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的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jié)的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1
元宵節(jié)起源于西漢王朝。相傳漢惠帝死后飛揚跋扈的呂后篡權,任用了大量呂氏親信,宦官當權。呂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在老忠臣協(xié)助下登基,博采眾議,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舉掃除了諸呂殘余勢力。因古代“夜”與“宵”同義。正月又叫“元月”,為了紀念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就將此日定為“元宵節(jié)”。從此,經(jīng)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顯示大唐興盛,國泰民安,逐沿用舊俗,每到“元宵節(jié)”這天,張燈結彩,歡慶狂歡,“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使這一節(jié)日更加興盛。
每個地方都有過元宵節(jié)的習俗,下面我自己就把我自己所在的城市過元宵節(jié)的習俗寫個大家,好嗎?
每當過元宵節(jié),人們都會想起一句古話;“正月十五鬧元宵!边@一天,是讓在五湖四海的親戚、朋友相聚的時候。在這一天里每個人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路邊的.彩燈各式各樣,張燈結彩。有魚燈、有白菜燈、有蓮花燈、有龍鳳燈等等。區(qū)政府廣場的霓虹燈裝點得向仙境一樣,再舉頭望去,那在天空中你追我自己趕的禮花。就仿佛飛到在某種境界中。
!多美的元宵節(jié)呀!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2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我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更是非常熱鬧。
晚上6:30在松江大橋有焰火晚會。爸爸、媽媽帶著我去看煙花,走在街上,只見街上人山人海,都是看煙花的人。有許多小朋友提著花燈,還有的人在放孔明燈,孔明燈隨著輕風徐徐上升,越飄越高,就好像許多小星星在夜空中閃呀閃呀的,非常漂亮。等了一會兒,只聽見幾聲“呯呯”的響聲,一個個煙花帶著紅紅的火星竄上了天空。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夜空。有的像盛開的菊花,有的像銀色的百合花,有的像閃閃發(fā)光的瑩火蟲漫天飛舞,還有的像一條條小彩虹……,有紅的、黃的、綠的、紫的、橙色的……美麗極了!在場的人們不約而同地發(fā)出驚喜的'贊嘆。
看完煙花,我和爸爸、媽媽又去看花燈。從站前廣場到培民廣場,到處都是五彩繽紛的花燈,有孔雀燈、仙鶴燈、鳳凰燈、米老鼠、喜羊羊等。我最喜歡的是用瓷盤做的龍燈,龍燈大約20多米長,在彩燈的裝飾下活靈活現(xiàn)。只見閃光燈閃個不停,人們紛紛拍照留念。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真熱鬧啊!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元宵節(jié),我一大早就起來自己煮元宵。
我是拿電磁爐煮的,首先在電磁爐放鍋,鍋里面放半鍋水,然后再按電磁爐上“燒水”兩個字,等水開了再放元宵,然后用勺子豁弄豁弄。媽媽告訴我,元宵漂上來后,再用勺子往下按按,看看是不是還漂上來,如果還漂上來就是就熟了。我看它們都漂上來了,就往下按了按,不知為什么,我按漏了兩個。因為我不喜歡吃不帶餡的,所以那兩個漏只好讓媽媽吃了。媽媽邊吃邊說:“沒關系的.,下次再努力吧!
于是我暗下決心,保證下次一個也煮不漏了。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4
晚上7點多鐘我們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兒人山人海,還沒到水街站臺,交警就不給往前開了,我們只好下車步行,過元宵節(jié)的作文。走了好遠才到了售票處,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條長長的隊,都在等著買票,還好老爸機靈三下五除二就買到了3張票,我激動地抱住了老爸的臉親了又親。
進了水街,我好像身處燈的海洋里,水街處處都是喜洋洋的燈籠和彩燈,讓人們提前感受到了元宵節(jié)的熱鬧氣氛。我們首先看到了代表鹽城的各個景區(qū)――丹頂鶴、麋鹿的燈組,我們繼續(xù)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組龍鳳花燈。隨著人流我們來到了一組代表著地方戲的淮劇燈組面前,看著淮劇燈里栩栩如生的人物,讓我們立刻有一種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責任。就這樣我們邊走邊看,忘情地徜徉于燈火輝煌之中,不知不覺我們開到了最后一組燈面前:這組燈生動形象描繪了我們鹽城人過去曬鹽、賣鹽的場面,我立刻為有這樣勤勞勇敢的祖先而感到無比自豪。爸爸說:“現(xiàn)在我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今晚雖然沒吃到元宵,但是我已經(jīng)提前過了元宵節(jié)。
春節(jié)就快過去了,元宵又悄悄地來到了。雖然已開學,老師卻出人意料地放一晚上假,沒布置任何作業(yè),讓我們盡情地去看花燈。我當然是求之不得了,吃完晚飯就興致勃勃地來到了大街上。可街上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熱鬧,除了川流不息的車輛就是那三三兩兩匆匆路過的行人,與往日那種人山人海、張燈結彩的.場面相比,遜色多了。從那一扇扇亮著燈光的窗戶我找到了答案,如今的人們白天上班,晚全多是宅在家里與電視電腦為伴,哪里還會有興致出來看花燈呢?我失望透了。
隨著瀏覽器上跳出的一行行文字,我的思緒被牽到了遙遠的大唐。
我漫步在長安街,街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猜燈謎的、搖花船的、唱大戲的、踩高蹺的、舞龍舞獅的……人們走在大街上,相互抱拳,樂呵呵地互道祝福,就連那賣棒棒的小販也不甘示落,大聲地吆喝著。
最搶眼的是一簇簇正在猜燈謎的的人,他們一個個搖晃著腦袋,眉頭緊鎖著,有的已急得滿頭大汗,好像勝利就要被別人搶走了一樣。
一艘花船迎面搖了過來,一位“仙子”一樣打扮的姑娘,站在一艘滿是鮮花圍起來的船中央,雙手抬著花船在搖來搖去,旁邊還有一個小丑一樣打扮的人,手中拿著一根竹竿來回跑著,似乎在撐船前進呢。
聽,前面什么聲音?哦,原來是一群唱大戲的。臺上的演員一個個畫著濃濃的臉譜,留著一大把長長的胡子,一邊唱還一邊摸著自己的胡子,吸引了不少戲迷,我也跑去湊熱鬧,可惜不句也聽不懂,只得無奈地走開了。
看,對面來了一群巨人。我瞪大了眼睛,原來是“八仙過海”中的八仙踩著高蹺來了。曹國舅、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他們帶著各自的法寶,在高高的竿上來去自如地表演著絕技,有跳躍、有空轉(zhuǎn)、始終讓人懸著一顆心,生怕他們一失手摔下來。最有趣地就是張果老了,他懸空坐著,還退著走路,穩(wěn)得就像坐在毛驢上一樣。他們一邊走,一邊向路過的行人點頭、微笑、打招呼,一點兒也不顯得自己高人一頭。
走著走著,前面?zhèn)鱽砹艘魂嚐崃业恼坡,我擠進人群一看,原來里面有一紅一黃兩頭獅子為了掙搶一個繡球而鬧得不可開交。兩頭獅子兩雙大眼睛撲閃撲閃盯著對方,他們隨著一旁的鑼鼓聲一會兒高高地直立著,一會兒趴著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他們忽上忽下,跳躍著,打斗著,誰也不相讓。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爭斗,終于,紅獅子率先搶到了繡球,他高高地昂起了獅頭,慶祝自己的勝利。場下又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一聲巨響將我招回了現(xiàn)實,透過窗戶望去,原來遠處有人燃放一了顆煙花,可街上仍然空無一人,我回憶著剛才夢境般的經(jīng)歷,心中感到有點可惜,好想再回到那條充滿活力的大街。忙碌的人們啊,為什么不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里,放一放手中的工作,從那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中解脫出來,釋放一下自己,將古代人那種充滿激情、沌樸的風俗延續(xù)下去,那該有多好!
膽子大一些,你在街上看見李白了嗎?看見皇帝和貴妃了么?看見你的老同學了嗎?每一個活動都寫得很具體,這很好,但一定要寫場面,寫觀燈的人群,熱鬧才能表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