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jié)終于到了,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到鄉(xiāng)下去和爺爺奶奶過端午節(jié),到了鄉(xiāng)下那里的天藍藍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絕活,首先她把粽葉放到熱水里浸泡,再準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粽葉卷成的“小斗”里,再用一張粽葉包一下,用線扎好,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眨眼功夫,一籃子粽子包好了。然后,再把它們放到鍋里煮熟。
這時,我就專門盯著鍋,沒多長時間,從鍋里飄出一陣陣清香,這股裊裊升起的熱氣濃香撲鼻,!我已經忍不住流口水了,打開鍋,拿了一個來吃,哎!我吃的太急了,不小心燙到嘴了,爺爺看著我這樣著急的吃著粽子。笑著說不要著急慢點吃,可是,我怎么不著急呢?那么好吃的粽子?磥砦业酿捵爝沒變呢?
記得有一次,也是端午節(jié)。奶奶照樣也做了很多的粽子,我和弟弟比賽吃粽子。那粽子滾燙滾燙的根本沒法吃,但為了好吃的粽子,為了贏,我豁出去了,馬上大口的吃,。∥业淖炜斐蓛筛窘沟幕鹜乳L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很悠閑的唱起歌來了,這下可把我氣壞了,我看了看籃子里的粽子只有一個了,我拿著最后一個粽子慢慢的吃,這時弟弟看看裝粽子的籃子,。◆兆右呀洺酝炅,哈哈!勝負已定。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們全家興高彩烈地出發(fā)到白水洋摘楊梅,一路上,我的心老早飛到了楊梅樹上吃楊梅去了。
不知不覺來到了白水洋,熱情好客的阿姨帶我們來到了楊梅山,那里的楊梅樹綠綠的,枝葉茂盛,象搭起了一座座涼棚,又大又紅的楊梅好象一串串紅燈籠掛在樹上。我和媽媽東瞧瞧,西望望,想摘些特別紅的楊梅。
突然阿姨說:“快到這棵樹上來,這里的楊梅特別好!庇谑,我們來到了阿姨說的那棵樹,果然,紅紅的楊梅真向我招手呢。我讓爸爸抱著我,我使勁往高處爬,我一邊吃,一邊摘,不一會兒,我摘了滿滿一大筐的楊梅,我提著籃子興奮地大喊起來:“我摘好了!”我對媽媽說:“我還想摘!眿寢尶粗业腵樣子,笑著說:“你這個花貓,臉上全變成紅色了。我們已經摘得夠多了,下次再摘吧!蔽尹c了點頭地說:“好吧。”但是我的嘴上還是不停地在吃。
這真是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我和媽媽回到了老家。一進門就聽到哥哥的歌聲:“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边,這是什么歌呀?一問哥哥才知道,原來是關于端午節(jié)的兒歌呀。
過了一會兒,媽媽往我和哥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系上了紅,黃,藍,白,黑五個顏色的絲線。然后,然后在每個門上插上了許多看似草的`東西。我好奇的問哥哥:“為什么要這樣呢兒?”哥哥裝做老師的樣子對我說:“端午有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正在我聽哥哥“講課”的時候,爸爸命令道:“你們快來打掃房間。”咦,家里不臟呀?一問爸爸才知道。原來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的孳生!
處處留心皆學問。我終于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端午節(jié)里的學問真大。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于端午的種種傳說,又呈現(xiàn)在我的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端午節(jié)又稱為端陽節(jié),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
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偉人,叫屈原,他是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原姓羋,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代,連年混戰(zhàn)。屈原為楚國左徒,憂心百姓苦難。屈原立志報國,勸楚懷王任賢用能,深得懷王信任。這自然遭到一些大臣們的嫉妒,因此有人便挑撥離間楚懷王和屈原的關系,楚懷王聽信小人之言,將屈原貶到了邊疆,屈原痛恨自己未能阻擋小人,寫下《離騷》后便抱著楚國的一塊紅石,跳進汩羅江自盡了。百姓們得知這個消息后,便跑到江邊不停地撒粽子,希望屈原的尸體能不被魚,蝦吃掉。
因此,我們每年都要吃粽子來祭奠屈原。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來到外婆家包粽子?粗馄拍羌毿模炀毜氖址,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試一試了。我先把粽葉的形狀包好,然后把準備好的糯米倒了進去,這糯米倒了進去,這糯米怎么倒不滿!我奇怪極了,倒過來一看,原來糯米從底下的小洞漏了,糯米撒了一地。眼看著媽媽就要生氣了,我連忙將地上的糯米撿了起來。又拿起粽葉包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包好了,但結實是結實了,可是形狀好不好看是另一回事,還是不要提了。我包的形狀難看極了,既不像三角形,也不像圓形,就是四不像!原來,我的糯米包太多了……
晚上,吃粽子的時候,我覺得粽子比以前香多了,因為那里面有我的一份汗水!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到了,今年的端午節(jié)特別有意義,因為媽媽帶我參加了一次親子主題活動----感受傳統(tǒng)文化習俗,端午親子包粽子活動。
一大早,我和媽媽就早早地來到了活動地點,剛進門就看見一位女老師和幾位家長在一起準備即將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紅豆、紅棗、粽葉、白糖等。我和媽媽迫不及待地把手洗干凈后,等待活動的開始。
很快,來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小朋友越來越多了。時間一到,張老師就宣布活動開始。首先,張老師為我們介紹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意義。我知道了原來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氣憤地跳進了汨羅江,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魚吃了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到粽子就把嘴巴粘住了,這樣它們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后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接著,張老師宣布:“大家開始包粽子啦!”我開心地拿起一片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包起來。我先把粽葉從中間折成螺狀,再用勺子盛一些糯米進去,然后我挑選了一個大大的紅棗放在糯米上,接著我再次倒一些糯米蓋住紅棗。最后我把卷在后面的葉子往前一折,就蓋住了螺形口,把多余的葉子向右折一下,再用棉線扎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扎好這個粽子可不容易了,我剛開始做的粽子總是漏米,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在媽媽的手把手指導后,我終于在第四次嘗試中做成功啦。熟能生巧,很快我就和媽媽包了十個大粽子,這可是我第一包粽子,而且還是和媽媽一起做的,我心里無比開心。
這一次的端午節(jié),我過得非常有意義,不僅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還學會了包粽子,真讓人難忘呀!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大家可以畫影圖形,去追溯歷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來,但如果缺少當下的反思,不能從現(xiàn)實角度對端午節(jié)進行人文反思,那么,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將又會淪為消費主義行為,會像中秋節(jié)一樣,成為公關社交的節(jié)日,遠離了文化的本質。
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個現(xiàn)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節(jié)日意義,互相勾連比附,這在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都是非常少見的'。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知識分子,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不愿做亡國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大家對屈原的評價和認可,到了怎樣一個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時候,大家想起屈原了嗎?
端午節(jié),如果離開了對“屈原”這位人文知識分子模范的思念與文化認同,就失去了端午節(jié)文化“失范扶正”的根基,如果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復興,不能推動人文學科的復興,那么大家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6月12日,農歷五月初五,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
爸爸告訴我:端午節(jié)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因為他看到祖國被敵人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抱石投汩羅江身死。端午節(jié)我們有許多的風俗習慣,比如吃粽子、賽龍舟等。
今天,我們吃了粽子,我還動手包了三個粽子。媽媽教我怎么包三角粽,先把洗凈的粽葉弄成像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放米和各種各樣的.餡,再把粽葉折好,用線捆牢,就做完一個三角粽了。自己動手做粽子的感覺真好,我好高興啊!待會兒我就可以吃到自己裹的美味的粽子啰。
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爸爸媽媽都來自蘇北農村,那里是我們的家鄉(xiāng),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村莊里到處都飄散著粽子的香味——清香、醇香、濃香,不時還會傳來賣粽子的吆喝聲,那么的悠長,那么的親切,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到來了。
端午節(jié)又稱“解粽節(jié)”,聽說是古時候人們吃“五香粽”時,有小孩子比較自己家里包的粽葉的長短,粽葉最長者為勝,所以現(xiàn)在才有了“解粽節(jié)”之稱。
每逢端午節(jié)回外婆家,外婆總會給我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個小饞貓飽飽口福。外婆包的粽子可好吃啦,有豆沙餡、香腸餡、大棗餡、白粽……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豆沙餡和白粽了,入口特別的香、特別的甜。有時嘴饞了,到路邊買一個吃,但卻沒有外婆包的吃后那么唇齒留香……
除了粽子,穿新衣也是一大樂趣,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淋浴,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
聽媽媽說,小時候家鄉(xiāng)看不到龍舟,不過小孩卻有其它的樂趣,舉辦砸蛋大賽。吃過粽子后,挑上一個大大的、尖尖的蛋用小線兜裝好,呼朋喚友,相互撞蛋,看誰的不壞誰就是“蛋王”,有的小調皮比賽時偷偷用手指摳被發(fā)現(xiàn),“賴皮、賴皮”一堆小伙伴喊著、追著……開心極了。
有一首兒歌唱得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每聽到這首兒歌,就會讓我想起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情不自禁回味那又濃又醇的棕香。
端午節(jié)作文 篇9
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風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之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且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風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將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過端午節(jié),中國各地有很多風俗。每到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風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zhèn)髀動嘘P,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jù)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作文: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06-26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4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