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故事集錦【15篇】
除夕的故事1
又到了大年三十,就是通常說的除夕,那天晚上,我小姑媽家特別熱鬧。一張大大的圓桌上圍滿了人,有爺爺、奶奶、父親、小姑夫、大姑夫、兩個姐姐和在杭州讀書和工作的兩個哥哥,各自說著今年快樂的事。
一會兒,小姑媽、大姑媽和母親端著燒好的菜放到桌子上,我媽提議了一下,“來,大家先端起酒杯,來個大合唱,有酒的.喝酒,有飲料的喝飲料,但必須是全心全意把杯中酒喝完!贝蠹乙黄鹫酒饋,共同說著“新年好”,一咕嚕全把杯中酒喝完了。接著,大家都先后向我的爺爺奶奶敬酒,祝他們健康長壽。不一會,桌子上擺滿了很多菜,真香。∮杏蜖F大蝦,有燉全雞,有大黃魚……還有叫不上名字的炒菜,太多了,真不知道從那下手,最后我還是拿起筷子,把自己最喜歡吃的一只大蝦給“消滅”了。
吃著吃著,也不知道,是誰說了一聲,“開始了”,我回頭看了一下電視,原來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了,我父親提議了一下,“大家舉起杯,再祝新年快樂,喝完酒,再吃最后一道大餐,看聯(lián)歡晚會”。我那晚宿在了我爺爺家,也是我們的農村老家。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睡夢中感到那晚的煙火和爆竹聲特別亮、特別響……
除夕的故事2
除夕夜的由來
除夕這個節(jié)日是由先秦時期的逐除演變而來。所謂“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有《呂氏春秋·季冬記》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除夕最早應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族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2: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還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
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喂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后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zhèn)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zhèn)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zhèn)上的人們準備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fā)現(xiàn)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zhèn)子也跟著敲起來了!跋Α眹樀盟奶巵y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后,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習俗
貼福字
在貼對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農歷新年貼“!弊,是我國民族民間由來已久的習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族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貼年畫
農歷新年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習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燃爆竹
我國民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
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我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掛燈籠
我國的燈籠又統(tǒng)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除夕的故事3
大年三十除夕那天就更忙碌了。
早上,叔叔和爺爺架起了大鍋,準備“下油鍋”。
他們把火燒得旺旺的,把油燒得熱熱的,然后把事先腌好的魚和蓮菜一一放進大油鍋里。油鍋里頓時“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奶奶、媽媽和嬸嬸則在一旁準備包餃子。她們一個人剁肉餡,一個和面,還有一個摘菜。下油鍋的“噼里啪啦”聲和剁肉餡的“咣咣”聲混合在一起,像一場好聽的交響樂。我的爸爸也不閑著。他領著我們一群小孩去貼對聯(lián)。
我們給大門上,墻上,窗戶上都貼上了春聯(lián)和福字。就連井上、車上和院子外面的大樹上也都貼滿了吉利的紅紙。到了下午四五點,外面不斷地響起了鞭炮聲,這就意味著那一戶人家開始吃團年飯了。我們也著急了,不停地在廚房里跑進跑出,看看我們的飯菜到底好了沒有。過了一會,我的爸爸一聲令下,“放炮!”我們趕緊沖出院子,手忙腳亂地幫我的爸爸拆鞭炮,拿打火機。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美味的飯菜上桌了。爺爺大聲地宣布:“開飯!”終于,大年三十除夕這天最關鍵的時刻到來了。
除夕的故事4
有的時候,你一個善意的舉動,會讓別人的心溫暖好久。
還記得那一天,父母留下飯錢出差了。中午,我的肚子已在不停地“抗議”,便把飯錢揣在兜里,下樓買飯吃了。
大街上車輛疾馳,行人來來往往。路過一家快餐店,我伸頭一看,屋子里人很多,但還留了幾個空位。我便要了幾份食物,端著找座位。
這才發(fā)現(xiàn)空桌子已經沒有了!我尷尬地站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工作人員看我呆呆地站著,拉著我走到一張有空位的桌子前,詢問桌上的那位哥哥介不介意與我“湊一桌”。那位哥哥緊忙把他的書包向里放了放,拍拍凳子示意。我坐了下來,把飯菜放在桌上,甩甩已經變得麻木的雙手,沖他說了一聲謝謝。他溫和地笑了一下,說著:“不用謝!”饒有興趣地與我攀談起來。本萍水相逢的我們卻如多年不見的知己,談得火熱。
飯菜在我們說話的不經意之間吃完了。我抹抹嘴,叫來了服務員。清點完費用,我點點頭,把手伸進衣兜里拿飯錢。一摸,卻摸到了一個兩指寬的洞!我的臉刷的白了,大腦像被電擊了一樣一片空白。見我的'手伸進兜里卻遲遲不拿出來,服務員冷起了臉,刻薄的話仿佛憋到了嘴角,快要向我噴射出來。
“吶,我給他墊錢!币慌缘母绺缤蝗徽f。他拿出錢包,數(shù)好錢,站起來沖我微微一笑,把錢塞進了服務員的手里。服務員的臉色立馬好轉起來,急匆匆地塞起錢來走了。我的臉色由白轉紅,心虛地低下頭不敢看他的眼睛。他笑了幾聲,摸摸我的頭,說道:“別介意,誰讓我們這么有緣呢!”我的心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力量,抬起頭直視他的眼睛:
“謝謝你!”
“不客氣!”
旋即,我們一起笑了,說不出的快樂彌漫在我的心頭,心里仿佛被一股暖流融化了一般。
謝謝你,大哥哥。你讓我免受了尷尬,雖然只見了一次面,可你的面容,早已被我刻進了心頭。你對我的幫助,宛如一張張相片,永不褪色!
除夕的故事5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過大年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lián),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可多了。
我看大家那么忙就去問母親有什么要幫忙嗎?母親說:“那你去幫父親和爺爺貼春聯(lián)吧。”我說:“好的,母親!庇谑俏揖湍闷鹆艘粡埜W诌f給父親。父親把“!弊值怪N,我看到了大叫道:“父親,父親,貼倒了!备赣H笑著說:“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氣到了!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
吃晚飯的'時間到了,桌子上的晚飯可豐富了,我們一家團團圓圓吃著美味的晚飯,有說有笑的。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那個電視可好看了,有跳舞,唱歌,還有小品······當我們看到12點時,忽然一片噼噼啪啪的響聲震耳欲聾,我嚇的站了起來,跑到窗口看外面全是各種各樣的鞭炮。哦,原來是人們用放鞭炮來迎接新的一年呢!
啊!今天真是個美好的日子。
除夕的故事6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eve wathirty-five, also called. have a legend: ithere a dragon monster in pennsylvania, each to end that came out to harm, later, people know the most afraid of red and pennsylvania evening, noise, and hence thirtstick red couplethouseholds, firecrackers, and to drive to the new year eve. peace. the custom from survived, and called the new year evening.
besideskarn
thirty, namel"eve,". one day, people eat, drink, and be merry. northernerand southernerdo rice dumplings. like "silver piece" dumpling, like "what sound in high", ithe auspiciouomen.
on new year'eve, the familreunion dinner together to eat "family", haa new taste. a special dinner, the "fish" inot active, because the fish representing the "rich" and "next year," symbol of wealth and fortune "", it belongto a kind of decoration, iuntouchable.
in about the origin of, and a legend. in ancient time, we passed the ancestorhad suffered a most ferocioubeast. thibeast icalled "year", it icatching animals, in winter, lack of food in the mountain village, will hunt, man and beast into people. and the "year" struggle for manyears, people found in fear, three things, the red color, light and sound. so in winter zigumen hung in the peach wood, red color of the fire, don't sleep all night, knock at night. thinight, "in" into villages, see familiehave red light and heard the noise, were scared to run back to the mountains, won't come out. the night,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decorations, daoxi drinking banquet to celebrate victory.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victory, each to winter thitime, everfamilstick in red paper scrolls, door, electric lanternbeating drumand firecrackerfireworks, at night, the night watchmen, the next day, morning greetings. thihabeen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become "festival".
除夕的故事7
除夕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即陰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節(jié)前一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相傳古時間有個可怕的怪物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后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自忖不是夕的對手,于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回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兵?墒怯窕蚀蟮郾局嘁皇律僖皇碌膽B(tài)度不愿意管這件事,旁邊的諸路神仙也都犯懶不愿意抻頭。灶王爺就設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我們都知道灶王爺最愛吃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說是人間特產。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么原生態(tài)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著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咽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間跟玉帝說搬兵的事,玉帝這時間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說什么,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說 不出來話呀。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說什么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派兵了, 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說:“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說:“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宮里還真有個叫年的。這年是誰呀,乃是神農的小兒子。灶王爺一看,還是個小娃娃呢,這怎么打得過怪物呀。孩子不高興了,說你還別拿豆包不當干糧,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著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間和托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里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后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里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后來變成 貼春聯(lián),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除夕的故事8
么除夕的傳說故事--七郎射“夕”
傳說,很早以前,出了一個妖怪,名字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兒,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還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對它很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喂的那條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起那條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跋Α逼綍r白天不出來,太陽落了坡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夏歷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zhèn)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zhèn)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zhèn)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守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這天晚上“夕”果然出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fā)現(xiàn)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這家一敲,整個鎮(zhèn)子也跟著敲起來了!跋Α眹樀盟奶巵y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從那以后,人們就把夏歷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傳說故事--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除夕的故事9
去年的除夕之夜,是個令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那天夜幕還未降臨,村莊里便已鞭炮陣陣,煙花綻放,熱鬧非凡。我家屋里則是歡聲笑語,暖意融融,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開飯了,我們一家三代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
吃著吃著,奶奶不知怎么喃喃自語起來:“想想以前,看看現(xiàn)在,真是難以置信呀!”
我隨口問道:“什么事讓你難以置信啊?”
奶奶努努嘴說:“你看,這滿桌的菜,雞鴨魚肉、海鮮、野味,一應俱全,我們小時候哪有福氣享受這些美味佳肴呀?”
我不解地問:“那你小時侯過年吃些啥?”
奶奶說:“青菜蘿卜,一點肉,兩三碗菜而已,肉少得可憐,素菜里看不到一點油星!
姐姐笑著說:“有肉吃也還不錯嘛!”
奶奶說:“平時是沒有肉吃的,只有到年三十晚上,大人才允許我們姐弟幾個每人吃兩片肉,兩片吃完就不能再夾了,否則大人就要向你瞪眼了,剩下的肉正月要留給客人吃,無論你多想吃都得忍著!
奶奶接著又說:“我們那時,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我們姐弟幾個都是喝米湯、吃野菜長大的,能過上現(xiàn)在的好日子,已經很滿足了!
這時爺爺也忍不住說話了,他說他小的時候,家里條件比奶奶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是窮得叮當響。他清楚地記得,他小時侯,夏天是赤腳的,春秋兩季穿草鞋,冬天才有一雙解放鞋穿。從家到學校有四五里路,大雪紛飛的日子,是不敢穿鞋走路的,都是打著赤腳去學校,到了學校后洗凈雙腳再穿上鞋子。我問他為什么冰天雪地還赤腳走路,爺爺說怕雪水弄濕了鞋子,只有一雙鞋,弄濕了就沒得換了,所以是不敢馬虎的,愛護鞋子像愛護寶貝似的。
沒等爺爺說完,爸爸也搶著說了。爸爸讀初中那些年,每星期住校五天半,一日三餐,餐餐吃霉干菜,有時實在吃不下去了,就在飯里倒些開水,勉強咽下去。從家里到學校,來回四五十里,全用兩腳走路,從來不坐車,為的是省下那幾毛錢的.車錢。
這時媽媽發(fā)話了,她說:“你們別再憶苦思甜了,過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以后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紅火,越過越滋潤,快吃快吃,聯(lián)歡晚會就要開始了!
聽完大人這些故事,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真想不到爺爺奶奶的童年是那么艱苦。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雖然說不上是錦衣玉食,但也是衣食無憂,根本不用為吃穿發(fā)愁。
我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一定要讓爺爺奶奶在有生之年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除夕的故事10
幾年前,我們村每年的除夕夜都會有“轉莊”。舞獅的人在前,敲鑼打鼓的跟在后面,一群扭秧歌的在旁邊跟著跳,轉遍全村每一個街道,每一條巷子,祛除災厄,帶來吉慶,并且每條街道的人都要在道旁放爆竹煙花迎接,一群人伴著煙火,看舞獅,場面異常熱鬧。
那天晚上天氣并不算太好,我和我爸,還有一個朋友去看“轉莊”。那是一條比較陰暗的街道,兩邊都是住戶,門旁都有自家的柴火垛,方便做飯時取用像所有的人家一樣,典型的農村形式?赡苁且驗楠M管效應,風很大,我緊了緊衣服。朋友打也哆嗦說:“雖然冷了點,但一年就一次,忍忍吧”。
街道中間鋪上了幾條紅色的小鞭炮,很長很長,而且還有人在用爆竹接,看樣子想放一串。道旁每家門前都有幾箱煙花,在幾個墻角還有成堆的爆竹。大家都在互相拜年,互相寒暄,共同憧憬新的.一年。說著的工夫,就聽見遠方傳來鑼鼓聲,轉莊的就要來了。
人們趕快點燃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響了起來,火花日濺,在街角,轉莊的也出現(xiàn)了。大家欣喜地看著。突然一聲暴響,一個煙花打到了對面墻上,濺起的火引燃了旁邊的柴火垛,便立馬著了起來。大風呼嘯,接下來的連鎖反應是所有的爆竹煙花被接連點燃。整條巷子,火光沖天,人群已經炸鍋,這突如其來的事故使人們陷入慌亂,驚呼聲,叫罵聲,跑動聲瞬間暴起,但仍蓋不過鞭炮聲,人們爭先恐后地奔向巷子里的人家,也不管認識不認識人家,奪門便入。我看著火勢蔓延到了那些大號的鞭炮和煙花哪里,整個巷子像一個火藥桶一樣,一股股熱浪向我撲來,鞭炮渣子像釘子一樣拍在我的身上和臉上。我也不知道我爸爸和朋友去哪了,眼前的情況還是先自保為好,面前火光沖天,后面是墻,沒有退路,我暫且躲到了旁邊兩個玉米垛中間的夾縫中,想順著爬到房上去。我兩腳蹬著玉米垛使勁往上竄,但太滑,我沒有竄上去;仡^一看,火快要蔓延過來了,我無路可走,心里一陣絕望涌出,不知所措,卻傻傻的一頭扎進縫隙中,想做一只自欺的鴕鳥;鸸鈯A雜著濃煙,嗆得我喘不過氣,連眼睛都已經睜不開,張開嘴想喊叫,但“救命”兩字被濃煙生生地憋了回去,腦中一片空白。
突然,一只手一把抓住我的衣服,把我往外,“兒子,快出來,咳咳”,是爸爸!我喜出望外,看到了生的希望。但看到面前的火光和站在火中跳腳的爸爸,熱浪向我撲來,我退縮了,“爸爸,我不敢”。他在火中站著,很危險,焦急地看著我,情急之下,一下把我扔了出去,我被極大的力量帶出去,打了個趔趄,勉強站穩(wěn)腳下已經是沒有火的地方。而爸爸正在旁邊空地上沒命地打滾,以壓滅身上的火,我看在眼里,淚水早已奪眶而出。他壓滅最后的火苗后,馬上過來問我是否被燒到了,他的褲和鞋已經被燒的不成樣子,手上和臉上還有些許擦傷,我只不停地流眼淚,不知道該說什么。他安慰說,”哭什么,這不沒事嗎,別哭了!
沒辦法,不想再讓他擔心,我在自己淚水縱橫的臉上,勉強綻放了一絲笑容……
除夕的故事11
除夕之夜,我們吃完了熱騰騰的餃子。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廣告的時候,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神奇的`故事,叫"除夕的來歷"。
從前,有一個村子,村子的后山有一只害人的怪獸叫"夕"。每到除夕之夜它就會下山害人,"老媽,夕陽在天上,咋會長在山上害人呢?"我說,媽媽說:"‘夕’是指一只怪獸,不是夕陽。"我說:"哦,知道了。"然后媽媽就接著講故事了。有一年除夕夜里,人們都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這個村子到城里去避難,這時,來了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說:"光害怕自己被‘夕’吃掉,還不如齊心協(xié)力吧‘夕’趕走。夕最害怕火光和響聲。"大家聽完后,紛紛在家里擺了一些青竹,然后點燃,青竹噼里啪啦的響著,"夕"果然被嚇跑了。從此,人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真是光輝燦爛,我們做為祖國的下一代,應該把我們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除夕的故事12
今天是大年三十啦,小熊村莊里到處張燈結彩,可漂亮了!我們去狐貍家參觀一下吧!
在狐貍家中,狐貍媽媽正張羅著全家的年夜飯,狐貍爸爸在用短信向親朋好友送去最真誠的新年問候。三只可愛調皮的小狐貍可忙著呢,狐貍大哥掛著兩個又紅又大的燈籠,二哥正在貼著春聯(lián),一邊貼一邊念叨著:“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焙傂〉苣?他可比大伙都要忙呢!一會兒幫大哥掛燈籠,一會兒幫二哥貼春聯(lián),空下來的時候還悄悄溜進廚房,趁媽媽不注意,偷一小塊菜放進嘴里慢慢品嘗。這時,大哥掛完了燈籠,二哥貼完了春聯(lián),廚房里也隱隱飄出來一些香氣。三兄弟便每隔一會兒就去廚房“騷擾”一下媽媽,順便抓些菜嘗嘗,燙得小嘴兒哇哇直叫。就在他們苦苦等待開飯之際,狐貍媽媽忽然叫道:“開飯嘍,同志們快請入座。”小狐貍們一聽,全身的血液都好像呼地沸騰起來了,他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奔向餐桌,媽媽笑著命令道:“誰的小手最干凈,誰才有資格品嘗我的美味佳肴哦!比恍『傊缓脤⒁呀浟鞯阶爝叺目谒采匮氏氯ィ怨缘厝ハ戳耸,把小手爭著拿給媽媽看:“媽媽媽媽,我的.手最干凈!”媽媽笑著說:“好,好,都有得吃,都有份!焙倐兝峭袒⒀实爻粤似饋恚L卷云殘般消滅了桌上的美食。
小狐貍的肚子都已經吃得圓滾滾的了,便各自抱著一大堆禮花跑到門口。狐貍爸爸因為不放心,追了出去:“孩子們,要注意安全呀!”大哥點燃了一個“大木桶”,呵,“大木桶”居然發(fā)射出漫天的彩條,天空中頓時下起了五彩繽紛的“彩帶雨”,小狐貍們興奮地在“雨”中跳起了舞。接著,他們又放了“寶塔”、“火炬”、“飛碟”……這些禮花一個比一個漂亮。這時,媽媽的聲音從房間里傳來:“孩子們,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想看不?”小狐貍們一邊飛奔,一邊回答:“等等我們,我們馬上就來。”晚會開始了,狐貍家中時時傳來歡笑聲和鼓掌聲……
“5、4、3……”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里,三只可愛的狐貍兄弟將會健康、快樂地長大!
除夕的故事13
上古時期,有一個怪物叫:“夕”,每到臘月三十都要出來禍害百姓,他讓灶王爺送來吃的,不然就要吃人。灶王爺又要保護百姓,又斗不過夕,于是就請來了神農的孫子——“年”。
年是個咱們這么大的'孩子,他有兩樣武器,一條紅綢,意志爆竹。他可不怕夕,他的本領可大了!
剛一見到夕,年就跳到夕的頭上,夕左顧右盼,就是找不到年,年又攀上樹枝,夕往上一撲,年跳到地上,樹被夕撲到了,砸在他的頭上,夕疼的哇哇直叫。年掏出紅綢,在空中一抖,紅光迸現(xiàn),夕立即倒在地上,而后跳起來跑了。
年以為勝利了,就跑到灶王爺跟前報喜。這個時候,夕又回來了,他推到百姓的房屋,百姓四散奔逃,突然,幾個爆竹打在夕的身上,夕疼的蹦起來,他顧不上傷人,調頭就跑。原來呀,年聽見房屋倒的聲音和百姓的求救聲,就趕過來,這次,年沒用紅綢而改用爆竹,夕的背上失火了,他趴在地上動不了了,終于被大火燒死了。百姓得救了!
大家為了慶祝這次勝利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為了紀念年代功績,就把正月七年級就年。大家的風俗一直流傳到目前,不過燒爆竹變成了放鞭炮,紅綢也變成了對聯(lián)了。
除夕的故事14
除夕的故事今天,我一看日歷“除夕”,我想除夕這個節(jié)日是怎么來的呢?
我正在絞盡腦汁地苦想,正好看到電視播放《除夕的故事》,終于明白了“除夕”這個節(jié)日是怎么來的:
在古時候有一個怪物,人們都叫它“夕”,它無惡不做。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就是農歷12月30日或29日),這個怪物“夕”都要到人間為非作歹。
某年的這一天,一個小孩和他的爺爺騰云駕霧地來到人間,他們是神仙。小孩聽說有怪物在殘害百姓,決定要消滅它。怪物出來時,小孩拿出一條紅絲帶,他用紅絲帶一轉怪物的'眼睛就感到一陣劇痛,痛得它滿地打滾,趁這時,小孩跳上怪物的頭上狠狠打,最終把怪物打跑了。這時人們把樹枝點上火在慶祝勝利,樹枝發(fā)出“噼哩啪啦”的聲音?扇藗儞墓治镉謥頃r沒法對付,小孩說:“那就每家每戶都有一件寶物!闭f完小孩的絲帶變成一段段的,帖在了家家戶戶的門上,變成了紅對聯(lián)。就這樣大家都管每年農歷的最后一天(就是農歷12月30日或29日)叫作“除夕日”,火燒樹枝演變成放煙花爆竹了。
這就是“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5
除夕傳說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夜的傳統(tǒng)風俗
一、守歲
守歲,等待新一年的到來!皻q”,中國古代與“年”相通用,歲即是年,年即是歲!俺Α奔春信f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之意。
舊時臘月三十夜晚,人們吃完年夜飯后,就按各自分工,各司其職。家長要主持祭拜神佛、祖先,迎接“全神下界”。孩子們跑到戶外放鞭炮、煙花,婦女們則要忙著準備包餃子的面和餡。忙罷,全家老少圍爐而坐,邊吃干貨、瓜果,邊說古論今、打牌、下棋,通宵不眠,謂之“守歲”。據(jù)說,守歲的風俗在晉代就已十分流行。
二、壓歲
子夜時分,隨著辭舊迎新時刻的來臨,鞭炮聲、歡笑聲、祝福拜年聲響成一片,交織在一起,家家呈現(xiàn)出熱情奔放、歡樂祥和的景象。孩子們此時最期待,也最興奮,他們紛紛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們則要忙不迭地給“壓歲錢”。壓歲錢古時稱“壓祟錢”、“壓勝錢”,其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壓祟錢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錢幣,而是一種鑄成錢幣形狀的玩賞物,有避邪壓魔的寓意。長輩給小輩壓歲錢,是希望小輩平安幸福,遠離晦氣和災難。
三、踩歲
此外,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秸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四、團圓飯
除夕之夜的年夜飯是春節(jié)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項,是中國人全年吃的最長的一頓飯,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家庭宴會。
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合家歡”,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頓飯,全家圍坐在一起共進晚餐,辭舊歲。
在菜肴上盡最大努力而使其豐富,寧可將其剩下,為的是取“頓頓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預示全年豐衣足食。年夜飯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魚,年年有“魚”,一年有“余”,圖個吉祥,圖個喜慶。
這頓飯是全年吃的時間最長的一頓飯,席間要向老人敬酒,全家共賀。
如今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圍,而在于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關愛。年夜飯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
五、放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驅逐鬼怪,或迎神。后來發(fā)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征符號,成為最能代表新年到來時刻的民俗標志。
宋代出現(xiàn)了火藥爆竹,即現(xiàn)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藥爆竹,沒有竹子的地區(qū)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為全國性的風俗。
后來,爆竹本身的喜慶色彩使得人們對于爆竹的象征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用喜慶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辭舊迎新”的文化象征符號。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體驗到舊與新的差別,使生活更加富于藝術美感。
【除夕的故事】相關文章:
除夕的故事大全 除夕的故事04-13
除夕的故事09-28
除夕的故事(精選)07-05
除夕的故事10-29
(經典)除夕的故事02-20
除夕守歲的故事_除夕守歲的小故事04-13
關于除夕的故事-除夕的傳說06-23
除夕的習俗的故事06-27
除夕的故事作文06-22
除夕節(jié)的故事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