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要更多的了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1
桃林寄托了哀思,在清明節(jié)之際小作者一家去祭奠爺爺,也看到了爺爺生前為自己種下的桃林,表達的都是濃濃祖孫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桃林追憶》。
今年清明,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給爺爺上墳。
我們的車子才開到村口,遠遠就看見了爺爺屋后那片坡地上的桃林。滿坡漫壟的桃花開得正艷,在和煦的陽光下,春風吹拂,顯得分外妖嬈,十分惹眼,猶如是從天邊飄落的粉紅色的晚霞。這片桃林是我出生的時候爺爺親手栽種的。爺爺在世的時候,常常對我念叨,這片桃林是他特意為我種下的,為的是能讓我吃上既新鮮又無污染的生態(tài)桃子。為了這片桃林,不論是剪枝、嫁接,還是培土、施肥,爺爺都親力親為,可以說這片小小的桃林,傾注了爺爺?shù)臒o數(shù)心血和綿綿的情、濃濃的愛。
在這寂靜的春天里,我佇立在爺爺?shù)奶伊智埃X海里閃現(xiàn)著一幕幕爺爺與我相處時的.往事,眼淚止不住奪眶而出。淚眼朦朧中,我眼前散發(fā)著淡淡清香的桃林,形態(tài)各異的桃花傲立枝頭,挨挨擠擠,粉嫩錦簇,紅成了一片,山坡紅成一片,天地變成了紅彤彤的海洋。仿佛爺爺就站在那爛漫芬菲、花影搖曳的桃林中,和藹可親地朝我微笑。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牽掛。爺爺離開我已經(jīng)三年整了。每當我思念爺爺?shù)臅r候,我都會忍不住拿出爺爺在世時與我在這片桃林前拍下的合影,看上半天。我愛爺爺,我愛這片桃林。這片桃林寄托了我對爺爺?shù)臒o盡哀思。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2
昨天是清明節(jié),天清氣朗,我去外公老家掃墓。路上車多人多,都提了袋子,袋子中裝了很多錢。
外公家的墓地在一個林子里,下了車,大人們便開始勞動,外公燒香倒酒,一個衣著時尚的奶奶爬上墳頭,鋤著雜草,而哥哥拿著棍子和我打架。
接著,要燒錢了。錢都是假錢,有一百萬的,有一萬億的。姐姐拿著一疊錢,喊道,發(fā)工資嘍,發(fā)工資嘍。爸爸說,這些錢是給鬼用的,不是給人用的。我們紛紛把錢投到火里面,煙灰卷著向上竄,外公笑著說,現(xiàn)在燒了這么多錢,你們二位(公公婆婆)可別爭錢呀。
森林里人多了起來,熱鬧起來,人頭在墳頭間移動著,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扛著一個耙子,掃著葉子,有個大媽在墓碑前倒酒,一對叔叔阿姨在一個沒有墓碑的小土墳前點香。
我爬上一個墳頭,拿著一根棍子當做槍來射擊。爆竹聲中,濃煙騰起,嫩綠的枝葉間香灰到處流竄,人們紛紛移動。
下午,我回到老家嗎,去奶奶的墳前祭拜。爸爸燒的`錢很少,外公燒了一大摞,面額是幾百萬幾百億的,而爸爸只燒了幾疊,等我們仔細一看,面額居然是兩塊的。外公打的爆竹響了幾分鐘,而爸爸的爆竹幾秒鐘就打完了。姐姐和我都笑爸爸小氣。爸爸辯解道:“不要講我小氣,我也給奶奶也送了一套別墅,還有洗衣機,太陽能……”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回了家。我覺得,清明節(jié),真好玩。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3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jīng)歷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可能有失敗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喜悅,有時歡快,有時傷心,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清明節(jié)那天早上,我正好感冒,一點胃口都沒有,只想吃咸菜餅。于就是,媽媽帶我到外面買,可就是連續(xù)找了好幾家,都沒賣咸菜餅。我饞的要死,媽媽只好叫我外婆準備工具與原料,晚上做給我吃。
我一回到家,就要吃咸菜餅,可就是外婆還剛剛開始呢,我不禁也來了興趣,我想幫助外婆,也試試自己的手藝。
外婆拿起米粉,放上適量的水,來回攪拌,將米揉起了一團,看看差不多和好了,就將米粉揉成一字形,然后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再捏成碗形,里面放上咸菜、豆腐干、豬肉等做成的餡,用手指將四周按順序捏在一起,初看上去像個餃子,然后細細地揉成圓形,稍微壓一壓,成為大餅狀。我也學外婆的樣子,試著學外婆的動作做了一次,結果看上就是四不象,即不象餃子,也不象餅,一些捏得薄的地方,餡兒還露出來了,雖然做得不好,外婆還表揚了我,說我懂得勞動。我還趁機問外婆,清明為什么要吃清明餅。外婆說,這就是上千年前古人留下的.風俗習慣。哦,原來,一個小小清明餅還就是有上千年的來歷呢!外婆做好了好多個后,就在平底鍋里,先倒上油,熱起來后再放餅,就這樣一個個煎起來,我將自己那個做好了的餅兒也放在鍋里。外婆用炒菜的小鏟子來回翻動,以免焦了。過了一段時間后,外婆說,熟了。米粉團就變成了咸菜餅——清明餅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夾起自己做成的那一個來嘗嘗味道,不錯,還真香呢!
詩人陸游有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原來說的就是做學問,其實也適用于許多事情上。這次,我自己親手制作清明餅,這畢竟就是我第一次親手做的,煎熟了以后,吃起來我感到特別有味道,也體會到了外婆的辛苦以及自己勞動收獲的快樂。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4
清明是農(nóng)歷三月的第一個節(jié)氣,正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
清明節(jié)的風俗是掃墓,每到這個節(jié)日就要為死去的親人掃墓。
有一次清明節(jié)的時候,我跟爸爸和媽媽還有我姐姐……一起去幫爺爺掃墓。我們一起爬到山上去掃墓,我看到大人們在地上潑灑酒水等,還要除掉一旁的雜草,真辛苦呀!我們還摘花、摘蕨菜。我看見許多竹筍都在地下面呀!“我們吃的竹筍是怎么挖出來的呢?”我問道。媽媽回答說:“都是用鋤頭挖出來的的!薄芭,那肯定很累的”我說。媽媽又說:“是呀,所以才要珍惜糧食呀!”
清明的祭掃讓我看到了很多新奇的東西,知道了勞動的艱辛。因為紀念這個節(jié)日我才有了這些體驗。為此,我不由對這個節(jié)日的`由來和目的很感興趣,我問了媽媽這個問題。媽媽回答我說:“清明節(jié)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可以指導農(nóng)民伯伯開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同時,清明節(jié)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jié)日,傳統(tǒng)活動為掃墓,是對祖先的一種尊重和思念,20_年這個節(jié)日還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清明節(jié)這是一個既有意義,又讓我懂了很多知識的節(jié)日。明年清明節(jié)我一定還來掃墓。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5
“南山北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币荒暌欢鹊那迕鞴(jié)又到了,每到這個時節(jié),人們都會用各種方式去祭奠親人,懷念革命先烈。
今年的清明又是陰沉沉的天,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如同我的心情十分沉悶,因為每到此刻,我都會更加思念我已經(jīng)去世的親人——我的外公。
外公,您離開我已經(jīng)有七年了,還記得您離開我們的那一天是一個傍晚。您雖然被病魔折磨得枯瘦如材但離開得那樣的安詳。您知道嗎?在您離開的那一剎那,病房里只剩下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泣聲。我那時候才四歲多,還不懂什么生死離別,但看到媽媽和外婆哭得那么傷心,我也跟著大哭起來。
后來,媽媽經(jīng)常跟我講起您,講您每次外出回來都會跟我買我喜歡吃的棒棒糖;講您每次從外面回來我都會搖搖晃晃地直奔到您的懷里,而您則每次都會用您那雙溫暖的雙手把我舉得老高,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舉高高了喲,舉高高了喲……”;講您每天晚飯后總要推著我去外面溜達,不厭其煩地告訴我認識外面的'萬物。剛開始我只是靜靜地聽著,在腦海里搜索著媽媽回憶的那些零碎畫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明白您的離去意味著以后我再也得不到您的寵愛了,再也見不到您和藹可親的臉了,于是越來越多的思念堆積在心頭,憑借我模糊的記憶,努力回憶起我們的點點滴滴。
這七年的歲月里,我對您的思念您能感受到嗎?我想讓您聽到,又不想讓您聽到,因為我不想打擾您的清夢。對于您的離開,我是多么的不舍,心里有太多以前還來不及對您說的話,但縱使我現(xiàn)在說出了心里的千言萬語,您又真的能聽到嗎?我想,上了山,您終于可以安睡了,可以不受病痛的折磨,可以不受世俗的干擾了。您留在我心底最后的一幕就是您離開時那安神的臉,外公,我想對您說:“您就安心地去吧,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快樂成長,不會讓您失望的!
清明的夜是那樣寂靜,灰蒙蒙的,如若披上輕柔的薄紗,模糊不清,朦朦朧朧,但此時,我根本不能辨別,那模糊是因為下雨,還是因為自己的眼淚。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6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jié)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jié)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xiàn)。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痹谖覠o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風箏,掙斷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jié)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jié)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澳袃河袦I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希望它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7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泵慨斍迕鞴(jié)我都會想起這首詩,而我家鄉(xiāng)的習俗卻截然不同。每到清明節(jié),不管你多忙都必須得趕回來給自己的親人燒紙錢,祭拜,如果不這樣的話,那就是對祖先大不敬。
清明節(jié)一早,家家趕做祭拜品,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媽媽做東西,我就在旁邊打下手,媽媽做的都可漂亮了,有什么“萬事興,一笑仙等”。祭拜品做完了,該包紙錢了,他們把一大堆的紙錢十張十張的包了起來,然后又把它曬在太陽下面曬干,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曬干呢?媽媽笑了笑說:“不曬干怎么好燒呢!
在曬紙錢時也要吃飯,吃飯前要“叫飯”,就是把飯什么的都準備好后,叫死去的親人來“吃飯”。說是吃,其實這也是一種禮儀罷了。他們吃完“飯”后,未滿12歲的小孩能吃他們吃的.飯,要重新盛飯。
飯也吃完了,紙錢也曬干了,是時候出發(fā)去給他們祭拜了。我們來到祖宗的墳前掃墓,然后把祭拜品放在祖宗墳前,然后邊燒紙錢,邊放炮。祭拜后,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情形。清明節(jié),我們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真是有趣。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8
最近高強度的工作讓我總有種窒息的感覺,回想起前日里的輕松,內心深處又徒增了許多悔意。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我不知道該用何種心態(tài)來告慰逝去的親人和自己一去不回的年歲。
今年家里沒有我牽掛的人,爸爸媽媽隨著姐姐去了彩云之南,我總覺得這是命運該給他們的經(jīng)歷,更在內心深處希望他們通過這次遠行能夠得到更多。姐姐與姐夫在20xx年結婚,由于路途較遠,爸爸媽媽從未去過那邊,對于一對在農(nóng)村生活半輩子的夫妻,我想他們早已失去了對未知旅途進行探索的新鮮感,今年春節(jié),姐姐與姐夫相伴留在我家過年,其實我能夠猜透他們的心思,就是希望父母能夠抽上一段時間去云南看看。
昨日給父親打電話,聽得出他的言語之間透露出幾分醉意,可能是長時間呆在火車上太過勞累,父親選擇用酒精來解乏。母親剛到云南,就不愿與自己從未見過面的外孫女分開,突然覺得她像極了孩子,雖然,這些情景都是聽姐姐在電話里說的,但是,我依然能夠體會到父母內心深處的歡欣。對于姐姐來說,父母可能是不公平的吧,把她一個人丟在那么遠的地方;對于父母來說,姐姐可能是不孝順的吧,為了自己的愛情,竟然狠心丟棄整個家庭。那時候,我也認為姐姐狠心,隨著慢慢成長,我逐漸體會到幸福對于一個人來說的重要性,于是,我開始體味這種兩地分離的感覺,所幸的是,姐姐的生活很好,不會為了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而真的變成山里農(nóng)婦,這是我最期許的事情。
奶奶剛去世還不到兩年,想起這個清明她與爺爺?shù)膲炃霸僖矝]有新添的紙錢,我心里甚是難受,奶奶在世時,我從沒想到她會突然說走就走,連最后和她說話的.機會都不曾留給我,我開始胡思亂想,奶奶是不是覺得我們嫌棄她了,而獨自一人去找爺爺了?還是因為她不愿接受這種沒有盼頭的生活了才撒手人寰。只見新人笑,未聞舊人哭,我不知道這種所謂的陰陽兩隔是不是對我曾經(jīng)不知道珍惜親人在身邊最大的懲罰。
清明來了,再也不見欲斷魂的行人,仿佛,家鄉(xiāng)的老屋依舊在輕聲低語,不讓我忘記曾經(jīng)的一路行走,不讓我忘記那段本該牢牢記住的親情。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9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我掬起春天第一片思念,捧送您永遠的寂寞,在這個無雨的清明時節(jié)。一副宣紙點綴出眾多景色,卻再也喚不回那一縷幽魂。
山一程,水一程,走一程,停一程,在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您那顆普通的`靈魂早已走得很遠很遠,再也沒有歸期,也再也沒有回程。
沒有人知道,生與死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時光輕飄飄匆匆飛逝,沒有誰能成為誰的永久。柳已抽綠,春已來到,只有那顆滄桑的心還在尋尋覓覓,無處釋懷,無處寄托。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10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句千古絕唱完整地概括了清明時節(jié)人、物、景的美麗景象,細細體會,便會發(fā)掘清明時節(jié)的蒙蒙小雨和行人們構成的和諧畫面。
清明時節(jié)的雨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絲一絲,柔柔的,雖說不上就是毛毛雨,但也畢竟就是蒙蒙的;雖說不上就是一層紗,但也說得上就是一道淡淡的白色的屏障。清明的雨會讓你原來看得清清楚楚的景物變得模模糊糊了。
但這場雨對春天來說就是如此的重要。雖說不上就是生命之水,可就是,透過那一道淡淡的白色的屏障,仍可以看出那剛剛發(fā)出的小嫩芽頂破了冬天里防寒的厚厚的樹皮,一簇簇地冒了出來,在原來光禿禿的枝干上顯得十分耀眼。透過白白的屏障,將這道耀眼的綠色反射進了你那黑洞洞的瞳孔中來。好似一縷綠色的春光照耀著你那受過寒冬日光的干干的臉頰,你就是否感到十分愜意呢?
當這場蒙蒙的.雨過后,世界上的一切都清醒了?諝庾兊酶裢馇逍拢柟庾兊檬置髅,就連原本看似毫無生機的河面在春風的吹拂下,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時不時地會蹦出一條條訪問春天的小魚。綠樹留下的枝干在這一清明春雨的澆灌下長出了第一片綠葉,周圍的灌木也迫不及待地迅速生長起來,紫的、綠的,還有一種金黃的,這種灌木在我小時候還十分少見,一般都就是紫色和綠色的偏多,但就是這種灌木后來慢慢地變多了起來。我一開始不知為什么這種并不盛行的灌木會突然受人喜愛,不過現(xiàn)在我明白了。你看,那翠綠的葉子的邊緣好像鍍上了一層金光閃閃的黃金,這兩種顏色配合得簡直就是天衣無縫,甚至可以和“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優(yōu)美景色相媲美。在春光的照射下,它金色邊緣反射的光耀,就像黃金一般輝煌。
清明的這場雨給了萬物滋潤,給了春天生意,更給了這一年美好的開端!耙荒曛H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一生之際在于勤!痹谶@個春天的早晨,如果我們在勤勞地做事,那么這個清明就就是給了你生命的“三際”。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1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逢清明,就讓我們不禁想起大詩人杜牧的千古絕唱。
是啊,清明節(jié)對逝者的無比思念,就像組成的一縷縷絲線,牽著淚珠子飛到浩渺的天空,又伴隨著驚天動地的春雷滾滾落到了地面;清明夜對逝者的無比思念,也會化成繁星點點,伴隨著那一彎殘月灑向遙遠的蒼穹——夜,已深了,我卻難以入眠,記憶的思緒也隨著到了那遙遠的天際。
獨倚窗前,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滋潤著萬物。但天上和地下卻都是灰蒙蒙的,看起來像霧一樣,又好似乍暖還寒的春風,密密地斜織著。倘若你伸出手去接,細小的雨點飄在你的手掌心里,等你還沒來得及使勁握,它倒順著手上的紋路滑落下去,剛一落地,便被泥土和嫩草吸吮干凈。雨紛紛地下著,我的心無比沉重,忽然心里有個問號涌上心頭,爸爸媽媽明天還會去掃墓嗎?
綿綿細雨還是沒能擋住人們追思懷遠的的'腳步,人們如期而行,奔向那親人的墓地。我和爸爸媽媽也還是去了,一條鄉(xiāng)間小路,綿延在清晨的雨霧中。田邊小路上一道電動車的車輪印清晰可見,遠遠地望見田埂下的墳頭前,母女倆正跪在那里焚香祭拜,隱隱約約有低聲地啜泣。雨漸漸密了,仿佛對親人思念的淚水。雨中的我也變得心事重重起來……
迤邐前行,來到爺爺奶奶的墳前。媽媽把祭祀用的物品擺上,爸爸點燃香燭。云霧籠罩著潮濕的土地,香燭好不容易才點燃。隨著那裊娜的輕煙,我不禁回想起慈眉善目的爺爺,一身黑色的衣褲,一雙黑色的布鞋,幾乎一年四季相同打扮,卻也干凈利落。奶奶的身體也還硬朗,頭發(fā)全白倒也更顯精神,臉色紅潤,總帶著和藹的笑容。她們總是輕輕搖著小扇,哼著兒歌哄我入睡,帶著我看元宵節(jié)的秧歌、威風鑼鼓、舞獅子,伴隨我度過天真爛漫的童年,F(xiàn)在,我長大了,可爺爺奶奶卻離開了我們……
清明節(jié)的雨,是無盡的思緒。我不禁泛起了淚花,幾分愁哀,幾分憂傷縈繞在我的心間。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12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托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shù)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
可至少我是為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為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裊裊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后的.篇章。
清明時節(jié),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于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shù)百年后,也許數(shù)千年后,他們終究會歸于塵土。而這里,是他們最后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后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jié)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溫暖的草地。尋找著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里留下的痕跡;——帶著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著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后一絲眷戀……
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個節(jié)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后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為何“欲斷魂”?因為,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jīng)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里,永不泯滅。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13
青春的芽苞雖是短暫,在那憂傷的清明節(jié)前,凋謝枝頭,令人嘆惋,可是啊,春天的.凋零并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涅槃,更高層次的再生喲!
和著清風晾曬,脫其嫩稚,伴著炊煙殺青,斂其豐腴。拾一堆山竹,再添一把松針,燃起篝火烘焙,煙溫香暖中出落成纖纖美人,婷婷玉立,含而默默,始為上品中之佳品!佳品中之絕品也!在春后的時節(jié),燒一壺清泉,把她沖泡,未見其形已聞其香!
暗香氤氳,裊裊娜娜。看其形,觀其姿,嘆其舞,驚其顏,儀態(tài)萬千,風情萬種!鮮活一波春水,清綠一片心空!啜一口清甜,聞一絲香遠!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14
清明節(jié)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包括周邊的親戚都去奧林匹克吃飯,結果忘記了要不要上管樂叫上了妹妹,我們準備出發(fā)了。
來到奧林匹克,妹妹踏著她的小腿走上了舞臺,在那里蹦蹦跳跳,看到我們一個個追著她跑,玩的更是不亦樂乎,最后,她還是服服帖帖的跟著我們吃飯了,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鬧了,想爬上飯桌玩,在我們的合力阻止下,她,終于停下了鬧騰,安安靜靜的吃飯。
我們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有說有笑,吃著美味的飯,開開心心的,連別人都羨慕的看著我們。
吃飯的時候,我使勁往碗里挑吃的,顧不上吃,碗里的'東西已經(jīng)滿滿的,我才開始吃。
身旁的奶奶見我有些吃的夾不了,起身幫我一個一個夾,就這樣,我的碗又滿了,歐耶!
直到吃飽,自己碗里還有半碗飯,看著這半碗飯,感覺實在吃不下了,就直接拋棄了,就跟妹妹開始玩。
妹妹一會兒往臺中心跑,一會兒往邊上走,看的我都心慌慌的,害怕妹妹隨時隨地會摔下來,所以,我做了個明智的做法,拉上大妹一起看著!不過,大妹來幫忙,我基本上沒啥作用了,就在那默默的看著她們兩個在那里嗨皮,自己又回到坐位上。
回家時,妹妹還是不肯走了,直接賴在那里了,我想想也是醉了,抱她哭!不抱又回不了家!大家都對妹妹軟聲軟氣的說:君君,回家了,不然我走了。妹妹跟沒聽到似的(雖然她可能聽不懂),自顧自在那里玩。我二話不說抱起她走人!結果她以為我在和她玩,使勁推我,臉上掛滿了花晚上,約了妹妹去打籃球,結果打了一會便沒興趣了。
關于清明節(jié)的隨筆15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他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jié)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所以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時間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時間,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jié)也是關鍵的祭拜祖先的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時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懙木褪乔迕鞴(jié)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它是在每年陽歷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打馬球、蕩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游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清明節(jié)的隨筆】相關文章:
清明節(jié)隨筆11-03
清明節(jié)隨筆10-22
清明節(jié)的隨筆11-03
清明節(jié)的隨筆10-13
清明節(jié)初中隨筆11-09
清明節(jié)學生隨筆11-12
清明節(jié)掃墓隨筆11-12
清明節(jié)假期的隨筆11-20
清明節(jié)節(jié)日隨筆11-09
關于清明節(jié)隨筆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