中及小學高年級段作文重要性的認識。
根據(jù)新課標的“大語文觀”,作文教學也要樹立“大語文觀”,要深刻領會新課標對中小學作文的總體要求和階段目標,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視,給作文教學以應有的地位。認清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恰當?shù)乇磉_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學校要保證作文教學時間,為作文教學的提高創(chuàng)造條件。
。2)加強教師作文教學,探索作文教學的新途徑。
教師作文指導水平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學的關鍵。要提高教師的作文專業(yè)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加強教師的專業(yè)理論的培訓,實踐經(jīng)驗的操作,可以舉辦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培訓班或研討活動,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這一先進設備,進行網(wǎng)上通識培訓,將好的經(jīng)驗有針對性地推廣,以此來打造一批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同時,教學研究人員要深入學校,和一線教師一起,根據(jù)各學段的不同要求,編寫出專門的作文教材,明確作文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用以指導實踐。
(3)改變作文指導方式,注意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的傳授。
當前作文教學指導,主要是以教師點撥為主,總體上是按照“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的模式進行,教師指導時往往以范文為摹本,引導學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讓學生硬背范文,應付考試。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能動作用,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發(fā)揮出來,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我們要建立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機制,這個機制應是以學生為本,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生活的特點,選取切合學生生活的話題,這樣學生才能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儲備,才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小學高年級教師在進行作文指當時,應將眼光放遠一些,適當對學生進行一些表達方式的引導,讓學生提前站上高一級臺階,為中學打好基礎。中學教師在學生剛入初中時切不可過快地提高要求,應給學生一段磨合的時間,承續(xù)小學的教學重點,逐步轉移到中學軌道上來。然后才正式介入寫作知識與寫作技巧的指導,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審題,如何構思,如何選材,如何立意,如何表達,循序漸進,日趨提高。切不可操之過急,急于求成。
(4)重視閱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這是許多作文成功的經(jīng)驗,F(xiàn)行的學生課本中大量的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美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除了讓學生學習文章內(nèi)容之外,更應當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即要讓學生在理解作者“寫了什么”的同時,更要知道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學生在獲得閱讀體驗的同時,又獲得了寫作知識。當然,光有課本內(nèi)容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告訴學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還可以閱讀一些精美雜志,諸如《讀者》,《少年文藝》《意林》之類,讓學生從中選取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美文來閱讀,只要學生看得懂,就一定會有收獲。另外,一味地看書,不做筆記,效果特差,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摘抄,抄優(yōu)美語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還可以讓學生寫寫讀書筆記,將自己閱讀所得及時記錄下來,這些都可以成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這些素材,學生寫作猶“如魚得水”,還愁寫不出好文章?
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由于我們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引導教師加強理論學習,進行深入探討,大膽進行實驗,所以廣大教師在學習與實踐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成為學校的業(yè)務骨干。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心理及精神狀態(tài)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實施三年來,學生學習內(nèi)驅力顯著增強,興趣提高了。學生作文速度、寫作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從學生和家長的反映看,效果喜人,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現(xiàn)象。
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他們自信了、活潑了,友愛了,堅強了。學生再也不會“談寫色變”了,寫作積極性的大增,帶來了成績的提高。
。ㄆ撸┭芯拷Y果評估
通過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突出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通過對中小學作文教學內(nèi)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異的探討,提高了教師作文教學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
2、作文現(xiàn)狀的分析對小學作文教學有借鑒、警示、指導作用,薄弱環(huán)節(jié)可以及早加強;對中學作文教學有前瞻性,避免中學的重復教學,從而全面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ò耍⿲嶒灧此
1、雖然對課題實驗研究的正確理念已進行多次學習,但將正確理念轉變?yōu)榻虒W的行為,仍存在著差距。
2、課堂教學是課題實驗應該關注的重點。觀念的轉變,師生關系的正確定位,有待進一步解決。目前的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現(xiàn)狀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著。
3、課題實驗的諸多問題還有待解決。如超前性與統(tǒng)一性;實驗性與常規(guī)性;指導性與研究性;機械性與靈活性;研究性與發(fā)展性;模式化與個性化;試驗研究與理論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綱要》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中學語文》中的《初中作文分層次能力訓練的實驗研究》20xx.4.3
《語文新課程標準》
魏書生《語文教學探案》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加載中,請稍候......
研究報告作文 篇9
那天,我去爺爺家玩,看到桌上的仙人掌,我不禁想起那次我研究仙人掌的經(jīng)歷。
我記得那次,我在家里的陽臺上看見一株仙人掌,它粗壯的根像消防隊救人的繩索一樣,長著許多小刺,像一把把鋒利的小寶刀一樣,它全身像一大大的'魚叉,張牙舞爪的,好像在說:“你來打我吧,我保證把你刺得流血!彼啻溆,像一個無暇的綠寶石。風一吹,它隨風搖蕩。好像一位舞蹈演員開始了它的表演。
突然一個問號從我腦間閃過,仙人掌為什么可以長時間不澆水,難道跟書上說的一樣,仙人掌只要偶爾澆一下水。我急得直跺腳,我抓耳撓腮,像一只猴子一樣,我決定打破砂鍋問到底。
我先在在家里拿來的一雙手套,套在手上,再找來了一把小鏟子,來到仙人掌前,我開始專心致志地把仙人掌挖出來,我眉頭緊鎖,生怕它跑掉似的,像一頭惡狼看見了一只肥美的小羊羔,我把仙人掌挖了出來,只見它有兩根主莖,上面有許多須,像古代關公的胡子一樣。我又找來了一個小注射器,吸了點水,往仙人掌的莖里注了點水,過了幾小時,仙人掌開始有些變黃了。我開心地手舞足蹈,因為我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地去問爸爸這是怎么回事,他雙手交叉,驕傲地說:“這因為每到下雨,仙人掌會把水吸足,以便應急。”我開心的心比吃了蜜還要甜,因為把仙人掌之謎給解開了。
啊,仙人掌是多么神奇啊!只有一點水就可以生長,它是多么偉大啊!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沙漠變成綠洲。
【研究報告作文】相關文章:
研究報告的作文 關于研究報告的作文03-30
研究報告的作文12-22
研究報告作文07-22
關于研究報告的作文12-25
研究報告作文60003-01
【優(yōu)選】研究報告的作文02-18
(實用)研究報告作文08-03
科研課題研究報告_研究報告07-14
研究報告08-28
研究報告作文經(jīng)典15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