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喬納森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鷗喬納森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海鷗喬納森》作者理查德·巴赫,美國人、詩人、飛行員,本書出版于1970年,此時正值嬉皮士運動,本書的思想正迎合了這一潮流。
海鷗喬納森從小與眾不同,當別人忙于早上爭搶漁夫捕魚時灑下的面包碎吸引而來的魚時,他正忙于練習飛翔。他不明白海鷗為什么不可以低空滑翔,并每天都練習減速,想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他熱愛飛翔勝過一切,但他的舉動沒人理解,父母勸說要跟大家一起隨主流。喬納森卻堅持自己的觀念,每天不間斷地練習,并發(fā)現(xiàn)高速時飛翔之所以保持不了平衡是由于翅膀的振動,只要靜止不動就能平穩(wěn)。隨后,發(fā)現(xiàn)翅膀不動俯沖時就改變不了飛行方向,一下就沖到海里去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損傷。
一次在回家的途中喬納森發(fā)現(xiàn)到把翅膀變小就能方便操作,于是飛翔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但有次練習時高速沖進了鷗群差點造成事故,雖然后來領悟到控制羽毛可以改變方向,卻遭到鷗群的嫉妒,被放逐出去。
一個鷗群追求的是穩(wěn)定和繁衍,而喬納森的做法與觀念在鷗群里是一種異類,他探索和追求生命的意義并不斷挑戰(zhàn)自己,積極努力地自我實現(xiàn)。
放逐后喬納森的飛翔技藝更精湛,發(fā)現(xiàn)了無聊、害怕、憤怒才是生活的大敵,并在一次飛翔的途中遇到了海鷗的精英,找到了另一個高層次的世界。但新的地方并不是真正的天堂,也有局限。
真正的天堂是什么?長老“去昂”一個即將觸摸到天堂的海鷗說:“天堂不是一個地點,也不是一段時間,天堂是完美的狀態(tài)!薄巴昝赖臓顟B(tài)”就是隨心所欲,追求什么都能成功,突破時空的限制。達到“完美的狀態(tài)”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局限,接著要忘記自己局限,這需要無畏的勇氣去學習。
長老終于突破了這個層次,喬納森想念故鄉(xiāng),想幫助跟他具有同樣想法的人,在完成這里的任務后,回到了地球。
喬納森遇到了他的第一個學生,福來奇·林德,像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他耐心教導,隨后又收了六個學生。
在學生們的飛翔技藝達到要領后,喬納森想回到鷗群去教導其他海鷗,但學生們認為放逐了的海鷗是不能回去的,一萬年如此從沒破例。喬納森認為海鷗都是自由的,不能被習俗所束縛,他回到了鷗群,回來時精湛的飛翔技藝震驚了整個鷗群。
萬年來的保守,鷗群并沒有接納喬納森。于是,喬納森和他的學生們在鷗群旁邊練習,甚至在喬納森的學生福來奇學會了高層次的技巧后,鷗群把他當做魔鬼還想殺死他。但喬納森并沒有氣餒,在離開地球后一直要求福來奇繼續(xù)教導鷗群。后來,鷗群中部分海鷗在旁邊偷偷學習,并最終影響了整個鷗群。
整個故事字數(shù)很少,但傳達了一種精神,一種自我追求的精神。雖然我們的身體有許多局限,但我們的心是自由的,不應該被自身稟賦、世俗的偏見所束縛,只要你向往,就應該勇敢去追求。生活的目的在于認識自我、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
【海鷗喬納森讀后感】相關文章:
《海鷗喬納森》讀書筆記02-27
海鷗喬納森讀書筆記07-25
海鷗喬納森讀后感02-16
《海鷗喬納森》讀后感02-22
海鷗喬納森的讀后感12-19
《海鷗喬納森》讀后感03-01
《海鷗喬納森》讀書心得04-08
《海鷗喬納森》讀有感03-24
讀《海鷗喬納森》有感03-02
名著《海鷗喬納森》讀后感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