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二胡的悠揚踩著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彌漫著空氣,讓我不覺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理論無一不體現(xiàn)著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片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后春筍紛涌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后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能夠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談笑可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情懷,體現(xiàn)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疤煨薪,則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yè)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都是西方文化所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襲而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的。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者自我想要的物質生活。欲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著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jié)”,昔日的傳統(tǒng)文化正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景比比皆是。追求自我喜歡的,是沒錯?蛇@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都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去哪兒了?
我記得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它發(fā)揚起來中國才真有提高!庇X醒吧!我期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來構造我們祖國的輝煌。我們是龍的傳人,頭頂著祖國的藍天,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血管里流著的是祖國的熱血,生命力延續(xù)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咱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
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剪紙吧!
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
每逢過年過節(jié)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弊、“喜”字等老表示慶賀。
剪紙所刻畫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先來看看這張“仙女下凡”吧!四位仙女神態(tài)各異,舞姿翩翩,她們的手臂上纏繞著輕盈而柔滑的絲帶,正隨風輕輕擺動。
再看這張“松鼠摘葡萄”。
只見它搖著蓬松的'大尾巴,小眼睛緊盯著紫瑩瑩的大葡萄,生怕被其他小動物給搶走了。
剪紙中還有有趣的民間故事呢!這幅剪紙講的就是“老鼠娶親”的故事。
瞧!小老鼠們抬著大花轎,新郎得意洋洋,大花貓在一旁羨慕得不得了。
原來,故事是這樣的:鼠爸爸想給女兒找個好女婿。
鼠媽媽說太陽最棒,太陽說云最棒,云說風最棒,風說墻最棒,墻說老鼠最棒。
最好,小老鼠娶到了新娘。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今天,有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給我們做提線木偶的表演,第一次看木偶戲,我們都非常興奮,期待著客人們的到來。
我們帶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體育館,木偶戲還沒開始,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靜靜地等待。終于,主持人出現(xiàn)了,第一個節(jié)目是《真假美猴王》。節(jié)目開始了,首先出現(xiàn)了一只甩子尾巴的美猴王,哇!美猴王居然那么的栩栩如生!在提線人的`引導下扭動著身子,快看快看,另一只美猴王出現(xiàn)了!只見它們在空中盤旋打斗著。大家的目光全都盯在舞臺上,真是好看的很! 下一個節(jié)目是《白蛇傳》,白蛇傳可是會變臉的,一瞬間從一個漂亮的中年婦女變成了一個丑的不能再丑的丑八怪了! 還有好多千姿百態(tài)的木偶形象和節(jié)目,建議你們也去看一看木偶戲,了解了解中國文化的悠久與木偶戲的奇特。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走嘍,去貼春聯(lián)了!”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了春聯(lián)。
爸爸邊貼邊問我:“遠航,你知道為什么要貼春聯(lián)、放鞭炮呢?”
爸爸給我講起年的傳說:有一只叫“年”的怪獸,它頭上有一只觸角,到除夕的晚上就到村子里吃人,人們只好上山躲避。有一個老婆婆來到村子里,人們告訴她“年”的事情,讓她快逃,她卻說她能制服“年”!澳辍庇謥砹,她用紅紅的春聯(lián)把“年”的眼睛刺得睜不開了,“年”只好用爪子捂著眼睛,接著老婆婆又燃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爆炸聲嚇得“年”抱頭鼠竄、逃之夭夭。
“原來貼春聯(lián)、放鞭炮還有這么有趣的故事哩!”
“現(xiàn)在人們還是習慣在春節(jié)貼對聯(lián)、放鞭炮,不僅僅是驅魔避邪,更重要的是借以歡慶節(jié)日,振奮精神!
“往左一點!”我正聽得津津有味,爸爸的喊聲把我從沉醉中喚醒。我這才意識到該自己貼春聯(lián)了。
晚上,人們盡情地燃起了鞭炮、放起了煙花: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射出的子彈,有的像流星從天而降,一時間把天空裝扮得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喜歡這多彩的除夕,因為它充滿了神秘,充滿了喜慶和歡樂。
【拓展閱讀】
傳統(tǒng)文化散文
“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孩子們有些吃力地背出了中國歷朝歷代的順序,贏得了一遍又一遍的掌聲。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7月17日8點半,“夢之旅”實踐隊為孩子們開展了一堂歷史文化課。
7月17號上午,我提著包跑到二班,孩子們的稚嫩的聲音吸引了我。姚老師今天給孩子們帶來一節(jié)中國古代歷史課,孩子們一個個都顯得興致勃勃。今天課堂的內容有別于傳統(tǒng)的歷史課,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從多方面去了解歷史。
首先是由姚老師先介紹中國古代王朝名號,接下來從細微的地方講解有趣的小經典。提到屈原,孩子們只知道是愛國詩人,投江殉國。但姚老師從最熟悉的清明節(jié)和端午節(jié)為切入點,向孩子提問道:“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和誰有關嗎?”
“屈原!”孩子們異口同聲道。
“為什么啊?”姚老師在故意賣關子。
“愛國詩人,投江自盡了。”異口同聲地回答。
“那同學們還知道屈原的其他故事嗎?知道他身上還有什么優(yōu)點嗎?”姚老師又問道。但這時的回答很少,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了。
姚老師很快接下去:“屈原身上的可貴之處在于他還是一位勇于追逐自己理想的人,他的投河更多是因為多年的`理想破滅……”這些“另類”的答案,孩子們覺得很驚奇也很有趣,這些不是書本上的答案,不時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提出,但是這另一方面的解讀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根,歷史文化就是生長的土壤 ,中國傳統(tǒng)近百年來都是處在尷尬的位置,我們要繼承傳統(tǒng)還得靠我們一代代的中國人。學習歷史文化,傳承優(yōu)秀品德,我們在努力,孩子們也在努力。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5
在我們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年輕的一代他們追求韓劇美劇,喜歡漢堡泡菜。他們在情人節(jié)的時候示愛表白,在圣誕節(jié)的時候互送禮物。在我們中國,這些外來節(jié)日的氣息是非常濃厚的,反觀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卻越來越不被本國人民所認識。這個時代需要我們關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大家要會寫弘揚傳統(tǒng)文化作文。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xiàn)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傳統(tǒng)文化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為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盡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與朋友們分享中華文化的精華,愿意奮力探索已經被淡忘的遠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個樸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視野縱貫千古,橫及八荒,遨游馳騁,此樂何及?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6
過年了,爸爸帶我和媽媽到奶奶家過年。我和奶奶一起包餃子,奶奶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居住在海底,經常吃村子里的人,因此,村子里人都非常害怕“年”。有一天,村子里的人說:“今天是‘年’出來的日子!庇谑,村長請來一位高僧,來打敗“年”。晚上,“年”果然來了,但今天村子里卻截然不同。原來,人們都把門窗關緊,把牛羊拴牢,每家都在吃“年夜飯”。這時高僧穿著一件紅衣服,拿著鞭炮走向“年”,“年”馬上逃走了,并再也不敢來了。這次回奶奶家,我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7
據(jù)說,我生下來勁就經一般嬰兒大,在我媽肚子里我就開始學習武術了,那天,我媽正在睡覺,突然肚子巨烈疼痛,原來呀!我正在我媽肚子里大鬧天宮,一到醫(yī)院,就有專醫(yī)迎接我。
我一到人間就拳打腳踢,全病房的人都為我喝彩。
我剛會說話,就和爸爸媽媽強烈要求要去學武術,每天纏著他們叫嚷,終于他們滿足了我的請求。在我三歲的時候上了昌盛少年宮的武術班。
我到了那里后,在最后面站著,看其他人怎么練,跟他們一起學習就這樣,我不知不覺的就學會了。
我們每天要進行壓腿、翻跟頭、爬樓梯等大量體能訓練,就翻跟頭一項有單手翻、雙手翻、正翻、側翻,壓腿都可以壓到180度,漸漸的,我在各項基本功訓練上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可以說小有建樹,呵呵有點老王賣瓜的味道了!經過刻苦訓練確實練就了不省真本領,也強壯了身體,最重要的是磨練了我鋼鐵般的意志。
說這些都臺下話,真正的比賽是我在五剛進坐近兩小時的.飛機到廣州,為的就是參加全國青少年宮武術大賽,那時我的九根手指都受了傷,經過簡易包扎就上場了,F(xiàn)在想起來,當時真是男子漢,中國的武術精神一直支撐著我,最后在比賽中取得了單項第二的驕人成績,通過這幾年的鍛練學習,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中華魂——武術是不可磨滅的。它讓我學會了堅強,鑄就了堅忍不拔的意志,養(yǎng)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習慣,促進了學習的進一步提高,心中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