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遠程研修作業(yè)觀課報告
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多數(shù)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fā)生后撰寫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遠程研修作業(yè)觀課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遠程研修作業(yè)觀課報告1
通過這次研修,我深深的思,我們應該怎樣與時俱進,努力學習、思、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讓學校、社會都放心嗎,讓學生喜歡滿意的合格教師,而不是被淘汰的、落伍的英語教師。要想有效的實施英語課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明確目標
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科學的英語教學方法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
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于形式,質(zhì)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可能是高質(zhì)量的交流。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2、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diào)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后,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運用實物、自制教具來使課堂形象生動。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
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劃一,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發(fā)揮。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還表現(xiàn)在特的精神世界和興趣特長,這種特性是人的個性完善的內(nèi)在資源。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4、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tǒng)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的區(qū)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xiàn)在的新課程強調(diào)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fā)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zhuǎn)向?qū)W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從立學習轉(zhuǎn)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zhuǎn)向探究式學習。
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1)激發(fā)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我們在備課時,不僅僅局限于我們老師自己備,同時也可要求學生參與。
(2)引導學生在導入新課階段動起來。是否成功地導入新課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順利進行。我通常都是通過值日報告來導入,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口語,一方面訓練其他學生的聽力。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增加一些新花樣,變換一下方式的話,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競賽、講故事、做游戲等等。
(3)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助。在操練中我們不但要學生動口,而且還應讓學生動腦、動手、動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當作舞臺讓學生去表演。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的情景下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英語作為一門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語言學科,它有它自己的詞匯、語音和語法規(guī)則。只有對這些知識掌握牢固,并達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練程度,才能比較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口頭或筆頭交流。英語有量的詞匯、復雜的語言規(guī)則和時態(tài)變化,如果我們沒有弄懂這些東西,要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寫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新課程強調(diào)能力,但更應注重基礎。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初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雖然現(xiàn)在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但由于各種條件限制,小學英語課在許多學?赡芨臼切瓮撛O,名不符實;所以說初中英語基本上是部分地區(qū)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yǎng)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這個階段,過分的強調(diào)學生聽說能力,則違背了英語外語學習的規(guī)律,只能是欲速則不達。那種完全以聽說能力代替所謂的語言能力的說法我覺得是不太合理的。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扎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F(xiàn)在很時髦的提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對于有些連英語的皮毛都尚未鬧懂且情緒極易波動的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很少有人知道教學的重難點,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學習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我個人覺得課堂的主動權還是應該屬于老師的,老師來安排和調(diào)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監(jiān)控教學過程。
教師遠程研修作業(yè)觀課報告2
觀看了三位老師的課,感到他們?yōu)榱松虾谜n下足了功夫,有的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的則用“秧田式教室布置”的傳統(tǒng)標準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有的將信息技術手段傳神的應用到了課堂上使得課堂生動直觀豐富多彩。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模式,他們對教學兢兢業(yè)業(yè)的專注和精神投入,都是教學最值得尊重的資源。
我在這里不對他們在課件設計、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合理性做評價,也不對他們在課標分析、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上的透徹到位做評價,也不就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及技術規(guī)范等培訓資料里羅列出來的方面條分縷析的做評價。我只就教學方式(模式)的選擇對學生對教師的制約和影響發(fā)表一點基于我教學實踐和思考的淺見。
三位老師盡管從形式上看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我感覺其真實的東西是一樣的,都是“傳授式”的教學思想和套路,課堂上“五段論”的結(jié)構模式都非常清晰非常明顯,細微處的差異不足以分別其教學的指導思想。不管是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呈現(xiàn)生動的物理現(xiàn)象還是凸顯隱匿處的不直觀的物理規(guī)律,不管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讓學生登臺演示實驗,都本質(zhì)都是讓學生“看”的;不管是教師講授,還是讓學生回答問題,抑或是詢問學生問題,都是讓學生“聽”的。只要學生“聽懂”了或“看懂”了,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看,學生就學會了、該部分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所以,當教師問學生一個問題,然后指定一個舉手的學生回答,如果該學生的回答表示他“學懂”了,該部分的教學就完成了;其實,再深究一步,即便教師不問學生問題、不讓學生回答問題,只是一路順風的“講授”下去,教學效果也是一樣的。因為舉手的學生回答了問題,只不過是教師“講授”過程找個人來證明,證明他講的或?qū)W生學看的東西“懂了”,教學進度基本上不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所以,這樣的教學總是“條理清楚,結(jié)構合理”,整堂課非常完整甚至完美,但它毫無懸念的主要的或核心的從“教師講”的角度來看的,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查看;雖然三位教師的課都用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實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也確實“面向全體學生”了,這種“面向全體學生”就跟教師講授時確實是讓每個學生都聽的“面向全體學生”也沒有太的實質(zhì)上的差別,因為學生的問題總是自覺不自覺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齊劃一所掩蓋,或者說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體推進和高效率以及完整的教學結(jié)構所掩蓋?梢,這樣的教學模式,再講求什么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或“合作學習”,再講求什么思維的品質(zhì)和深度廣度以及科學素養(yǎng)之類那都是奢望了。
不是教師教學水平不行,而是說某種教學方式的采用“鉗制”了教師,同時也“鉗制”了學生!爸v授式”教學的長處就是教學結(jié)構完整清晰、知識體系完備,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效率高。但從長遠看,未必是同樣的評價結(jié)論,而是恰恰相;這個“長遠的視角”即便不從教育史不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或人的精神發(fā)育這樣宏的視角來看,僅僅是從學生一定的學段,比如三年的初中或三年的`高中來看,也能清楚的看到:灌輸式教學鉗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鉗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導致了面積的學生棄學厭學(雖然某個教育現(xiàn)象,比如學生的棄學厭學絕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但非常顯然是,在探討某個因素時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是促進的還是鉗制的,卻是可以有較確定結(jié)論的)。對之我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有深切的體察:即便哪怕再清楚的一個常識,比如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對人對事對文本的看法,單單這一條,真要實施它就必然要對“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規(guī)模的,因為事實上,當一個教師采取了或默認了“講授式”教學的唯一合法合理性,他就必然“鉗制”學生講,不讓他發(fā)言,至多讓他說自己想說的尤其是當學生提問了“學生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問題”,或者是“學生回答了教師不想講的,打擾了教學進度”,此時教師就毫不猶疑的“鉗制”住學生,不讓他們講,就如三位教師的課堂上展示出來的:學生回答的,正好是教師想講的,于是,這個部分的教學任務就順利結(jié)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事實上,問不問學生,學生回答還是不回答,都無關緊要,因為教學程序是設定好了的,沿著這樣的程序行進才被人們認可。
教學模式(方式)其實是營造出一種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而言就是營造出一種適宜于學習的環(huán)境,雖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而皆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基于一定的價值選擇和良知,或者基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需要用一定的教學方式的;這個教學方式是這樣一種的教學環(huán)境它是人生活其中讓自身發(fā)展的環(huán)境,它在本質(zhì)上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思想方式,因而是人存在的價值選擇;它顯然絕非一個人的問題,猶如時下中國“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的戰(zhàn)略布局一樣,需要全社會在各個層面上的革新。對學校教育而言,抑或是哪怕對一個班級的教學而言,這個教學環(huán)境不止需要“頂層設計”,而且需要在場所有人的配合和積極主動的建構,因為那是觸及到個人實際生活及存在意義的人所選擇的環(huán)境。
做它顯然不易,但并非不能做到;真慶幸我們遇上了時代。
教師遠程研修作業(yè)觀課報告3
20xx年7月7日7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初中語文教師網(wǎng)絡。為期十多天的培訓轉(zhuǎn)瞬即逝。時間雖然比較短,但是通過這次培訓,我深深地被專家教授們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精辟見解所折服,更被班級學員們的參加培訓的熱情所感染,雖然苦點,累點,但我要說:“樂中學,學中樂!闭驹诼殬I(yè)生涯的起跑線上,我走過了困惑,經(jīng)歷了緊張,也曾有過無助,但這些都成為了過去,因為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收獲很多。
一、聆聽專家講課,在收獲中提高
打開電腦,我馬上就被這樣全新的培訓方式所吸引住了,特別聽了專家們的報告,更是被專家們到的教育理論所吸引!皶接脮r方恨少”聆聽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謂是豁然開朗,許多困擾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們所講的東西對我來講,我的感觸非常,“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我要更加重視人文思想的滲透,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老師們講到同樣的文本,時代不同,人文思想也會有所變化,對于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教育的層面上,這一點是要注意的。通過培訓學習,我明白了人文思想是現(xiàn)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挖掘文本。所學的專業(yè)課程,使自己的理論功底更扎實了。
二、與學員們互動,在感悟中進步
本次培訓,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緋徊,”有的說學生課堂學習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說對于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導學生,這樣不會傷學生的自尊心,也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也有的指出這種現(xiàn)象是時常發(fā)生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家各抒己見,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互動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互動,就不可能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yè)技能。因為交流我充實了自己;因為互動,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通過學習,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于實踐,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三、個人在職研修,在思中提升
我認真地完成了六項學習任務,不僅每兩天撰寫一篇教學思日志,而且還不斷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通過學習和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zhuǎn)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yè)倦怠。由于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yè),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確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標: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滲透的自覺研究;在案例中思基于教學事例的進行思索;在行動中研究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案。最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實施: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多積累為今后的課題研究準備好科學依據(jù);
(2)把每一節(jié)課或平時的教學所思所得及時記錄,進行積累為今后的科研準備實踐材料;
(3)找準自己教科研的切入點,注重科研的針對性、實效性。
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jié),不斷地思,及時將自己的經(jīng)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yè)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思,不斷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們才會在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教師遠程研修作業(yè)觀課報告4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shù)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課標對不同學段的估算教學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能估計運算的結(jié)果,并對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能結(jié)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甭鋵嵐浪憬虒W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應實實在在,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從行動上研究起來,從方法上指導起來,從意識上培養(yǎng)起來。
尊重學生的發(fā)現(xiàn),引導其“再創(chuàng)造”。當我看見吳老師親切、自然的和孩子們互動時,我心為之一顫。吳老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fā)現(xiàn),她允許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獲取知識,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數(shù)學,她從不輕易地去否定學生的選擇和判斷,也不強迫學生去認同。這一點,是我最難學會的。在觀看視頻的間隙,我留意到了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的數(shù)學教師,總是把一些概念、規(guī)律納入‘待解決的問題’情境之中,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引導他們自己去‘再創(chuàng)造’!
允許學生說出自己的語言,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探索新知創(chuàng)造了條件。吳正憲老師的課具有鮮明的`特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每種估算方法的理解,給這種估算的方法取個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增強了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的興趣。她的課堂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圍繞如何構建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精心組織教學素材,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巧妙預設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吳正憲老師非常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在她的課上有疑問,有贊許,有笑聲,整個課堂都充滿了寬松的學習氛圍。全體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辨析、整合,終于獲得了共識。值得一提的是,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了傾聽、接納與評析,這對完善學生的人格,意義是深遠的。
從這些細節(jié)處,可以看出吳老師治學的嚴謹,對待教學的細致、對待學生個例的特別關注,都能顯示出名師的大智慧。而加想起自己在課堂上常常會忽略這些細節(jié),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雖然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一點認識,每節(jié)課還在盡力去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但還是總以傳授知識為主,對學生的發(fā)展關注還是不夠。課堂上不能顯現(xiàn)出這種大氣。吳老師這種“大氣”的數(shù)學,才是一種“發(fā)展孩子”的數(shù)學。
我想在今后的要工作要善于積極地學習、思考,更善于從他人身上汲取優(yōu)點和經(jīng)驗,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通過不斷地反復的實踐、反思、學習、探討逐漸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zhì),最后達到了“心中裝著大數(shù)學,才能上出大課堂”的最高境界。
【教師遠程研修作業(yè)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6-04
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1-19
教師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11-21
教師遠程研修觀評課報告05-01
遠程研修美術觀課報告01-21
體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1-14
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5-16
歷史遠程研修觀課報告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