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著》有感(精)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活著》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是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余華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福貴,經歷了從內戰(zhàn)到新中國成立后50年的所有災難,破產、被抓壯丁、經歷戰(zhàn)爭逃亡、然后是新中國成立后物質極度匱乏條件下的一系列運動,父母、子女、愛妻、外孫一個個相繼離世,丟家喪子,最終孤身一人,與衰老、無力、病痛相伴。
這本書中的死亡真的太多了,書名是“活著”,但結局只有“福貴”們一人一;钪麄兘K究也是要死的。是勇敢地向死而生么?不太像。樸實的他們沒有顯現視死如歸的宿命感和豁達,他們在努力地活。努力地活為何還是家破人亡?怪命運?怪時代?怪災害?怪惡人?
從余華老師自序中的話來分析,誰都不應該怪,一件事物如果要被怪罪,那證明這件事物是有錯的?善鋵崳h去蕓,錯綜復雜,不帶固定立場去辯證判斷的話,就會發(fā)現沒有一件事是絕對錯誤的。
余華老師自序里的意思是說,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福貴一家無疑是飽受磨難,可從福貴自己的視角來看,他未必是不幸福的。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愛自己的子女并相信他們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外孫,還有那頭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這段話中,在他的心里,他苦難的經歷里充滿了幸福和歡樂。所以生活是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初讀這本書時,讀時壓抑沉重,而后給人一種后勁未回過神的沖擊感,只覺得處處揭露了現實生活的心酸和困苦,很難讓人向往未來的生活。
如今再一次細細品味,我從壓抑的悲劇中看到了溫暖,從漫長黑暗中看到了微光,感受到了無奈和堅定信念的力量。福貴起起落落的經歷,年少時揮金如土到后來為生活中的五斗米折腰,每次希望都被無情破滅,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可奈何,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只找苦難人的那種絕望到窒息的不公平的命運的慘烈,到最后福貴平淡如水的接受一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感慨之余又驚嘆,人如雜草,火燒燎原一片死寂,但火燒過后依然瘋狂的破土生長。
這就是《活著》的意義,即使人生充滿苦難,充滿痛苦和絕望,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我們孤獨一人,沒有任何伴侶,努力活著本身就具有意義。
“世界上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情!庇嗳A先生在書中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希望我們如福貴一樣,面對生活的困難和逆境時,坦然面對,活著本身沒有意義,而是我們賦予了它特殊的意義。
在這生與死并存的世間,只要活著,我們就是幸福。疾病和災難的發(fā)生是無法預料的,生命的流逝是無法挽回的,所以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珍惜每一天生活,也要活著就好。我們曾為生命的脆弱而唏噓,為疾病而憂心,為死亡而驚懼,為世事無常幣慨嘆等等,我們可曾是想過,正是因為短暫而不可知的生命。人無論偉大還是渺小,生為人三餐一宿,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皆為人生,活著就是為了不斷隱忍,堅持,拼搏,去賦予生命存在的過程中更多的精彩瞬間,幸福剎那。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歷史,也正因如此,在歷史的浩渺無垠里,大多數人隨著潮起潮落,來了又去,時間一過,了無了痕跡。貧賤也好,富貴也罷,人終歸是要過完也只能過完自己那天定的日數兒。這不是宿命的論調。冷眼旁觀,無不如此。
所以,活著的意義,便在于活著。
有人說:生命必須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那些路上的坎坷,都是教會我們堅強的必修課。人活著,就會有苦難。常聽有人說,哎呀,這份苦若放在我身上,我可真受不了!我想說,誰都別說受不了,受不了是因為沒有發(fā)生在你身上。苦難它像沒眼睛的蒼蠅,在人間亂飛亂撞,撞到誰身上誰都得受著,但是撞到了你身上,你也別絕望,要知道人生的路,有起必有伏,有苦也必有甜。莫語常言道知足,萬事至終總是空。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
愿我們生如夏花!
【讀《活著》有感】相關文章:
讀活著的感受12-14
經典名著《活著》有感12-16
讀《活著》有感07-02
讀活著有感06-20
讀《活著》有感10-11
《活著》讀有感04-20
讀活著有感03-13
讀《活著》有感11-07
最偉大的渺小---活著-讀《活著》有感 初一作文范文01-16
(通用)讀《活著》有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