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shù)學歷史小故事 推薦度:
- 清正廉潔的歷史小故事 推薦度:
- 歷史上有名的家風家訓小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歷史小故事15篇(經(jīng)典)
歷史小故事1
有一天,明朝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先后為兩個病情相同的病人開方,待病人走后,他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剛才兩個人都是發(fā)燒怕冷,為什么你對那個老人用藥輕,而對那個小孩用藥量反而重呢?”松原市中醫(y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李時珍笑了笑說:“那個老人已是風燭殘年,他反復(fù)說自己病重難好,回去后必定會多喝藥汁,藥量輕些反倒合適,而那小孩年幼無知,剛才看他煩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藥時想必哭哭鬧鬧、撒撒潑潑,能喂進多少呢?所以藥量自然要大些。俗話說;‘十個病人十個樣’,可不能一樣對待啊!”
成人藥量大、小兒藥量小,這是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件趣事,但經(jīng)過李時珍解釋卻趣得合理,這對那些紙上談兵,不懂權(quán)變的醫(yī)生倒有些啟迪作用。
唐伯虎開藥方
有一日,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應(yīng)邀到祝家飲酒,聞后院小兒哭聲不絕,唐伯虎驚問主人祝允明:“賢侄為何如此啼哭!”
祝允明不由一聲長嘆:“唉!實不相瞞,三天前,小兒腹脹如鼓,小便不利,連請幾位郎中治療均未見好轉(zhuǎn)!碧撇⒙砸怀烈,說:“不妨,待我試試”。說罷,取過筆墨紙硯,立刻開了一張藥方。他叮囑:“速將此物選三個大的,用同一個臼共同搗碎,然后敷于患者臍部,不幾天就會好的”。祝允明接過藥方,只見上面題著一首詩謎:“尖頂寶塔五六層,和尚出門慢步行。
一把圓扇半遮面,聽見人來就關(guān)門。”
祝允明看了微微一笑,提筆在詩的下角注上兩個字:“田螺”,叫家人按方抓藥,遵照唐伯虎的囑咐醫(yī)治,果然,不到二天,小兒便飲食如常,康復(fù)如初了。原來唐伯虎開的藥方是田螺。
田螺亦稱黃螺。它不僅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而且經(jīng)歷代醫(yī)藥學家證明,可以治療小兒鼓脹病、痔瘡、小便不暢等多種疾病。
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藥。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y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fā)現(xiàn)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
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fā)現(xiàn)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于次日,有意用其配藥,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
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nèi)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藥“牛黃”便誕生了。
歷史小故事2
周瑜從小精通音樂,宴飲的時候如果陪宴的.演奏者彈錯了音,即使周瑜喝醉了酒,也能察覺并看向演奏者,提醒演奏者演奏錯誤。后世也流傳了另外的版本:每次宴會撫琴的歌女們?yōu)榱俗屩荑た此齻円谎劬蛧L嘗故意彈錯。唐代李端的《聽箏》中有: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周瑜大人明明是個可以靠顏值吃飯的人,卻偏偏要靠才華。
歷史小故事3
東方朔
東方朔在一次危急時刻,想出了一個辦法,讓老百姓點亮面燈,最終拯救了他們。第二天,天界得知情況后,太白金星推算得知是東方朔泄露了天機,導(dǎo)致了這一切。玉帝勃然大怒,立即發(fā)布旨意,派遣五爪神鷹前去將東方朔的雙眼剝奪。
東方朔閉目養(yǎng)神,忽覺耳熱眼跳,心生不祥之感。他立即離開洞穴,找到一個路人說道:“你來坐在我的洞里一個時辰,我會給你豐厚的報酬。”那人聽了大喜,覺得只需坐上一個時辰就能得到豐厚報酬,實在是一樁劃算的交易。于是他換上東方朔的'衣服,坐在洞內(nèi)等待。不久,一只神鷹降臨,它沒有仔細辨認,直接伸出爪子,將那個坐在洞內(nèi)的人的眼睛摳走,然后飛走了。
東方朔得知神鷹已飛走,遂返回洞中。一個失明的人痛苦不堪,請求東方朔治愈他的眼睛。東方朔說:“我能讓你的眼睛不再流血、不再疼痛,但視力無法恢復(fù),你愿意跟我學習嗎?”失明者答應(yīng)了。東方朔用特殊方法止住了他眼睛的疼痛,然后遞給他一根長桿子,讓他學著用這根桿子來詢問路人,如同盲人使用的盲杖。從此,失明者每天跟隨東方朔學習算卦,因此后來的盲人中,很多都懂得算卦術(shù)。他們對東方朔充滿敬意,視他為恩師。
歷史小故事4
淚縱橫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相近詞】滿面淚痕、淚如雨下
【反義詞】笑逐顏開、眉開眼笑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zhàn)爭何時才能結(jié)束,并訴說家鄉(xiāng)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說到傷心處,鄉(xiāng)親們老淚縱橫,杜甫只好仰天長嘆
歷史小故事5
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以及其它文章所反映出來的多種知識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唯有博讀,才能從書中飲其甘霖瓊漿、嘗其佳肴鮮羹,使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識得到增補。
只有博讀,才能使學生從富有邏輯性的論辯文章中不斷地認清真理和謬誤,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和假惡丑,這對培養(yǎng)學生觀察、認識、分析事物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只有博讀,才能使學生從記載著無數(shù)科學知識的書籍中接受歷史上無數(shù)生活經(jīng)驗的結(jié)晶、豐富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其想象能力。
只有博讀,才能使學生通過古今中外無數(shù)著名作家的作品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吸收他們清新、優(yōu)美、犀利、辛辣等各種風格的語言特色,使學生從一首詩歌、一篇散文、一則寓言、一部游記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而這種美育,則對培養(yǎng)學生奮發(fā)向上純正無私等、高尚的品德情操,起著非凡的作用。
古語說:“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癰’,癰、聾、盲不成人也。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崐……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由此可見,學生作文,往往也是以博讀見效,以寡讀見拙,F(xiàn)今那些已躋身于“小作者群”的典型學生,不都是由勤奮讀書始,而走進文學殿堂的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不能不崐作為一個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既然博覽群書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這多年,作教師的難道不懂得?應(yīng)該說,懂是懂得的,然而,要帶領(lǐng)學生做到這點,可就難矣哉。
當今有的`學校,人們的眼睛往往盯在“升學率”上,師生們的眼睛往往盯在高考題上。一紙試卷,“狹路相逢”,許多人不由不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shù)、輕實用。他發(fā)一頁題簽,他劃書上多少道習題;他不完成作業(yè)不準上課,他不完成作業(yè)請來家長。這樣一來,學生別談博覽,就是看一眼課外書籍,也是奢求了。那么博覽群書有再多的好處,也遠水難解近渴,顧不得了。
以上現(xiàn)象若不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寫起文章來,思路何以開閱?想象的雙翼何以振奮?言辭何以豐富?有的同學連對某些常識熟語都感到新鮮!皟啥宦劥巴馐,一心只讀教科書”,致使有的學生難免孤陋寡聞,少見多怪。在這種情況下,能寫出好文章來,豈不是咄咄怪事?
元代程端禮所云“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宋代蘇軾詩云“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等,直到現(xiàn)代文學巨匠茅盾同志的“讀了再寫,寫了再讀”等名言,無不切中閱讀和寫作關(guān)系。學生是未來的主人,他們的成長需要營養(yǎng)的滋補。我們要帶領(lǐng)學生蕩起雙槳,去遨游書海,使學生嘗讀書破萬卷之甘苦,享“下筆如有神”之樂趣,能切實提高寫作能力,多多寫出言之有物、論之有據(jù)、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來。
最長的莫過于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也莫過于時間,因為它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時間是最慢的;在做事的人,時間是最快的;它可以無窮地擴展,也可以無限的分割;沒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紀念的,它卻令人忘懷;偉大的,卻使它們永垂不朽。
歷史小故事6
公元前684年春天,齊國重兵進犯魯國。
當時,齊強魯弱,魯國大將曹劌與魯莊公坐一輛戰(zhàn)車來到長勺迎戰(zhàn),到了長勺安營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報:齊軍旌旗森嚴,刀戟如林,一派殺氣騰騰,準備廝殺的樣子。
果然,齊將首先下令進軍。剎那間,鼓聲動地,殺聲四起。魯莊公正準備擂鼓出營迎戰(zhàn),曹劌攔住說:“主公且稍安勿躁,時機未到!
齊軍數(shù)萬大軍沖到魯營寨前,見魯營沒有反應(yīng),好像沒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靜下來。稍過一陣,齊軍又戰(zhàn)鼓大作,可是曹劌仍阻止魯軍出戰(zhàn)。
待齊軍三鼓擂過,曹劌才回頭對莊公說:“時機已到,可以出擊!”
莊公下令擂戰(zhàn)鼓出寨迎敵,方才魯國兵將只見齊軍驕橫的氣焰,早就憋著滿腔怒火,此時一聽戰(zhàn)鼓擂響,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吶喊著掩殺過去。齊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漫山遍野地潰逃。
魯莊公大喜,便下令追擊,曹劌又攔住說:“不行。”
說完后他跳下戰(zhàn)車,仔細觀察著泥地上齊軍的腳印和車轍,又站在車欄上遠眺一番,隨后說:“可以追擊了!”戰(zhàn)役結(jié)束,魯國大獲全勝。
班師回朝的路上,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得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氣,齊軍擂一鼓的時候,士氣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則精疲力竭,而我軍嚴陣以待,士氣卻逐漸充盈,所以能夠戰(zhàn)勝齊軍。同時,齊國是大國,其將領(lǐng)狡詐多端,我們要防備他們佯裝敗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觀察一番,發(fā)現(xiàn)齊軍車轍狼藉,旌旗靡亂,這是真正敗逃的跡象,所以才下令追擊,一舉擊潰。”
哲理點撥: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同時也要看清對手的弱點,然后再采取致命一擊。
歷史小故事7
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前往上林苑。他們登臨虎圈(等于皇家動物園),漢文帝詢問書冊上登記園中飼養(yǎng)的動物有多少種類、每類有多少、牲畜繁殖、存活情況如何等,一連問了十幾個有關(guān)的事項。上林尉左顧右盼,一個都答不上來。看管虎圈嗇夫在一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問題,答得極其周全。漢文帝對上林尉說:“你是怎么當官的?沒本事就不要當!”然后就打算把他免職,再提升那個虎圈嗇夫來當上林尉。
張釋之在皇帝問話時,一言未發(fā),但對這個仆從在皇帝面前夸夸其談,多方表現(xiàn)自己的作風已經(jīng)不太滿意了,F(xiàn)在皇帝居然要他寫詔書罷免原來的上林尉,而由這個官卑卻伶牙俐齒的嗇夫來接任,他認為不妥。張釋之上前說:“陛下認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文帝說:“是長者啊!”又再一次問:“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說:“是個長者!睆堘屩f:“既然皇帝也認為絳侯周勃、東陽侯張相如都是有德有才的治國能臣,可是這兩個人都曾在回答您的提問時張口結(jié)舌,無言以對。尤其是周勃,皇上不久前還親自問他全國一年判案多少?錢財收支多少?周勃也回答不出來,皇上并沒有罷他的官,還認為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能臣。
歷史小故事8
玉波亭
。酃适拢輳那埃幸粋暴發(fā)戶在一個風景秀麗的湖邊修建了一座酒樓。為了給這座酒樓起一個雅名,他請來了四方文人,要求所起的名字必須包含四層意思,其一他姓王,其二他有錢,其三他是皮匠出身,其四他的酒樓在湖邊。各文人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出一個合適的名字。正在他們作難的時候,一個窮秀才從這里路過,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樓題寫了三個大字:玉波亭。接著他又一一作了解釋。眾文人聽了不禁叫絕,主人自然也很高興。秀才的解釋是這樣的:“玉波亭”的“玉”字是由“王”加上“、”組成的',這就暗示了主人姓王,加上“、”成了“玉”,玉是財寶,暗示主人有錢;“波”是由“水旁”和“皮”字組成的,“皮”暗示主人是皮匠出身,“皮”加上“水旁”是“波”,“渡”則暗示有水!巴ぁ鼻坝小岸伞,正好是“酒樓在湖邊”的意思。
。壅芾怼课ㄎ镛q證法認為,聯(lián)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nèi)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但人們可以根據(jù)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建立新的具體聯(lián)系。唯物辯證法還認為,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介側(cè)面各有其特點,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皮匠出身的王老板,在眾文人或一般人看來,是無法和儒雅風范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名字。但是秀才卻抓住了問題的實質(zhì)和特點,抓住了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及矛盾的特殊性,一系列妙語聯(lián)珠的解釋,不能不令人嘖嘖稱贊。
歷史小故事9
愛情與權(quán)力的選擇
舉世聞名的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與羅馬將軍愷撒馬克·安東尼之間的戀情甚至影響了埃及和當時世界的歷史。
托勒密12世去世后,克婁巴特拉按父親的遺囑與親弟弟聯(lián)姻共同執(zhí)掌權(quán)柄。由于姐弟反目,她決定借助羅馬帝國叱咤風云的'愷撒的力量。而愷撒出于鞏固統(tǒng)治和從埃及取得酬金的目的,也認為促成克婁巴特拉姐弟重歸于好是必要的。但當愷撒見到克婁巴特拉時,一下子被這位天姿國色、才華非凡的女人所傾倒,幫助她奪取了王位。后來,兩人通過愷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為合法夫妻,并生下一子。
公元前44年,愷撒死于反對派的突襲之后,克婁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轉(zhuǎn)而依靠羅馬“后三頭”之一馬克·安東尼,用同樣的手段贏得了有勇無謀的安東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穩(wěn)固。她與安東尼共生三子。
然而在克婁巴特拉內(nèi)心的天平上,王朝遠重于愛情,在“后三頭”另一巨頭屋大維勢力超過安東尼后,她放棄了安東尼,使其慘敗。但是,年近40的她去并未打動屋大維,在軟禁中結(jié)束了傳奇的一生。
歷史小故事10
在戰(zhàn)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jié)交和收養(yǎng)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lǐng)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蔡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yǎng)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yōu)椤八墓印。這里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zhàn)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zhàn)有功,齊國把他封于薛地(今山東滕縣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后,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嘗君。
孟嘗君懂得,收養(yǎng)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于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于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杰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驩的人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里系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驩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你有什么本事呢?”“我什么本領(lǐng)也沒有!泵蠂L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泵蠂L君手下的人看馮驩這么窮,又沒本領(lǐng),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里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嘗君問起:“那個馮驩干什么?”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嘗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面,就讓人把馮驩搬到中等房間里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驩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里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驩仍舊天天唱哩,什么“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yǎng)活家!泵蠂L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么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luò)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jīng)常給馮驩的老母親送錢用。馮驩這才不彈不唱了。
過了一年光景,孟嘗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jīng)有三午人了。養(yǎng)活這么一大幫人,得多少錢!盡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印子錢,已經(jīng)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yè)務(wù),門客沒人愿意去倒叫孟嘗君作了難。有人推薦馮驩,說:“這家伙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泵蠂L君就把馮驩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yīng)不夠。請您原諒,F(xiàn)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去?”馮驩很爽快答應(yīng):“行,我去。”于是準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fā)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嘗君:“債收了以后,要買點什么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么就買什么吧。”
馮驩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驩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壇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并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聚會那天,債戶們都來了,馮驩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驩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了情況。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干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時候,馮驩站起來說:“咱們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wù)農(nóng)經(jīng)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yǎng)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wù)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伙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孟嘗君聽到馮驩焚燒債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驩叫回來,氣呼呼地責備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錢,就殺牛買酒,大擺宴席,還把債券給燒了。你搞的是什么名嘗!”馮驩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么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么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xiàn)在,付得起的,已經(jīng)定好期限,到期準能交上。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么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劃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臨走的時候,您囑咐我揀您家缺少的東西帶回來。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么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泵蠂L君聽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說:“算了,算了,先生休息吧!睆拇耍瑢︸T驩又冷淡了。
后來齊王聽信了秦楚兩國制造的謠言,怕孟嘗君功高欺主,構(gòu)成對自己的威脅,就免去了他的相國職務(wù)。那些門客一看主人失了勢,紛紛離去,只有馮驩還一心一意地跟著他。益嘗君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去閑居。他還沒進城,老遠就看見人扶老攜幼,夾道歡迎他,不由得掉下淚來,對馮驩說:“先生給我買的情義,今天我算是親身感受到了!瘪T驩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保證它的安全呢;現(xiàn)在您只有薛城一個安身地方,哪兒夠?我再給您找兩個安身之處吧:一個在秦國的咸陽,一個就在咱們齊國的都城臨淄!彼汛蛩愀蠂L君一說,孟嘗君挺同意,給他好多車馬和金子做費用。馮驩就到秦國去了。
這時候,秦國的相國死了,位子空著。秦昭襄王一向很佩服孟嘗君,當初就想要拜他為相國,后來散布謠言中傷孟嘗為的是把他逼到自己這里來。馮驩就利用這一點來游說秦昭襄王,他一見到秦王就問:“大王聽說齊王把孟嘗君革職的事嗎?”秦王說:“聽說了!瘪T驩說:“齊國能夠治理得這么強大,全是孟嘗君的功勞。今天齊王這么對待他,他怎么能不怨恨呢?齊國的人事、機密等種種情況,孟嘗君都一清二楚,如果讓他來投奔秦國,大王就可以拿下齊國,稱雄天下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希望大王趕快下手,不然,齊王覺悟過來,重新任用了孟嘗君,齊國可又要跟大王較量高低了。”秦王聽了很高興,立刻派遣使者帶了黃金千斤、彩車百輛的厚禮,前往聘請孟嘗君。
這時候,馮驩又搶先趕到齊國都城臨淄,求見齊湣王,氣喘吁吁地說:“大王聽說秦國要把孟嘗君接去當相國的消息嗎?”齊王說:“還沒聽說,是真的嗎?”馮驩說:“我親眼看見他們派彩車百輛,帶著黃金千斤往咱們這里來了。孟嘗君不去還好,真要當上秦國的相國,咱們齊國不就完了嗎?大王應(yīng)該馬上重新任用他為相國,再多給他點封地。他是齊國的老臣,不會不答應(yīng)的。到那個時候,秦國雖然強大,也不能拉走人家的相國呀?”齊王一聽,半信半疑,派人去察看秦國的使臣是不是真的來了,等到聽說已經(jīng)入境,這才慌了手腳,連忙派人把孟嘗君接來,重新拜他為相國,又另外給他一千戶的俸祿。秦國的使者趕到薛城,撲了個空,知道孟嘗君重新當了齊國的相國,也無可奈何,只好空手回國去了。
那些走掉的門客聽說孟嘗君重新當上了相國,又來投奔他。孟嘗君很惱火,對馮驩說:“我失勢的時候,他們不幫助我,都溜了。多虧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lián)蜗鄧。他們有什么臉再來見我呢?如果誰再來見我,我就唾他的臉,罵他一頓!瘪T驩說:“公子大可不必這樣做。您現(xiàn)在做相國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賭氣,把賓客趕走了,那樣誰還給您辦事吶?不如還像當初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也顯得您的度量大。”孟嘗君說:“先生的話,我敢不聽嗎?”由于得到許多門客的支持,孟嘗君又穩(wěn)當當做了好幾年相國。
馮驩燒債券的故事說明,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0000000000000000000000。當時,商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已經(jīng)廣泛使用貨幣。
歷史小故事11
1.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xiàn)么?
2.程門立雪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后來為朱熹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求學。故事就發(fā)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3.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jié)友愛的典范。
4、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dǎo)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5、以尊重換尊重
在南北朝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陸曉慧的人,他才華橫溢,博聞強識,為人更是恭謹親切。他曾在好幾個王的手下當過長史,可以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卻從來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來拜見他的官員,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禮相待,一點兒也不擺駕子。如果客人離開,他更會站起身親自將對方送到門外。
有一個幕僚看到這種情景,很是難以理解,就對他說:“陸長史官居高位,不管對誰,哪怕對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禮,這樣實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長史何必這樣麻煩呢?”陸曉慧聽了不以為然地輕松一笑,說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我想讓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須尊重所有的人。”
陸曉慧一生都奉行這個準則,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績也遠遠地超過別人。
歷史小故事12
周成、康王時期,東都洛邑建成,東西連成一片,長達千里以上,初步鞏固了對東土的統(tǒng)治。周共王時,楚國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篳路藍縷,辛勤開發(fā),國家已呈勃興之勢。所以到周昭王時期(約公元前1000椙77年),周、楚關(guān)系開始緊張起來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擊楚國。據(jù)陜西扶鳳出土的《墻盤》銘文記載:弘魯召(昭)王,廣笞荊楚,唯狩南行?梢娭苷淹跤H領(lǐng)軍隊南征,聲勢浩大。另據(jù)《竹書紀年》記載,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約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漢,遇大兕。這次,一般認為其時與上述《墻盤》記載相同。周昭王領(lǐng)軍渡過漢水,深入荊楚一帶。渡漢水時還遇見大兕(兕,古代犀牛一類動物。《左傳宣公二年》:犀兕尚多。)。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約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日[壹],雉兔皆震,喪六師于漢。這次渡漢水時,陰風驟起,氣候惡劣,將士驚恐,軍隊大部喪失。這次失敗歸咎于天時不利,實際上周王朝軍隊當遭到楚軍強有力的伏擊。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此年,據(jù)魯紀年推算,當為周昭王二十四年(約公元前977年)。這次攻楚,周昭王全軍復(fù)沒,周人諱言此事,模糊地說南巡不返。周昭王死因,《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說:昭王德衰,南征濟于漢,船人惡之,以膠舟進。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這里說的船人,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設(shè)計獻膠粘接的.船只,船駛至中流,膠液融化,船只解體,周昭王及其部眾,溺水而死。屈原在《天問》中寫道: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周昭王累累南征,當然不是為了貪求什么,而是由于楚國的勃興,引起周天子的驚恐,不得不領(lǐng)兵親征,企圖遏制楚國的發(fā)展。
周昭王攻楚及其敗亡,是我國歷史上一件大事。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國則日益發(fā)展強大,逐步走上與周王室分庭抗禮的道路。
歷史小故事13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周瑜收到了孫策從歷陽(今安徽和縣)送來的書信,來信邀他共下江東。正在尋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書信后,馬上率領(lǐng)自己的部曲家兵數(shù)千人奔赴歷陽。
同時,他還帶去了大批舟船糧秣。周瑜及江東名士程普、張昭等人協(xié)助孫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趕走揚州刺史劉繇,占據(jù)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蘇丹陽)。
十幾天的'時間,孫策的軍隊增加二萬余人、戰(zhàn)馬千匹,威震江東。在繼續(xù)東進之前,孫策把鎮(zhèn)守江東要鎮(zhèn)丹陽(今江蘇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后來周瑜拒絕袁術(shù)冊封的將軍稱號,向袁術(shù)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為縣長的請求。
居巢離長江很近,周瑜的企圖是,從居巢順流而下直奔江東。袁術(shù)不知周瑜假途東歸的用意,竟?jié)M足了周瑜的要求。在居巢,周瑜結(jié)識了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的豪族魯肅。
在他的勸說之下,魯肅放棄東城縣令的官職,背叛袁術(shù),與周瑜結(jié)伴東渡。孫策考慮舒縣周氏是廬江的名門望族,派周瑜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會影響,以招募人馬,延攬人才,擴大力量。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與周瑜分率二萬余人偷襲皖城。輕取皖城后,周瑜隨從孫策在尋陽和沙羨,分別打敗回師救皖的劉勛以及趕來救援的黃祖。經(jīng)過幾次大仗,孫策俘獲對方部曲士兵三萬余人,戰(zhàn)船七千余艘,實力大增。
通過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帶也盡歸江東所有。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周瑜以中護軍、領(lǐng)江夏太守的職務(wù)(孫策授予周瑜這一職務(wù)是在取皖城之前)鎮(zhèn)守巴丘(今湖南岳陽),防范占據(jù)荊州(今湖南、湖北)的劉表東侵。
歷史小故事14
《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一字千金:意思是一個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見后用來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戰(zhàn)國末期,商人呂不韋作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散盡千金,把在趙國做人質(zhì)的秦國王子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后,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成了百官的代表,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里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樣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tǒng)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wù)了。重要的是戰(zhàn)爭風險大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zhàn)爭失利,結(jié)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名聲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先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yōu)槭裁床荒軐懖繒,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書寫成后,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并發(fā)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quán)勢,無人來自討沒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話便留傳至今。
歷史小故事15
從前,有一個皇帝,這是一個朝代末年,這個皇帝不想被別人打敗,他就逃哇逃,逃到了一片森林里,他看到了一塊石頭,石頭上的`螞蟻爬成了7個字“皇帝必死在此處”。(其實這是敵人刻上字后倒上蜂蜜,螞蟻來吃蜜形成的。)這個皇帝當年有點迷信,他想:螞蟻都排成這樣的字,我今天肯定要死在這里了,他就拿起手中的劍自殺了。
【歷史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的歷史小故事-歷史故事06-24
歷史小故事11-13
歷史小故事07-27
歷史小故事05-23
歷史小故事05-12
周朝歷史小故事09-23
關(guān)于歷史小故事03-10
誠信歷史小故事12-16
歷史小故事集合05-22
數(shù)學的歷史小故事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