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小故事 推薦度:
- 國學故事 推薦度:
- 簡短國學小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5篇[合集]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典故在傳達表現(xiàn)事物事理中畢竟是隔了一層,是一種由彼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
孺(rú)子可教
據(jù)傳說,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漫步,適遇一年邁老人。只見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橋底,慢慢地對張良說:“小伙子,下去給我拾鞋!”張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訓老人,但礙于老人的年紀,不忍下手,只好下橋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張良給他穿上,張良膝跪于前,小心幫老人穿鞋。事畢,老人非但不謝,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也,五日后的黎明,與我會此。”二次會面,皆因張良遲到而散,第三次張良夜半赴約,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給張良一本書,對他說:“讀此書則為王者師。后十年天下會大亂。十三年后你會見我于濟北谷城(今山東平陰西南),山下的黃石就是我!闭f完就很快走了。張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書,方知書名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軍師)。張良就日夜誦讀此書,終于成為一個深明韜(tāo)略、足智多謀、文武兼?zhèn)涞摹爸悄摇。十年后果然陳勝起義爆發(fā),十三年后張良去谷城,山下確有黃石一尊,老人的`預言神奇般地得到應驗。這個故事雖屬后人虛構(gòu),但他贊揚了張良的聰慧過人。
成語“孺子可教”,后來常指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授給他。
國學經(jīng)典故事2
有一天,齊景公宴請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舉杯助興,高談闊論,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興未盡,大家一起射箭比武。輪到齊景公,他舉起弓箭,一支箭也沒射中靶子,然而大臣們卻在那里大聲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沉下臉來,把手中的弓箭重重地摔在地上,深深嘆了一口氣。
正巧,弦章從外面回來。景公傷感地對弦章說:“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晏子死了已經(jīng)17年了,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人愿意當面指出我的過失。剛才我射箭,明明沒有射中,可他們卻異口同聲一個勁地喝彩,真讓我難過呀!”
弦章聽了,深有感觸。他回答景公說:“這是大臣們不賢。論智慧,他們不能發(fā)現(xiàn)您的過失;談勇氣,他們不敢向您提意見,唯恐冒犯了您。不過呢,有句話說'上行下效’。國君喜歡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學著穿什么衣服;國君喜歡吃什么東西,臣子也學著吃什么東西。有一種叫尺蠖(huò)的小蟲子,吃了黃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變成黃色;吃了藍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又變成藍色。剛才您說,17年來沒有人再指出過您的過失,這是否是因為晏子去世后,您就聽不進批評而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呢?”
齊景公聞言豁然開朗。
智慧小語: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評,才會經(jīng)常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建議。如果總是聽到別人恭維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國學經(jīng)典故事3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們迎來了暑假,在這炎熱而又充滿笑聲的暑假中我看了《感動一生書系》,這個書系中給我感觸較深的是《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
在這本書中給我感觸較深的是一個名字叫《高等教育》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一個人把所有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才能做成功。故事的主人公是偉和他的哥哥。勤勞和樸實本是人最基本的美德,而現(xiàn)實卻有許多人投機取巧,為了做成功某件事到處找關(guān)系,花錢。已經(jīng)把基本的美德給扔掉了,正如故事中一樣,偉堅持了自己的美德,而偉的哥哥就是那種投機取巧的人。
“勤勞和樸實本是人最基本的美德”的下一句是“而節(jié)儉則是積累財富的'基本方式”。有些人的確很富有,但就因為他們富有,才不會關(guān)注小事,比如請別人在飯店里吃飯,吃剩下的菜就不管了,如果在這樣下去,在富有的人也會貧窮。
我不管有多少人已經(jīng)丟掉美德,有多少人扔掉了節(jié)儉,我只是想讓丟掉美德,扔掉節(jié)儉的人把美德?lián)炱,把?jié)儉拿回。
國學經(jīng)典故事4
遠交近攻
戰(zhàn)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jīng)商鞅變法之后,勢力發(fā)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并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范雎(jū)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jīng)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jié)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jié)盟。其后十余年,秦始皇繼續(xù)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后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tǒng)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后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zhàn)十年,終于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
遠交近攻,語出《戰(zhàn)國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边@是范雎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遠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敵方聯(lián)盟,各個擊破,結(jié)交遠離自己的國家而先攻打鄰國的戰(zhàn)略性謀略。當實現(xiàn)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時,應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的敵人。為了防止敵方結(jié)盟,要千方百計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消滅了近敵之后,“遠交”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了。“遠交”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采用的外交誘騙策略。
成語“遠交近攻”,后來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國學經(jīng)典故事5
雞鳴狗盜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lǐng)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么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qiú)(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便借著月光,鉆進貯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shè)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
孟嘗君立即率領(lǐng)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guān)(在現(xiàn)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guī),函谷關(guān)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guān)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么還沒睡踏實雞就叫了呢?守關(guān)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guān)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已經(jīng)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guān),人家已經(jīng)出關(guān)多時了。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成語“雞鳴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國學經(jīng)典故事6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點評:一個人無論做任何的事情,都要花費一番心血。只有經(jīng)過無數(shù)血汗、苦淚和功夫磨礪后,你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物。
國學經(jīng)典故事7
曹沖稱象
曹沖:字倉舒,謚號鄧哀王,東漢末年沛(pèi)國譙(qiáo)人。是曹操的三兒子,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沖病重不治而去世,年僅十三歲。
【漢字】曹沖稱象
【拼音】cáo chōng chēng xiàng
【釋義】“曹沖稱象”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年僅六歲的曹沖,利用浮力的物理原理,解決了一個連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也告訴我們,年齡不在大小,關(guān)鍵是遇事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小孩也能辦大事。褒義
【出處】取自《三國志》
成語背景
曹沖五六歲時,知識和判斷能力意識所達到的`程度,就可以比得上成人了。孫權(quán)曾經(jīng)送來一頭巨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這頭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屬詢問這件事,可眾大臣都不能想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沒過船痕跡的地方刻上記號,稱實物裝上船,那么比較之下就能知道結(jié)果了。”曹操聽了很高興,立刻按照這個辦法實施行動。
國學經(jīng)典故事8
昔日有母熊被獵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動而沒有倒地,獵人覺得很奇怪,上前去看個究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母熊已死了,卻緊緊抱住一顆大石頭。為什么呢?原來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會打中小熊,至死也忍痛抱緊大石不放。
動物界中的'母與子,無論生死都相互眷戀,它們的慈愛與孝義都到了極處。人類為了貪欲卻捕捉動物,天下沒有比這更狠心的了!
國學經(jīng)典故事9
四年前,人民大學成立中國首所國學院,58名大二學生通過自愿轉(zhuǎn)系成為國學院的首批學子。這不僅是一次教育探索,更是傳統(tǒng)文化復興之路的開端。明年,國學院將培養(yǎng)出首批本碩連讀的畢業(yè)生。在他們中,大部分人選擇了繼續(xù)攻讀或者潛心做研究,然而也有人正沿著自己的人生理想走上一條未知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當國學與創(chuàng)業(yè)相遇,本不相交的兩條線究竟會產(chǎn)生怎樣的交集?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餐廳老板“國學范兒”
在后海的銀錠橋邊,有一處正在裝修的二層小樓。門內(nèi)一幅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剪影手繪,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而這里,將是人大國學院學生趙晗夢開始的地方。
趙晗現(xiàn)在的身份是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古代文化專業(yè)的研二學生,同時他也是這家餐廳的合伙人之一。從國學研究生到餐廳老板,這個跨度曾讓不少人跌破了眼鏡。趙晗的理由卻很簡單。他說,自己只是不愿做“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一介書生,“記不得誰說過‘和平年代,男人最刺激的游戲就是創(chuàng)業(yè)’,所以我也想走創(chuàng)業(yè)這條路!北M管不希望被定義為“書生”,但在言談舉止間,趙晗仍然透著一股“國學范兒”。
不甘于坐冷板凳
沒有轉(zhuǎn)到國學院之前,趙晗是人大歷史系的學生。大二時,人大開辦國學院。趙晗因此轉(zhuǎn)到了自己更感興趣的國學領(lǐng)域。也是從那時起,趙晗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商業(yè)頭腦”。來自云南的趙晗是學生會的外聯(lián)部干部,一次為學生節(jié)晚會拉贊助的經(jīng)歷幾乎改變了他未來的職業(yè)軌跡。
“學校旁邊是一家云南飯館,因為我自己也是云南人,所以就想到那邊拉贊助,后來和老板談的很投機,他便出了近一萬元的贊助費!壁w晗說,之后,他便經(jīng)常跑到那家餐館做“飲食顧問”!捌鋵嵲颇嫌泻芏嗪贸缘倪沒被挖掘出來,當時就心動了,也想開這么一家云南餐廳!
性格上的“不安分”加之有了創(chuàng)業(yè)的理想,讓趙晗離研究國學的`軌跡越來越遠!袄蠋熃(jīng)常說,做學術(shù)就需要耐得住寂寞,至少坐上十年的冷板凳!钡∏∠喾矗w晗希望將來擁有一份自由的、可以體現(xiàn)團隊協(xié)作的工作!按髮W時代,受孔子未知生焉知死’與海德格爾‘面死而生’的影響,我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上。在家人的言傳身教和所學國學專業(yè)的耳濡目染下,我并不甘于坐一輩子冷板凳,躲在書齋里窮經(jīng)皓首地做學問!
從學國學到研究市場
大四下學期,趙晗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想法!皩W文科其實沒有什么技術(shù)優(yōu)勢,對于我來說,也沒有什么雄厚的家底和資源,能涉足的行業(yè)只能是進入門檻較低、自由競爭、非市場因素干擾少的領(lǐng)域,最好這個領(lǐng)域還能與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結(jié)合起來。”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研和考察,他把目標鎖定在了餐飲行業(yè)。
對于這樣的決定,父母給予了趙晗最有力的支持。他說,前期投入在餐館的房租以及周轉(zhuǎn)金全部是父母贊助給他的!拔腋赣H可以算的上一個準美食家,而且也有過做餐飲的經(jīng)驗,他很支持我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餐館其他三個合伙人也是趙晗一一游說的,“他們都是我上大學時在社團工作認識的好朋友,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比ツ,其中一個合伙人的親戚出租了后海的這套二層小樓,趙晗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跋裎覀冞@樣剛起步的菜鳥,以前都沒有奢望過在這樣一個地段租到房子,現(xiàn)在機會來了,就要抓住。”因為沒有了二房東甚至是三房東的“扒皮”,這套黃金地段的房租還是相當公道的。
國學餐廳講策略
“北京的飯館很多,競爭也很激烈,靠什么來吸引客源?”面對記者的疑慮,趙晗很有自信地說,首先靠在網(wǎng)上的大力宣傳,其次,餐廳的優(yōu)惠力度肯定要足夠大,足夠吸引眼球!跋劝讶藲鈹旺。這邊的酒吧有很多,我們就買了那種硬度很高的凳子,這樣是為了提高翻臺率,讓顧客吃完了就去別的地方消費。而且我們的廚師都是從云南聘請過來的,菜味兒應該還是不錯的。人均消費也不高,大概在70元左右!
在這家還尚未裝修完畢的餐廳里,不管是擺設(shè)裝飾,還是氛圍氣息,都蘊藏著幾分國學的痕跡。趙晗說,雖然從事的是餐飲行業(yè),但是對于員工來說,我所要開的餐飲企業(yè)不僅是一個能打工掙錢的地方,更是一個接受職業(y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地方!凹河_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這是我的信條,我要讓在我的餐飲企業(yè)里工作的員工,不僅成為物質(zhì)上的有產(chǎn)者,更是精神上的有產(chǎn)者!彼想在未來的企業(yè)文化中加入國學的精華,比如每周進行論語知識競賽,讓員工們潛移默化地接受國學的熏陶。說這話時,,趙晗彷佛不僅是一個餐廳老板,而更像是一個國學研究者。目前,趙晗的目標是,20xx年再開一家餐廳連鎖店。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0
項莊舞劍
項羽的大軍進駐鴻(hóng)門(在今陜西臨潼東北)后,有人暗中向項羽報告說,劉邦要在關(guān)中稱王。劉邦為消除誤會,在謀士張良的陪同下,到鴻門當面向項羽謝罪。項羽聽他說得真誠坦率,表示不再懷疑,并設(shè)宴款待劉邦。項羽的謀士范增、項伯等也一起參加。
范增早就主張殺掉劉邦,免得留下后患。席間,他屢次向項羽暗示殺劉邦,但項羽不予答理。于是他離席,把項羽的堂兄項莊叫來說:“大王心慈手軟,你進去敬酒,請求舞劍助興,趁機殺了沛公!
項莊入內(nèi)敬酒,完畢后對項羽說:“大王與沛公飲酒,軍中沒有什么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
項羽表示同意,于是項莊拔出劍在席前起舞,項伯看出苗頭不對,便拔劍與項莊對舞,并以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無從下手。
劉邦的謀士張良見情勢危急,離席找到了劉邦的部將樊噲。樊噲一見張良,就問他現(xiàn)在情況如何。張良說:“現(xiàn)在情況非常危急。此刻項莊表面上是舞劍助興,其實真正的用意是要殺掉沛公!”
樊噲激動地說,既然如此,由他進去與他們拚命。他強行進入營帳,怒視項羽,頭發(fā)直豎,眼眶睜得像綻開似的.。項羽賜酒肉,他大口地喝,大口地吃。吃喝后,面不改色地指責項羽聽信讒(chán)言,企圖殺掉有功之臣。過了一會兒,劉邦借機入廁,逃回了自己的軍營。
成語“項莊舞劍”常與“意在沛公”連用,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1
明鏡高懸
傳說,劉邦攻入秦都咸陽,進入咸陽宮,巡視秦王室存放珍寶的倉庫,只見其中金銀珠寶,不可勝數(shù)。但是其中最令劉邦驚異的,卻是一面長方形的鏡子。它寬四尺,長五尺九寸,反正兩面都能照人。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如果用手捂著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臟六腑(fǔ)。如果有病的人捂著心口去照它,就會從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如果女子的`心術(shù)不正,被它一照,就會發(fā)現(xiàn)她的膽特別大,心臟跳動也異于常人。據(jù)說秦始皇怕人懷有異心不忠于他,所以經(jīng)常讓宮女們照這面鏡子,發(fā)現(xiàn)誰的膽特別大,誰的心臟跳得特別,就殺掉誰。
后來,就用“明鏡高懸”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執(zhí)法嚴明,判案公正。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2
樂極生悲
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不理朝政,經(jīng)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諸侯趁機侵擾,國家處于危亡之際。大臣們誰也不敢規(guī)勸,只是干著急。齊國有個叫淳于髡的人,他說話詼諧善辯,喜歡用隱語、微言諷諫威王的過失。
有一次,楚國大規(guī)模發(fā)兵侵犯齊國,淳于髡(kūn)奉命請來了趙國的.精兵來救援,楚軍當夜撤回。齊威王非常高興,設(shè)宴慶祝淳于髡請兵有功。宴飲中,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說:“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齊威王覺得淳于髡的話很奇怪,就問他:“此話怎講?”
淳于髡回答說:“像今天這樣,喝大王賞賜給的酒,旁有執(zhí)行酒令的執(zhí)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邊喝酒,心里一邊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
齊威王頗感興趣地問:“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說:“假如遇到久別的朋友,邊喝酒邊談笑,這樣可以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說飲酒過分,就會昏亂失禮,行樂到極點就會轉(zhuǎn)化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這樣!
齊威王知道淳于髡是在委婉規(guī)勸他,于是取消了通宵達旦暢飲的惡習。“樂極生悲”這一成語,形容快樂到極點轉(zhuǎn)而發(fā)生悲哀的事情。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3
摘要:國學經(jīng)典小故事,即折射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體現(xiàn)了國學經(jīng)典的深厚底蘊,讀來饒有趣味,蘊含哲理。那么,國學經(jīng)典小故事都有哪些呢?
國學經(jīng)典小故事集錦
孟母三遷
孟母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連住處的選擇都費盡心思,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有利于兒子成長的環(huán)境。原先他們家離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墳、送葬之類的游戲。孟母看到環(huán)境對孩子影響不好,便遷居到一個鬧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時就模仿起商販叫賣一類的事來。孟母說這也不是孩子應住的地方,于是又遷居到學校附近。從此孟子模仿學校里的禮儀等課程。孟母說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環(huán)境,于是定居下來。這就是成為千古美談的“孟母三遷”
孟母斷織
孟子上學后,有一天還沒到放學時候就跑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織機上沒織完的布割斷了。割斷的布,散成一堆線頭。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說:“你廢棄學業(yè)就像我割斷織機上的布,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孟子受到很大震動,從此成年累月努力學習,從不中斷,從不松懈,終于成為大學問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緊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鑒。學校教師乃至全社會都應重視兒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壯成長?
黃香扇枕溫席
黃香(56?-106),東漢大臣,9歲時母親病死,從母親生病到死,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由于勞累和悲傷,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cuì),周圍人贊揚他是難得的好孩子。母親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親,盡量關(guān)心、體貼、照顧父親。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現(xiàn)云夢縣東南),在驕陽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熱,蚊子還很多。為讓父親睡好覺,天未黑小黃香便守在睡榻邊,用扇子使勁把父親的床席、枕頭扇涼,把蚊子扇跑,使父親能夠安寢。在寒風刺骨的冬夜,屋里沒有取暖設(shè)備,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在父親睡前他自己先脫下衣服,鉆到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把父親的被窩焐暖后,再讓父親睡下。小黃香熱愛父母,體貼入微的照顧父母,人們交口稱贊:“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彼摹吧日頊叵眰鳛槊勒。
緹縈救父
緹縈(Tíyíng)是漢文帝時一個“太倉長”淳于(Chúnyú,復姓)意的小女兒。淳于意精通醫(yī)道,后棄官回家行醫(yī),就診者盈(yíng)門。有一次,他在門上貼了告示:“這兩天有事出門,不看病!鼻『糜袀地方大官來看病,因病情重,死在淳于意門外。死者家屬誣告淳于意行醫(yī)害人,當?shù)毓俑疁蕚渑刑庪?yuè)刑,就是把腳砍掉。但因為淳于意當過太倉長,是朝廷命官,判罪要經(jīng)皇帝批準,于是就把他押解到京師去定罪。
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5個女兒。他被押解上路那天,小緹縈到父親面前說:“我護送您上京,路上我一定盡心照顧您!闭f完就背起事先準備好的小包,辭別姐姐門,護著父親上路去。到京城,她冒死給皇帝寫信,大意說:我父親為官清廉,行醫(yī)有術(shù),現(xiàn)被人誣告要受刖刑。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殘疾,永難復原,想改過自新也不可能了。我寧可入官為奴婢(bì),替父親贖罪
漢文帝見緹縈人不大,孝心卻不小,受到感動,赦(shè)免了淳于意,讓他領(lǐng)著小緹縈回家去。后來,漢文帝也感到使用肉刑的壞處,冤枉好人后無法糾正,就下令廢除了肉刑?
程門立雪
北宋的哲學家楊時(1053-1135)從小好學,中進士做了官以后,棄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學者程顥(hào)為師。程顥死后,為了深造,他又繼續(xù)拜程顥的弟弟程頤(yí)為師,這時他已經(jīng)是40歲的人了
一天中午,楊時和同學游酢(zuò)(1053-1123)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正趕上程頤坐著養(yǎng)神小睡。這時,下起鵝毛大雪,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他們不聲不響站在大門外雪地里等候。到程頤醒來發(fā)現(xiàn)他們,請他們進屋時,門外的雪已經(jīng)有一尺來厚了,楊時和游酢站過的地方,留下兩對深深的雪窩
廉頗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文臣藺(Lìn)相如,因在“完璧歸趙”和“澠(miǎn)池會”兩次重大外交活動中,挫敗了強大的秦國的陰謀,衛(wèi)護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被封為上卿,地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對人說:“我做了多年的趙國大將,攻城野戰(zhàn),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大功。藺相如只靠動動嘴皮子,一下子職位比我還高。我見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藺相如聽到后,不與廉頗計較,多方回避和廉頗見面,當他帶著隨從外出,望見廉頗的車馬,老遠他就叫車夫繞道躲避。他左右的人都以為這樣做是很羞恥的,藺相如卻笑著問:“你們說,與秦王相比,廉將軍威風大,還是秦王威風大?”“當然是秦王啰!”“可不是!”藺相如接著解釋:“秦王那么威風,我都敢當廷叱責他,我盡管愚笨,難道就獨獨害怕廉頗將軍嗎?我是考慮到,強橫的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還不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兩人在,如果我和廉頗鬧起矛盾,兩虎相斗,必有一傷,甚至兩敗俱傷,那時秦國就會乘虛而入。國家要緊吶,個人受點委屈有什么關(guān)系!我這樣做,是把國家的安危和利益擺在首位,把個人的恩怨拋到后面。”?
廉頗聽到相如的這番話,非常慚愧。他脫光上衣,裸露著身子,背著荊條,到相如府上公開請罪,希望相如能用荊條抽打自己,以表自己認錯、賠禮道歉的誠意。藺相如一見廉頗這樣,趕緊以禮相揖(yī)。從此兩人結(jié)為同生死共患難的刎頸之交。這就是有名的“將相和”的故事,他們雙方都做到識大體、顧大局,為國家的利益,拋開個人的恩怨,團結(jié)合作,使虎視眈眈的秦國很長時間不敢貿(mào)然舉兵侵犯
管鮑之交
管仲(?-前645)和鮑(Bào)叔牙交誼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他倆是春秋時期齊國人,自幼結(jié)交,互相了解,彼此知心。長大后兩人分屬于齊國互相敵對的兩派政治勢力,鮑叔牙擁戴的齊公子小白勝利了,當了齊國的君主,叫齊桓公,鮑叔牙成為宰相。管仲所效力的公子糾失敗,被逼自殺,管仲成了俘虜。齊桓公準備將管仲處死,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管仲的才能遠遠超過我,要使齊國富強,非重用他不可!饼R桓公接受鮑叔牙的舉薦,用最隆重的禮節(jié),請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而鮑叔牙心甘情愿居于其下,成為管仲的助手,兩人同心輔佐齊桓公長達40余年。齊桓公用了管仲的謀略,很快成為春秋時期五個霸主中最早和最有名的一個?
管鮑之交被稱為金蘭之契(qì)。契,指情意相投;金,指金屬,代表堅固;蘭,指蘭花,代表美好。金蘭,形容交情的信誠。金蘭契比喻意氣相投、信誠深厚的友誼
管寧割席
管寧(158-241)是三國時魏國隱士,曾經(jīng)與朋友華歆(xīn)同在菜園鋤地,他們看到地里有片金子,管寧就像看到瓦石一樣,毫不動心,照樣揮鋤,而華歆把金子拾起來后又扔下。他們兩人坐在同一張墊席上讀書,有大官的車轎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照樣埋頭讀書,而華歆放下書本,跑出去觀看。從這兩件事管寧感到華歆還不能淡泊金錢和權(quán)位,有貪財之心,有羨慕富貴榮華之意,與自己志趣不同,于是同華歆割席分坐,拒絕再和他做好朋友。古人席地而坐,把連在一起的坐席割斷就表示絕交。管寧“割席”、“拒華歆”被當作交友之道的美談,他的態(tài)度或許過于嚴厲,但他重視朋友的品行和志向這一原則是可以借鑒的.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是東漢末年魯縣(今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在文學上很有成就,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他從小聰慧敏捷,很有教養(yǎng),在7個弟兄中他數(shù)老六,與兄弟相處,處處謙讓,4歲時有一天,兄弟們一起吃一盤梨,哥哥讓他先拿,他只拿一個最小的。父母問他為什么,他回答:“我年紀小,應該拿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們吃。”父母又問:“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狼來啦”的故事
從前,有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看見山下田里大人們正在辛勤地勞動,就想撒個謊,逗逗樂。他沖著山下大喊:“狼來啦!狼來啦!”田里的人聽到喊聲,立即舉著鐵鍬,扛著鋤頭,緊張地奔上山來,累得氣喘噓噓。那個小孩卻高興地拍手大笑:“哈哈哈!你們都上當啦!”大人們生氣地走下山去。過兩天,大人們正在種田,又聽見山上有人喊“狼來啦!狼來啦!”大人們拿起農(nóng)具飛快地奔上山,原來又是那個孩子撒謊,他得意地笑道:“哈哈哈!你們又上當啦!”大人們氣壞了。又過幾天,那孩子在山上放羊時,真的來了一只狼,他嚇得拼命喊:“狼來啦!狼來啦!”農(nóng)田里的大人都說:“準是那個孩子又在騙我們,別理他!”結(jié)果那個小孩被狼吃掉了,因為他老撒謊,別人對他就失去了信任,不相信他了,結(jié)果吃虧的還是他自己。所以說“狼沒來,勿相欺”——千萬不要說謊
康映雪
晉朝人孫康,酷愛學習,常常感到白天時間不夠用,可是家里貧窮,買不起燈油。特別是冬季,白天短黑夜長,讓夜晚的時間浪費掉實在可惜。一天夜里,孫康一覺醒來,看見窗縫里透進白光,以為已經(jīng)天明了。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山、水、樹木、屋宇,全都銀裝素裹,閃閃發(fā)亮。他靈機一動:映著雪光,不是可以讀書嗎?此后,他便映雪讀書,常常讀到雞叫
鑿壁偷光
漢朝人匡衡少年時勤奮好學,可是家中貧困,夜讀無燈。鄰居家每晚都點燭,但燭光照不到他家中,于是匡衡就在墻上鑿了個洞,使鄰家的燭光照入,借以讀書。由于他刻苦攻讀,后來終于成為西漢有名的經(jīng)學家
孫康、顧歡、祖瑩、匡衡他們讀書的客觀條件極端困難,但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盡力去創(chuàng)造條件,堅持學習。如今我們學習條件與他們相比是何其優(yōu)越,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讀書學習呢??
錐刺股
戰(zhàn)國時辯士蘇秦,游說(Shuì,勸說)秦王失敗后,形容憔悴地回到洛陽家中,遭家里人的冷遇。為此蘇秦發(fā)憤苦讀,夜以繼日。每當晚間讀書睏了,他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警醒。他就這樣努力學習,終于成為當時著名的縱橫家,《戰(zhàn)國策》殘卷中收有他的游說辭和書信16篇
鐵杵磨針
相傳唐朝大詩人李白少年時在四川讀書,不肯用功,中途棄學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一根鐵杵(chǔ)在石頭上不停地使勁磨。李白不解地問:“你磨鐵棒干什么用?”老婆婆說:“想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這情景使李白很感動,他想:“這需要花多少功夫,需要多么頑強的毅力呀!學習不也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于是,他回到學館,刻苦學習,終于成為很有成就的人。諺語中“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也是出自這個故事。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4
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很能談論用兵之道,連趙奢也難不住他,日子長了,趙括便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及得上自己。
公元前260年,秦兵進犯趙國,趙孝成王命廉頗為大將,率軍抵抗。廉頗見秦軍強大,就在長平筑壘固守,與秦兵形成對峙(zhì)局面。秦國一時無法取勝,就派間諜到趙國散布流言,說廉頗懼怕秦兵,秦國擔心趙王任命趙括為將。趙王果然中計,令趙括代廉頗為大將。由于趙括沒有實際作戰(zhàn)經(jīng)驗,只會紙上談兵,結(jié)果陷入秦軍重圍,他也在突圍中被亂箭射死,趙國40萬軍隊也被秦將白起活埋。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現(xiàn)用來比喻脫離實際而夸夸其談的人。
國學經(jīng)典故事15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fā)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nèi)雜草
叢生、某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么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大事都須從小事做起!兜茏右(guī)》中說:“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币馑际钦f:書房要整理清潔,墻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
【國學經(jīng)典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國學故事簡短03-22
國學經(jīng)典小故事12-11
國學經(jīng)典故事05-20
國學經(jīng)典故事03-17
經(jīng)典國學經(jīng)典故事11-29
國學經(jīng)典故事(熱)07-06
國學經(jīng)典故事(必備)09-20
國學經(jīng)典故事(精品)09-20
熱門國學經(jīng)典故事01-20