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優(yōu)選)科技作文300字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技作文300字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技作文300字 篇1
周末早晨,我和媽媽出門,準備去北京科技館。外面的天還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還有冷風和大霧,凍得我直縮脖子。集合后,我們就出發(fā)了。
惡劣的天氣和遙遠的路程并沒有影響到我們的熱情和對科技館的期待。到了科技館,同學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一窩蜂似的跑了進去。
一進大門,就看見一個巨大的齒輪裝置。接著進入了一層的“科學樂園”展廳,里面有很多古代人類發(fā)明的工具,是他們智慧的體現(xiàn),也讓我增長了很多知識。接著進入了二層“探索與發(fā)現(xiàn)”展廳,學到了人體和動物的好多知識,還和最最喜歡的恐龍骨拍了照片,收獲不小。
三層是“科技與生活”展廳,里面精密的機械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人類用聰明的大腦創(chuàng)造了機械,又用機械享受著生活,知識真的是太重要了。
四層是“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我玩了“切水果”等好多可以親自動手的項目,生動有趣。要走了,我們依依不舍的回到一層。坐在車上,我想了很多。人類這么聰明強大,做出了這么多高科技的東西。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科技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更多的感受科技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科技作文300字 篇2
在一個春和日麗的假日,我們一家人來到廈門誠毅科技館,體驗火災、地震、泥石流等等自然災害啟示錄展區(qū)。
“起火了!”剛在展播廳看完火災逃生短片,我還沒反應過來,就見展播廳“燒”出一片紅彤彤的“火苗”,伴隨著“濃煙彌漫”。按短片介紹的逃生方法,趕緊捂住口鼻,彎著腰從最近的安全出口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我心里高興的想:學校學的逃生知識,沒想到在這里這么好用。
巨大的轟鳴聲,搖搖欲墜的路燈,前后晃動的大樹以及斷裂的`大地……如此逼真的場景,讓我感受到七級地震的威力。更讓我緊張的是余震逃生,要馬上從快要坍塌的房屋里跑出來真不容易,因地震時地面是傾斜的,讓人暈頭轉(zhuǎn)向,很難保持平衡,但通過這次的體驗,讓我掌握許多地震逃生知識。
自然災害好比一把“刺刀”,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甚至威脅著人類的生命,我們平時要居安思危,學習一些自然災害的逃生知識,做到“科學防范避險,保障生命安全”。
科技作文300字 篇3
五月二日,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上?萍拣^。在科技館外面一眼就可以看到一個圓球,那里是太空影院。
走進科技館,看到的就是一副壯觀的景象,那里人山人海,充滿了歡聲笑語。
我們先來到“動物世界”,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標本,它們保持著一種又一種的姿勢,還不時地發(fā)出各種動物的聲音。
然后我們來到了科技館的巨幕電影院。聽影院的工作人員介紹,這里的屏幕長24米,寬18米,有6層樓高,在那里看電影的.時候得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鏡,那副眼鏡很神奇,帶上以后原來模糊的影像立刻變得清楚。那魚群向我游過來,突然,一只恐龍沖過來,我害怕極了,連忙躲開。很快畫面轉(zhuǎn)換,一輛車漸漸開過來,就好像停在我身旁,主人下車打開筆記本電腦放在地上,我伸出手去想玩一下,可就是摸不到。
電影結(jié)束了,我還意猶未盡。因為時間來不及了,我沒玩“食物旅行記”。
科技館真有趣,我下次還要去。
科技作文300字 篇4
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未來的科技是多么的發(fā)達,自己也成了一位科學家,我發(fā)明了4種對社會有用的工具。
第一種:萬能鞋。這種鞋看可以按照你在哪里,在哪個季節(jié)或在干什么隨時換。比如:在泳池里,他會變成泳鞋;在冬季,它又會吸收熱氣放在鞋里;在舉行田徑比賽,它又會變成跑鞋;在舉行跳高比賽,它又會變成釘子鞋……
第二種:調(diào)節(jié)冷暖的衣服。這種衣服不僅價格便宜,穿了也使人們在酷熱的夏天里,也會感到清爽涼快。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覺得溫暖如春,使貧窮的乞丐免受寒凍之苦。
第三種:萬能容量器。這種容量器下雨天,可以把雨水收集在一起,這樣停水也不怕。它還能吸收那些廢電池和流失的`電,這樣停水也不怕。
第四種:高科技汽車。這種車可以在天空,在路上,在水上或山坡上都能自由行駛,它用的燃料是太陽能的,不會造成污染……
“叮叮!币魂団徛暟盐覐乃瘔糁谐承,我多么希望能夢想成真啊。
【科技作文300字】相關(guān)文章:
科技的作文08-04
科技作文08-04
[經(jīng)典]科技的作文08-07
科技的作文[精選]08-11
[精選]科技的作文08-09
科技的作文06-22
寫科技的作文04-28
科技小學作文05-02
奇妙的科技作文04-16
科技發(fā)達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