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線帶班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線帶班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完管建剛老師的《一線帶班》,我不禁感慨,細微處能見真功夫,小細節(jié)皆是大學問。書中記錄著一線帶班的瑣碎日常,語言雖樸實無華,大白話中卻滲透著具體可行的帶班舉措,字里行間藏著滿滿干貨,讓一線教師有“法”可學,有計可用,經(jīng)驗不足的教師更是得以撥開云霧見明月。
讀此書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管老師居然這么懂“心”,他仿佛有一雙火眼金睛,將家長的想法、學生的內(nèi)心一覽無余。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只有家長和學生對這個管理者心悅誠服,他才能夠順利地展開班級管理,諸多的教育舉措才得以發(fā)揮作用。“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是用兵之道,亦是班級管理之法,想帶好班,首先要“懂心”,帶班要從“心”開始。
懂家長之心,家校聯(lián)結(jié)有合力
“家長們都嚷嚷著教育要公正,教師要公正,骨子里又都希望老師能不公正、不公平點,偏愛自己的孩子點?赐讣议L的心理,才能跟他們更好地交往!睍械倪@段話我深以為然,天底下所有做父母的多少都會有點兒“私心”這是能夠理解的,F(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掌中寶,越來越多的家長自發(fā)地參與家委會,爭相為班級做貢獻,心里多少藏著些許期盼,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可能地讓自己的孩子在教師心目中多占幾分地,教師能夠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孩子。家長對教師的所有情緒都因孩子而波動,家長做所有事情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地都是為了孩子,首先我們要讀懂家長的這種心理。
那么如何才能打動他們的心呢?關鍵在于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重視,盡可能讓每位家長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特別關心”,收到這份“特別關心”的家長便會更愿意把自己的心交付出來,不遺余力地支持和信任教師。這里管老師分享了幾個具體實在的小技巧,讓我不禁拍案叫好。其中之一是將學生的照片私發(fā),單獨收到照片的家長都會心頭一暖:老師原來如此關注我家的孩子,竟然這么用心地為我的孩子記錄著校園生活的點滴。和家長交談時,能夠熟悉地說出孩子在校前后左右都有哪些同學,玩得好的玩伴都有誰,家長會感慨老師對孩子的了解甚至勝于他。和家長相處要“以心換心”,懂家長的心,更要讓家長看到教師的用心,這樣自然能夠換取家長對教師的真心和放心。
“要感謝后進學生的家長”這一招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反思自己從教以來對班上后進學生家長的態(tài)度,在帶班過程中,我大部分時間精力都用到處理班上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身上了,和這一類學生的家長溝通也是最為頻繁的,但這些我平時花心思最多的學生家長,卻是班上最不積極的家長,也是最愛“推卸責任”的家長。不記得有多少次他們在電話中對我說“:老師,我也沒辦法啊,要不您把他留下來在你那兒學吧,學到多晚都沒關系!蔽乙环矫娴脡褐谱⌒闹邢胱l責家長不負責任的怒氣,另一方面得心平氣和地跟家長們講解家校協(xié)作的重要性。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我想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家長和教師交流是想得到希望而不是失望,如果學生在教師眼中永遠只有不足,家長的信心會遭到打擊,對教育孩子的熱情也會被澆滅。學生有了好的表現(xiàn),要及時向家長報喜,而不是每次出現(xiàn)了問題才找家長。說了學生的好,緊接著要感謝家長的培養(yǎng)。后進生是需要溫暖的,后進生的家長也需要表揚和鼓勵。家長不是教師的教育對象,而是教師的合作伙伴,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參與能夠有效果,自己的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改變,能夠帶來孩子進步的希望,這些家長才能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更上心,而非選擇逃避,將教育的責任推給老師。
懂孩子之心,招招妙計有成效
學生是簡單純粹的,但學生的內(nèi)心往往是脆弱敏感的,他們不會輕易對別人敞開心扉。當學生緊閉心扉時,教育中便容易出現(xiàn)教師言之諄諄、學生聽之藐藐的現(xiàn)象。班主任各有神通,囊中揣滿了各式各樣的帶班妙計,要想這些妙計順利施行并取得成效,首先需要懂學生之心,打開學生的心扉,再有針對性地用招用計,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苯處熞寣W生真正從內(nèi)心接受和敬佩,首先要學會的便是如何去愛學生!皼]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眾多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詳?shù)睦碚摿,那么落實到實際,該怎么去愛學生呢?管老師書中提到了一個小細節(jié):辦公室中常備糖果和衣服,便是一個愛的小細節(jié)。糖果用于獎勵主動來幫教師忙的小助手,安慰被教師留下補作業(yè)的拖拉王,激勵獲得小突破的后進生,衣服能夠給班上突然生病的學生送去及時的溫暖。從這樣小小的細節(jié),便能看到教師對班上學生的用心,這份用心,學生是能夠感受到的。沒有一個學生不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愛,即使是大家眼中總是破壞規(guī)矩的搗蛋鬼,也是在通過反叛的行為來博得教師的關注。作為教師,我們要聽到學生內(nèi)心對愛的呼喚和吶喊,用實際的行動來回應,告訴學生老師一直愛著他,用情架起通往學生內(nèi)心的橋梁。心與心相印了,教育自然水到渠成。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時候,學生對喜歡的教師所任教的學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書中也有許多妙招。反思自己帶班的經(jīng)歷,面對這類學生我一向都是不斷懲罰。如,對不交作業(yè)的學生罰雙倍作業(yè),讓他們自己“算賬”,按時完成和不按時完成哪個更合算。然而往往現(xiàn)實的情況是,搗蛋鬼們就不吃這套,寧可受罰也不按時交作業(yè),于是就形成了罰得多的學生,第二天的作業(yè)又做不完繼續(xù)被罰的惡性循環(huán)。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呢?為什么這么簡單的賬這些搗蛋鬼們就是算不清呢?看了管老師和我截然不同的做法,我恍然大悟。管老師書中介紹的許多方法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以表揚激勵為主。例如遲到問題,學生遲到了一開始要接受一定的懲罰,之后會有一段正式的充滿儀式感的“回歸儀式”,接下來便逐步變批評為表揚。在抓班上作業(yè)拖拉的學生時,采取讓全班同學“押注”賭他們之中誰能更快完成作業(yè)的方式,這些拖拉專業(yè)戶在眾人的期盼和支持中逐漸改掉拖拉的習慣。這些方法對學生很奏效,施行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剖析管老師這些經(jīng)驗成功的原因,都源于他“懂心”,管老師懂得這些搗蛋鬼們內(nèi)心的需要,沒有一個學生不渴望獲得表揚,希望如果在離他們不遠處的地方,他們便會努力奔向它。抓住學生的心理,不斷給予他們期待和信心,激勵他們上進。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現(xiàn)象叫期望效應。教師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學生最終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xiàn)象就是期望效應。它源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的一個小實驗,實驗者在學生中進行“預測未來發(fā)展的測驗”,然后交給教師一份有“優(yōu)異發(fā)展可能”的名單,但實際上,這份名單是隨機抽選的,但它以權(quán)威性的謊言暗示著教師,讓教師從心理上對名單上的學生有某種期待。測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教師肯定的一個眼神,也許會造就一個人才。”期望效應確實就有著如此神奇的效果,管老師的方法里便蘊含著這種“期望效應”。管老師為學習吃力的學生提供了可能成功的環(huán)境,給予他們來自教師和同學的期待和信心,讓他們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學生能從這些期望中得到力量,獲得自信,從而激發(fā)內(nèi)心上進的動力,不斷突破自我,不斷自我提高。
教育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帶班不是“一見鐘情”,而是“長相廝守”,我相信一線教師走進班級,踏上講臺時一定都帶著一顆執(zhí)著而堅定的教育初心,但想要讓家長和孩子觸摸到你的真心,感受到你的用心,就需要你用耐心、細心去讀懂每一名學生。從“心”開始,用“心”打造,讓教育之花在我們這片小天地競相綻放。
【一線帶班讀后感】相關文章:
《一線帶班》讀后感12-22
一線帶班的讀后感04-05
一線帶班讀后感03-07
《一線帶班》的讀后感1500字05-29
一線帶班讀后感錦集(15篇)06-01
班主任帶班方略演講10-12
領導帶班教師值班制度03-25
優(yōu)秀班主任帶班方略演講03-18
注塑帶班年終總結(jié)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