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歷史故事15篇
歷史故事1
(魯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晉國的荀躒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談作為副使。
安葬完畢,除去喪服。
周天子和荀躒飲宴,把魯國進貢的壺作為酒杯。
周天子說:“伯父,諸侯都有禮器進貢王室,唯獨晉國沒有,為什么?”荀躒向籍談行禮請他來回答。
籍談回答說:“諸侯受封的時候,都接受了王室賞賜的寶器,用來鎮(zhèn)撫國家,所以能把彝器晉獻給天子。
晉國處在深山,與戎狄為鄰,而遠離王室。
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謝戎狄還來不及,怎么能進獻彝器呢?” 周天子說:“叔父,你忘了嗎?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難道反而沒有得到賞賜嗎?密須的名鼓和它的大輅車,是文王所用來檢閱軍隊的。
闕鞏的鎧甲,是武王用來攻克商朝的。
唐叔接受了,把它們放置在晉國的土地上,境內(nèi)有著戎人和狄人。
這以后襄王所賜的大輅、戎輅之車,斧鉞、黑黍釀造的香酒、紅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陽的土田,安撫和征伐東邊各國,這不是得到的賞賜還是什么?有了功勛而不廢棄,有了功勞而記載在書策上,用土田來奉養(yǎng)他,用彝器來安撫他,用車服來表彰他,用旌旗來顯耀他,子子孫孫不要忘記,這就是福。
這種福不給予叔父,還給誰呢?而且從前你的高祖孫伯黡掌管晉國典籍,參與國家大政,所以稱為籍氏。
等到辛有的第二個兒子董到了晉國,于是就有了稱作董氏的史官。
你是司典的后氏,為什么忘了呢?”籍談回答不出。
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說:“籍談恐怕會沒有后代吧?舉出舊典卻忘記了祖宗。
歷史故事2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占了燕國的部分領(lǐng)土。
當了國君以后,他消除了內(nèi)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有這樣的號召,但并沒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就去向一個叫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愿意用千金買一匹?墒3年過去了,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墒,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jīng)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并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里馬。
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毖嗾淹跽J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yōu)厚的俸祿。并讓他修筑了“黃金臺”,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愿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jīng)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于強盛起來,終于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lǐng)的土地。
現(xiàn)在,河北易縣和定興搭界處,有一個金臺陳村。據(jù)說這個村就是當年燕昭王修筑黃金臺的地方。
歷史故事3
人類社會歷史漫長,無奇不有。而古代權(quán)力至高無上的君王們的奇特癖好,更令人啼笑皆非。
中國春秋時期的楚靈王(前 540~前 530 年在位)喜歡瘦弱細腰的美女。
為此他專門修了一座宮殿來收養(yǎng)細腰的宮女,稱“細腰宮”。有的宮女為了使自己的腰細,取得楚王的歡心而不吃飯,甚至出現(xiàn)餓死的'情況。這可以說是人類“減肥”的最早記錄了。為此,后人把細腰的女子稱為“楚腰”,變成了一個典故。
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1556~1598 年在位)特別寵愛個子小的人。他在皇宮里養(yǎng)了數(shù)百名侏儒,并為這些侏儒提供豪華的待遇。酒足飯飽之后,這位國王便和后妃、大臣們以戲弄侏儒取樂。他還為那些男侏儒選了一些女侏儒當配偶,希望得到超級小人,但都未能成功。
18 世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則特別喜歡五大三粗的男子漢。因此,他養(yǎng)了一個“巨人兵團”。這些鐵塔似的大兵飯量如牛,身穿特大軍裝,佩帶特大寶劍,一個個威風(fēng)凜凜。雖然這些大漢如此雄壯,但國王從不讓他們上前線,而只是讓他們享受美味佳肴。為了得到更大的巨人,他還專門選了一些女巨人做他們的妻子。但這些女巨人生下來的后代卻使國王大失所望,因為他們個子都和平常人一樣。
19 世紀時期烏干達國王羅梅尼加喜歡腰粗如牛的胖女人。他養(yǎng)了 10 名妃子,個個胖得只能爬行或仰臥。其中有一個最胖的,也是他最心愛的妃子,體重達 300 余磅(合 136 公斤),但他還拼命地給她喂食一種“催肥茶”(實際是一種南瓜湯)幫她催肥。
20 世紀前期,埃及最后一任國王法魯克,登基時只有 16 歲。這位國王最大的愛好是當小偷。他為了學(xué)習(xí)偷技,甚至從監(jiān)獄里把最老練的扒手帶到宮中當面學(xué)藝,結(jié)果,法魯克學(xué)得了一手熟練的小偷功夫。他喜歡從來訪的客人衣袋里偷東西。他一生中偷了無數(shù)手表、錢包、打火機和化妝品。而他把這些扒得的東西都放在一間小倉庫里收藏。據(jù)說,在他扒來的東西里邊,還有邱吉爾的懷表。
歷史故事4
我讀過很多故事,最讓我感動的要數(shù)《鑿壁“偷”光》這個歷史故事了。
《鑿壁“偷”光》講的是西漢時期,一個叫匡衡的孩子由于小時候家里很窮,沒錢上學(xué),但他十分喜歡讀書,一個教書先生見他是一個可塑之才,便教他識字,并答應(yīng)借書給他看。由于他白天要干活,晚上才能看書,但是家里沒錢買燈油。于是他便在墻壁上挖了一個洞,借助從鄰居家透過來的微弱的光線刻苦讀書?锖鈭猿植恍,最后終于自學(xué)成才。
想想匡衡讀書是多么的不容易,不僅缺書,還沒錢買蠟燭?伤軌蛟谀菢悠D苦的環(huán)境下認真學(xué)習(xí),刻苦讀書。而我呢,和匡衡比起來,我的條件是多么的好。河忻髁恋臒艄,有寬敞的教室,有和藹的老師……可我上課的時候還總是開小差,做作業(yè)馬馬虎虎,在家里老愛看電視,玩電腦游戲,學(xué)習(xí)也很不自覺,有時候還要媽媽陪伴身邊……我想到這些,心里很慚愧!從這個故事里,我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匡衡在艱苦條件下都能勤奮學(xué)習(xí),我以后要改正以前的缺點,戰(zhàn)勝生活和學(xué)習(xí)中的各種困難,珍惜我所擁有的美好時光,發(fā)奮讀書,好好學(xué)習(xí)。
《鑿壁“偷”光》這個故事一直激勵著我,匡衡是我的榜樣,我要為自己加油,我相信我也不會讓愛我的人失望……
歷史故事5
陶侃是東晉名將,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將軍,封長沙郡公。他有一個非常賢惠又深明大義的母親。陶侃的先輩,史書上記載不詳。其父陶丹,是吳國的'邊將,官至揚武將軍。揚武,系雜號,地位不高。陶侃先世無顯赫仕宦可以溯記,年輕時又當過尋陽的“魚梁吏”,說明其家屬于“寒門”這類社會地位很低的階層。晉滅吳后,中原人稱江南人為“亡國之余”,江東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這樣“望非世族、俗異諸華”的人,處境就更為艱難了。
陶侃少年的時候喪父,家境清貧,與母親湛氏相依為命。湛氏是位很堅強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兒子出人頭地。在這種環(huán)境下,對陶侃管教很嚴,并通過自己紡織資助兒子去結(jié)交朋友。后來,陶侃在縣功曹周訪的薦引下當上縣主簿,才開始擺脫充當賤役的地位。
歷史故事6
在正常情況下,人一生交往的關(guān)系人是10—30—60,什么意思呢?你遇到危難的時候,能借錢的對象不超過10個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誰能夠借錢給你,就算是把親戚、朋友、父母都加上,你到那時候能張口借錢的對象也不超過10人。
人這一生,其實不需要太多的關(guān)系就能應(yīng)付得了。
投資人的聰明之處就是重點做極個別人的長期投資,歷史上有一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袁世凱做李蓮英的投資。
在戊戌變法前后,有一天慈禧召袁世凱在頤和園議事,袁世凱看到慈禧身后站著的李蓮英不時在老佛爺耳邊嘀嘀咕咕,對她影響很大,就知道這個李公公很重要。但是他不便直接去接觸,就開始在李公公身上投資。怎么投呢?非常簡單,逢年過節(jié)送點禮,再簡單不過了。
開始李蓮英也不知道,說也不大熟悉這個人,怎么會送禮呢?但是他也習(xí)慣了,因為巴結(jié)的人太多了。關(guān)鍵是袁世凱堅持若干年,不斷地送,越送越大。終于有一天,李蓮英覺得不安了,心想這人怎么送了好些年禮,而且越送越大,為何就是不提要辦什么事呢?
于是他就老想見袁世凱,心想見了以后,幫著辦件事,這事就算平了。但袁就是不見,說沒有什么事,只是對公公表示敬意。終于有一天,袁世凱主動通過人來約,要跟李蓮英見面,李蓮英特高興,說終于能見,見了就把事給平了,把這么多年欠的人情給還了,而且想,估計是個棘手的大事了。
袁世凱約的時候,手下人都不解,都說,那么如日沖天的.大總管李蓮英,咱跟他也沒什么往來,咱能約出來嗎?袁世凱很自信,就吩咐手下去傳話,幾日幾時在哪兒見面。下邊的人說,那不行吧?袁世凱說:“你別管,肯定行,就這么辦!
李蓮英一聽袁世凱約見,心頭既不安又高興:憋這么多年了,趕緊得見。見了以后,以為肯定有大事,結(jié)果沒想到,袁世凱又給了20萬的銀票,意思就是這銀票是管這次幫忙,前面的人情你還欠著。李蓮英收了這張銀票后問:“大人有什么事情嗎?”袁世凱說:“很簡單,下官也沒什么事情,就是想請公公費心,在宮里散布點消息!痹绖P要在宮里造個謠。
造什么謠呢?造袁世凱政敵的謠。具體就是印一份假的報紙給慈禧看(那時候?qū)m廷里有一份報紙,專門給皇上看的,叫《邸報》),在這份作假的報紙上造謠說袁的政敵要干壞事。這活看似簡單,其實一般人還干不了。而這對李蓮英太容易了,不就放個小話,然后拿一張假報紙嘛!
后來李蓮英就用這種辦法,借慈禧之手幫助袁世凱把政敵給扳倒了。所以投資于人這件事情,時間越長、越隱蔽,回報就越高。
所以投資于人的回報,特別是在安全上的回報,遠高于一般的投資或者存銀行。比如我有60萬元存在銀行,遇到麻煩會是個什么結(jié)果呢?第一,兵荒馬亂中到銀行去取錢,銀行可能說不上班;第二,真出事了,要吃糧食,銀行不能變出糧食,存在里邊的錢也不能變成糧食;第三,這個錢還貶值,還收利息稅。但如果投在6個人身上,一人10萬塊錢,只要有一個人相對比較成功,或者一直關(guān)系不錯,那么遇到危機的時候,他肯定先打電話問有什么事,或者沖過來直接幫忙了。萬一他發(fā)達了,10萬或者50萬塊錢,對他也不是大事,不用你到銀行,他就直接給送過來了。所以投資在人身上是值得的。
歷史故事7
李淵出身貴族。祖父李虎在西魏官至太尉(與丞相并列的中央高級官員),李淵的妻子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隋煬帝的母親。所以說,李淵不但是貴族,還是隋朝的皇親呢!他繼承了祖上的爵位,稱為唐國公。
公元617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被派去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雖然打過幾次勝仗,但農(nóng)民起義隊伍越來越強大,隋王朝眼看快土崩瓦解,他不得不為自己考慮起后路來。
李淵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二個兒子李世民最有才華、膽識。當時太原北面的突厥多次來犯,李淵出兵抵抗,連吃幾個敗仗,正在擔心讓隋煬帝知道了,追究起責任來,那可怎么辦。在封建社會,反抗朝廷被視作大逆不道的首惡,會遭致滅門之災(zāi),即使親如父子,彼此也不敢輕易道破。只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李淵的處境越來越危險,李世民才抓住機會,勸父親起兵反隋。
李淵聽李世民一說這個建議,嚇得直哆嗦,責怪道:“你怎么說出這種犯上作亂的話來?如果我向上一報告,你就要被砍頭的!”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說:“父親盡管去邀功請賞告發(fā)我,兒子才不怕呢!”
李淵無可奈何地搖搖手,叮囑兒子以后再也不要說這種話了。
可是第二天,李世民又來和父親談這個話題:“您受命來當太原留守,現(xiàn)在又要討伐造反的人馬,又要抵擋突厥的進攻,實在是力不從心。即使您再有功勞,當今皇上猜忌心重,您的處境就更危險了。兒子覺得您現(xiàn)在只有一條路,就是趕緊起兵反隋。”
李淵嘆了一口氣,猶豫地說:“你的'話也有道理,我就是拿不定主意。一旦失敗,那可是要家破人亡的啊!”
李世民見父親松了口,便繼續(xù)說道:“現(xiàn)在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官軍力量分散,不難對付。我有個朋友叫劉文靜,現(xiàn)在關(guān)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牢里,他是個人才,還可以幫我們招兵買馬!
李淵聽從李世民的勸告,立刻把劉文靜從牢里放了出來,派他去招集人馬;同時又召回在河?xùn)|打仗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的兩個副留守一看形勢不妙,就想要阻止。李淵先下手為強,給他倆加了個“勾結(jié)突厥”的罪名,抓起來殺了。
李淵采納李世民的建議,派劉文靜去跟突厥結(jié)交,并送去一份厚禮,說服突厥可汗與自己一起反隋。當突厥可汗同意后,李淵沒有了后顧之憂,才正式起兵。他把士兵都稱作“義士”,自稱“大將軍”,分別封李建成和李世民為左右領(lǐng)軍大都督,封劉文靜為司馬。
李淵的策略是先取長安,以關(guān)中為根據(jù)地。他依照農(nóng)民起義軍的做法,打開太原官倉,救濟貧民,收取人心,并發(fā)檄文聲討隋煬帝的罪惡。隨后,就帶著三萬人馬朝長安殺來。
攻占關(guān)中的第一個硬仗,是拿下了地勢險要的霍邑(今山西霍州),全軍上下士氣大振。一路上繼續(xù)招兵買馬,所到之處都打開糧倉救濟貧民。老百姓對這支隊伍很有好感,加入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當攻打長安時,已經(jīng)成了一支有二十多萬人的大軍。
李淵攻下長安后,取得號令關(guān)中的地位,立即廢除隋朝的苛法暴政,并宣布約法十二條,受到百姓的歡迎。
李淵見時機沒有完全成熟,暫時還是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讓隋煬帝的孫子楊侑(yu)做個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自己以唐王、大丞相的身份掌握一切軍國大政。
這時,各地起義軍都發(fā)展起來了,如李密領(lǐng)導(dǎo)的瓦崗起義軍、竇建德領(lǐng)導(dǎo)的河北起義軍、杜伏威領(lǐng)導(dǎo)的江淮起義軍等,都給隋軍以沉重的打擊。隋煬帝干脆躲到江都,繼續(xù)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第二年夏天,護衛(wèi)隋煬帝的禁衛(wèi)軍將士,眼看著暴君的末日就快到了,不想跟著送死。大將宇文化及乘機發(fā)動兵變,攻進行宮,把隋煬帝軟禁起來。
隋煬帝起初還囂張地問道:“是誰帶頭這樣做的?”
歷史故事8
一、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離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們有好幾百年的時間。
那是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著寒風(fēng),突然在一個農(nóng)居的小房子里傳出一陣又一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么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鳥嘴里哇哇叫著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鳥一樣展翅高飛。
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zhèn)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fā)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個張著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一個又一個村莊。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了一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jīng)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
終于,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一個小鎮(zhèn)上。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于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zhèn)上安家落戶了。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里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岳習(xí)卻一點都不怕,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孩子。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xué)習(xí)。他常常看書到深夜。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后做一個大將軍,率領(lǐng)一支軍隊去保家衛(wèi)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于經(jīng)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jīng)常幫助鄰居們干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二、后來,小鎮(zhèn)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爺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但從來都不欺負好人。岳飛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爺爺練武術(shù)了。由于岳飛訓(xùn)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周同爺爺?shù)慕^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爺爺老是不教岳飛,卻讓他苦練基本功,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蚴且粋勁老讓他踢腿下腰。為這事,小岳飛老不高興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掛一個小水壺了;氐郊依锼嬖V媽媽,媽媽這樣給他說:練武術(shù)就象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這個房子要跨下來,所以老師讓你練基本功,也是為了將來能夠讓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lǐng)啊。“
周桐爺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他
特意將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長弓取出來交給岳飛說:“你如果能拉開這張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飛滿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說:“行啊,我要拉開了你可不許耍賴皮”。小岳飛使出全身吃奶的勁去拉那張弓,可怎么也拉不動,周桐爺爺站在旁邊撫著胡須哈哈大笑起來。從那以后,小岳飛練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練習(xí)枯燥的基本功了。經(jīng)過了幾年的訓(xùn)練,小岳飛長成一個大小伙子,不不僅能很輕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發(fā)百中。他能站在一個很遠很遠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樹葉射中。有一天,他正在練習(xí)射箭,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的小樹林里有一只小白兔正在悠閑地吃著草,岳飛搭好弓箭對著小兔瞄準,小兔也抬起頭用那雙紅紅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岳飛,岳飛使出全身的力氣,正要將箭射出,這時就聽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頭一看,原來是周桐爺爺。周桐爺爺嚴歷地批評了岳飛,因為他讓岳飛明白了學(xué)武術(shù)不是用來傷害人或小動物的,學(xué)武術(shù)是用來保家衛(wèi)國的。后業(yè)岳飛和小白兔成了對很親密的朋友,再次岳飛在森林時練箭的時候,總有一只小白兔在一邊悠閑地吃草,然后抬起那雙紅紅的大眼睛望著岳飛咧嘴笑呢。
三、又過了幾年,岳飛也長成了大人,這時候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干活。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
岳飛在家里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后心里非常著急,于是他準備離家參軍保衛(wèi)國家。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舍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轉(zhuǎn),但為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后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岳習(xí)永遠記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國和保衛(wèi)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著眼淚告別了家鄉(xiāng),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
在隊伍里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他常常想,我什么時候能夠成為一名大將軍,帶領(lǐng)大家去和敵人戰(zhàn)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jīng)常笑話他,說一個士兵怎么能成為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于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里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為首女真族將領(lǐng)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里著狼牙棒:兄弟們
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在戰(zhàn)斗中犧牲了,正在危急的時刻,只見岳心手里拿著長搶突發(fā)神威,騎著白馬直接奔金兵將領(lǐng)而去,金兵將領(lǐng)見岳飛揮馬來到手里握著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飛抬頭大喝一聲用槍挑去,狼牙棒嗖一聲就不知飛到哪里去了,金兵將領(lǐng)嚇得頭發(fā)都豎起來了,拍往回跑,只見岳飛從后趕上噗一槍正扎在他身上將他挑入馬下。金兵看見自己的將領(lǐng)被殺,嚇得一哄而散,岳飛就領(lǐng)著宋軍將金兵殺得屁滾尿流。
岳飛因為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為小隊長,雖說官小了點,但岳飛卻沒有一絲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來實現(xiàn)他為國家效力的諾言。
四、很多年過去了,岳飛因為打仗勇敢,肯動腦筋終于被提升為大將軍了?墒悄菚r候中國已經(jīng)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占領(lǐng)了,皇帝于是就派岳飛去攻打金兵。
金兵的將領(lǐng)是個叫金兀術(shù)的人,平常戴著尖尖的帽子,兩條狐貍尾巴做的飄帶拴在帽子上。金兀術(shù)還是一個非常陰險的人,打仗時他常用鐵鏈把許多馬鏈上,后面跟著很多用鐵甲包成的車,用這些辦法他經(jīng)常打贏宋朝的軍隊,他的這種戰(zhàn)術(shù)就被稱為“鐵拐馬”。
岳飛為了對付金兀術(shù)的“鐵拐馬”,幾天都沒有睡著覺。岳飛的隊伍里有一名叫牛皋的軍官,他和岳飛是非常好的朋友,平時打仗時非常勇敢,而且武藝強,一支長矛被他耍得用水都潑不進去。他見岳飛老是不派兵去打金兀術(shù),于是就闖進岳飛住的中軍大營里說:“岳元帥,怎么老不打那個金兀術(shù)老狐貍,把俺都憋死了”。
岳飛說:“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打敗金兀術(shù)的“鐵拐馬”“。
“你、你給我三千人馬,看我不拿金兀術(shù)老狐貍的'人頭來見你!迸8扌馗牡门九局表懙卣f。
岳飛點頭答應(yīng)了。原來岳飛是看平時中皋打仗時不愛動腦筋!故意讓他去打這一仗,好讓他吃點苦頭。
第二天,岳飛大軍的營房之聲炮響“通、通、通”中皋騎著他的大黑馬提著長槍得意洋洋上地出來了,后面是岳飛給他的三千人馬。
金兀術(shù)的大軍也早已擺好了陣勢,為了讓牛皋進入他的埋伏圈,還故意派幾個小兵去罵牛皋:牛、牛、牛……
牛皋非常生氣,滿臉大胡子全豎立起來,拿起長矛大喊:“金兀術(shù)老狐貍你等著,兄弟們沖啊、殺啊……”
牛皋率先就沖進了金兀術(shù)的大軍里廝殺起來,這一下正好中了金兀術(shù)的奸計,就看金兀術(shù)冷笑一聲拿起一面黑旗往空中一舞,以牛皋的兩側(cè)突然出現(xiàn)了
栓著鐵鏈和包著鐵皮的“鐵拐馬”,黑壓壓的一片向牛皋撲來。牛皋身邊的士兵一看這個情景都被嚇壞了,嘴里喊著救命轉(zhuǎn)身就往回跑,都恨自己沒有象小兔子那樣多長兩條腿,有的邊鞋都跑掉了。牛皋卻哈哈大笑,沖著“鐵拐馬”就沖過去,誰知道牛皋用搶去扎“鐵拐馬”時卻怎么也扎不進去,原來”鐵拐馬“都是用鐵皮包上的。牛皋這下可慌了神。“媽呀,這家伙怎么這么硬呀“連緊撥轉(zhuǎn)馬頭就往回跑,在“鐵拐馬”的追趕下,牛皋一個勁往回跑,腦門上嗑了一個大包,門牙掉了兩顆,鼻子也摔腫了,最后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營房。
他看見岳飛非常羞愧,趕緊用手捂著自己的大鼻子。岳飛對他說“以后打仗要多動腦打了勝仗也不能驕敖”。牛皋連連點頭。
后來岳飛想出了破“鐵拐馬”的方法。打仗的時候竹桿上纏上鐮刀勾馬的小腿、這樣“鐵拐馬”就成了“拐馬”了。金兀術(shù)的大軍被岳家軍趕得好遠好遠,從此岳飛的軍隊就被人稱 為“岳家軍”,而它們的大名就被很多人知道了。
五、岳飛由于經(jīng)常打勝仗,傳到了一個叫秦檜的人的耳朵里,秦檜是宋朝的宰相,除了皇帝就數(shù)他的官最大了。他非常嫉妒岳飛,怕岳飛將來超過自己。而這時候打敗仗的金國由于害怕岳飛的厲害,就派人化了裝來到了京城也給秦檜送來了很多很多金銀珠寶。
于是秦檜就整天悶在屋子里琢磨怎么陷害岳飛。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們?nèi)ジ嬖里w,可是他們都沒有干,因為他們知道岳飛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這時候岳飛兒子岳云也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岳云長得濃眉大眼,非常好看,而且武藝高強經(jīng)常跟著父親岳飛去打仗,還立了好多好多戰(zhàn)功。
后來秦檜終于找到一個人,這個人收了秦檜很多的錢然后答應(yīng)去告岳飛。就這樣,岳飛和岳云都被抓起來了,他們的脖子上都掛了好沉好沉的鐵鏈,連押他們的牢頭們都放聲大哭。他們知道,岳飛和岳云都是國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
秦檜找了一個他的好朋友何鑄去審訊岳飛岳飛,可是何鑄查來查去也沒查出岳飛的一點點證據(jù),但為了向秦檜交差,他還是審問了岳飛。在大堂上岳飛的臉因為饑餓而廋了不少,但他還是那么堅強。何鑄要岳飛招供為什么要“謀反”,岳飛撕開衣服,露出了他母親在他背上刺的四個字“精忠報國”何鑄被深深的感動了,眼淚順著臉頰就流了下來。
回去以后他告訴秦檜岳飛沒有罪,秦檜說“我
們是朋友,我要你給他定罪”何鑄說:“我不能給岳飛定罪呀,因為岳飛沒有罪。我這么做不是為岳飛,而是為了整個國家才這樣做的”。于是秦檜就在皇上面前說了何鑄的壞話,降了何鑄的官職,讓何鑄去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當了一個小官。
后來秦檜又找了兩個爪牙(解釋:秦檜的走狗),把岳飛打得滿嘴吐血,身上全腫了,但岳飛都沒有屈服。最后沒有辦法,他們就偷偷在牢房里將岳飛殺害了,岳飛臨死前仰天長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歷史能給他一個公正,一代英雄岳飛就這樣被殺害了。
殺了岳飛以后,很多人為岳飛不平,都問為什么殺岳飛。秦檜咪著小眼睛說:莫須有,莫須有……。秦檜在殺害了岳飛之后又將岳云處死了,因為他害怕武藝高強的岳云要為父親岳飛報仇。
就這樣,一代英雄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但永遠為很多人所敬仰,都學(xué)習(xí)他為了忠于國家保衛(wèi)國家的精神。而秦檜呢?秦檜則成了千古罪人,后來的人們建了很多紀念岳飛的廟宇,每天那里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飛,岳飛站在那拿著長槍可好看了。而紀念岳飛的廟宇門口,卻垂頭喪氣的跪著一個石頭做的人,小朋友們猜猜看,那個人是誰呀。當然答案很簡單,他就是那個秦檜了。
歷史故事9
道不拾遺
春秋時,鄭國政治家子產(chǎn)由于平定貴族舊勢力的叛亂有功,成了鄭國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制定了嚴厲的刑法來處置犯罪行為,因此,國內(nèi)沒有盜賊。“道不拾遺”(路上丟失東西,別人不會撿去);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了果實,也沒人爬上去摘。由于子產(chǎn)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鄭國富強起來了,雖然連續(xù)三年受災(zāi),老百姓也沒受凍挨餓的。
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yīng)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qū)б朊怨龋过R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fēng)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歷史故事10
齊景公平時十分喜愛一棵大槐樹,常常在樹下吟詩觀賞,留連徘徊。
一天,他指令下屬派人日夜守護大槐樹,還在樹旁豎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告示:“碰撞槐樹的受刑,損壞槐樹的處死!
從此,齊國京城的人都只敢遠遠地朝大槐樹觀望,生怕不小心觸犯了景公頒布的`刑法,遭受刑罰。
一次,有個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搖搖晃晃走過大槐樹,恰巧看樹人坐在樹下打瞌睡,一時疏忽了,衍蹣跚地撞到樹干上,碰傷了一小塊樹皮。
齊景公聽說此事后,大發(fā)雷霆,立即傳令將衍逮捕。
衍突遭大難,女兒婧的心情十分焦灼,便急匆匆來到相國的官府里,拜見晏子。
晏子見她面色灰敗,神情憔悴,覺得很奇怪,心想:小女孩年紀輕輕,怎么會有滿腹心事。勘銌柕溃骸版喊,你有什么事?”
婧女緩慢而沉痛地回答道:“我爸爸叫衍,是個城市平民。這兩年,他覺得我們國家風(fēng)雨失調(diào),糧食歉收,心里很是痛苦,便在昨天私自向名山神水祭祀,祈禱連年豐收,國富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神智失控,不小心損傷了大槐樹,觸犯了刑法。現(xiàn)在大王要處死我爸爸,這樣我就成為孤兒。我個人受點委屈倒是小事,主要是大王這樣做,是有損于國家法制的尊嚴,也會降低君王的威信的。別國的人聽了,不就會嗤笑我們齊國制訂法律,看重樹而看輕人,愛樹而害人嗎?”
晏子聽了,連聲喝采道:“有道理,有道理!辈坏人妥哝,就驅(qū)車直往王宮,拜見齊王,諫道:“您宣布‘觸犯槐樹的受刑,損害槐樹的人處死’,這個刑罰是不夠恰當?shù),它傷害了人民,會給天下人嗤笑的呀!
齊王恍然大悟,當即下令赦免衍,撤銷護樹人員,取下告示木牌。
齊國京城的百姓紛紛翹起大拇指,贊揚婧說:“小小年紀了不起。她既拯救了父親的生命,又幫助國家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歷史故事11
張良拾鞋的故事
張良是我國古代兩漢初期的一位大臣,小時候曾在今天的江蘇邳縣南居住。
相傳,有一天,張良出門散步,走到鎮(zhèn)東石橋,看見橋上站著一位白發(fā)蒼蒼、胡須長長、手持拐杖的老人。張良走過老人身邊時,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脫落,掉在橋下,然后指著張良大聲說:“孩子!到橋下把我的.鞋子取上來!
張良心想:“你這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丟下去卻讓我去撿,就算你不是故意的,我與你素未謀面,為什么要幫你撿鞋子?但是老人家年歲已大,動作不靈便,走下去撿鞋子難免十分困難,還是幫幫他吧!边@么一想,張良就走下橋去幫老人家撿鞋子。
看著張良拿著自己的鞋子走上橋來,老人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腳,對張良招招手說:“來!給我穿上。”張良心想:“既然已經(jīng)幫他撿了鞋,索性好人做到底,就給他穿上吧!”于是,張良挺直身子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把鞋穿在老人腳上。
老人看了看張良仰天大笑,一句話沒說,轉(zhuǎn)身就走了。
老人奇怪的行為,使張良大吃一驚,他看著老人家遠去的身影,心里鬧不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誰知,過了一會兒,老人竟然又回來了,說:“你這孩子,還值得我來教導(dǎo),五天后,天剛亮?xí)r,你到這兒來等我!睆埩紝先说男袨殡m然感到奇怪,但還是恭敬地行了個禮說道:“是!”
五天后,天剛蒙蒙亮,張良就匆匆忙忙向鎮(zhèn)東石橋趕去,哪知道老人居然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氣地說:“和老人相約,反而比老人晚到,這怎么能行呢?過五天你早點來等我!”說完,扭頭就走。
過了五天,天還沒亮,張良就起了床,向那座橋飛跑過去。老人竟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氣的胡子都翹起來了,怒氣沖沖的說“怎么又遲到了?過五天再早一點兒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想:“這次無論如何也不能遲到了!卑胍箷r分他就哈切連天的等候在橋頭了。過了一會兒,老人家步履蹣跚地走來了。張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見張良早早來了,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稱贊說:“年輕人就應(yīng)該這樣。 彼贸鲆痪頃f:“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書,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年輕人來傳授,現(xiàn)在我把它傳給你!讀了它,你就會有遠大的謀略,實現(xiàn)自己的宏偉抱負!睆埩忌钌畎葜x過老人,接過書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當年姜太公留下的兵書!回去以后,張良反復(fù)誦讀,認真體會,增長了不少的才智。
張良拾鞋的故事啟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人處事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無論何時何地在任何情況下都應(yīng)禮貌待人,你永遠都不知道接下來要發(fā)生什么。有的刻意刁難其實是一種對你進步的考驗,經(jīng)歷過一些磨礪反而能讓你變得更好,就可以收獲一些意想不到的寶貴經(jīng)驗。
歷史故事12
民國時期,軍閥混亂,各據(jù)一方,占地為王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比較有名的有段祺瑞、張宗昌、馮玉祥等等。其中有一位卻是文學(xué)領(lǐng)域的佼佼者,對文學(xué)造詣頗深,尤擅書、畫,著述也有不少,是當時民國文學(xué)界中獨領(lǐng)風(fēng)騷的一大人物,也是盛名一時的秀才將軍,他就是吳佩孚。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1879年入私塾讀書,1887年父親吳可成病逝,吳佩孚進入登州府水師營充當水兵,1896年中秀才。從此吳佩孚的人生仕途扶搖直上,最終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lián)軍總司令。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后投效北洋,并成為直系軍閥首領(lǐng)曹錕的第一戰(zhàn)將和智囊。他善于用兵,富于韜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為世人矚目。
吳佩孚不光帶兵打仗有一手,而且秀才出身的他,還在書法、繪畫和著述等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令人嘆為觀止。
除此之外,吳佩孚還喜歡讀史書《春秋》,尤好《易經(jīng)》,并著有《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正一道詮》、《明德講義》、《大丈夫論》、《日食參考說》、《循分新書》等。
綜上所述可知,吳佩孚不僅是民國軍閥之一的大腕人物,還是文學(xué)領(lǐng)域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獨樹一幟,在當時聲名大噪,其文學(xué)才華出眾,在同時期諸多軍閥中無人比及,堪稱翹楚,是一位實至名歸的最有才的將軍。
這位才華橫溢的將軍做了幾十年的官,其為官正直廉潔,因而沒有積蓄,也沒有田產(chǎn),但他卻安貧樂道,相比與同時期的其他軍閥腰纏萬貫者,總算難能可貴,盡顯出個人廉潔自守的作風(fēng)與高尚品格,令人欽佩之至。
吳佩孚平生最注重個人修養(yǎng),秉公廉潔,是一個剛毅正直、有情有義的將軍,尤其是在華北淪陷于日偽之后,愈顯他晚節(jié)彌堅,果斷推卻與日本人合作,拒絕落水做漢奸,其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情操與民族氣節(jié)為世人所敬佩。而吳佩孚也因此遭到日本人的痛恨,招來殺身之禍,最終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jié)。
歷史故事13
漢文帝劉恒駕臨北岳恒山,興致頗高。有近臣奏曰,諱恒山當改名為常山。劉恒一聽,是這個道理,大筆一揮,恒山變成了常山。
山不可免,城也不可免。南京曾名建鄴,司馬鄴登基后改為建康;玄武湖曾名元武湖,只因清朝有康熙皇帝玄燁。
這等無理舉動,實際上是有違周之祖制的。周代命名“六避”是應(yīng)該讓道于官、山川、牲畜、器幣的。后世帝王之胄都認為自己是天子,天的`兒子還有什么不能改的?山川河流占據(jù)了好的名字,不僅故意取以為名,而且要山川之類避其圣諱。在他們看來,山川可廢,圣上的大名是萬不可動其一毫的。
先人書名更不在話下,《廣雅》一書因楊廣而改名《博雅》,《太玄》一書因康熙玄燁而改為《大園》……
如此一通亂改,世間一片混亂。也為后世研究前人歷史多了不少麻煩。
但凡事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論。就以這避諱而言,反倒成了辨別歷史文獻和文物真?zhèn)蔚暮棉k法。有一個叫潘成規(guī)的人便根據(jù)避諱對《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提出異議。他的根據(jù)是《紅樓夢》第26回中的一段描寫——“眾人都看時,原來是‘唐寅’兩個字,都笑道:‘想必是這兩個字,大爺一時眼花了也未可知!粗挥X得沒意思,笑道:‘誰知道他糖銀果銀’!
曹雪芹的祖父叫做曹寅,曹雪芹怎么可能把寅字這樣濫用?簡直肆無忌憚之極。潘先生認為,“曹公如此大手筆,拈字弄句手到擒來,焉能為區(qū)區(qū)取一名字而犯祖諱?可見,《紅樓夢》并非曹雪芹所著!
當然,憑此小小細節(jié)就斷定曹雪芹不是《紅樓夢》作者,似乎也有些過分,但是,白紙黑字,很多紅學(xué)大家拿此也毫無辦法。
歷史故事14
歷史故事的成語1:李郭同舟
南朝時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貧寒,但他積極好學(xué),到處游學(xué)。游學(xué)到洛陽見到河南尹李膺。
李膺十分喜歡與他交往,一時傳為佳話。后來郭太要回家,京師很多學(xué)者來送行,郭太只與李膺兩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說他們像一對神仙。
歷史故事的成語2:臨危不顧
三國時期,魏國派大將鄧艾、鐘會、諸葛緒聯(lián)合滅蜀,蜀后主劉禪投降,大將姜維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復(fù)蜀國,鼓動鐘會殺掉鄧艾,然后準備出兵長安殺司馬昭叛亂。
部將夏侯和、羊琇、朱撫三人臨危不顧,堅決反對鐘會進行叛亂。
歷史故事的成語3:掩目捕雀
“掩目捕雀”出自晉陳壽在《三國志魏志陳琳傳》。掩目捕雀看字面的意思就是閉著眼睛去抓捕鳥。我們都看到過鳥,不說閉著眼睛,單單是自己空手去抓鳥都難抓到。這樣怎么能抓得到鳥呢?跟“掩耳盜鈴”一樣,掩目捕雀也是自己欺騙自己的行為。
相傳在東漢末期,當時的漢靈帝劉宏因病去世,兒子劉辯就登上了皇位,就是歷史上的漢少帝。但登上帝位的劉辯年僅13歲,涉世未深,很多事情都不懂如何處理,這時候他的母親何太后就代為處理國家大事。于是外戚就開始暗潮洶涌,特別當何進劉辯的舅舅何進當上了大將軍時,就是魏國的'一把手。但是后宮的太監(jiān)們常常干涉朝廷大事,也常常跟何進對著干。
何進就想著這些太監(jiān)們不除不行,老是干擾自己的政策,于是就進宮跟太后商議如何消滅宦官的勢力。但是保守的太后不同意。不得已,何進就跟袁紹商議要秘密把這些宦官處理掉。何進的主簿是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知道了何進大將軍的這一想法后自個兒在那里思索許久,綜合各個方面的考慮,還是覺得這謀略不好。于是就跟何進分析這種做法可能會碰到的種種問題,說服時還用了“掩目捕雀”這一民間俗語。像鳥這么小的動物都騙不得,國家大事更不可能這樣就能搞定的。勸何進還是三思,要是能充分運用自己的資源,多思慮各方面問題的處理是可以解決宦官的。
但是何進哪里聽得進去啊,就把董卓等人調(diào)進宮里。但哪曾想自己反被宦官處理了。董卓進了皇宮狼子野心也表現(xiàn)了出來?刂坡尻柡笞岅惲敉鮿f(xié)當上了皇帝,自己就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quán)。在洛陽里能拿的拿,能搶的搶,也任由自己的士兵在洛陽城里隨意行事,殺人放火搶錢,無惡不作。何進想穩(wěn)定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不曾想自己的國家竟因自己把董卓引了進來把洛陽城的百姓陷入水火之中。
歷史故事的成語4:手不釋卷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quán)鼓勵他學(xué)習(xí)史書與兵法。
呂蒙總是推說軍事多沒有時間學(xué)習(xí),孫權(quán)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wù),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xué)!眳蚊缮钍芨袆,從此發(fā)憤學(xué)習(xí),學(xué)問提高很快。
歷史故事的成語5: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古時候,有個燒木炭的老漢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紅山,老漢快去世時,把東崗分給了青山,把西崗分給了紅山。
西崗樹木稠茂,能燒很好的木炭,紅山很勤快,整天辛辛苦苦地燒木炭,日子過得很富裕,但三五年后,樹都被他伐光了,于是紅山就在崗上種了莊稼。不料一場暴雨沖走了紅山辛辛苦苦種下的全部莊稼。他沒有吃的,只好去東崗?fù)侗几绺纭?/p>
東崗原來樹木稀少,但青山很會規(guī)劃,他先把不成材的樹木伐了燒炭,然后又種上新苗;他在崗下開荒種田,養(yǎng)牛喂馬。
前幾年生活很貧困,但三五年后,崗上樹苗長大,崗下莊稼連片,牛羊成群。下那場暴雨時東崗上因為為樹木防護,所以莊稼一點也沒受損害。
紅山見哥哥這邊山清水秀,一片興旺,非常奇怪,就問哥哥其中的緣故,哥哥語重心長地告訴他說:“你吃山不養(yǎng)山,終究會山窮水盡;先養(yǎng)成山后吃山,才會山清水秀啊!”
后來,人們都稱贊青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歷史故事15
第三個被秦國滅掉的是魏國。秦國用的方式也主要是用離間計。
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就在魏國,當年他曾做過一件名垂青史的事:“竊符救趙”,秦王很忌憚這個人。他還是蠻有本事的,魏國本來不應(yīng)該這么容易就亡國了。
秦王又使出屢試不爽的.離間計!也許那個年代的人都比較好騙吧!前面已經(jīng)被滅掉兩個國家了,秦王的離間計居然在魏國又一次成功了!
經(jīng)過是這樣的:
秦王派人攜帶很多錢前往魏國,挑撥魏王和信陵君之間的關(guān)系。 基本說法就是:魏王您還不如信陵君有名,大家都敬佩信陵君,不敬佩魏王您。話傳到魏王的耳朵里,讓魏王很不舒服。魏王開始并不是很在意,但天天聽到有人這么講這種話,最后就相信了,撤除了信陵君對軍隊的統(tǒng)領(lǐng)。
信陵君知道自己被讒言中傷了,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很是傷心,過了四年就死了。
這以后沒有幾年,秦國的軍隊用水淹魏國的都城,城墻塌了,魏王投降,仍然被秦軍殺死,魏國從此滅亡。
【歷史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的歷史小故事-歷史故事06-24
歷史故事07-03
經(jīng)典歷史故事07-03
歷史的故事02-16
歷史故事05-17
歷史故事[精選]05-17
魏征的故事-歷史故事06-23
中國的經(jīng)典歷史故事06-21
經(jīng)典勵志歷史故事06-21
歷史幽默故事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