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7 01:59:12 設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小數除以整數

 。ń滩牡24頁例1)

  教學目標:

  1、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小數除以整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類推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4、結合教學內容,在適當的教學情景中向學生滲透簡單的法制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法制意識與法制觀念。

  5、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主要滲透《全民健身條例》。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224÷ 4 256÷ 6 345÷ 15

  2、重點說說224÷ 4這道題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復習整理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二、創(chuàng)設情景:

  1、情景圖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鍛煉嗎?經常鍛煉對我們的身體有益,請看王鵬就堅持每天晨跑。根據圖上你們了解了哪些信息?

  學生:在公園里有很多老人、小孩在鍛煉身體。

  學生:現在我們生活好了,注意鍛煉身體的人也多了。

  教師:我們再來看這組圖片(出示運動員的成績圖片)

  教師:體育健兒們?yōu)榱藝业臉s譽在大賽中勇敢拼搏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同學們,為了發(fā)展體育事業(yè),增強人民體質,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為了發(fā)展體育事業(yè),增強人民體質,國家頒發(fā)了《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條例》中規(guī)定:我國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為了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國家逐步為各地完善體育設施,為人民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

  2、出示:《全民健身條例》

  第二十一條:學校應當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1小時的體育活動。

  第二十二條:學校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全校性的運動會;有條件的,還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遠足、野營、體育夏(冬)令營等活動。

  三、教學新課:

  1、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

  師:這里的除法和前面學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書課題:“小數除以整數”。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該怎么除呢?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學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提問:在用這種方法計算時有什么感覺?(比較麻煩)

  2、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種簡便算法,就是直接用小數除以整數。教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3、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指導學生列出豎式后,教師先把被除數小數點及后面的4蓋住,問學生:22除以4會計算嗎?算出來后接著問:余下的2表示什么?(表示2個一)

  這時把蓋住的部分揭開,并且把小數點后面的4寫在2的后面,問學生:這個24又表示什么呢?(24個十分之一)。

  師:現在用24個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呢?(每份是6個十分之一)。怎樣在商上面表示6個十分之一呢?(在6的前面點上小數點)。

  提問:用這種方法計算的結果和把22.4千米化成米計算的結果相同嗎?(相同),說明了什么?(說明這道題的結果是正確的)。

  觀察:我們今天所學的'22.4÷4和我們復習題的整數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經過上面的探討,你覺得應該怎樣計算小數除法呢?按整數除法的方法計算。

  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5)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理解后回答“因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

  也就是說,被除數和商的相同數位是對齊了的,只有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師:同學們贊同這種說法嗎?(贊同)老師也贊同他的分析.

  教師:大家會用這種方法計算嗎?(會)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算一算.

  四、拓展知識外延

  1、列豎式計算。

  25.2÷6 34.5÷15

  2、計算下列各題。

  9.42÷6 94.2÷6 87.64÷7 876.4÷7反饋后教師問:如果計算出第一題的結果是1.57,你能估計出第二題的結果嗎?已知第三題的結果是12.52,你能說出第四題的結果嗎?為什么?

  生:看被除數的小數點。師:看被除數的小數點想什么?

  生:想商的小數點。

  3、根據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題。

  58.23÷3=5.823÷3=582.3÷3=

  五、課堂小結

 。ㄒ唬﹩l(fā)學生總結本堂課的知識。

 。ǘ┙處煔w納總結。

  六、作業(yè)布置

  1、課堂作業(yè):完成教材第24頁的“做一做”。

  2、課外作業(yè):完成同步練習。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

  教學背景:平方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概念,它的意義是表示兩個相同的乘積。對于這個概念,好象很簡單,但要真正理解透徹,卻一點也不容易,書本是在第46頁例3教授正方形面積字母公式時才第一次呈現平方數的意義、寫法與讀法,如果按照書本的方法去教,學生要真正掌握平方數這個概念,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平方數又是立方數的基礎,更是以后六年級的圓面積的計算的基礎,因此設計這個微課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平方數這個概念。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平方數讀寫及其含義,會計算簡單的.平方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從具體數到抽象的字母,引導學生探索、體會平方數的意義,發(fā)展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感悟初步的代數思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美,激發(fā)學生對代數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探索、團結合作的精精神,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

  教學重點:有具體到抽象,真正理解平方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平方數的計算。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

  課件演示(以下簡寫成P):8×5 2×a a×2 c×1 3×5×t

  師:算式中的乘號能省略嗎?如果能,請寫出省略后的算式。

  生說答案,同時演示答案。

  師:2×a=2a和a×2=2a,為什么兩題的答案都一樣?

  生:因為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所以兩題的答案都一樣。

  二、新授:

  1、P:乘法算式:4×4,6.5×6.5,8.7×8.7

  師:觀察這三題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兩個因數都相同。

  師:當兩個因數相同時,我們可以寫成平方數的形式,例如:4×4=42,讀作4的平方,表示2個4相乘。4表示相同的因數是4,右上角的小“2”表示因數的個數有2個。(課件同時演示)

  生:后兩個乘法算式也可以改寫成平方數。6.5×6.5==6.52,讀作6.5的平方,表示2個6.5相乘。8.7×8.7==8.72,讀作8.7的平方,表示2個8.7相乘。

  2、P:a×a,s×s,y×y×4

  師:這一組算式你會改寫嗎?

  生:會,a×a==a2,讀作a的平方,表示2個a相乘。s×s==s2,讀作s的平方,表示2個s相乘。y×y×4==4y2,讀作4y的平方,表示2個y相乘再乘4。(課件同時演示)

  師:你真棒!我們要記。簝蓚相同字母相乘要寫成平方數的形式。

  三、練習:

  1、P:0.12 = 0.32 = 82 = 202=

  師:這些平方數你會算出結果嗎?

  生:0.12=0.1×0。1=0.01 0.32 =0.3×0.3=0.09

  82 =8×8=64 202= 20×20=400

  師:你在做題的過程中覺得哪題最容易出錯呢?

  生:0.32最容易算成0。9和202最容易算成40,真的要細心!

  2、P:把結果相同的兩個式子連起來。

  a2 2.5×2.5 x×x 62

  x2 6×2 2.52 a×2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題吧,提醒一下你們,不是每個算式都有好朋友跟它相連的。

  生:2.5×2.5與2.52相連,x×x與x2相連。

  師:那為什么剩下的四個不相連呢?

  生:因為a2表示2個a相乘,而a×2是表示2個a相加,意義不同,所以不連。同樣的,因為62表示2個6相乘,而6×2是表示2個6相加,意義不同,所以也不連。

  師:說得很對,同學們只要牢牢記住,平方數指的是兩個相同的數相乘,這樣就能掌握好平方數這個概念了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制五年級上冊第21、22頁的例5、例6。“做一做”及練習四。

  學習目標:

  1、知識: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方法。

  二、方法:遷移應用。

  三、情感:體驗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學習重點: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及突破策略:

  掌握被除數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再除。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學習流程:

  【閱讀質疑自主體驗】

  自主閱讀課本21、22頁。

  一、閱讀提示1:除數是小數怎么計算?

  二、閱讀提示2:被除數位數不夠怎么辦?

  【合作質疑互動體驗】

  同桌交流計算方法,解決不了的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歸納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應用質疑矯正體驗】

  1、不計算,把下列各題的除數化成整數。

  2、根據6。3÷2.1=3填空。

  6.3÷21=

  63÷2。1=

  0.63÷2.1=

  6.3÷0.21=

  3、練習四第1至9題。

  【變式質疑深入體驗】

  學習鏈接1:

  1、本節(jié)課應學會的.數學知識:

  2、本節(jié)課應學會的數學方法:

  3、在解題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

  學習鏈接2:

  在○里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81○0.5=40。581○0.5=54

  81○0.5=16281○0.5=82.5

  我會用知識樹把今天的學習任務記錄下來:

  學習反思:

  天的學習,我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現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現不夠好,今后要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體表現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體積與容積(教材41—42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能力目標: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增強合作精神和喜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系和區(qū)別。

  1、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為什么烏鴉最后能喝到水呢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生自由發(fā)言)

  師:烏鴉喝水的故事其中蘊藏著什么數學知識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就會明白。

  (設計意圖:利用故事導入,激興設疑。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體有大小。

  師:你們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一大、一小的兩個紙箱,教師邊說邊從紙箱中拿出2個量杯、一個紅薯和一個土豆等物品。)

  生1:一個大紙箱和一個小紙箱,三個玻璃杯。

  生2:一個紅薯和一個土豆。

  師:你認為紙箱和量杯哪一個比較大?

  生:紙箱大,量杯小。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比較大,哪些物體比較小呢?(學生例舉生活中的物體,并指出誰大誰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為下面的探索活動打下基礎。)

  2、提出問題,研討解決方法。

  師:你們說紅薯和土豆比,誰大?

  生1:紅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為它們的形狀不一樣不好比較。

  師:誰說得對呢?你們能想出辦法讓大家知道哪個大,哪個小嗎?

 。1)學生獨立思考想辦法。

 。2)指名說。

 。ń處熃Y合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和引導。)

 。ㄔO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不僅增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能力。)

  觀察實驗,感知體積的意義。

  師:你們說得很好,我們可以把它們放到量杯里,哪個水杯水漲得高,哪個就大,好,老師現在就來給大家演示一次。

  師: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紅薯和土豆哪個大,應該在兩個相同的量杯里放入同樣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來,無法正確判斷。請大家在下面注意觀察,兩個杯子的水面分別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教師把紅薯和土豆分別放到兩個裝有同樣多水的.量杯里。)

  生1:杯子的水面升高了。

  生2:放紅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少。

  師:水面為什么會升高呢?

  生:因為紅薯和土豆會占一定的位置,水并沒有增加。

  師:那就是說紅薯和土豆在杯子中都會占一定的空間。

  師:為什么水面的高度不同呢?

  生:因為紅薯和土豆的大小不一樣。

  師:你現在認為紅薯和土豆,誰大?說出你的理由。

  學生獨立思考。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生1:紅薯大。因為放紅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高,說明紅薯占的空間大。

  生2:土豆比紅薯小,因為土豆占的空間比紅薯小。

  師:從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紅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它們占空間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其實,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如,粉筆占有一定的空間,數學書也占有一定的空間,你能再舉出一些物體占有空間的例子嗎?

 。▽W生舉出各種實例說明物體是占有一定空間的。)

  教師揭示概念并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有空間的大小不同。學生經歷了實驗、觀察、交流等探究過程,感知了體積的實際含義。)

  設計實驗方案,感知容積的意義。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教具,它們都是放在哪里的?

  生:老師把它們都放在紙箱里的。

  師:像量杯、紙箱這樣能容納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還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東西多,哪些容器放的東西少?(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容器。)

  師:(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水杯)這兩個水杯哪一個裝水多呢?你能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解決這個問題嗎?

 。▽W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組上臺做實驗。)

  學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傧劝岩粋水杯裝滿水,再倒入另一個水杯,如果第二個量杯中的水不滿,說明第二個水杯大;如果第二個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滿了,而且沒有剩余,說明兩個杯子一樣大;如果第二個水杯中的水不僅滿了,還有剩余,說明第一個水杯大。

 、谙劝褍蓚水杯都裝滿水,再分別把水倒入第三個水杯,以第三個水杯里的水的多少來判斷誰裝的水。師:兩個杯子裝得水不同,說明兩個杯子所能容納物體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板書)。杯子里所能容納的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

  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生1:紙箱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紙箱的容積。

  生2:冰箱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冰箱的容積

 。ㄔO計意圖: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探索的欲望。為學生提供實物進行直觀操作演示,使學生充分感知容積的意義。)

  4、區(qū)別體積和容積。

 。ǔ鍪荆耗Х胶脱b滿沙子的木盒)

  師:比一比,它倆誰的體積大?誰的容積大?

 。ń涣髦惺箤W生明白:只有能夠裝東西的物體,才具有容積。)

  師:木盒的體積和木盒的容積有什么不同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生1:木盒的體積是木盒所占空間的大小,木盒的容積是它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

  生2:木盒的容積就是盒子里所盛的沙子的體積。

  生3:木盒的體積比它的容積大。(引導學生發(fā)現:一般情況下,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ㄔO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感知“容積”和“體積”的聯系和區(qū)別,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師:現在誰能說一說,故事中的烏鴉運用了什么數學知識?

 。ㄒ龑W生聯系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來理解烏鴉的策略,并適時揭示課題:體積與容積。

  三、鞏固應用。

  (出示課件)

 。1)學生獨立思考。

  (2)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教師驗證。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體現了層次性、科學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是所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三、課后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對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P28例4,練習六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使學生經歷將一個數除以小數轉化為一個數除以整數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的工具。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三、教學重點:

  1、理解并掌握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數點定位問題。

  四、教學準備:

  數學書的情景圖、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小數除以整數及商不變性質

  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被除數小數位數不夠除法

  小數除法的驗算及鞏固練習 小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1、課件板演:4.08÷8

  2、計算下面各題。

  4.5÷18=48.126÷13=

  3、口答:按要求擴大下面各數,說一說小數點應該怎樣移動?

  擴大10倍: 0.5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擴大100倍: 0.36 (小數點向右移動二位) 2 (小數點向右移動二位)擴大1000倍:2.375 (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

  4、填寫下表。(課件)商不變的規(guī)律: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嗤谋稊,商不變。(舉例)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學例4。

 。1)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例4的情景圖,

  想:圖上有哪些信息?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解決問題嗎?

  (2)列出算式:7.65÷0.85

 。5)思考:這里的除法和前面學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ㄒ龑W生說出前面學的是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現在是小數除以小數)

  2、引出課題: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課題——小數除以小數。

  3、引導學生用二種方法解答。(想:a、除數是小數,應該怎樣計算呢?能不能將它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怎樣轉化?b、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小數點應該怎么辦?)

  第一種算法:把題中以米為單位的名數統一改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名數后再進行計

  算。

  第二種算法:(1)除數擴大100倍得85;(2)被除數也擴大100倍得765;(3)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除數和被除數需要同時擴大多少倍,應該怎樣移動豎式中的小數點,然后再計算。(用展示臺演示)

  9.12÷3.8= 0.756÷0.18=

  2、我能填出正確結果

  18.8÷0.8=( )÷83.64÷2.6=()÷26

  0.72÷1.6=()÷16 0.42÷0.35=( )÷35

  商不變的規(guī)律: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嗤谋稊,商不變。 先去掉( 除數 )的小數點,看除數有幾位小數,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向( 右 )移動幾位,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計算法則計算。

  四、布置課后練習:

  1、練習六 第1~5題。

  2、《家庭作業(yè)》 第3課時。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69頁真分數和假分數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于除法的關系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真分數和假分數內容既是分數意義的延伸,又是對原來分數理解的又一次補充。可見,通過學習真分數、假分數,可以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理解分數概念,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關于分數的數感,同時也下節(jié)課學習帶分數打下基礎。

  二、 學生分析

  在三年級認識分數階段,學生主要是從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角度來認識分數的,由于當時所認識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現在,引入了分子比分母大和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數,這就需要學生打破原有的部分與整體的觀念。又因真分數的意義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但假分數表示什么?在單位“1”不夠取的時候怎樣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數又有怎樣的現實意義,學生并不完全理解。因此,突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是個關鍵,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感受”和“體驗”概念的建立,結論的探索過程十分重要。

  本節(jié)課: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學習目標

  1、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能辨別真分數和假分數。

  2、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猜想、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探究問題,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并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讓學生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樂于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和特征。

  教學難點:假分數意義的理解和把分數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合作交流中學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有關知識,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有關分數的內容。

  1、出示□/4,這個分數有可能是四分之幾?

  (學生任意說出分母是4的分數。如:1/4、2/4、3/4、4/4、5/4,7/4……)

  2、學生用圓上的陰影部分來表示這些分數:

 。1)學生會表示1/4、2/4、3/4、4/4

  12344444

  (2)重點探究5/4的意義。(讓學生通過觀察理解5/4是把一個圓

  看作單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5份。如果學生錯誤理解為5/4是把兩個圓看作單位“1”,老師再準備一套同樣的圖加以對比。從而更加清楚5/4的意義。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

  3、利用5/4的經驗和理解用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

  【設計意圖:整個環(huán)節(jié),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充分的預設,從學生

  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精心設疑,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辨析等一系列的學習方法,巧妙地打破了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勢,有效突破了難點!

  二、觀察比較中得

  師:同學們成功的用分數表示出了每幅圖中的涂色部分,老師請你觀察這些分數,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標準給這些分數分分類。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想法。

  1、四人小組討論分類方法。

  2、生匯報分類情況,可能出現:

 。1)按分母相同和不同來分;

 。2)按分子與分母關系分:分子比分母;分子比分母大;分子等于分母。

  (3)按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分。(師根據學生回答把第二種分類方

  法板書在黑板上)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研究按照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關系進行的分類。其實這些分數在數學上都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嗎? 3、學生自學課本第69頁。

 。、交流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1)在數學上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

  (2) 分子比分母大的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板書:真分數和假分數) 5、交流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標準將復習中的分數進行分類,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因為上一環(huán)節(jié)對假分數意義的理解這一難點已經突破,對于真分數和假分數概念的揭示,難度不大,所以我采取讓學生自學的方法,得出什么是真分數,什么是假分數。然后引導觀察實物圖,比較真分數、假分數的值與1的大小關系,從而掌握真假分數的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鞏固練習中提升

  1、舉一些分數生搶答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判斷一個分數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關鍵要看什么?

  2、判斷(師口述)

  (1)真分數都比1小。()

 。2)假分數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

  5(3)媽媽買了一個月餅,我一口氣吃了 個。() 4

  【這兩題是基礎練習,主要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認識】

 。、把下列分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

  1/35/6 3/3 6/6 5/3 13/6

  0 1 2 3

  學生直接在直線上描點困難很大,為了更加有效加深認識和提升,我把這道題有梯度的呈現。

  (1) 判斷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

 。2) 出示動態(tài)的數軸,(讓學生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

 。3) 猜測真分數和假分數在直線的位置。

 。4) 在直線上描點(進一步抽象對真分數假分數意義的理解)

 。5) 通過觀察,驗證前面的猜測(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真分數集

  中在0---1之間的這一段上,而假分數則分布在從1開始向右的部分,進而體會到與先前的認識一致: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進一步加深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特征的認識,同時滲透猜測、驗證的數學方法,也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并能用語言描述化簡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yǎng)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會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口答

 。1)6m減去5m的`差;

 。2)8b減去5的差;

 。3)7x的4倍;

  (4)5x與2x的和再加上3。

  小結:我們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關系。

  二、探究新知

  (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簡

  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書店里購買練習本,練習本每本x元,小胖買了3本,小丁丁買了2本。

  師: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他們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1、解決問題一:他們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交流、反饋:3x+2x;(3+2)x 師:你能將式子3x+2x用更簡單的結果表示嗎?為什么是5x?(3個x加上2個x就是5個x。)

  板書計算過程

  3x+2x =(3+2)x =5x(元)

  答:他們一共要付5x元。

  師:式子3x+2x可以用簡單的5x來表示,這就是對含有字母式子的化簡,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化簡)

  提問:想一想,將3x+2x化簡為5x,運用了以前學習的什么運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簡)

  小結:以前學習的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含有字母的式子。

  2、解決問題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師:你能將3x-2x化簡嗎?(3個x減去2個x是1個x)寫出化簡過程。

  板書計算過程

  3 x-2x =(3-2)x =x(元)

  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

  3、試一試

  化簡下列各式

  m+7m 9k-8k 3+4x+3x 15x-9x+6x-6

  (二)用乘法結合律化簡

  1、出示:每本練習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亞各買了3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獨立列式,同桌交流。

  反饋,結合學生反饋板書

  做法1、

  3x+3x+3x =(3+3+3)x =9x(元)

  做法2、

  33x =(33)x =9x(元)

  小結:將33x化簡為9x,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2、試一試

  化簡:5x4 34a+6a 三、練習

  1、化簡下列各式

  剛才的這些算式哪些能化簡,怎么化簡?

  6m-5m 8b-5 7x4 5x+2x+3。

  再來兩題難一點的

  92x-3x (15m+9)3

  2、判斷

 。1)12x+9x3 =21x3 =7x ( )

 。2)42a+7a =8a+7a

  =15a ( )

  (3)3x+4y=7xy ( )

  3、選擇題

  長方形的長是3a厘米,寬是2a厘米,它的周長是( )厘米。

  A、5a B、6a C、10a D、12a

  4、將一個式子化簡后是12x,原式可能是什么?

  課堂小結

  說說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三)》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第一單元內容,在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和單個立體圖形以及幾何組合體,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將進一步學習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即根據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包括從給出的一個或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因此,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應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由于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發(fā)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系。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觀察、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形成經驗。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類似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jié)課中,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從而樂于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立體圖形。能分析和分辨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測和拼搭圖形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問題。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通過思考和分析,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從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經歷觀察過程,根據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體的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洋蔥微課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學生觀看洋蔥微課視頻《看圖猜物》

  師:看完視頻我們發(fā)現,只憑一張圖片是無法判斷這個物體是什么樣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觀看洋蔥微課視頻《根據正面擺小方塊》

  1、學生探究

  一共有4個小正方體,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小正方體,可以先一行擺3個小正方體,剩下的1個小正方體的擺放位置有如下幾種情況:

 。1)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后面,如下圖

 。2)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前面,如下圖

 。3)還可以這樣擺

  師:擺出的立體圖形的形狀是不同的,但是從正面觀察時,看到的圖形是相同的。還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嗎?

  2、學生思考,動手實驗

  大家在拼搭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會發(fā)現不同的結論。

  師:如果再增加一個同樣的小正方體,也就是用5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的形狀不變,應該怎樣拼搭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指導。提示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既可避免重復也可避免遺漏

  3、匯報自己拼搭的圖形

 。1)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2個的后面

 。2)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2個的前面

 。3)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后面

 。4)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前面

 。5)可以把1個擺在后面,1個擺在前面

  教師分別對各個學生所拼搭的圖形點評,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

  4、播放洋蔥微課視頻《擺小方塊時的特殊情況》

  師:大家現在想到的是不是一個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

  師:像這樣拿掉一個和兩個小正方體,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個小正方形的樣子。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練習一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后組織全班同學討論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有步驟、簡潔地進行操作。

  2.教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交流。

  對于第(2)小題,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擺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只看到一面是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

  3.教材練習一第5題:可以讓學生先直接作出判斷,再組織交流。

  4.教材練習一第6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么立體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如果搭成的圖形從正面看,最少需要3個正方體,還可能是4個、5個……

  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或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自己所搭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小組活動,由一名學生增加所給的條件,使其他人能準確地擺出這個立體圖形。

  5.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根據題意要求動手擺一擺,以此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3頁練習一的第3題:自己動手擺一擺

  五、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時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本節(jié)課讓學生觀看洋蔥微課視頻,直觀感受物體從各個面觀察的效果。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這幾個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學生把從正面,側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時有的學生感到很難。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是站在正面去看側面的,我想如果在課前復習時,先讓學生體驗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1.教材地位及作用

  《3的倍數特征》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3的倍數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倍數與因數及2、5的倍數特征的基礎上來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的。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在猜想中,通過動手圈畫百以內的數表,在觀察、分析、比較、驗證的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以后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運算等知識的重要基礎,這樣有利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體會前后知識學習的必要性。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數感。

  2.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2] 讓學生猜測、驗證3的倍數的特征。并在活動中能夠積極思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分析、比較、猜測、驗證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發(fā)現3的倍數的特征的這一規(guī)律。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2、5的倍數特征,他們會利用2、5的倍數特征進行遷移來尋找3的倍數的特征,由此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了學生想要探究的愿望,學生會在觀察、比較、分析及教師的指導、驗證中得出新的結論,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策略]

  1.以學生原有認知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學生剛學完“2、5的倍數特征”產生的負遷移,直接拋出問題,激活學生的原有認知,學生自然而然將2、5的倍數特征遷移到3的倍數特征的問題中來,由此產生認知沖突,萌發(fā)疑問,激發(fā)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很快進入了問題情境,猜測、否定、反思、觀察、討論,學生會漸漸進入探究者的角色。

  2.以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生展開探究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緊緊圍繞“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這個問題來開展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探究活動,組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逐步發(fā)現、歸納規(guī)律,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分析、概括、驗證、判斷等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從原有認知出發(fā),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2、5的倍數的特征,那么3的倍數又會有什么特征呢?誰能來猜測一下?

  生1: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比如33、66、99。

  生2:反對,個位上是3、6、9的數不一定是3的倍數,比如13、16、19就不是3的倍數。

  生3:個位上是0、1、2、3、……9 的數有的是3的倍數,有的不是3的倍數。

  師:看來只觀察個位不能確定是不是3的倍數,那么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研究。

  二、觀察比較、得出結論。

 。1)師:在百以內的數表中圈出3的倍數。

 。2)組織學生觀察、交流,并呈現已圈出3的倍數的百以內的數表。

  師:請觀察這個表格,你發(fā)現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把你的發(fā)現與同桌交流一下。學生交流后組織全班交流。

  生1:我發(fā)現10以內的數只有3、6、9是3的倍數。

  生2:我發(fā)現不管橫著看還是豎著看,3的倍數都是隔兩個數一出現。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剛才前面那位同學的猜想是不對的,3的倍數個位上是0-9這10個數字都有可能。

  師:個位上的數字沒有什么規(guī)律,那十位上的數字有什么規(guī)律嗎?

  生:沒有什么規(guī)律,1至9這些數字都出現了。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么發(fā)現嗎?

  生:我發(fā)現3的倍數按一條一條斜線排列,很有規(guī)律。

  師:你觀察的角度與其他同學不同,那么每條斜線上的數有規(guī)律嗎?

  生:從上往下觀察,連續(xù)兩數都是十位數增加1,而個位數減少1。

  師:十位數加1,個位數減1組成的數與原來的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發(fā)現3所在的那條斜線,另外兩個數12和21的十位與個位上的數字加起來都等于3。

  師:這是一個重大發(fā)現,其它斜線呢?

  生1:我發(fā)現6所在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于6。

  生2:9所在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等于9。

  生3:我發(fā)現另外幾列,邊上的30,60,90兩個數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數兩個數字的和是12,15,18。

  師:現在誰能歸納一下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師:實際上3,6,9,12,15,18等數都是3的倍數,所以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3)師:剛才是從100以內的數中發(fā)現了規(guī)律,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征。如果是3位數甚至是更大的數,3的倍數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請大家找?guī)讉數來驗證一下。

  (4)生自己寫數并驗證,然后交流,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三、鞏固應用,深化提高

  1.圈出3的倍數

  75、43、655、888、7431、5916、4012

  2、在□內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是3的倍數,你有幾種方法?

  127□ □3□ 11□2

  四、小結反思

  今天,大家自己探究了3的倍數的特征,請你們回憶一下,我們是用什么方法發(fā)現這個規(guī)律的?(生回答)

  附:[板書設計]

  3的倍數的特征

  12 1+2=3 15 1+5=6 18 1+8=9

  21 2+1=3 24 2+4=6 27 2+7=9

  33 3+3=6 36 3+6=9

  …… ……

  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

  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交流、傾聽、分享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體會分數加、減法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要約成最簡分數。

  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課件、圓形紙一張、課堂練習本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ò研∨笥押托∨笥颜f的話多讀幾遍,并認真完成下列內容,不懂的要反復思考,相信你一定會很棒的。

  1.從圖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問題?

  2.你是怎么計算的?

  3.嘗試完成90頁做一做第2題,同桌互相說說同分母分數相加和相減怎么計算?

  4.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知識嗎?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和分數有關的知識——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二、精講多煉

  預習檢查一:

  1.(出示例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師:蘭蘭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餅,媽媽把一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3塊餅,媽媽吃了1塊餅,,也可以說爸爸吃了()張餅,媽媽吃了()張餅。

  師:張餅表示的是(生:把一張餅同時分成八塊取其中的三塊也就是張餅)

  師:張餅表示的是(生:把一張餅同時分成八塊取其中的一塊也就是張餅)

  師:根據已知信息你能提兩個問題嗎?

  出示: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

  師:怎樣列式解答?

  預習檢查二:

  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1.涂一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在圓里用紅色表示爸爸的餅,用藍色表示媽媽的餅。

  2.說一說:請你根據所畫的圓來說說怎么計算?請左邊的同學說,右邊同學說。

  師:紅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餅)這1塊表示(生:這張餅的)(生:有3個)

  師:藍色代表什么?(媽媽吃的餅)這1塊表示(有1個)

  師指涂色的圓,所以(生:3個加上1個是4個,也就是)

  師:說說減法。

  生:3個減去1個等于2個,也就是。

  生:和的分數單位相同,可以把3個和1個直接加起來,也可以把3個和1個直接減。

  3.規(guī)范書寫

  4.歸納法則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算式你能發(fā)現在計算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嗎?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師:為什么分母不變?請聯系你所畫的圓想一想。

  生:把1個圓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總份數不變,分母也就不變。

  師:不看圖就看這幾個分數想一想為什么分母不變?

  生:這幾個分數的分母相同說明是分數單位相同,分母不變分數單位也不變,分子相加減,就是把分數單位的個數相加減。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課件出示)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齊讀)

  5.即時練習

  師:請同學們運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計算下面各題。

  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預習檢查三:

  要求:同桌互相核對答案,左邊的同學對右邊的同學說是如何計算加法的,右邊的同學對左邊的同學說是如何計算減法的?

  比較:這兩行的分數加法和減法有什么不同?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歸類整理師: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是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四、布置作業(yè)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知道3的倍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2、使學生在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以及數學表達的能力,感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使學生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課件出示:

  填一填:

  1、個位上的數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數一定

  是2的倍數,也叫_________。

  2、個位上的數是________的自然數一定是5的倍數.

  3、一個數,如果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這個數

  的個位上一定是_____。這個數最小是。

  4、最小的偶數是,最小的奇數是,最大的偶數,最大的奇數。

  2的倍數有: 。

  5的倍數有: 。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有:

  偶數有: 。

  奇數有: 。

  。

  課件出示

  師:用5、6、7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使這個數是2的倍數?說說什么樣的數一定是2的倍數?可以擺成5的倍數嗎?說說怎樣擺?什么樣的數是5的倍數?

  (生:口答)

  師:可以擺成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嗎?為什么?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觀察這個數的'個位。那么你能從個位上發(fā)現3的倍數的特征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

  (揭示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既可以鞏固已學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3的倍數的特征的教學過程中來,有利于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學生填一填)

  師:學生獨立填在課本19頁上,然后觀察。生:匯報結果

  1、課件出示:(學生填一填)

  師:學生獨立填在課本19頁上,然后觀察。生:匯報結果

  1 2 3 4 5 6 7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3的倍數的個位上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呢?(課件出示)生結論:3,6,9是3的倍數,但12,15,18個位上的數就不是3的倍數。(出示課件)

  師:根據一個數個位上的數字,能確定一個數是3的倍數嗎?(不能)那么3的倍數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3、觀察討論(二):3的倍數12和21。(課件出示)

  談話:比較觀察這兩個數,你能發(fā)現什么有趣的現象?(生:數字相同,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

  師:在3的倍數中,再找?guī)讉數,把他的數字順序改變一下,看看是不是3的倍數?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3的倍數,改變數字的順序后,仍然是一個3的倍數。

  師:在不是3的倍數中,也有這樣的數,你能把他們一組一組地排列起來嗎?(13,31;14,41;23,32;25,52;)這里又說明什么呢?

  生:一個不是3的倍數,改變數字的順序后,仍然不是3的倍數。

  師:由此推想,3的倍數的特征和數字的排列順序沒有關系,那與這個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字有關嗎?這里到底有什么奧秘呢?

  4、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

  (1)活動: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張數位卡,我們在數位卡上分別來擺幾個3的倍數,看看分別用了幾根小棒,F在請你在3的倍數中任意選幾個來擺一擺,開始。

  生:小組中完成并記錄,然后匯報,教師板書如:12:1+2=3

  師:有什么發(fā)現?(是3的倍數)

  (2)活動:下面我們反過來試試看,請你數出21根小棒,擺成一個兩位數,看看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操作后匯報結果21:2+1=3)

  師:現在你猜想什么樣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猜想:3的倍數,它的各位數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

  (3)活動:為了驗證這一猜想,舉例,如49×3=147,166×3=498等,使學生進一步確認這一結論的正確性。還可以任意寫一個數,利用這一結論來驗證,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數,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數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數。

  5、出示總結: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為了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使學生在觀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中,概括出3的倍數的特征。通過活動的方式,減緩學生在概括時的思考難度。教學時,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猜測、驗證的完整過程。由于學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數的特征時,只注意到了個位數,因此,學生在概括3的倍數時,也會很自然地尋找個位上的數的特征。但通過觀察,發(fā)現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有的是3的倍數,有的不是,于是產生認知沖突。經過進一步提示,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通過這樣的方式也使學生認識到:找出某個規(guī)律后,還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進行檢驗,看是不是普遍適用。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興趣。

  三、練習中提升認識

  通過完成“做一做”,哪些數是3的倍數?你是怎樣判斷的?明確方法: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可以先把這個數各位上的數相加,看得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練習三,4、下面哪些數是3的倍數?在下面的( )里面“√”。

  42 78 111 165 655 5988 ( ) ( ) ( ) ( ) ( ) ( ) 49 95 311 82 20xx 2222 ( ) ( ) ( ) ( ) ( ) ( )

  1、下面用數字卡片擺出的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在每個數后面增加一張卡片,使這個三位數成為3的倍數。

  2、在□里填一個數字,使每個數都是3的倍數。

  3、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進行課堂練習時,還可以把一些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經過不同的排列,再讓學生判斷,以加深對“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的理解。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談話: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設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的方法,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根據3的倍數的特征找出100以內3的倍數。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數學第九冊第28~29頁的例1、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五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2、使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經歷小數意義探索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用小數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在實際環(huán)境中理解小數的意義,會讀寫兩三位小數。

  教學難點: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例1的情境圖,提問:你知道例題中的這些數都是些什么數嗎?(小數)哪一個是你比較熟悉的?

  請你以0.3為例說說對小數有了哪些認識?根據回答相應板書。

  小結:我們已經認識了像這樣的小數,從今天起我們要繼續(xù)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

  新課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影響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道了什么。為了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我直接利用出示的例1圖,讓學生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學生回答完后,我借機談話揭示同時板書課題。這樣復習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在相隔一段時間之后再學小數,原有知識可能遺忘,利用復習能很好地發(fā)揮這些知識對將要學習的新知的遷移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發(fā)展的支點。同時用學生熟悉的情景作為學習的素材,可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體會到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之廣。

  二、1、例1教學

  提問:你能根據題目的要求用“角”或“分”作單位,說出一個信封和本練習簿的價錢嗎?

  指名回答問題。注意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完整。

  橡皮的單價0.3元是3角;信封的單價是5分,練習簿的單價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學小數的讀法:

  談話:信封的單價是5分,表示5分的這個小數你會讀嗎?那這個小數呢(0.48)那你知道像這樣的小數怎么讀嗎?

  0.05 讀作: 零點零五 0.48 讀作: 零點四八

  引導學生總結讀整數部分為0的小數的方法:讀的時候從左往右依次讀出各位上的數。

  3、初步感受兩位小數的含義。

  想一想:0.3元是幾分之幾元?也就是?0.05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0.48元呢

  小組討論交流。

  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為什么?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問:為什么?(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05元是5分,是5個 ,也就是1元的 。)

  根據上面的思路,讓學生說明0.48元是1元的 。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48元是48分,是48個 ,也就是1元的 。)

  板書:

  【設計意圖】對于例1我準備安排兩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來引導學生感知兩位小數的含義。

  第一層次,讓學生用“角”和“分”作單位說出橡皮、信封和練習簿等物品的價錢。通過“說”,激發(fā)學生已經積累的有關小數的知識經驗,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心理需求。同時適時的引導學生試讀小數并初步掌握兩位小數的讀寫方法。主要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讀寫兩位小數,培養(yǎng)學生類推知識的能力。

  第二層次,利用學生對元、角、分關系的已有認識,分別介紹把1分、5分和4角化8分改寫成以元作單位的分數和小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兩位小數的含義。 同時通過板書與提問滲透對單位1的初步感知。

  4、出示例2

 。1)認識兩位小數

  A、理解:1厘米是 米, 米可以寫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為什么是 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 ,就是 米。)

  B、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4厘米與9厘米。

  學生回答并說名理由。

  C、觀察板書:

  這三個分數都是什么樣的分數?(百分之幾的分數)這三個小數呢?(兩位小數)

  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知道兩位小數都表示百分之幾。

  (2)認識三位小數

  A、理解:1毫米是 米, 米可以寫成0.001米。

  指名理解1毫米為什么是 米。(1米=1000毫米,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就是1毫米,1毫米也就是1米的 ,就是 米。)

  B、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7毫米與15毫米。

  學生回答并說名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例2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兩位小數與三位小數的含義。因為已有例1的知識基礎,在例2的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米尺共同討論怎樣用“米”作單位表示1厘米的長度,明確因為1厘米是1米的1/100,也就是1/100米。所以寫成小數是0.01米。然后讓學生獨立寫出表示4厘米和9厘米的分數和小數,并要求學生們說明思考過程,進一步突出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的含義。最后我會這樣問學生:以米作單位的兩位小數表示1米的百分之幾,以同樣的方法教學例3,同時再次初步感知單位1。

  C、觀察板書

  米 米 米

  0.001米 0.007米 0.015米

  這三個分數都是什么樣的分數?(千分之幾的分數)這三個小數呢?(三位小數)

  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知道三位小數都表示千分之幾。

  5、思考:

  觀察前面出現的小數與分數的關系,你有什么發(fā)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觀點。

  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用小數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抽象的數學知識應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所以在例1、例2已有的感性基礎上,我會引導學生比較例1和例2中每組的分數和小數,啟發(fā)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小數的理解,初步抽象出小數的意義。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小數的意義,并強調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含有幾個數位,這個小數就是幾位小數。

  6、試一試:

  學生自主練習,進一步體驗分數和小數的聯系和意義。

  7、練一練:

  學生自主填空,交流時注意讓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進行說明。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蜘蛛和蝸牛每份爬行多少米,發(fā)現余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么是循環(huán)小數。

  2:會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huán)小數取近似值。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系統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以及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本課中,教材創(chuàng)設了蜘蛛和蝸牛兩動物爬得快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某些除法中余數和商的特點,從而進一步探索它們的規(guī)律,在這一過程中認識循環(huán)小數。有關循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小數的簡便寫法,是在“你知道嗎”中呈現的。

  教學重點:

  認識循環(huán)小數,會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huán)小數取近似值。

  教學難點:

  會正確表示循環(huán)小數,掌握余數和商的特點以及它們和被除數、除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師生做拍手游戲

  師: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游戲,下面請跟我一起拍手(先拍一下手,再拍兩下手)。

  2.你能接著畫下去嗎?

 。ǔ鍪荆骸鳌鳌稹鳌鳌稹鳌鳌稹?????)

  師:你知道下一個將畫什么嗎?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我發(fā)現上面的是2個△1○個依次出現,所以我認為接下來是△○。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做游戲的形式。在緩和學習氣氛的同時初步感受什么是依次,為學生接下來學習循環(huán)小數做好準備。)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ǔ鍪厩榫硤D)

  師:你們從圖中獲得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蜘蛛3分鐘爬行73千米,蝸牛11分鐘爬行9.4千米,它們誰爬行得快?

  師:如何可以知道它們誰爬行得快?怎樣列式?

  生1:可以比較它們的速度。

  生2:蜘蛛的速度可以用73÷3來計算,蝸牛的速度可以用9.4÷11來計算。

  2.解決問題

  ⑴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一個算式進行計算。

 、七呑鲞吽伎迹

 、偻ㄟ^計算,你發(fā)現什么問題?

  ②這兩道題里商的小數部分和余數有什么特點?

 、勰銈內绾伪硎具@樣的`商?

  3.匯報交流

  ⑴全班交流:

  師:請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你們組的結果,有什么疑問可以提出來?

  生11:我們發(fā)現怎么除也除不盡,73÷3的余數始終是1,商始終是3。

  生2:那你們這道題的商的橫式是怎么寫的?

  生1:73÷3=24.33….

  生2:為什么寫省略號?小數部分重復出現的數字應寫幾個?

  生1:寫省略號表示除不盡;重復數字我們認為寫2個比較合適,因為寫少了不能表示依次重復出現的特點,寫多了麻煩也沒有必要。

  (生依次匯報)

  ⑵認識循環(huán)小數

  師:觀察這兩個商,想一想:這兩道題和我們前面的計算題有什么不同?

  生1:前面的計算題都能算得完,這兩道題除不盡。

  生2:這兩道題的商中有數字依次重復出現。

  師:像24.33…、0.85454…等都是循環(huán)小數。誰能說一說循環(huán)小數有什么特點?

 。ㄉf,師板書:依次、不斷、重復。)

 。ㄔO計意圖:以計算為載體,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的過程中對“除不盡”、“商中的小數部分有些數字重復出現”有具體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循環(huán)小數的特點。)

  4.舉例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循環(huán)小數,你能說出一個循環(huán)小數嗎?

  生1:0.11…

  生2:8.1212…

  生3:5.4444

  生4:這個不是循環(huán)小數,它到第四個4后就沒有了。

  生5:9.52765276…

  生6:這個數的小數部分有4個數字重復出現也是循環(huán)小數嗎?

  ……

  師:觀察這些循環(huán)小數,想一想:小數部分分別從哪一位開始有幾個數字依次重復出現?

  引導學生發(fā)現:循環(huán)小數中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

  師:同學們在自己舉例中,不斷交流、爭辯,對循環(huán)小數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和完善,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校的主體。課堂中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探索空間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基于此我設計了讓學生自己舉循環(huán)小數的例子,并就所舉的例子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更清晰、完善的認識循環(huán)小數。)

  5.自學循環(huán)小數的簡便表示法。

  學生看書第16頁的“你知道嗎”,自學循環(huán)節(jié)及小數的簡便寫法。

  6.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huán)小數取近似值

  師:對于循環(huán)小數我們根據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huán)小數取近似值,如:24.33…保留兩位小數就是24.33…≈24.33,0.854854…保留兩位小數就是0.854854…≈0.85。

  師:那么現在你們能知道誰爬得快嗎?

  生:蝸牛慢,蜘蛛快。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些數是循環(huán)小數?

  0.666…??????1.48383…?????4.2525??????0.1875875…

  2.計算下面各題,哪些商是循環(huán)小數?

  3÷8??4÷3???10÷9??2÷4???14.2÷11???0.4÷9??1÷7??5÷6

  3.獵豹是動物中的短跑冠軍,速度可以達到100千米/時,照這樣的速度它平均每分鐘能奔跑多少千米?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循環(huán)小數本質特征的理解和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huán)小數取近似值。)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循環(huán)小數有了那些認識?

  五、布置作業(yè):

  第16頁的2、3題。

  六、板書設計:

  除得盡嗎像24.33…、1.85454…等都是循環(huán)小數

  依次、不斷、重復

  24.33…保留兩位小數就是:24.33…≈24.33

  0.854854…保留兩位小數就是:0.854854…≈0.85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看微視頻,能掌握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兩個概念。

  2、能理解求最小公倍數的算理,掌握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觀看微視頻過程中,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微視頻、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請來一位新老師來給大家上課。

  二、新課教學

  1、播放微視頻。

 。1)2、4的倍數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數有:6、12、18、24、28、32、36……

 。2)你發(fā)現了什么?

 。3)什么是公倍數?什么是最小公倍數?

 。4)想一想,兩個數有沒有最大公倍數?

  (5)例2:怎樣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數?(學生思考方法)你們都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學生先嘗試獨立思考,用列舉法先獨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微視頻介紹篩選法。

 。6)小組合作完成后做一做,發(fā)現規(guī)律,總結方法。

  2、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課題:最小公倍數),你學會了有關公倍數的哪些內容?

  小組內交流,說一說。

  匯報結果: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互質關系,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的乘積,倍數關系,最小公倍數是較大一個數。(板書)

  三、課堂練習

  1、填一填。

  2、找一找。

  3、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口答)

  4、教材練習十七第1題。

  5、練習十七第7題。

  6、練習十七第2題。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七第5題。

  六、板書設計

  最小公倍數

  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它們的公倍數;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叫做最小公倍數。

  兩個數成互質關系,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的乘積,兩個數成倍數關系,最小公倍數是較大一個數。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能正確區(qū)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

  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旋轉"。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教案《五年級數學《旋轉》教學設計》。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2、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么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后匯報。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3.學習例題3: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余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2)對于有錯誤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講評。

  4.學習例題4:

  (1)引導學生數時要找準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后到什么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2)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圖的步驟,再來畫圖。

  (3)讓學生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4)課件演示畫圖過程,并幫助學生訂正。

  5.課內練習:第6頁2題。第9頁4題、

  三、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旋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比》教學設計07-28

數學教學設計01-09

數學教學設計05-26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08-09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7-14

數學思考教學設計10-25

《數學廣角》的教學設計06-15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經典】05-30

幼兒數學教學設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